友弟德传引言
友弟德传在旧约名人传中,独树一帜,事属奇特,运思微妙,读来常使人不忍释卷。今为使读者更能赏识友弟德传,特撰引言,讨论其重要各点如下:
(一)原文与译本
(二)结构与目的
(三)史事源流
(四)文体与历史性
(五)作者与年代
(六)正经性与位置
(七)内容与经义
(八)友弟德的优劣论
(一)原文与译本
友弟德传的原文,决不是希腊文,而是希伯来文或阿辣美文,可惜今已遗亡。在米得辣市集传(Midrash)内,尚存有两篇友弟德传:一长,一短;长者杰里讷客(Jellinek)已刊行问世,见「Beth ha-Midrash」,短者有戛斯忒尔(Gaster)的译文,见「Proc.of the Soc.Biblical Archeol.,1894, t.XVIp.156-161」。这两种流行的版本,一读便知不是原文,而是出自其他各本的节录,出世较晚。
现存的希腊本,显然是依据希伯来文的译文,不但其中的思想,即是用字,文句的结构与排列,无不呈露希伯来文的色彩,甚致有些地方,因错读了原文,致使译文上下文意不接。译者在保存希伯来文固有的色彩和语气上,是费过一番苦心的。
希腊文今存于古抄本者,依其所用的字体分为两大类:(a)大体字本与(b)小体字本。大体字本有梵蒂冈抄本(通常代以B字),有亚历山大里亚抄本(通常称为A本),有西乃抄本(即S本)。印行问世的多为大体字本。本会译文所依据的,即辣夫斯的校勘本(Rahlfs:Septuaginta,Stuttgart 1913,p.973-1002)。小体字本有所谓的58号本,为古意大拉(Vetus Itala)与培熹托(叙利亚译本)译文的底本;有所谓19号与103号本,与路基雅奴校勘本大体相同。以上诸本,各有短长,互为依据,故学者不可偏废,宜参照对校。拉丁译本在圣热罗尼莫前有古意大拉译本,出自希腊小体字58号抄本,撒巴铁所出版的拉丁古译文圣经(Biblicorum sacrorun latinae versiones antiquae,Reims.1743 t.I p.744-799)内刊有全文。拉丁通行本内所有的友弟德传,是圣热罗尼莫一夜口述的译文,(见圣人的友弟德传译文的序言,)事先他当然仔细研究并参照过其他希腊古译本。在他的序内,圣人就对希腊各抄本之层出不穷,几不可收拾的异文,曾摇头叹息过。为此他不依据希腊译本,却依据了一本阿辣美抄本来翻译了友弟德传。他并说明不是按字直译,只是意述,自谓凡他所懂得清楚的,就用拉丁文译出来,其他没有懂得的地方,他仍然放下没有译。这是他自谦之词,即便有遗述之处也不多。他所依据的既是阿辣美抄本;自然有些译文不见于希腊译本内,且有许多地方带好事铺张的“集传”(Midrash)体裁。拉丁通行本内的译文,自然是一用心之作,大体上与希腊译文相同,但不同的地方也不少,尤以固有名字与数字多互有出入。在分量上,拉丁通行本比希腊译文少五分之一。缺者,有1:13-16;2:7-10,16;7:14,15,32;8:21-24;10:20;14:5,8,9等处;增者,有3:9,11;4:11-14;5:12,13,15-19,28,29等处,其他如位置调换(希腊译文14:5-9置于13:26之后),述事较长或较略者,更不胜枚举。读者如欲知其详,可参阅托尼(Andreas Tony)所著的「Les apocryphes de l’A.T.」,自一六四页至一六八页的拉丁通行本通行本与希腊译文异同表。在本书注解内,为篇幅起见,未为详加指明,他日如有机会,再译拉丁通行本,以便读者参阅对照。两者都为圣教会所习用,希腊译文为东方教会所习用,拉丁通行本为西方教会所习用,拉丁通行本的译文为圣热罗尼莫悉心研究的结晶,虽是一夜口述,但事前事后,都曾费过一番苦心,故有许多地方自有它的价值。不过他所依据的抄本不甚古老,又是意译,其价值远不如希腊译文。圣热罗尼莫翻译友弟德传时,手下持有古意大拉译文,故此两译文间常有许多甚相类似的文句。
友弟德传的版本问题,与多俾亚传甚相类似,两者原文都亡,所有的译本各自不同,使后世的学者实无法整理。
今为使读者明了各本的来源与其间相互的关系,试列表如下:
希伯来文原本
希腊译文祖本
1梵亚西三译本
258号本
319号与108号本
(路基雅奴校勘本)
圣热罗尼莫所用的阿辣美本
拉丁通行本
培熹托(叙利亚译本)
古意大拉
(二)结构与目的
友弟德传共十六章,可视为一出三幕剧。
(第一幕)拜突里雅遭受大军压境(1:1-7:32)。
亚述王动兵与玛待王交战(1:1-6),遣使向西方民族求援而未克如愿(1:7-12)。在战胜玛待王后(1:13-16),遂遣敖罗斐讷西征复仇(2:1-20)。东征西讨,无不顺利(2:21-3:8),遂准备进攻犹太。伊撒尔人依赖上主武装迎敌(3:9-4:15)。进攻前,幕府席上,哈孟人阿希约尔向敖罗斐讷提议与伊撒尔交战,应量力而行,见机而作(5:1-21)。敖罗斐讷听罢震怒,大加责斥,令人反缚其手,带至拜突里雅城下,交与伊撒尔人,扬言来日刀下相见。阿希约尔得救入拜突里雅城,向民众宣布他的建议和敖罗斐讷的计谋(5:22-6:21)。敖罗斐讷围攻拜突里雅,断绝她的水源。城内的居民迫于饥渴,失望自动申愿请降(7:1-32)。
(第二幕)友弟德单身出征,夜斩围军首将(8:1-13:20)。
友弟德鼓励民气(8:1-31),心生一计,但未说出,只是再三哀求上主援助(8:32-9:14)。盛装艳服走出围城,向着亚述前哨阵地直直走去(10:1-17)。被捕,引见敖罗斐讷。相貌言辞无比使他心折,遂取得了在营内行动的自由(10:18-12:9)。友弟德被邀赴宴,敖罗斐讷自以为得志,纵情豪饮,。不觉大醉。友弟德乘人都已离去,时值夜半,敖罗斐讷酣睡在床,友弟德洒泪祈主后,轻取床头偃月刀,割下他的头颅,带到拜突里雅城里去了(12:10-13:20)。
(第三幕)亚述军队倒戈溃亡,伊撒尔人凯歌劫营(14:1-16:17)。
友弟德预计争取全盘的胜利(14:1-10)。亚述军队闻知主帅已死,仓皇失措,夺路本命。拜突里雅人乘胜追赶,伊撒尔子民分道出来助战,胜利空前(14:11-15:7)。百姓称扬友弟德(15:8-13)。友弟德率民歌舞,赞美颂谢上主的仁慈(15:14-16:17)。
(余韵)友弟德晚年的事迹与逝世(16:18-25)。
在分析友弟德传以后,我们不妨附带说几句作者写友弟德传的目的。作者写友弟德传的目的,一是在证明天主总不离弃自己的百姓,只要他们对他常忠贞守节。这由他们已往的历史可以证明(5:5-21;8:11-27;9:2-14;11:5-19),这是出于一神约(Foedus),天主与伊民结盟,自然所生的效果(出20,23肋26申28)。平日是如此,如遇有特殊的景况,只要伊民回心转意衷心依赖上主,上主是未尝不施救的。友弟德解拜突里雅城围,艾斯德尔救伊撒尔民免于死亡,都是例证。二是劝伊民在临难危急之秋,常应与恶势力奋斗,凡起来破坏他们的宗教,有意亵渎他们的圣地,迫他们信奉外方的神明,遵行外方有碍自己法律的风俗的,决与他誓不两立。神圣正义万能的上主,谁能抵敌(16:12-16)。三是给世人一个女英雄,尽忠报国,持身守节的模范。诚然,友弟德在她丈夫死后,虽然有许多人向她示意(16:22),她都谢绝了。从一而终,以祈祷斋戒,来度一寡居独修的生活(8:4-6;16:23)。持身守节者,亦莫过于此矣。她卓越宗教的热忱,在她向民众领袖的劝谕(8:11-27),在她向天主所作的祈祷(9:2-14),在她所唱的凯歌(16:1-17),无不溢于言表。遵守法律也丝毫不苟,虽身在敌营,食不洁不食(12:2-4),夜夜赴泉取洁(12:7-9)。又因为她爱主诚切,赴义恐后,故毅然舍身救国,不愧为民族重生的母亲。总之,她生平言行,纤尘不染,可与日月争光而永垂不朽(8:6)!
(三)史事源流
就现有的友弟德传而言,不论依照任何译本,都有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或述事上下不相联系,或事实与时代不符。这依学者的推论,或出于时代久远,经文经过后世有意或无意的点窜修改,丧失了原来的面目;或是作者原用了所谓自由的文体,在伪托隐名之下叙述一件史事,在当时的人,或不难明其究竟,而后世的人,厄于文献之不足,推敲无门,偶一据史渊源,反愈见离奇,徒增浩欢。
版本的异同,未尝不使我们解决一些历史或地理上的问题。如果各版本对一事有同样的记载,绝不能指为传写的错误,而必属原文无疑,如拿步高王,各本皆作拿步高王,则必属原文,而不应疑为后世所改或传写之误。然而据友弟德传和世界史来考定,这位拿步高王决不是拿步高王,而是谁?至今尚属悬案。今将学者对于友弟德传的历史事实所有的意见,简略介绍如下:至于文体一事,我们留在下章详细讨论。
友弟德传凡二十次提到拿步高,说他是亚述王,建都在尼尼微,与玛待王阿尔法撒得各霸天下,互起争雄。辣高一役,亚述王获胜,于是乘胜进占玛待的首都,腰斩阿尔法撒得于辣高山地,……这一段记载完全与我们所知的历史相抵触。在楔形文字的刻文内,我们找到了自公元前九三〇年至亚述朝代末,(即六一二年,在这一年上尼尼微为人所灭,)所有各朝代君王的名单,没有一个名叫拿步高的。亚述朝代的京都常是尼尼微,开国以来,亦未曾与玛待人交战过。阿尔法撒得,历史上更无其人。又友弟德传内所述的事似在充军以后(4:3;5:18,19;8:17-20)。伊民由巴比伦归来,是在公元前五三八年,其时尼尼微城早已化为瓦砾。公元前六一二年,玛待王基雅撒勒斯(Cyaxares)与巴比伦王纳波颇拉撒尔(Nabopolassar),将亚述国京城尼尼微夷为平地。历史上最出名的拿步高王第二,这位凡四十三年,起自六〇五年至五六二年,亦是在尼尼微灭亡以后,在伊民归国以前。所以这位拿步高王决不是亚述王,而必是另一人。其他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尚多。学者为解释这些矛盾,想出了许多意见。今分别讨论如下:
学者研究友弟德传以后,比较它的内容,就假定作者为了特殊的缘故,没有用真实的人名地名来述说史事,只用当时习用的名字来象征他要述说的历史人物,如以拿步高来代表与犹太民族为敌的君王,以尼尼微来象征他的首都,所以对传内的人名地名不可过于拘泥。另有许多有历史癖的学者,以为事实上这些人名地名决不见于原文,而是后世的人随当时的习气,以普通的名字来代称原文内所有的固有名字。现在在这些伪托的名称下,这些学者想从史事考究其真实的名称。
与友弟德传历史最有关系的是拿步高,如不能决定这位拿步高是谁,友弟德传的历史便无法决定。学者对这位拿步高的替代人,想出了二十多个,自公元前九世纪(阿达得尼辣黎第三Adadnirari III 810-782)至公元后二世纪(特辣雅奴与阿得黎雅奴Trajanus 98-117 et Hadrianus 117-138),上下相隔几十世纪。这些学说有些不值一论,有些不必讨论,我们只就两个主要的,略为介绍如下:
(甲)友弟德传内的拿步高即是阿秀巴尼帕耳(Assurbanipal 609-626)。这派学说为洛彼犹(F.Robiou)所创,公教学者多随从此说。
这派学说的优点甚多:阿秀巴尼帕耳是亚述王,他的京城是尼尼微,他曾进攻过犹太。(参见黎角提依撒尔民族史卷一,五〇〇节至五三〇节)(Ricciotti:Storia D’Israele Vol.In.500-n. 530)。与阿尔法撒得战或指他出征曼奈人(Mannai约在公元前六六三年),或指他与玛待王弗辣敖尔忒第二(Phraortes II公元前六五五年至六三三年,有些学者考定为公元前六四七年至六二五年)的战争。弗辣敖尔忒第二于进攻亚述人时死于战场,事在六三五年或六三三年。(但有些学者以为是在六二五年上。)另有学者以所谓阿尔法撒得,不是指弗辣敖尔忒第二,而是指他的兄弟,巴比伦王霞玛市秀慕金(Shamashshumukin)。霞玛市秀慕金不甘代他兄弟分治天下,有意篡夺,遂与属邦联盟——其中想必也有犹大国王默纳协(693-639),起而造反,与他的兄弟亚述国王阿秀巴尼帕耳为敌,内战起于六五二年前后,初不分胜负,至六四九年阿秀巴尼帕耳包围巴比伦,次年攻下,霞玛市秀慕金与其全家藏于殿内,为火所焚。参见剑桥古代史卷三第五章(The Can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III chapt.V.)。同年阿秀巴尼帕耳带兵转向腓尼基、阿刺伯。犹大王默纳协,因参与事变,就被擒至巴比伦,在那里曾一时拘为囚徒(编下33:11-13列下21:1-18)。故当敖罗斐讷西征时,耶京只有大司祭与长老代理政务(4:6,8参见四章三注)。
这一说虽有许多优点,但尚有些颇重要的问题,不易解决:(a)如果友弟德传中的拿步高是阿秀巴尼帕耳,为何在他详尽记述他武功的刻文内,不曾记载他对玛待人的这样光荣的一个胜利(1:13-16)?(b)主张这一说的人如何解释4:3;5:18,19?全书述事措辞,看来事应在充军之后。这一次充军,决不是指默纳协的流亡,因为默纳协只一人流亡,且为时不久,圣殿虽被恶王亵渎,然而尚在,不若4:3;5:18,19所述的是关系整个犹太民族,国破家亡,圣殿被毁(事在五八七年),举国流徙异乡,新近幸得生还,故慷慨激昂,虔诚焕发。这一点实使这派的学者不易自圆其说。
(乙)友弟德传内的拿步高即是号敖雇斯的阿塔薛西斯第三(Artaxerxes III Ochus 358-337),首创此说的是稣耳丕秋斯色委鲁斯(Sulpicius Severus十 420前后),参见他所著的编年史第二篇十四节十六节(Chron icon II 14-16)。附和这一说的人也不少,尤以新起的公教学者多随此说。许多批评家都认定友弟德传述事的背景,使我们联想到阿塔薛西斯第三的时代。这一说将友弟德传所述的史事,悉放在充军以后。这是友弟德传全书所要求的,故这一说无上一说所有的困难。友弟德传所述的住在巴力斯坦的犹太民族,是曾经尝过流徙的苦楚的,事主更为热心,对上主的圣殿更加爱护,以圣殿为他们生活的中心(4:2,3;11-15;5:19;8:21,24;10:8;16:18-20)。(犹太民族自公元前五二一年重修圣殿,六年后完成,在五一五年上举行祝圣大典。参阅厄上1-6章。)其时帝座空缺,大司祭与教会神长代理政事(4:6,8;11:14,15;15:8),重视法律,恪守祭仪(11:12-15;12:1-3,19,20)。这一切都与在阿塔薛西斯第三时代伊民所有的思想生活相符合,并且阿塔薛西斯第三曾数次率兵西征,十五年间,先后凡四次(356-345或354-341)。第二次(353或351)和第四次(345或341),都是西征埃及。第二次失败了,第四次却成功了。参见剑桥古代史卷六第一章第七节(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VI Chapt.I.7)。当他第二次出征埃及时,与波斯王并肩作战的,有卡帕多细亚王的兄弟敖罗斐讷,并且当他第二次西征失败时,曾有一部分属邦乘机某图复兴,其中就有一部分犹太人。自阿塔薛西斯西征以后,犹太民族曾有一长久时期享受过平安(16:25)。事情既如此巧合,所以许多学者想友弟德传所述的敖罗斐讷奉命西征,是指阿塔薛西斯第三第二次西征埃及,犹太民族乘机意图恢复自由,与兵问罪之事。何况友弟德传又明明提到波斯与玛待人(16:10),引用波斯人的术语(2:7)。波斯国朝内的宦官,又有许多名叫巴哥阿(12:11)。描写敖罗斐讷的部队和主帅营幕的内容(15:11),又与波斯国的军制和主将的营幕甚相类似。(参见赫洛多托所写的历史六章四八节及四九节,第九章八〇节到八二节。)故这一说,就历史背景来论,实较前说为优。唯一较重要的困难是在于,如拿步高是阿塔薛西斯第三,则不是亚述王,而是波斯王,他的京城不是尼尼微而是秀商(或百泄波里)。玛待王阿尔法撒得和他的京城厄克巴塔纳就没有下文。学者为解决这番困难,想作者在此是追述往事,以波斯开国初年战胜玛待王事(参见剑桥古代史四卷第一章第二节The Co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IV Chapt.I 2),来陪衬这位波斯帝国快将式微时代的帝王的威风。这也未尝讲不过去,只是尚非定论。
就这两个学说来说,我们还以后说较为合理想。
(四)文体与历史性
友弟德传既有这许多不易解决的苦难,所以学者就要问:这本传是不折不扣地来讲述史事,或是依据史事的一种较自由的描写?换句话说,就是问作者写友弟德传用的是什么文体?(参见史书上册总论三丙。)
十六世纪以前的学者无不视友弟德传为一部史书,犹太人虽没有将友弟德传列入正经,却列于史书内。(参见圣热罗尼莫友弟德传序。)第一个否认友弟德传的历史性的,是誓反教始祖马丁路得。他视友弟德传无异一历史小说。誓反教与唯理派的学者,大都随从他的主张。近日的公教学者大多数仍坚持友弟德传的作者志在写历史,所述的件件都是史事。然而他们却问作者是否有意只在以自由文体叙述史事,求其大体与事实相合而不拘守细节。这种叙事法,就自身说本是一种可用的文体,与“默感”和“不能误性”(Inspiratio et Inerrantia)丝毫不相抵触。困难只在决定书中那一部分应依照自由文体的体例来善加解释。在这条多荆棘的路上,举步应加轻重,不可畏难退缩,亦不可冒险性急,只根据事实来一步一步求合理的解释。
有些学者分道而驰,不以友弟德传所述的为史事,而想以寓意的方式来解释友弟德传。所寓何事,言人人殊。格洛漆乌斯(Grotius)倡导于前,一些公教学者也随起唱和。这一说依据传中人名地名的含义而加以引申附会。友弟德既意谓犹太妇女,即用来指称天主所爱护的犹太民族。拜突里雅义为“上主的宫殿”或“上主的处女”,应训为耶路撒冷(哀2:13依37:22)。阿希约尔释为“得见光明的兄弟”,拿步高视为伊民仇敌的化身。如此,友弟德传不外是假借叙述历史,来描写伊民不断与仇敌的奋斗和终归于他们的最后胜利。这寓意倒不错,只是立论不够客观。如果这样,那末旧约史书内大部分的历史都可依名溯求寓意的解释,则旧约史书就成了一本“寓言集”。
芍耳次(A.Scholz)更大胆向前迈一步。他不但以寓意来解释友弟德传,连多俾亚传和艾斯德尔传概以寓意来解释,所不同的是他主张的寓意与四末相关(Sensus eschatologicus)。友弟德传的题意是在说明假基督攻击天主的神国,如默示录,以历史兼寓言的体裁,来状述假基督与天国间的殊死战:友弟德代表圣教会,拜突里雅代表伊撒尔国,阿希约尔代表归化的外方民族,敖罗斐讷带兵西征,无异哥格(Gog)进攻天主神国(则33-39默20:7-10)。敖罗斐讷意图进攻犹太,志未成而先身首异处;同样哥格——假基督,不但不能战胜圣教会——友弟德,阻止天下万民——阿希约尔——归化,加入圣教集团,反而自招祸患,丧身永火与恶魔为友,永无出离的希望。这种寓意的解释,甚是炫耀,但未免太武断,缺少依据,与前说无异。略记于此,备为一说。
友弟德传的历史性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其中的内容具有真实的历史性。述友弟德,先述她的家谱,次述她的为人(8:1-8);述史事,标出年代(1:1,13;2:1);述战争,详尽出征的路线(2:6),经过的城池(2:21-28;3:9),皇家兵制,主将战略等(2:14-20;5:5-24;7:8-18)。拜突里雅与当时犹太人民如何准备迎敌,亦描写得极其详尽。如果作者不是事实求是,又何必如此煞费苦心。述阿希约尔归化为犹太人,还附带一句“直到今日”,即说他的后代常举行割损,算为犹太人;又在友弟德死后,作者附带声明一句:“她的声名威震四海,在她死后一个长久时期内,没有人敢来侵害犹太人。”用这一句话结束友弟德传,无异给它的历史性牢牢地打上一椿,使它屹立不动,自首至尾,夹在历史中。
一些人名地名不可考,并不影响一书的历史性,中国二十四史中,有哪一部史书的人名地名尽可考出,然而都是头号的史书。人名地名失传,是史书中的常事,尤以地名为然。今世人仍谓虐王为桀纣。香港人,或更好说是讲广东话的人,还以“唐”来代表中国,如唐话、唐餐、唐人年(旧历新年)等等。如以广东话来写中国人的生活,一切皆用唐来代称中国,也不免引人误会他是在描写唐朝人的生活。这样也许友弟德传的作者,以当时民众习用的语言和固有的思想来写友弟德传,当时的人,自然一目了然,后世的人因文献不足,或传写的错误,就不知何所云了。旧约其他经籍不见记载有关友弟德事,这亦不足影响它的历史性,如果友弟德传出世的时代是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间,以前的经典自然没有所记载或引证;即使友弟德传出世较早,不见引证,也无碍于它的历史性,因为旧约中只见于一处的史事,实在不少。总之,如否认友弟德传的历史性,书中的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多。就这一点也足以反证友弟德传的历史性。
友弟德传的历史性是不容人怀疑的,但就现有的友弟德传和我们已知的史料而论,似乎我们应承认作者写这篇传,是用了一种自由记述的体裁。他的目的是用友弟德生平的事迹,来提醒国民敬主守法,与恶势力奋斗。其余的一切,在他的心目中,都不过算是陪衬。既属陪衬,故未深加追究,只就他所已知的或考得的写出来,以状友弟德传的原委。这也是写史的一法:主事从详,副事从略。友弟德传的作者用了,又有什么不可。
(五)作者与年代
对于一书的作者与年代,常应相提并论。但话又应分两头说,一本历史书出世的年代与书中所述的事所发生的年代,不一定在同时。前者与作者有关,后者与史事有关。关于友弟德传内史事发生的年代,我们在第三章内已讨论过,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它出世的年代和使它出世的作者。
友弟德传的作者虽然有好多学者想考证出来是谁,但至今尚无结果,因此我们也无法断定这部书出世的年代。如果原文尚在,我们犹可依据原文就犹太文学史观来断定它的年代。
原文既是希伯来文,作者是个希伯来人,殆无可疑。以希伯来人来述希伯来民族光荣的历史,自然不免一唱三叹,极口称扬(5:1-21;10:19;11:20-23;14:6-10)。作者对巴力斯坦地理比较熟悉,尤以北部为然,故我们又推想他是个居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
由于不知道友弟德传的作者,故对于它出世的年代,意见更为纷纭。书在史事发生以后一个很长久的时期内才出来,这由14:10及16:25可以推论得到,并且由4:3和全书述事的背景看来,且应在充军之后。主张拿步高为阿塔薛西斯第三的,谓书成于四世纪末三世纪中叶间。有些学者主张时代更为较晚,但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最晚不得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叶以后。
(六)正经性与位置
友弟德传是所谓旧约七次经之一,关于它的正经性(Canonicitas)的问题,与其他次经无异。
友弟德传的原文既是希伯来文,则当然是写给希伯来人看的,最初读这书的也是希伯来人,无可疑义。但依敖黎革讷的证见,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并未将这部书列入正经书目(Origenes:Epist,ad Jul,Afric.13);另一方面,公元一世纪受过希腊文化洗礼的犹太人(Judaei Hellenistae),尚承认这部书为正经。友弟德传的原文既为希伯来文,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的心目中,自会一时有它的价值,否则在七十贤士本内定没有它的位置,同时公元一世纪一般善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也不能以它为正经。
犹太教以什么为准则来判定一书的正经性,为我们生在耶稣降生以后的人,已不算为一重要的问题,因为旧约原是为新约而设,在新约内确定它的价值(玛26:24路4:17-21;24:44若5:39,46,47;;12:6宗13:27迦4:22-25)。事实上,我们吸取“信仰遗业”内的真理,不外两个泉源(Fontes depositi fidei):一是书面的圣经,一是世世代代口传的圣教会的训诲(Traditio seu magisterium ecclesiasticum)。圣经已成定形,而口传常蕴藏在圣教会的生活内,伴随世代滋长发展,别开生面来与世人相见。这口传导源于基督,为圣神所坚定(Confirmata),为宗徒所传布,是以称之为“圣传”(Sacra Traditio)。我们只由这“圣传”得知什么书是默感的。圣教会是由这真理的泉源内取得了圣经,并不是由犹太教会。如此说来,是昔日在旧约时代启迪先知口舌的基督(路1:70;24:32,44,45宗3:18,21默5:4,5)、断定了旧约的正经书目。
圣教会在由耶稣和宗徒们授与的“正经书目”内既开有友弟德传,对它的正经性,便不应再怀疑。无奈,圣教初兴时,有些教父因受业解惑于犹太经师,囿于他们的成见,对于友弟德传的“正经性”也起了疑惑。然而只是局部少数人的意见,决不足以代表整个的圣教会。整个的圣教会自古以来,常视友弟德传为正经,有历代所开的大小公会议和教宗的文件为证。希颇公会议(Cone.Hipponense an.393),迦太基第三第四公会议(Conc,Carithag.III an.397 et IV an .419),教宗依诺增爵第一(Innocentius I 401-417)在四〇五年上给厄稣培黎犹主教(Episc.Exuperius)所写的函告,教宗杰拉息犹(Gelasius 492-496)所颁发的诏谕,特鲁拉公会议(Conc.Trullanum an.692),佛罗稜萨公会议(Cone Florent an.1441)无不著录友弟德传,视为一正经。是以脱利腾公会议(Conc.Trident.an.1546)依据东西两方教会一派相传的传统,断定友弟德传为一正经。
上述不以友弟德传为正经的教父,如圣热罗尼莫,敖黎革讷等,在他们的著作内,仍常引用友弟德传。足见在事实上,他们仍认友弟德传为一正经。此外在自己的著作中,特别引证友弟德传的,尚有罗马的圣克肋孟(S.Clemens Rom.),有亚历山大里亚的克肋孟(Clemens Alex),有德都良(Tertullianus),有圣亚大纳削(S.Athanasius有圣奥斯定,有圣盎博罗削,有圣巴西略(S.Basilius),有圣厄弗冷(S.Ephrem)等,至于后世的教会学者,讲道演说家,推崇友弟德的,更多不可胜计。
友弟德传在正经中的位置,常在多俾亚传于艾斯德尔传之间。七十贤士本在艾斯德尔传以后,多俾亚传以前,拉丁通行本却置于多俾亚传以后,艾斯德尔以前。本会依据一些古抄本,将它放在艾斯德尔传与多俾亚传以后。
(七)内容与经义
友弟德传篇幅虽不大,总共不过十六章,然旧约的道理无不包括在内。旧约中特殊讨论的道理,不外是天主与伊民,伊民与天主间的关系,今分别讨论如下:
(I)天主与伊民
由友弟德传可以看出伊撒尔民是信奉唯一神教的民族,不若外方民族敬拜人造的神(8:18),或受人统制的神(3:8;4:1),或昏愚自视如神的君王(3:8;6:2)。伊撒尔只以崇拜唯一生活的真主为荣,以歌颂他的无限的伟大为已志(9:4-6,;8-14;13:15-17;16:2,5,13-17)。这位生活的天主堪受钦崇,是唯一礼拜的对象。称呼他的名号虽多,然而最富有特征的,乃是“上主”(Yahweh,Kyrios,Dominus出3:13,14)。友弟德传好称天主为上主,如4:2,11;5:21;6:19;7:19;28-30;8:11,27,33;9:2,4,7,8;12:4,8;13:4,7,15;15:8;16:1,12,13,17等。在外方民族的心意中,既视君王或伟人如神,作者或明或暗,便以拿步高或敖罗斐讷来衬托上主天主,以称呼天主之名「Kyrios」,来称呼他们(2:5,13;5:5,21;6:4;10:15;11:4,5,10,17,22;12:4,6;13:1;14:13)。有时,另外在友弟德的答辞内,“主子”一字,模棱两可,使敖罗斐讷更觉得友弟德的言辞甘美可爱,被人愚弄而不自觉(11:5,6,11;14:14,18)。其他在圣经内所用天主的名称,在友弟德传内都可找到,如“天主”(Deus,Elohim 8:11,12,16,23,25;9:2;10:9;11:6,10-12,17,23;13:11,19;14:10;16:2,13,18等),如“上主天主”(Dominus Deus,Yahweh Elohim4:2;7:29,30;8:14,23,35;9:2;12:8;13:18等),如“全能的上主”(Dominus Omnipotens,Kyrios Pantokrator,El Shaddai(创17:1)4:13;8:13;15:10;16:5,17),如“至高者天主(或上主)”(Deus (Dominus)excelsus,El Elion(创14:18),Yahweh Eliom(咏47:3)13:18)。
这位至高全能的上主天主,是造成天地的大主宰(13:18创1:1),又苍穹伟大,奇妙无穷,故特称天主为“上天的天主”(Deus oali 5:8;6:19;11:17咏19:2;11:4;89:6)。(“天主”一名,本即是指创造上天的神,今译为“上天的天主”,意义似乎重复,但因本会译Deus作天主,故「Deus coli」,即译为“上天的天主”。)水充满天地,在天为云,瞬息万变,蔚为奇观;在地为泉,点缀山陵,灌溉田园,万物欣欣向荣有赖于水,故成为生命的象征,所以又称天主为“水的造主”(9:12创1:2;2:5,6咏107:23-33;135:6,7;136:5,6:;89:10)。这位造物主造化,并未动手,只在一命,万事俱成(16:14创1咏33:6,9)。一切既为他所造,所以只有他是造物主(8:14),是上天下地的君王,是众生的主宰(9:12咏24:2),万物都应遵守他的命令,崇拜他为上主(16:14),感到他的威严和伟大(16:15)。
这位造物主有无穷的智慧,他的思念计谋深奥莫测(8:14)。为他没有偶然与意外,为他也没有过去与未来。他从永远就认识了,我们所谓的一切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事,细心准备实行自己永定的计谋,而一切也无不如他所愿的妙然成就(9:5,6)。那竟敢抗拒,迟延履行他旨意的,自然不免冒失,有失恭敬(8:10-17)。那敬畏他,服从他的,自然受他的慈悯(9:11;16:15),不失为伟大(16:16)。以上是伊民对天主所有的名称和信仰,以下我们要详细讨论友弟德传的中心思想——盟约。
友弟德传与其说是叙述友弟德生平事迹,勿宁说是叙述天主与伊民所结立的盟约。有了这个盟约,天主才成为伊撒尔的天主(6:21;10:1;12:8;18:7),伊撒尔才成了天主的产业(9:12;13:5),方能呼天主为“我们的天主”(13:11,17),“我们祖先的天主”(9:12;10:8)。伊撒尔因此成了特殊的民族,有她固有的名称,如“伊撒尔的家庭”(4:15;6:17;8:6;13:14;14:5,10;16:24),“天主的产业”(9:12;13:5),“伊撒尔子民”(10:8,19;15:3,5,7,8,;16:25),“天主的子民”(9:13),“天主所心爱的子民”(9:4),“天主所圣洁的子民”(6:19)。是以当敖罗斐讷进攻犹太之初,作者就以阿希约尔的建议(5:6-21),点出这个盟约。这个盟约导源于美索不达米亚,重申于西乃山,坚定于熙雍。在熙雍有了上主永久的居所——圣殿,耶路撒冷即成了伊撒尔民宗教政治的中心,神圣盟约不可侵犯的标记。伊撒尔民族历史的兴替,完全系于耶路撒冷的盛衰与荣辱。凡有意侵占犹太,摧毁耶路撒冷的,是侵犯这神圣的盟约,是天主与伊民的势不两立的敌人(9:13);但天主与伊民有盟在先(出19-23肋26申4:1-40;5;6;28;32),如果伊民对自己的上主天主不忠不信,上主就让她独自御悔,任其受人蹂躏,否则上主常与他们并肩作战,演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奇事,友弟德单身解围,就是其中之一。
友弟德对这盟约有确切的认识(13:19),故敢于自荐,而以亚巴郎的信赖(8:25-27)和她祖父熹默红的激昂(9:2,4),完成了她英雄的志愿。她的志愿,是彰显天主与伊民所建立的盟约,而计斩敖罗斐讷,只不过是手段。这由她对长老(8:18-20),对敖罗斐讷(11:9-15;12:4)所发表的言辞,由她在出征前(9:2-4,7-9,12-14),出征中(10:7-9;12:8.9),完成出征时(13:4,5,7)所作的祈祷,以及出征凯旋归来时所唱的凯歌(13:11,14-16;16:1-17)可以见到。所以要想明了友弟德传的用意和它的价值,应先认清盟约的意义:故此我们不胜其烦地详加讨论。
(Ⅱ)伊民与天主
伊民对天主的关系,不外是依照盟约所定(参见出、肋、申三书),对天主施行钦崇的敬礼。这敬礼概括伊民团体与私人的生活,使伊民成了“司祭的民族”(Populus sacerdotalis),依照“圣洁法典”,执行司祭的职务(参见肋未纪引言)。对天主的敬礼大莫大于祭祀。祭祀就本身说只有一个,然因举行的目的和方式,而分别为各种各样不同的祭祀,如血祭、素祭、感恩祭、赎罪祭等。伊民不能人人都为司祭,故选定一支派专任司祭的职务,即肋未支派。司祭又分三等:大司祭、司祭与肋未(申10:6-9肋8-10)。其他伊民负责给养肋未支派,贡献供物祭品,以便他们能安心照例举行祭祀。这些盟约规定的例证,在友弟德传内,无不应有尽有。这是友弟德传以盟约为题材的另一证明。
盟约中最大的一条规定,是在上主所指定的地方杀牲祭献,敬拜唯一的上主(12:6,13,26,27;14:25,26;16:2,6,7,15,16;17:8,9)。在没有圣殿以前,是约柜的所在地,在有圣殿以后,即是耶路撒冷。故在友弟德传内常提到耶路撒冷和圣殿(3:2;4:6,8,11,13;5:19;8:21,24;9:1,8,13;10:8;11:14,19;13:4;15:5,8,9;16:18,20)。称这圣殿是‘天主的庭院’(Domus Dei 4:3;8:24),“天主的帐幕”(9:8),或简称“圣地”(5:19原文,庭院与圣地本会为文气故,间或译作圣殿)。在那里司祭分班依序举行各样的祭祀(4:14,15;9:1;16:18):日常祭、全燔祭、自愿祭和晚香祭(参见出29:38-42;30:1-10肋1-6户28)并奉献供物。举行祭祀时所穿戴的祭衣祭帽,参见出28。民众常参与祭祀,遵守安息日和各种的庆节(8:6;9:2肋23出12;23:10-12,14-17户28;29),献新麦和十分之一的酒油(11:13肋24:1-4;27:30-33户18)。这些物品除供祭祀外,尽归司祭(11:13肋2:3,10;10:12-14;5:13;7:7-9户5:9,10),凡人不能触摸(11:13肋6:9-11,17-71;7:19-21;22:10-16出29:33)。禁食鲜血(11:12肋3:17;7:22-27;10:10-14)与不洁的食物(10:5;12:1-3,19肋11申14:3-20)。取洁:关于圣所、祭坛和祭具,参见4:3出30:26-30;40:9-11肋8:10-11;关于民众,参见16:18肋16:16;19:2户5:2-4;31:19;关于私人,参见12:7,9肋11;15户19:11-22。最后民众如何举行割损(14:10创17),起誓守信(8:9,11,30户30:1-3申6:13),参与祭祀(4:11-15;16:18,20),祈祷斋戒(4:9-15;8:5,6;9:1;10:3;12:9),以及私人的生活(8:4-8),都给我们一个清楚的介绍。尤堪注意的,是它坚持敬奉天主不可缺少敬畏。有敬畏之心,然后方可谈祭祀与其他宗教的仪式,否则不免流于虚文故套,欺天欺人,讨天降罚。此为旧约新约再三敦嘱的告诫(8:8,31;11:17;16:14-16申10:16;30:6依29:13玛15:8)。如是友弟德传可谓是旧约经义的一个总结,它的价值亦由此可以想见。
(八)友弟德的优劣论
作者的用意,无异是愿以友弟德来证明,凡遵守天主诫命忠心依赖他的人,在危难之时,总不缺他的助佑和保护,又教人如何舍身爱人救国。爱主爱人,就新旧约道理来看,原是不可分离的。圣热罗尼莫又注意到,作者写友弟德传,是愿给世上的寡妇一个守节的模范。诚然,友弟德在丈夫死后,虽然有许多人向她求婚,她都没有答应(16:22)以祈祷、斋戒、独居,来度她居寡的岁月(8:4-6;16:23)。她宗教的热诚如何高超卓越,在她对民族首长所作的劝谕(8:11-27),向天主所行的祈祷(9:2-14)和得志以后的凯歌内,暴露无余。她如何谨守法律,由她忌食禁物,勤于取洁(12:2-9)可以见到。友弟德由于励行宗教生活,成了无瑕可指的完人(8:6),受民众的景仰(8:28,29),得天主格外的祝福(13:18;15:10),竟成了民族再生的母亲(15:9)。
然而在友弟德光辉灿烂,嗥嗥如日月的生活上,有些人却自谓看出了一些斑点,说她(a)虚伪不诚(10:12-11:19),(b)冶容诲淫,自冒失身,图谋人命(10:2-4;12:15)。关于第一点:自古兵不厌诈,在战略与军事上,原是斗智,谈不上诚与不诚。关于第二点:若如此来批评友弟德,就不免以小人之心来忖度君主之心,反见笑于大方。友弟德身为贵妇,今以使者资格走入敌营,自然应在心在意地打扮,以自己的风采娴雅,博取敌人的青睐,实是在情在理的事。10:4最后一句,是只在形容她打扮得如何漂亮,以引起下文,显得述事首尾相顾。友弟德的志趣只在图取能一帆风顺地得见敖罗斐讷,能意外得着一个与他独自相处的机会,乘其不备,探取他的头颅。爱国爱民的血在她心内沸腾,慷慨激昂已奋不顾身,哪还想到失身不失身,或其他意外的事。她所言所行,又无不文雅庄重,使敖罗斐讷对她不但不敢非礼,反而敬爱有加。总之,友弟德以暴露自己的姿色,来攫取敖罗斐讷的宠幸的手段,虽免不了打动敖罗斐讷的欲情,然而这不是她所追求的,在自知此事出于天主圣意(8:32-35),以祈祷苦工坚定自己意志以后,深悉时时不缺主佑,对可能有的恶意,自不介怀(咏23:4;56:4,5,11)。她这次出征,其动机目的与成功,完全与少年英俊的达味,单身出击大汉哥肋雅特无异(撒上17:31-54),可谓前后点缀照耀了伊民的历史。达味战胜了哥肋雅特,做了基督的预像,友弟德砍取了敌人的头颅,而不有损自身的贞洁,获得了道德与民族双重的胜利,可说也做了踏破地狱蛇魔的头颅,纤尘不染,唯一无原罪贞女兼母亲,玛利亚的预像(创3:15)。历来圣教会内的圣师和演说家极力称扬友弟德,也是因为她在这一点上与圣母颇相仿佛。用来称赞圣母的经文,除雅歌外,引用最多的,即是友弟德传。如此说来这些所谓的斑点,不但不掩饰减少她的光明,反使她的光明有增不已!
友弟德生平的事迹固属奇特,够人敬仰,然而她所作的不是人皆可效法的。她究竟是旧约的子民,不能以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眼光来批评她的用心。如果她用的手段真个不够光明,堪受指责,我们也可以以圣多玛斯的话来答复说:“友弟德受人颂扬,不是因为她善于巧言花语,引奥罗斐讷误入她的圈套,而是因为她能勇于奋不顾身救人急难,爱主诚切,惟恐圣殿遭受亵渎,而有损上主光荣的名号。”(参见圣多玛斯神学大全第一一〇题二章三节。)这是我们所应该效法的。我们应效法她如何敬畏上主,履行宗教圣道,以祈祷苦修来度尘世的生活。诚如是,则我们必时时不缺主佑,自能战胜恶劣的环境,而邀天主特殊的祝福。
友弟德传
第一章
章旨 1-6拿步高向玛待王发动战争;7-12西方民族拒绝参战;13-16拿步高得胜凯旋。
1拿步高在尼尼微大城为亚述人王的第十二年上,正是阿尔法撒得在厄克巴塔纳为玛待人王;①2阿尔法撒得在厄克巴塔纳周围,用斧凿成宽三肘,长六肘的石块,建筑了一座高七十肘,宽五十肘的城垣;3在城门旁又建筑了一些楼塔,高一百肘,基广六十肘,4又辟建了城门,高七十肘,宽四十肘,以便她的大军出发,及部队临阵布戍的方便。②5那时拿步高王正在辣高境内的一个大平原上,与阿尔法撒得王进行战争。6凡居在山地的、幼发拉的、底格里斯、易达斯贝,以及赫蓝人王阿黎约合的平原上的人民,都附和阿尔法撒得。因此许多民族聚集前来,参加赫娄得子民的战事。③
7亚述人王拿步高遂向波斯所有的居民,向西边所有的居民:即住在基里基雅、达默协克、里巴嫩、安提里巴嫩,以及沿海一带的居民,8向加尔默耳、基尔哈得、上加里肋亚、厄斯德隆大平原的居民。9向撒玛黎雅及其附属村镇,和由若尔当那边至耶路撒冷一带,并连巴塔讷、赫娄斯、卡德市的居民,向埃及河、塔弗讷、辣默色并哥苼全境,10至塔尼斯上部与门非斯的居民,向住在埃及至爱提约丕雅边界间的居民派遣使者。④11但上述各地的居民,都轻视亚述王拿步高的号召,不愿与他联盟参战,也毫不畏惧他,视他不过如一常人,叫他的使者空手抱惭而去。12拿步高对这些国家异常忿怒,即指着自己的御座和帝国发誓要图取报复,用自己的刀剑消灭基里基雅、达默协克和叙利亚全境,以及摩阿布境内一切的居民,哈孟子民,犹太全国与埃及直到两海边境间的一切居民。⑤
13在第十七年上,他果然率领他的军队进攻阿尔法撒得王。一战获胜,使他全军覆没,马队战车,同归于尽。14乘胜占领他的城池,进攻厄克巴塔纳,夺取城楼,摧毁街市,使京华忽化为废墟。15后又在辣高山上擒获了阿尔法撒得,即命自己的持剑侍卫刺戮他,当日结果了他的性命。16然后遂与自己出征的人员和庞杂的军队,班师回朝,热烈犒劳三军。王与自己的臣僚部属,宴饮作乐,凡一百二十日。⑥
①自第一章至第七章,叙述拿步高王在得胜阿尔法撒得后,乘胜进攻巴力斯坦,围攻拜突里雅城事。友弟德传开始即指出史事的原委与时代。时代是在拿步高为亚述人王的第十二年上,那时与他平分天下的阿尔法撒得在厄克巴塔纳为玛待人王。两人都愿独霸天下,准备互决雌雄。辣高一役,阿尔法撒得弄得国破身亡,拿步高一跃而为天下霸主,雄心不止,遂遣统帅敖罗斐讷,举兵西征,所向无敌,闻风披靡。迨至犹太,人民奋起御侮,首当其冲者,为拜突里雅威。城中有绝代佳人,玉身盛装,毅然出迎百万虎贲,以得天独厚之红颜,掉三寸舌,使主帅迷离而身死戎幕。长征劲旅,海倒山崩,赫赫帝国,烟消雾灭,可叹亦复可怜。此为友弟德传史事原委,看来似乎清楚,毫无问题,其实是一字一问题。这在引言中已详细讨论,此处从略。厄克巴塔纳是一古城,原名为寒格玛塔纳,意谓“都会”,位于今日哈玛丹(Hamadan)东面,摩撒拉小山上。哈玛丹离厄尔芬雪峰不远,当波斯与幼发拉的平原商业交通的要冲。在提格拉特丕肋色尔第一(Teglath-phalasar I (116-109))的刻文内,作阿玛达纳(Amadana)。依赫洛多托(Herodotus: I 96-90)意,公元前第七世纪,玛待第一个君王达雅谷(Dejoces)弗辣敖尔忒(Phraortes)的父亲,即定都于此。日后达雅谷的儿子,弗辣敖尔忒,再加以修建。赫洛多托又谓此城周围城墙七层,层层加高,别以不同的颜色,皇宫居中。后为波斯所灭,改为波斯帝王的夏季行宫,参阅厄上6:2多3:7;6:10。
②希伯来文“建筑”(Bana)一字,不但有建筑之意,亦有修葺巩固之意。此处是指再行巩固而言。“肘”希译文原作「Pechus」,拉丁文作「cubitus」,为一古代度量名,实际长度,已不可考,约合〇.四六二公尺。
③5-6辣高在厄克巴塔纳东北,里海之南。油辣高至厄克巴塔纳,有十日路程;至里海厄耳步次(Elbourz)山脉关口,约一日可到。多俾亚传内常提到辣高,即辣杰斯(多4:1)。在培熹托译文内,辣高作杜辣(Dura),参见达3:1。辣高平原即今之里海南依辣克得耶米(Irak-Djemi)。又依依息多鲁加辣切奴(Isidorus-Caracenus),辣高城是在波斯帝国东北边境上阿帕缶忒讷(Apavortene)地域内。第六节内“……附和阿尔法撒得,”原文只作“附和他”,有些学者以“他”为拿步高,但我们以这些民族既在东方,自然都附和阿尔法撒得。拿步高向西方民族联盟而遭拒绝,方有出兵西征复仇之事。依达斯贝原是印度西北的一条河名,即今朋贾布(Punjab,内之杰隆(Jhelum),放在此处,完全不符。有人以是环绕秀商城,今名刻尔克寒(Kerkhan),古名苛阿斯培(Choaspes)河;但也有人随敖洛息犹(Paulus Orosius)的意见,推想是波斯国内不甚著名的一条河流(Historia lib.I. Cap,II,n.18.)。赫蓝人王阿黎约合,只见于此处,故不可考;然阿黎约合实是一赫蓝语名字。有人以为恐应改作乌尔塔谷(Urtaku)。乌尔塔谷在公元前六七四年至六五五年为赫蓝人王。赫娄得一字,字形与所指,都不可决定,看来恐是指基尔玛得(则27:23)。塔尔古木编者以基尔玛得即是玛待。琪贝尔(Gibert)说恐是指玛待国内的一个部落,加杜息(Cadusii)人。
④7-10厄斯德隆大平原,自加尔默耳山起,至若尔当河,横贯于加里肋亚与撒玛黎雅间,为一天然绝好的牧场,游牧民族人文萃集的中心,骆驼队必经的要道,兵家必争的战场。巴塔讷恐是贝特哈诺特(苏:15:19),在赫贝龙北七公里。赫娄斯在赫贝龙西南约七十公里,卡德市在贝尔协巴黑南一一〇公里。以下都为埃及国内的地名。
⑤11,12两节叙述拿步高进攻犹太的原因。他誓必倾全国的财力,向西方民族复仇,如今无奈,只得暂时含忍,养锋蓄锐,对抗他的劲敌,玛待人王阿尔法撒得。“视他不过如一常人”,亦可译作:“反如一人来与他作对。”言他们大家同心合意,不分彼此来与他作对。两海或指红海两支流,或指红海与印度洋,波斯国极南的边疆。⑥
13-16拉丁通行本缺。拿步高就自己帝国内的兵力,打得阿尔法撒得片甲不留,身败名裂。轻轻数笔,状尽两大帝国的战事,了结玛待人王的一生,可谓擅于述事,不失亚述波斯楔形古体的老练。四个月的宴饮作乐,使人忆及薛西斯帝六个月的欢宴(艾1:3,4)。
第二章
章旨 1-13拿步高遣敖罗斐讷出师西征。14-20敖罗斐讷衔令整编军队。21-28初步的胜利。
1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在亚述王拿步高殿内,举行会议,商讨如何依照王所说的,向这一切邦国,进行复仇之事。2君王召集了自己所有的臣仆和公卿,遂向他们说明自己暗怀的心愿,决意亲口下令消灭那些邦国。3他们一致表决,凡不迎顺王意的人,都应铲除。①4开会议决后,亚述王拿步高就召他的军事统帅,兼居全国第二位的敖罗斐讷②来,对他说:5“大王,全世界的君主这样说:看!你得离我出征,率领足以信赖的精兵,即步兵十二万,一万二千匹战马组成的马队,6去攻打那些西边的国家,因为他们没有听从我的命令;7应吩咐他们给我准备“土水”,因为我满怀盛怒,要来攻打他们,要以我的军队的脚蹠,遮蔽他们的地面,赐给他们,以供劫掠。8他们的伤兵,必填塞山谷,大小河流漂集尸首,以致河水汜滥。9他们的俘虏,我必要放逐至大地的尽头。10今你出征,首先应为我占据他们所有的疆域;如果他们自愿向你请降,你就将他们给我保留,等待我来惩治他们的时日。11凡抵抗你的,你一点也不要怜视,任人在你所征服的区域内,将他们屠杀抢掠。12我既以我的性命及我帝国的权威说出这番话,必以我强有力的手臂去完成。13至于你,不可违犯你主的任何命令,反应按照我所吩咐你的,尽心办理,不可迟缓!”③
14敖罗斐讷辞别人主,一出来就召集亚述人的众将领、司令和武官,15依照自己主人所命的,数点了出征的军队,约十二万人,并骑兵射手一万二千,16将他们编分成队,无异布戍临阵;17后又领取许多骆驼驴骡来载运辎重,充当军粮的绵羊、牛和山羊,不可胜计;18又为每人准备了丰富的食粮,再由王宫内,支取了大批的金银,19然后率领全军出发,由拿步高王前走过,去以战车、马队和精选的步兵,遮蔽西方的地面。20另有很多庞杂的人,多得如蝗虫,如尘土,也跟着他们出征,人数众多,无法统计。21他们出了尼尼微城,行军三日,到了贝克提肋特平原,即在贝克提肋特不远处,靠近上基里基雅北部的山岭安了营。22敖罗斐讷后又率领全军:步兵、骑兵、战车,由那里往山地进发,23沿途击败了浮得和路得,劫夺了辣息斯子民与住在赫娄斯人以南旷野边区的依协玛黑耳的子民。24再渡幼发拉的河,穿过美索不达米亚,破毁沿哈波尔河至海一带耸然屹立的坚城,25于是占领了基里基雅境,粉碎一切抵抗,来到位于阿刺伯对面南部雅斐特边境,26乘势包围了米德杨的众子民,焚毁了他们的帐幕,劫夺了他们的羊圈;27到了收割麦子的时候,便下到达默协克平原,放火烧田,搜杀牛羊,劫掠城市,破坏庄田,挥刀屠杀青年。④28因此凡住在海边、漆冬、提洛、稣尔、敖基纳、雅木尼雅、阿左托及阿协刻隆各地的居民,对他没有不十分恐惧害怕的。⑤
①1-3拿步高十七年上得胜了阿尔法撒得,十八年春出兵西征;春季正是出征的好时节(撒下11:1),就兴师向西方民族问罪(1:11,12)。拿步高穷兵黩武的野心,逐渐揭露于世。
②敖罗斐讷实是一波斯名字,意谓“幸运的人”(Fortunatus)。波斯人名,未音为“斐讷”者甚多。在历史上知道有三人叫此名字:第一个是卡帕多细亚(Cappadocia)王阿黎阿辣突斯(Ariararthus)的兄弟,与阿塔薛西斯第三(Artaxerxes III 358-337)同时。约在公元前三五三年或三五一年伴随波斯人攻打埃及;另一个是卡帕多细亚王,第三个便是友弟德传内的敖罗斐讷。东方帝国如亚述、波斯,好将重要的职位授与外方贵卿,另外是与自己联盟或被征服民族的有为的少年贵族,参见创41:33,46艾8:2附录戊9-13。看来敖罗斐讷只掌军权,不问政事,故参议院内,没有他的席位。
③5-13“大王,全世界的君主,”是东方古大帝国帝王,发号施令时,好自用的名衔。“君主”原名作“主”(Kyrios),通常用来称呼上主,七十贤士凡遇有“雅威”之处,皆译作「Kyrios」。此处用此字,透露帝王既自封为“世主”,亦即自封为神。参见列下18:19厄上1:2艾附录乙1附录戊1达3:1-7友3:8。拉丁通行本缺7-10。“准备土水,”是波斯人的一句成语,自居鲁士用后,波斯帝王常用来表示臣服,即簟食壶浆沿途出迎王师之意。拿步高给敖罗斐讷指定的出征的步骤包含三点:进占劫掠(7),尽情屠杀(8),俘虏放逐(9)。全篇文辞,力事设喻铺张,实合当时诏策体例。
④21-27敖罗斐讷出征所循的路线,概括地说,先向西北进发(21-23),然后转向东南(24),最后来到西南(25-28)。这一段内所有的地名,多半只见于此处,实不易考定,学者所考定的,不外都是些推测。贝克提肋特平原,有人以此名与离安提约基雅城四十公里的叙利亚城巴克塔雅拉(Bactaialla)名相近,恐即指此城(参见Ptolemeus V. 15. 16.)。有人以为是巴戛达尼雅(Bagadania)城,在介于阿尔杰(Arge)山与托鲁斯(Tanrus)山间的卡帕多细亚大平原内(参见Strabo II. 12)。以第二说更适合敖罗斐讷所行的路线。由尼尼微至巴戛达尼雅,决非三日的路程,此处经文,似有缺漏。“上基里基雅的北部山岭,”拉丁通行本明示为安杰大山(Magni montes Ange)。安杰大山即是位于基里基雅北部的阿尔杰山。此更足以证明第二说比较可靠。浮得恐是在卡帕多细亚西部的丕息狄雅(Pisidia)。路得即是里狄雅(Lydia),更在卡帕多细亚的西部。辣息斯不可考,拉丁通行本作塔尔熹市(Tharsis)。塔尔熹市在基里基雅。赫娄斯在何处,至今尚无定论,待考。24节叙述美索不达米亚战役。此事似不与上下所述的事相衔接,故此有些学者以此节原不在此处。哈波尔河即今之幼发拉的河之一支流,卡步尔河。西乃本作切布龙(Chebron),拉丁通行本作玛默勒(Mambre),叙利亚本误作雅波克(Jaboc)。海即指波斯湾,雅斐特不可考;米德杨民族游牧为生,居无定处,通常散居于波斯湾两岸草原间。27节状述当时东方民族的战争状态。在今存的古刻文上,一提战争,总不外这类似的文章。总之,在这段内,我们不应太注重事情的先后,地名的考定,应认清作者写这段史事的目的。你瞧!敖罗斐讷百万雄师,南征北讨,转战千里,所向无敌,直至来到历史上无名的拜突里雅小城,竟然一筹莫展,虽重围数时日,仍不可下。最后一寡妇毅然出马,使他拜倒裙下,梦魂醉不复归,遂轻解重围。此为人事,岂非天意?
⑤在亚述与巴比伦各朝帝王夸耀武功的楔形刻文内,所称的沿海的居民,是指地中海东岸各城市的居民,即漆冬、提洛等。稣尔或是提洛之别名,或是位于加尔默耳山南的多尔(Dor)。敖基纳即是在加尔默耳山东北十二公里,提洛西南四十一公里的哈苛(Accho稣11:2;19;30)。雅木尼雅为一希腊名(加上4:15),希伯来文作雅贝讷(Jabne)(编下26:6),或作雅贝讷耳(苏15:11),在耶路撒冷南八十一公里。阿左托即阿协多得(苏13:3撒上5:1加上10:83),在阿协刻隆东北十六公里,在雅木尼雅南约十四公里。阿协刻隆离耶路撒冷约九十七公里,离雅木尼雅约三十七公里(苏13:3撒上6:17加上10:86)。以上都是属腓尼基人与培肋协特人的地域。拉丁通行本将28节移归下章,所开列的民族,皆是小亚细亚北方的民族,不若希腊本所开列的,都是地中海东岸南北沿海的城市。
第三章
章旨 西方民族向敖罗斐讷请降,敖罗斐讷乘势肆虐。
1因此他们遂向他派遣使者商谈和平说:2“看!我们拿步高大王的奴仆,俯伏在你面前,你看如何好,就如何处置我们吧!3看!我们的住宅,我们所有的土地,我们一切的麦田,以及羊群牛群,和我们帐幕旁所有的羊圈,都摆在你面前,你可任意处置。4看!我们的城与其中所有的居民,都是你的奴仆,你来,看着怎样好,就怎样对待他们吧!①5使者来到敖罗斐讷前,向他说了这些话。6他便率领全军下到沿海一带,派兵据守高城,又在他们中选拔壮丁,补充自己的部队。7城中的居民及其附近境内的人民,都戴着花冠,跳着舞,击着鼓,出来迎接他。8但是,他还是要破坏他们的圣地,砍伐他们的神林,因为他曾受命要铲除地上所有的神衹,使天下万国一致崇拜彼拿步高一人,天下万民都异口同声称他为神。9随后来到厄斯得隆对面,位于犹太大平原前的多塔殷旁,10安营在革巴黑与熹托颇里之间,在那里驻扎,凡一整月,藉以调集自己部队的辎重。②
①1-4沿海一带的民族,为敖罗斐讷的威力所屈服,不再打算抵抗,迅速遣使求降,企图保存自己的家乡,免遭战争无情的摧残。2,3,4三节,起运用三“看”,结连用三“任意”,前者出于心切,后者出于心诚。敖罗斐讷可谓称心矣,但是,不然,他反乘势施虐。天下英雄好将,凡残暴不仁,骄奢轻敌的,末路总不免使人喟然兴叹。
②6-10良将必自知利用被征服的民族的物力人力。近数十年来的战争,在我们眼前所表演的,与这段历史所述的,究有什么区别?“圣地”指庙宇、神社、祭坛等,“神林”指邱陵上所植的“阿协辣”树或木椿。(参见出34:13申7:5:16:22。)“称他为神,”参见达3:1-7与本书6:6-9。厄斯得隆即依则勒赫耳之希腊名,在基耳波亚山麓。(参见1:8苏17:16撒上29:1。)介在撒玛黎雅与加利肋亚间的犹太平原,日后亦呼为厄斯得隆大平原;在充军以后,更以此名泛称伊撒尔所形成的国家。多塔殷在纳匝肋特南四〇公里,耶路撒冷北一百公里(创37:17列下6:13)。在厄斯得隆平原内,有个古城名叫革巴黑,但离熹托颇里太远(在熹托颇里西面四〇公里)。熹托颇里即贝特协安古城之希腊名,在革讷撒勒特湖(Lacus Genesareth)南约二十五公里。所以有些人想革巴黑恐为基耳波亚。基耳波亚山在熹托颇里南数公里,与此城的郊野相毗邻(撒上24:4;31:1,10)。拉丁通行本3:14与希腊本3:9所述的地名完全不同。拉丁通行本3:14离题太远,不知何所从。
第四章
章旨 1-8伊撒尔人民不屈不挠,独起御侮。9-158哀求上主施救,化险为夷。
1住在犹太的伊撒尔子民,听见亚述王拿步高的统帅敖罗斐讷对异民所作的事,即如何抢劫破坏了他们的庙宇,2就十分恐惧他,为耶路撒冷与上主他们天主的庭院担心,3因为他们适从充军之地归来,全犹太人民重新聚合不久,刚把器皿、祭坛、圣殿在亵渎后,从新取洁。①4因此他们便打发使者到撒玛黎雅全境,到科纳、贝特曷龙、贝耳玛因、耶黎曷、苛巴、爱索辣与撒冷山谷一带,5嘱咐他们把守各高山的山顶,巩固其上所有的村庄,储藏粮食,准备应战,好在他们新近才收获了自己的田园。②6当时为大司祭的约阿肯正在耶路撒冷,写了一封信给在拜突里雅及位于厄斯得隆东,多塔殷旁平原对面的拜托玛斯塔因城的人民,7劝他们应将通达犹太地区必须经过的山坡守住,因为道路险窄,出入只能两人并肩而过,故容易阻止敌人进攻。8伊撒尔子民悉依照大司祭约阿肯,以及住在耶路撒冷全伊撒尔民的长老所吩咐的办了。③
9所有伊撒尔人无不热诚恳求天主,谨守严斋。10他们,他们的妻子儿女,牲畜旅客,佣工奴婢都腰系苦衣。11凡住在耶路撒冷的伊撒尔男女老幼,都伏在圣殿前,头顶灰尘,在上主面前展开自己的苦衣;12即是祭坛,他们也围上苦衣,诚心热切,一同哀求伊撒尔的天主,不让敌人来劫掠他们的幼童,强占他们的妇女,毁灭他们基业中的城邑,轻蔑污辱他们的圣所,致使异民得意欢腾。13上主俯听了他们的哀声,怜视了他们的困苦。全犹太和耶路撒冷境内的百姓,在全能上主的圣所前,仍继续谨守好几天的严斋。14大司祭约阿肯,以及一切侍立在上主面前的,司祭与上主的仆役,都腰系苦衣,头巾上涂着灰尘,奉献日常的全燔祭,人民的自愿祭与诚心献上的供物。15他们同心合力呼求上主,赐恩看顾伊撒尔的整个家庭。④
①4:1-7:32叙述敖罗斐讷出征犹太,围攻拜突里雅城。敖罗斐讷来到犹太边境,一月之久,整编补充自己的军队,以后就准备进攻犹太。伊撒尔民已势处孤立,今又独起御侮,自然不免心寒。况在新近归来,费尽苦心,使宗教政治的中心耶路撒冷渐已恢复旧观,眼见又要遭受摧残的威胁,实于心有所不忍。拉丁通行本缺第三节,但在5:23(希腊本5:18)内却提及此事。这一节很要紧,因为由这一节可推定这段历史的时代决在充军以后,但在那一次充军以后,却不易决定。有人以是指默纳协(约在公元前六四八年,参见列下21:1-18编下33:10-17);未必,因为此处明明指出“犹太人民”,所以该是较后另一次释放归国。然而究在什么时候,就无法决定了。
②敖罗斐讷想要进攻耶路撒冷,必须取道撒玛黎雅,所以撒玛黎雅全境边界上的关口首当其冲,须加意提防坚守。科纳不知在何处;贝特曷龙在基贝红西北,分上下,上背特曷龙在耶路撒冷西北十八公里,下贝特曷龙离上贝特曷龙约四公里(苏10:10;16:3,5)。贝耳玛因即依贝肋罕,在杰宁(Genin)南二公里,在纳匝肋特南约三十一公里,在耶路撒冷北约一百零九公里(苏17:11列下9:27,编上6:55作彼耳罕)。耶黎曷在耶路撒冷东四十九公里半(苏2:1-14)。苛巴不可考,在创14:15有地名曷巴,在达默协克北,似乎相离太远。爱索辣可指在苏11:1所提的哈祚尔,亦可指在熹罗南约八公里,耶路撒冷北二十四公里的巴哈耳哈祚尔(撒下13:23),为撒玛黎雅境内较高的隘口,控制由协根至耶路撒冷的要道。撒冷山谷平铺在协根的东南,离出名的雅各伯井约数公里。得了撒冷山谷,可由若尔当河平原轻举山区腹地。敖罗斐讷进攻犹太时,正值夏季(2:27)。
③6-8说明当时在耶京总揽政治宗教大权的,是一位大司祭,其下设有长老院(8)。这事不能在默纳协时,因为如默纳协被擒,默纳协自己或他的朝廷必选人代为摄政,或由征服者任命委派;况且由3节看来,默纳协已归国,则必自理政事。此事必出在无政府的状态下。在神政国内,偶无政府,民众常趋就大司祭。约阿肯亦作厄肋雅肯,(拉丁通行本4:5),在编上6:3-15大司祭的名单内,不见有约阿肯。此不足奇,在上述名单内,不仅缺约阿肯,明知未提及的大司祭,至少尚有约雅达黑(列下11);或者更好说这位大司祭是在这编年纪成书以后出生的。在讷赫米雅时,有一大司祭亦名约阿肯(厄下12:10),乃是另一人,不可与此相混。拜突里雅有二意,或为“上主的贞女”,或为“高山上的住宅”,是这段史事表演的戏台,友弟德传的题材的中心,虽如此重要,然而 只见于此处,因为不易考定,故有许多人想是作者虚构的城市。但近日学者,虽然不能决定她的位置,却一致公认实有其地,并大都指定她大约在杰宁西南七公里,控制由厄斯德隆进入撒玛黎雅山地的要道,在多塔殷西北不到五公里处。拜托玛斯塔因更难决定,依理推论,恐在杰宁南十一公里;也有人以外就是杰宁南三公里的波特默城(EL-Bothmeh)。
④9-15伊撒尔民自觉实力薄弱,在尽量准备以后,转首回心向天主哀求,厉行苦工,希望天主息怒哀怜。他们与天主交往有年,深知天主的本性和祈祷苦工的效验。9-13是民众的苦工,14,15是司祭班的斋戒。大家同心戮力,求天主哀怜。“苦衣”是用山羊或骆驼的粗皮织成的,或穿在身上,或系在腰间。“展开自己的苦衣,”当他们俯伏在地上,或朝拜上主时,自然露出他们腰间所穿的苦衣。“祭坛也围上苦衣,”表示忧伤深切,他处不见有同样的记载,然而却甚适合东方古代民族的思想和风俗。“基业中的城邑,”暗示伊撒尔民分得巴力斯坦,出于天主的旨愿。(出、申、苏三书所讨论的不外是这件事。)“仆役”即肋未。“头巾”指司祭行祭时用来缠头的布条,与大司祭所戴的祭冠有别(出28:40;29:9)。“日常全燔祭,”参见出29:38-42肋6:1-11户28:3-8。“自愿祭与供物,”参见肋未纪引言四“祭祀浅说”条。
第五章
章旨 1-4敖罗斐讷会议商讨对策。5-21阿希约尔建议:与民交战,应悉民情。22-24阿希约尔建议的反应。
1那时有人报告亚述军队的统帅敖罗斐讷,伊撒尔子民已准备应战,封锁山地的关口,巩固各山的高峰,并在乡下埋下了伏兵。2他勃然大怒,立即召集所有摩阿布的公候,哈孟的司令,及沿海一带的长官来,3对他们说:“客纳罕的子民!请你们告诉我,这山地里住的是什么民族?他们住的是些什么城池?他们部队的人数究有多少?他们的力量和勇气,究在什么事上?自立为君王,来率领他们军队的是谁?4何以在西方诸民族中,独有他们不愿前来迎接我?”①5于是全哈孟子民的统帅阿希约尔便对他说:“我主!请听你仆人一言,我要向你说明,关于这住在离此不远山地一带的民族的实情;你仆人的口中,决不会说出一句虚话。6这民族原是加尔底亚人的后裔。7原先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后因他们不愿随顺他们住在加尔底亚地祖先所奉祀的神衹,8就离弃了他们祖先的道路,崇拜天主,一位他们所认识的上天的天主。所以当地的人,就将他们由自己的神衹前驱逐出来,逃到美索不达米亚,侨居在那里很久。9后来他们的天主吩咐他们离开侨居的地方,往客纳罕地方去。他们就住在那里,居然成了富翁,拥有许多的金银和家畜。10后又因饥荒蔓延客纳罕全境,便下到埃及,居留在那里,直到他们能自养自足;在那里竟成了一极强盛的民族,子孙后裔,多得不可胜数。11埃及君王就起来欺压他们,叫他们服苦役,做砖,待他们如同奴隶。12于是他们向他们的天主哀号,天主就以不治的灾害打击了埃及全境;埃及人即将他们由自己面前赶走。13天主使红海在他们面前枯竭,14引他们沿着西乃和卡德市巴尔讷亚的路进行,他们将旷野中的居民完全驱逐,15住在阿摩黎人的境内,以自己的武力消灭了一切的赫协朋人,继而复渡若尔当河,占据了整个山地,以为基业,16将客纳罕人、培黎齐人、耶步息人、协根人与基耳戛熹人,都由自己的面前赶走,住在那里很久。17只要他们不犯罪得罪他们的天主,便常享幸福,因为有一位深恨不义的天主与他们同在。18然而当他们离开天主给他们所指定的道路时,便在许多战争内,遭受了极度的破坏,自身流徙异乡,降身与人为奴,他们天主的殿宇也被毁为平地,所有的城市亦为敌人所占据。19但是,现在,自他们重归向天主以来,就由各处散居的地方回来,收复了他们圣殿所在地耶路撒冷,住在山地间,因为其时那地尚是一片荒凉。20现在,主帅!设若这个民族陷于不义,得罪了他们的天主,真发觉他们有这“致命伤”,我们就可上前进攻,必能战胜他们。21若是这民族没有什么不法之事,我主最好放过他们。如果不幸他们的上主,他们的天主,起来庇护他们,我们难免不成为全世界的笑柄。”②22阿希约尔说完这些话,站在帷幄四周的人都口出怨言,敖罗斐讷身边的军官和一切住在沿海一带与摩阿布的人,都一致要求将他碎尸万段。23“我们不应该怕伊撒尔子民。嘿!这个民族,他们没有一些勇气,又没有能力,足以与劲旅相对抗!24主帅,敖罗斐讷!我们就上前进攻,他们必为你全军所吞食。”
①1-4敖罗斐讷来到撒玛黎雅,就得了情报,知道伊撒尔民巩固边防,准备应战,又气又恼,真没有想到蕞尔小国竟敢抗拒王师,遂召集幕僚,筹商对策。摩阿布和哈孟(创19:30-38)原与伊撒尔民有血亲,却世世代代,敌忾相对。在敖罗斐讷的部队内,既有摩阿布和哈孟的志愿军,知道他们常与伊民发生利害的冲突,就召他们来向他们问个仔细,希望从他们的口里,得到一点重要的情报,有利进攻。亚述曾消灭伊撒尔北国,数次侵入犹大南国,对于巴力斯坦的地势,与伊民的生活,不能一点也不知道。此足证敖罗斐讷为一客卿,初次出征犹太,亚述大帝国也没有把犹太放在眼里。敖罗斐讷试问三事:(a)民族的由来,(b)政治军事的状态(3),(c)民族的心理,何以他们不来投降(4)。呼摩阿布和哈孟人为客纳罕子民,含有一点鄙视之意;又巴力斯坦原先属客纳罕民族。
②5-21敖罗斐讷召集的会议,给阿希约尔一个发言的机会。友弟德传内的主要人物有四:以友弟德与敖罗斐讷为主,以阿希约尔和约阿肯为副。5:1-6:20;11:9,10;14:5-10都是记述阿希约尔的事。阿希约尔意为“光明的兄弟”(Frater Iuminis)。他这番言论,措辞微妙,引人思维,况出于伊民敌国一元帅之口,更属奇特,使人忆起圣斯德望和圣保禄当犹太人前所发的言论(宗7:2-53;13:16-26)。阿希约尔建议,与伊民交战的条件,不在于自己武力的雄厚,也不在于他们如何设防,只在于他们是否与天主和好,遵守他的规诫。这位天主至公全能,如这百姓无罪,有他保护,决不可制胜;否则不攻自破,必俯首就降。5节为弁言:阿希约尔自知忠言逆耳,故谦虚万状,冀图谅察。6-19叙述伊民的历史,答复敖罗弗讷的前两点。6-9说明这民族的起源,直到迁入客纳罕地,参见创11:28-31;21:1-6。“道路”即谓信仰与宗教;“上天的天主”(Deus caeli)即是天主,天上地下唯一的真神。恭敬这位天主的,便不应信奉其他的神衹(苏24:2编下36:23厄上1:2;5:11多10:11)。10-12旅居埃及。成为一大民族,后为埃及人民所不容,因而出走旷野,参见创42:2;46:6,7出1:7-13:22。13-16过红海,进入旷野,再过若尔当河,进据巴力斯坦,即客纳罕地(出14-19)。17-19说明犹太民族的历史哲学,梅瑟五书与旧约史书都是偏重这种思想,实可谓之为旧约史书的中心思想。(参见肋26申28,32民2:6-3:6列下17:7-23。)19-21为结论,答复敖罗斐讷所问的第三点。阿希约尔以19节结束伊民的历史。抚今追昔,前后如出一辙。现在统帅主意如何,不难自决。他们之所以不来远迎,主帅也不难自见。阿希约尔既如此认识伊民,对他们又这样表同情,无怪乎他日后归依了伊民的宗教,加入了他们的集团(14:6-10)。
第六章
章旨 1-9敖罗斐讷面责阿希约尔。10-16a阿希约尔出现于伊撒尔人中。16b-21敖齐雅探听详情。
1会议厅周围的人怨声一停止,亚述军队的统帅敖罗斐讷,在所有的外邦民族的集团前,向阿希约尔及一切哈孟子民说:2“你这阿希约尔,你们这些厄弗辣因的佣兵,算得什么?今日竟敢对我们说预言,劝我们不要攻打伊撒尔民族,因为他们的天主会出来庇护他们、请问拿步高外,还有谁是天主?他如今打发他的军队,要从地上将他们消灭,不是他们的天主可能为力施救的!3我们,他的仆人,攻击他们如打一个人一样,他们决不能抵抗我们马队的冲击。4我们要用马蹄将他们踏碎,使他们的山岭醉饮他们的鲜血,使他们的平原满地都是他们的尸首,使他们在我们跟前不能立足,都要遭歼灭。全世界的主人拿布高王这样说;他既如此说了,他说的话,决不会成空言。5至于你,哈孟人的佣工阿希约尔!在你存心不良的这一天内,竟说出了这样狂妄的话,从今天起,直到我向这由埃及逃出来的民族复了仇,你不要想再见我面。6当我归来时,我军队的刀剑,我侍卫的长枪,必要穿过你的两肋,你要倒卧在他们阵亡的将士中。7如今我的仆人要送你到山地去,将你委弃在一当要道的城中,8直到你不与他们同归于尽,你是不会死的!9如果你一心一意盼望这些城池不被攻陷,那又何必垂头丧气!我已说了,我的话一句也不会落空!”①
10敖罗斐讷说完,遂命那些站在营幕内的仆人拿住阿希约尔,将他送到拜突里雅去,交在伊撒尔子民的手中。11他的仆人就将他拿住,带到营外郊野,再由田野送到山上,直到拜突里雅城下的水泉旁。12城中的人一见他们走上山顶来,立即拿上自己的武器,由山顶上的城中走出来,所有的弹石射手防御他们,把守来路,向他们抛射石头。13他们伏在山下,将阿希约尔困了,让他躺在山麓,然后回到自己的主人那里去了。②14伊撒尔子民由他们的城中下来,走到他跟前,替他解了绳索,带到拜突里雅,见城中的首长。15那时城中首长,是属熹默红支派米加的儿子敖齐雅,哥托尼耳的儿子加布黎,默耳基耳的儿子加尔米。16他们遂即召集了城内所有的长老,众青年和妇女也都赶来赴会。③阿希约尔站在民众中间,敖齐雅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17他立即回答,向他们述说敖罗斐讷会议中的议案,并自己在亚述公卿中所提出的建议,以及敖罗斐讷对伊撒尔家所说的一切大话。18在场的人民立即俯伏在地,朝拜天主,大声喊说:19“上主,上天的天主!你瞧瞧他们的骄傲,可怜我们民族的苦辱,为何你今日不回顾你所圣洁的子民!”20他们遂就安慰阿希约尔并极力称赞他。21敖齐雅由会场中引他到自己的家里,并设宴款待长老。那一整夜,他们不断向伊撒尔的天主呼求救助。④
①1-9此段叙述上章22节内所提及的事。外方民族的集团,即指沿海一带与摩阿布的居民。在5:22节内不提哈孟人,在这一节内却点出哈孟人来,申斥他们,似乎他们已默认阿希约尔所建议的。“厄弗辣因的佣兵,”有些抄本作“哈孟的佣兵。”伊撒尔民族南北分裂后,南为犹大,北为依撒尔。北国中以厄弗辣因族最强盛,故以厄弗辣因来代表伊撒尔国。厄弗辣因的佣兵,即谓伊撒尔民所雇的佣兵,如谓“哈孟的佣兵”,是说哈孟给亚述人当佣兵。意义上无多大的出入。敖罗斐讷的这番话,暴露了他的人格。“说预言,”含讽刺之意,言外是说,你这贱奴才(佣兵)不知安分,竟敢信口雌黄。阿希约尔全篇的建议,句句不离一个天主,上天的天主。敖罗斐讷却将阿希约尔所提出来的天主,一句骂倒,“拿布高外,还有谁是天主。”阿希约尔所谓的天主所追求的,是仁义与正道;敖罗斐讷所崇拜的血肉的天主拿布高所要的,是人命和鲜血(2:5-13)。阿希约尔建议讨伐伊撒尔民,须考虑他们是否不义,然后替天行道。敖罗斐讷不明仁义,穷兵黩武,一意孤行。作者措辞属文,总不离对比。这是希伯来文体固有的特色,随处可以见到。
②11-13内所述,可以解释4:6;7:3内所述的事。
③阿希约尔进了拜突里雅,会见当地的三位首长。三位首长中,由21节7:30;8:28看来,以敖齐雅为首。④
16b-21这一段,拉丁通行本(12-21)述得比较详尽,并说他们不但热切苦求,还厉行严斋(20)。
第七章
章旨 1-7敖罗斐讷依计围攻拜突里雅城。8-18拜突里雅被围,水源断绝。19-32拜突里雅人迫于饥渴,要求请降。
1次日敖罗斐讷下令全军和与他联盟前来作战的民众,拔营向拜突里雅进发,先占领通达山地的关口,向伊撒尔子民挑战。2那天众战士全体出发;作战的步队,有步兵十七万,骑兵一万二千,此外还有辎重队,与随军步行的人员;军民人数繁多,不可胜数。①3他们在靠近拜突里雅的山谷中,临泉安了营,营幕蔓延,就长来说,由多塔殷到贝耳玛因,就宽来说,由拜突里雅至位于厄斯得隆对面的夸孟。②4伊撒尔子民看见他们如此众多,就非常惊慌,互相传说:“如今他们必舔尽全地的地面,不是高山,不是幽谷,不是丘陵,可能担负他们的重量。”③5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拿着武器,在城楼上点上烽火,那一整夜留守戒备。6第二天敖罗斐讷把自己全部的马队,开到住在拜突里雅的伊撒尔子民面前,7亲自探明了到他们城中去的山路,寻得了他们的水泉,立即占据,派兵把守,然后回到自己的部队那里去了。8黑撒乌子民的众长官,摩阿布民族的一切首领和沿海一带的司令,都走来向敖罗斐讷说:9“愿我们的主帅听取一个建议,免得在你的军队中,发生意外。10伊撒尔子民这个民族,原不仪仗自己的枪矛,惟独依靠自己所居的高山,因为攀登到他们所居的山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11主帅!如今不要同他们排阵正式交战,如此你的人民一个也不会伤亡。12你可留在营中,督守你所有的人马,只让你的仆役去占领山麓下涌出来的水泉。13因为凡住在拜突里雅的人,无不到那里来汲取清泉,这样他们怕渴死,就会开城请降。我们如今同我们的人民,到附近的山顶上安营,扼守监视,不许他们一人走出城来。14他们,他们的妇女以及他们的儿女,会因饥渴而形容枯槁,刀剑尚未加诸其身,他们已躺卧在自己城市的路旁,奄奄待毙了。15这样你可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严厉的报复,因为他们独立起来反抗,没有好心意地来迎接你。”16他们这番建议大得敖罗斐讷和他众臣仆的欢心,于是他遂下令依照他们所建议的办理。17如是摩阿布民移营出发,与他们同去的还有五千亚述人,驻扎在山谷间,占据了伊撒尔子民的水渠和水泉。18黑撒乌的子孙及哈孟子民,也与一万二千亚述人,往上推进,驻扎在多塔殷对面的山上,就在那里派遣一部分人,至离位于摩客慕尔河旁雇斯城不远的厄格勒贝尔对面的东面南面。其余的亚述军队概驻扎在平原上,遮盖了整个的地面;他们的帐幕和辎重,堆集林立在人群中,不可胜数。④
19伊撒尔子民见自己已被敌人四面包围,又不能在他们中间打出一条出路逃命,故神志沮丧,不断向上主他们的天主哀号。20驻扎在他们四周的亚述军队,步兵、战车、马队,已包围了他们三十四日,拜突里雅居民所有的蓄水器的水,都快要告罄竭,21蓄水池的水也已用尽。他们今后没有一天可再能饱饮清水了,因为以后要按照分量配给他们饮料。22他们的幼小,因此没有精神,他们的妇女和青年渴得发晕,倒在城内的大街上或门口,再也没有一点气力。23于是全体民众,青年、妇女和幼童,都聚集在敖齐雅及城中的首长那里,大声疾呼,当着众长老说:24“望天主介在我们与你们中间来施行审判!因为你们不肯与亚述人议和,致使我们大受委屈。25如今我们不但没有救援,连天主也把我们卖了。交在他们的手中,叫我们倒在他们面前,忍渴待毙。26如今你们快叫他们来,把全城交给敖罗斐讷的人民和他全部的军队,任他们抢掠。27我们不如当他们的战利品更好,因为我们虽身为奴隶,但性命还可保存,不致于亲眼看着我们的幼童,在我们的眼前惨遭夭亡,我们的妻子儿女无辜断送自己的性命。28我们当着上天下地,因着我们的天主,即惩罚我们的罪和我们祖先过犯的我们祖先的上主,恳求你们设法,今日不要按照这些话来对付我们!”29赴会的民众遂不约而同,大家放声痛哭,向上主天主大声哀号。30敖齐雅对他们说:“兄弟们!振作精神,我们再忍耐五天,也许上主我们的天主,在这个时期内,会向我们再施行他的仁慈,因为他不会将我们完全抛弃的!31如果这日期已满,我们仍没有得到救援,我就依照你们的话办理。”32说毕,遂遣散众人,各归原处,壮士们回到城墙和城楼上,妇女们和幼童们也一一遣送回家:是时城内的人,好不灰心丧志。⑤
①步兵人数原为十二万(2:5,15拉丁通行本2:7),此处却作十七万(拉丁通行本仍作十二万)。骑兵人数如前,然拉丁通行本作二万二千,竟多一万。敖罗斐讷沿途征讨,征服了不少的民族,就征调当地的壮丁补充前线,部队人数增加,乃自然之事(3:6)。
②关于多塔殷与贝耳玛因参见3:9;4:4。两城相距约七公里。厄斯得隆参见1:8。夸孟只见于此处,不可考,恐是闪族语富耳(ful)的希腊译名,意谓“蚕豆”,可能是指今日的耳富肋(elfule)城,离厄斯得隆不远。依此,如拜突里雅城在杰宁西南七公里,则夸孟即在拜突里雅北十八公里(参见4:6注)。有些学者以为是在贝耳玛(Belma)西北八公里,多塔殷北八公里的雅孟城(Yamon)。近日又有些学者以为是今日的忒耳凯孟城(Tell Kaimun),即约刻讷罕城(苏12:22)。若如此,则夸孟即在拜突里雅城西北三十余公里,似乎太远。
③“舔尽”及侵蚀之意,参见5:24户22:4。拉丁通行本此节完全不一样,重述他们痛苦哀求上主怜恤。
④8-15联军的首长建议重围拜突里雅,断绝他们的水路和粮道,使他们迫于饥渴,自愿请降,不流一滴血而轻下危城。他们又愿亲自出马,占领水泉,不劳王师。16-18敖罗斐讷接受他们的建议,下令执行,并派亚述精队联防,以备万一。黑撒乌子民即厄东人(创36:1-8)。在1:7-10;2:23-28;5:2所提的各民族内,也有厄东人,只不过没有提名点出。摩客慕尔河、雇斯城与厄格勒贝耳亦只见于友弟德传内。雇斯与厄格勒耳近代的学者以为是雇匝(Kuza)与阿克辣贝(Akrabe)。雇匝在协根南九公里,西约八公里。阿克辣贝在协根东南十四公里。雇匝今日控制由协根至耶路撒冷的要道,流入地中海的厄耳阿玛尔河(EI Ahmar)流过此城的脚下。但是这两个地方离军事中心拜突里雅城太远,直径相隔,凡四十余公里,似乎不可能。摩客慕尔待考。
⑤19-32状述拜突里雅城被围的惨状。”三十四日“,拉丁通行本作二十日。民众到了这种境况,大都好感情用事,群起抱怨。23节内的”民众“,由32节看来是指守卫队而。这种笔法,在圣经内常可以遇到,参见撒上13:7。众长老指一切当权的人,如参议、判官等。民众在这时候也自知认罪,求天主可怜(28 29),这是患难之所以可贵处。”按照这些话来.....“即他们上面所说的话(25-27节)。敖齐雅劝人坚心依赖天主,是对的,但不能限定日期,因此友弟德责斥他冒失(8:11-17)。32不见于拉丁通行本内。
第八章
章旨 1-8友弟德的家世与为人。9-27友弟德面斥长老缺少信赖。28-36友弟德见长老尚犹预不决,遂自荐设法救城。
1那几天内默辣黎的女儿友弟德听到了这些事;——友弟德的家世,默辣黎的父亲敖克斯,敖克斯的父亲若瑟,若瑟的父亲敖齐耳,敖齐耳的父亲耳基雅,耳基雅的父亲阿纳尼雅,阿纳尼雅的父亲基德红,基德红的父亲辣法因,辣法因的父亲阿希托布,阿希托布的父亲厄里雅,厄里雅的父亲革耳基雅,革耳基雅的父亲厄里雅布,厄里雅布的父亲纳塔纳耳,纳塔纳耳的父亲撒辣米耳,撒辣米耳的父亲撒辣撒待,撒辣撒待的父亲熹默红,熹默红的父亲伊撒尔。①2她的丈夫默纳协与她同支派又同家族,他在收割大麦时死去了。3当他在田里监督仆人捆麦穗时,不料头部感受了暑热,就卧病在床,竟然在拜突里雅本城溘然长逝;死后人就将他葬在介于多塔殷及巴拉孟之间的祖茔内。②4这时友弟德居家守寡,已有三年零四个月了。5她在自己屋顶上为自己搭了一个帐幕,腰间系着一条苦带,身上穿着孀妇的服装。6除了安息日前日与安息日,月朔前日与月朔以及伊撒尔家的节期与庆典外,在她孀居期内,必日守大斋。③7她的容貌姣美,艳丽夺目。她的丈夫默纳协给她留下了金银、奴婢、牲畜与田产,她仍保有这些遗产。8她对于天主很敬畏,所以说她一句坏话的人也没有。④
9她今听说百姓因为缺乏饮料,精神颓唐,向负责的首长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友弟德又知道了敖齐雅向他们所说的话,如何向他们发誓,五天以后,他必将城池交给亚述人。10她便打发管家的使女去召请城里的长老加布黎和加尔米来。⑤11他们就来了。友弟德对他们说:”拜突里雅居民的首长,请听我说!你们今天在百姓前所说的话是不对的,同时还在你们和天主之间发了誓言,说五天以后,上主如不来救援,就将城池交给我们的敌人。12呀!你们是什么人,今日竟敢试探天主,在人类子孙中代彼而自立。13如今你们仅管试探全能的上主,可是你们终究毫无所知。14你们既不能探索人的心底,又不能明悉他明悟中有思念,如何能究竟那创造这一切的天主?你们岂能推测到他的心事?认清他的旨意?断乎不能!兄弟们!不可激动上主,我们天主的义怒!15如果他在五天内,不肯前来救援我们,他仍有权力随时来保护我们,或在我们仇敌前将我们消灭。16你们千万不要强迫上主,我们天主的旨意,因为天主不同人一样可以威协的,或知人子一样可以支配的。17我们只有等待他的救援,哀求他来援助我们;如果他愿意,他必会俯听我们的呼唤:18况且,在我们这一代内找不着,今日也没有我们中的一支派,一家族,一村庄,一城市敬拜过人造的神像,如同昔日一样。19昔日为了这事,我们的祖先曾被委弃于刀俎、劫掠,在敌人前,屡遭惨败,备受蹂躏。20如今我们除了天主以外,不认识别的神,所以我们也盼望他不会忽略我们,及我们同族的人。21一旦投降,全犹太就算瓦解,我们的圣所必遭抢掠。为了这侮蔑,上主必向我们复仇,讨还血债;22弟兄们遭人杀戮,国家为人臣属,祖业废弃荒芜,这都要归咎已散居于异民中为奴的我们,我们又岂不反成了那主宰我们的人的讥笑凌辱的对象?23因此我们投降,不但对我们毫无益处,上主,我们的天主反会使此变成我们的耻辱。24兄弟们!如今我们应为同胞做个榜样,因为他的性命,是否可保,全靠我们,圣所、圣殿和祭坛也都全赖我们来维护;25同时,我们还应感谢上主,我们的天主,因为他试验我们,竟如同试验我们的祖先一样。26请你们追忆他对亚巴郎所作的事,他怎样试探了依撒格,以及雅各伯在叙利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替他舅父拉班放羊时,所遭遇的一切。27如同他以火锻炼他们,乃是为考验他们的心灵,这样上主磨折我们,并不是为惩罚,乃是为教训与他亲近的人。“ ⑥
28敖齐雅答应她说:”凡你所说的,无不出于至诚,谁也不敢反对你所说的。29今日并不是初次暴露你的智慧,自你年幼,众百姓就注意你的见识,因你内心素质善良卓越。30无奈百姓渴得要命,逼迫我们非按我们对他们所说的做不可,不但此,还协迫我们发了那我们不愿违犯的誓。31如今请你为我们祈祷,因为你是个虔诚的妇女,上主必会听你的祈祷,降落甘霖,注满我们的池沼,使我们再也不致感到发晕。“⑦32友弟德对他们说:”请听我说,我要作一件在我们民族子孙中万世流芳的事。33今夜你们应站在城门口,我要同我的女仆外出,在你们所定要把城池交给我们敌人的日期内,上主会藉着我的手来看顾伊撒尔。34你们不要侦查我的行动,因为在我要作的事情没有完成以前,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⑧35敖齐雅与首长对她说:”望你平安去罢!愿上主天主走在你的前面,去报复我们的敌人!“36说罢遂离幕返任。⑨
①自8:1-13:20,为友弟德传之第二段,叙述友弟德如何解拜突里雅重围而救了全国的急难。自8:1-9:14说明友弟德如何准备自己应付此重任。自10:1-13:20写友弟德如何顺利完成了她的志愿。作者依旧约史书的体裁(撒上1:1多1:1艾甲1玛1:1)以一家谱,引本书的女英雄友弟德与读者相见。这家谱直溯至相关本族最后的祖宗,伊撒尔(雅各伯)的一个儿子。撒辣撒待的儿子撒拉米耳在伊民出离埃及时,是熹默红族的首领(户1:6 ;2:12;17:36)。在这节内所提祖先名字,一部分亦见于编上4:42.拉叙二译本,对这祖谱名单有所增损,许多名称亦不相同。今依拉丁通行本增:”撒辣撒待的父亲熹默红。“友弟德即犹大之女性名,男的称犹大,女的就称友弟德(创29:35)。黑撒乌的妻室中,有个也叫做友弟德(依原文译作耶胡狄特,创26:34)。
②她的丈夫与她同支派又同家族:为保持各族各家的产业,伊民常同族结婚(多1:9;7:10,户36:6-8)收获时节,即四五月间,巴力斯坦其时天气已炎热,故偶一不慎,即感暑热。头部中暑,更不易医治(咏91:5,列下4:8-20)。
③4-6叙述她如何度居寡的岁月。“三年零四个月,”拉丁通行本作,“三年零六个月。”守丧,举哀,大抵为期七天(16:24,创50:10),然而友弟德为自己的丈夫却愿终身举哀,誓死不再嫁人(16:22)。希伯来人好在屋顶上盖个小房,或为自己燕居,或留以待宾客(民3:23-25,撒下16:23,列下4:10,箴21:9),友弟德却用来以避尘世,独居对越天主。孀妇的服装,是用颜色不鲜明的粗布所做成的。在节期和祝圣与天主的日期内,守斋做补赎,实不合高尚的宗教情绪(厄下8:9-12)。友弟德宗教意识正确,决不会出违反宗教情绪的事。友弟德在主耶稣降生以前,就给后世立志守节的寡妇,留下了卓越的芳表(弟前5:3-8)。
④7-8两节,状述她心身特殊的品格。7节说她有姿色,并有丰厚的遗产。此不足为贵,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有姿色有钱财,又能善自管理,又能不召来人家的一句嫌话。这是宗教的赐与。
⑤7章内并未提曾向民众发过誓,但由30节看来他会发过誓。在史书内,有些事前后的光景,作者虽未提,但由上下文或对答的言词中,可以猜出来。希伯来史家尤喜用这种笔法。10节内不提敖齐雅,但在28节内,却是他代表发言。足见他也在场。
⑥11-27是友弟德向长老所发的言论。友弟德请他们,他们就来了,足见长老如何看重她。拉丁通行本这一段与希腊本很不一样。似乎二者所依据的原本各不相同。11-24友弟德见面就责斥长老,划定五天的期限来等待天主的救援。这岂不是明明试探天主,看他能不能在定期内救自己的百姓,有心追究天主的计谋,看他规定几时,并如何来拯救他遭难的百姓(依40:13-14,耶23:18,智9:13,罗11:34-35,格前2:16)。这一段话,充满深沉的宗教情绪和大丈夫的勇气。15-16是第一个不能交城请降的原因。天主施救不施救,不受时间的限制,五天过了。他愿,他仍能。他不如人一样,可受你协迫支配的(参见户23:19.依希腊译文户23:19与此处所有,字字相同。)17-20是第二个理由。我们应根据天主向他百姓所预许的,耐心等待他的救援。遵守他的法律,绝对只敬奉他为惟一的天主,他必救我们脱离危险,保护我们抵抗仇敌(5:17-26,肋26:1-8,申28:1-7,民2:7-23,撒上7:3)。21-23是第三个理由。如果拜突里雅一投降,全国算完了。拜突里雅既居军事险要,为进攻其他城市的咽喉,不抵抗而自愿请降,此无节操的行为必讨天罚。固然天降的灾难为人有益,使人回心转意,但也只就那些居心正直,愿以纯洁的生活,来缓和天主义怒的人。但就现有的情形而论,这些都谈不上(23),为什么我们要自召羞辱!24-27为结论。友弟德力劝他们以身作则,奋勇抵抗,追忆昔日祖先辉耀的事迹(创22:1-19;26:1-22 ,31, 32 ;28),在受试验时,不应自馁。天主磨折自已所爱的人,并不是为惩罚,却是为锻炼他们,使他们成为完人(箴言3:12,智11:5-10,德2:3-5,希12:5-7,默3:19)。
⑦28-31为敖齐雅的答辞。长老等欣然接受友弟德的劝告。友弟德责他们冒失起誓(11),他们说是迫于不得已。最后他们请求友弟德热切祈祷,希望天主在五天内赐雨解救急难。巴力斯坦雨季是在秋冬之交。
⑧友弟德听他们说出求雨的话,就说出她心中的计划,叫他们今夜站在城门口,吩咐看门的给他们开门,不要追究她的行动,事后他们自会知道(多12:7,箴25:2,申29:28)。拉丁通行本在这段内,三次(31,32, 33)记载友弟德劝长老为她祈祷。她这样叮嘱,是叫他们知道她这一去不是仗着己力,而是依赖他们的祈祷。
⑨长老知道她一心依赖天主,就向她说:“愿上主天主走在你前面,去报复我们的敌人!”“离幕”参见5,11两节,“返任”即返回岗位,参见7:32。
第九章
章旨 友弟德哀求上主护助,消灭骄敌,完成己志。
1他们去后,友弟德遂俯伏在地,将灰撒在自己的头上,露出自己所穿的苦衣,其时耶路撒冷天主的殿内,正奉献晚香祭,友弟德就大声哀求上主说:①2“上主,我父亲熹默红的天主,你曾将刀交在他的手里去报复异民,因为他们为凌辱一个处女,解了她的腰带;为污辱她,袒露了她的下体;为作贱她,实行奸污,破坏了她的贞操;虽然你说了:不许做这样的事,他们却仍然做了。3因此你让他们的首领惨遭杀戮,使他们那不胜羞惭的床褥,反而受骗,沾染了血污;仆役与主人,君主与帝座,你一律加以处罚。4你又使他们的妻室,遭人劫掠,女儿被人俘虏,使你所爱的子民,平分他们的贼物,因为他们为了你愤怒填胸,深恨玷污了自己的血液,就哀求了你的援助。天主,我的天主!求你也俯听我这小孤孀吧!②5是你做了这些事,以及事前事后所发生的一切;是你安排了现在及将来的事;现在所发生的事,正是你所计划的;6你所决定的事走向前来说:看!我们在这里!因为你的行径,早已及时准备,你的判决,早已预先决定。③7看!亚述人拥有很多的军队,他们自负有骏马,铁骑,矜夸自己步兵的雄壮,仗恃自己的坚甲利兵,弓箭射石器,却毫不知道你乃是消弭战争的上主,8上主乃是你的名号!愿你以你的德能,摧毁他们的武力,用威怒屈服他们的强霸,因为他们已决定要亵渎你的圣所,要污辱你光荣名号所居的帐幕,要用斧砍去你祭坛的四角。④9你瞧瞧他们的骄傲,愿你的盛怒霹在他们的头上,赐我这孤孀的手有力量去完成我所图谋的事!10求主用我嘴唇的巧言,去袭击他们仆役和主人,世主与臣仆;求主用一个女人的手,去屈服他们的傲慢!11你的力量,不在乎人多,你的威能并不靠物力,但你却是谦卑者的天主,弱小者的扶助,无力者的保护,无靠者的依赖,失望者的救主。⑤12诚然,诚然!我父亲的天主,伊撒尔祖业的天主,天上地下的主宰,水的创造者,万物的真主,你俯听我的祈求吧!13望你使我巧妙的言辞,化为他们的创伤与血青,这些人为反对你的誓约,你圣洁的殿宇,以及熙雍山与你子民所占居的家乡,竟想出了这样残忍的阴谋!14求主使你整个民族及各支派都认识你是天主,万能全权的天主,并除你以外,没有谁来保护伊撒尔民。”⑥
①这篇祷词可与艾斯德尔的祷词(艾附录丙14-30节)互相参照。恳切高尚,自不待言,全篇祷词可分为三点:(a)2-6回忆既往,想起了天主为自己的百姓所做的事,另外想起了天主如何报复了狄纳所受的耻辱(创34:1-29)。(b)7-11状述眼前的急难,替受苦的民族,哀求救援。(c)12-14结论。再三恳求天主为自己的光荣,救援自己的民族。特提狄纳的事,因狄纳的事及事后的结果,与友弟德本身现处的环境有两点甚相仿佛:(Ι)两人都冒失身的危险,不过前者出自轻浮好奇,后者在慎重考虑,很知上主旨意以后,毅然奋身,救国安民。(ΙΙ)前去雪洗雅各伯女儿的耻辱的,是她的两个兄弟,肋未与友弟德的祖先熹默红(8:1),如今要求替伊撒尔(雅各伯)子民雪耻的,也是毅然走险而不受辱的熹默红的后裔友弟德。固然在创34:30,49:5-7雅各伯对熹默红所行的深表不满,但友弟德在此(2-4)却对她祖先护卫家族,富有宗教热忱的忠勇,大加称扬。此为一件事的两面看法,读者不可不注意。“露出自己所穿的苦衣,”当她与长老谈话时,自然穿着孀妇的服装,迨他们去后,便脱出孀妇的服装,露出里面所穿的苦衣,进行祈祷。作者指出那时正值圣殿内举行晚祭(咏141:2,出30:1-8,34-38)。天一晚,圣所内就焚香加添灯油。
②友弟德对长老追述了祖先亚巴郎、依撒格与雅各伯的事。在对上天祈祷时,却想起与自己境遇有关的狄纳。“解带”,“露体”,“破贞”,是一步进一步的描写;三字分开用,皆含有作贱妇女之意(肋18:6-19,20:17-21)。圣经作者述事常是非常具体,这是民族性与所用的文章体例使然,然而总不涉及猥亵。“不许做这事.....”受辱狄纳的兄弟(创34:7)与为自己兄弟所强奸的塔玛尔(撒下13:12),都曾说过这样的话。因为这话既合乎天主的诫命,又由圣经传下来的,所以友弟德将这话归之于天主。友弟德在四节末喊出了她的志愿:愿上主援助她这弱小的孤孀,去步武她祖先的芳尘,慷慨激昂,雪洗自己民族的耻辱。
③这两节称述天主的全智全能:事未成以先,他已得悉,预先规定,并以自己的全能,指引一切,按照自己的圣意,随步实现。“是你做了这些事,”意谓至少是你所准许的,藉以完成你的定案,因为若天主不许,小小的麻雀,也不会凭空倒地(玛10:29)。“......看!我们在这里,”这里作者将人间事迹,都化为戏剧的人物,静候政令。静修政令。巴路克3:34-35用的也是这种笔法。在枯涩的形式下,托出一深微的神学真理,可谓知深入浅出矣。
④拉丁通行本在6-8节内,载有友弟德回忆伊民出离埃及事。“你乃是......上主乃是你的名号,”此句节自出15:3,该处原文作:“上主是战士......”希译文却译作:“消弭战争的上主,”更具体说出天主的威能。“天主光荣名号所居的帐幕,”即指圣殿(申12:5-11,列上8:29),另外指天主的光荣在其上显现过的约柜的所在地——至圣所(出40:34,肋9:23,户16:19; 20:6,列上8:10-11;编下5:13-14)。全燔祭的祭坛作四方形,四隅石柱高耸,其状似角(出27:2梅瑟五书末附图四)。凡攀握祭坛角的人,在一定的情形内,得享保护(出21:13-14列上1:50-53;2:28-34)。砍去祭坛角乃是毁坏祭坛,取消敬礼天主的祭祀(3:8; 6:2)。
⑤友弟德更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心愿,“求主使我这孤孀弱不禁风的手,化为震雷,霹在他们的头上,使我朱唇所发甘滴滴的言辞,沁入他们的心脾,使我纤纤的素手,粉碎他们的傲慢(民9:54)。这在你原无所谓(民7:2,撒上14:6;17:47,编下14:10;16:7-9),然而我却是谦卑的、弱小的、无靠的、失望的,你何能不救!”拉丁通行本12-16作:“12上主何不用他自己的刀消灭他的骄傲;13看了我就堕入情网,以我爱情的言语,使他遭受打击。14请赏我心志坚定,忠贞不移;赏我毅力,击灭仇敌。15一个女人的手竟然推翻了他,这为你的圣名实是一堪记念的事。16你的力量不在人多.....”。
⑥结论:到此她的心很诚切,重申前言,呼出两声“诚然”,以五个不同的称呼,迫使天主俯听她的祈求:(a)我父亲——熹默红的天主,(b)伊撒尔祖业的天主,意谓伊撒尔乃你的产业,(c)天上地下的主宰,(d)雨水的创造者(创1:2、 6 、7 、9、 10),(e)万物的真主。前二者称天主为一民一族的主宰,后三者称天主为宇宙间惟一的真神。天主既是伊撒尔的天主,应持守他的誓约,护卫他圣洁的殿宇,政治宗教的中心——熙雍山和他整个的民族;天主是天上地下万物的主宰,应使天下万民认识你是天主。为此,我——友弟德,求你使我能计取骄傲,完成你的光荣,使你整个民族,知除你以外,没有谁来保护他们(希译本意),“除你以外,也没有别的天主”(拉丁通行本意)。
第十章
章旨 1-10友弟德盛装艳服,走出围城。11-17守兵遇见友弟德,引见敖罗斐讷。18-23倾城国色惊动全营。
1友弟德向伊撒尔的天主祈祷完毕,结束以上的话以后,2就由地上起来,叫了她的使女来,一同下到她在安息日及庆节惯常所居住的那间屋里,3除去所穿的苦衣,脱下寡妇的服装,用水洗干净了身体,全身涂上一层贵重的香油,梳好了头发,系上一条发带,穿上自己丈夫默纳协在世时所最喜爱穿的锦衣,4脚上登上革履,颈上带上项链,套上手镯、指环和耳环,以及其他各种的装饰品;将自己打扮得这样体面,实足以牵动凡看见她男人的眼目。5然后拿了一皮囊酒,一瓶油,交给自己的使女,又在一布袋内装满了烘焙的大麦,无花果糕,面包和奶饼;将这一切物品,捆在一起,放在使女的肩上,①6于是两人遂向着拜突里雅城门走去,正遇着敖齐雅及城中的首长加布黎和加尔米在那里督察值班看守。7他们见她容貌改变,服装更换,就不胜惊讶她的美丽,对她说:8“望我们祖先的天主,赐你算为恩惠,并望他为了伊撒尔子民的光荣,与耶路撒冷的显耀,完成你的计划!”9友弟德遂朝拜了天主,向他们说:“你们下令给我打开城门,好叫我出去,完成你们对我所说的事!”长老遂吩咐少年人,照她所要求的,给她打开城门。10他们就这样做了。友弟德和她的使女,走出城来,城里的人目送她下山,等她转过了山谷,就再看不见她了。②
11她两人一直穿过山谷,往前迈进,遇见了亚述人的哨兵。12哨兵立即捉住她,盘问她说:“你是那国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她答说:“我是个希伯来妇女,如今我偷偷离开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定要为你们所消灭,13所以我来求见你们军队的统帅敖罗斐讷,有实话要对他说,愿指给他一条路,如果他依这条路进行,不折一兵,不损一卒,就能占领这片山地。”14那些哨兵一面听她说话,一面凝视她的面容;他们看她的美丽,实是美人中的奇迹,便对她说:15“你救了你自己的性命,因你自知迅速下来,投奔我们的主帅;如今你到他的帐幕里去,我们派些人护送你,直到他们亲自将你交在他的手中。16你站在他面前时,心里不要害怕,只要如你所说的,将事明告诉给他,他必会优待你。”17他们就从自己队里挑选了一百人,护送她和她的使女,直送到敖罗斐讷的帐幕前。③
18一时全营骚动,因为她前来的消息已传到各帐幕内;营幕里的人就都出来,将她围住,那时她正站在敖罗斐讷的幕外,等待人向他介绍自己。19各营的人只不断惊异她的美丽,并因她而赞叹伊撒尔子民,彼此相告说:“一个民族中有这样的美人,谁还敢轻视他们?他们中即便只有一个男人留在世上也不好,因为如果他们能自由,必会哄骗全世界。”20敖罗斐讷的护卫和众仆役大家走了出来,领她进入营幕。21其时敖罗斐讷,正躺卧在用紫锦、金线、碧玉和珠宝所织成的销金帐下的床上。22人向他介绍之后,银灯出处,他忽然出现于帐外。23友弟德走到他和他的臣仆面前,他们无不赞叹她的容貌美丽。友弟德俯伏在地,向他致敬,敖罗斐讷的臣仆立即将她扶起。④
①自10:1-13:20写友弟德如何顺利完成了她伟大的志愿。10:1-10描写友弟德如何极力梳洗打扮,10:11-23写友弟德带着女伴去见统帅敖罗斐讷。友弟德这时所处的境况,所有的心情,与艾斯德尔很相仿佛(艾附录丁1、2)。1-5“贵重的香油,”指用各种珍贵香汁混和没药而制成的香液(艾2:12歌5:5)。“项链”,拉丁通行本作玉簪,或指颈饰,或指挂在胸前的装饰品,其状似玉簪,故名(依3:18-24)。友弟德志在吸引人的视线,自然不怕极力修饰自己,然而冶容却不涉及淫,故拉丁通行本在本节未增:“并且上主还加添了她的漂亮。”因为这一切的装饰,不是来自情欲,乃是出自美德,所以上主加增了她的美丽,使她美丽绝伦,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参见7, 14 ,19, 23等节11:21-23;16:6-9)。友弟德准备五天的食粮(8:33 ;12:4)其用意是在避免吃用外方人的食物沾染不洁(11:9-16;12:2多1:10-11,达1:8-16)。袋内所带的食物,都是犹太人出门惯常所带的(撒上25:18撒下17:28)。
②6-10“在那里正遇着......”如前所约(8:33)。长老见她前后如出两人,就不胜惊讶。拉丁通行本还加一句说:“然而一点也不干涉她,就让她过去了”(8:34)。长老对友弟德所说的话,希拉二本所有也不尽同。“赐你算为恩惠”,意谓把你当作恩宠,赐与伊撒尔民。友弟德当出门之际,又再朝拜了天主(9),然后毅然而去。“事”希译原文作话,此出于希伯来原文。“话”字原有二义,作话解,亦作事解。“目送她下山,”自然有所不忍,知她这一去能否返来,有谁知道(13:13)。“再看不见她了,”不啻一声浩叹,悲伤凄凉。
③11-17作者极力描写友弟德,把女仆暂且放下不提。哨兵问友弟德三事,友弟德答覆他三事:(a)身世——希伯来妇女;(b)从何处来——从希伯来兵营逃出来;(c)往何处去——愿会见统帅,呈报军情。友弟德所说,并非实话,“军既不厌诈,”所以她想她能出言欺骗。作者在此,依事直述,赞美她的美德,和出言行事的用心,却一点不袒护她的缺点。圣多玛斯早曾注意到这一点,参见他的神学大全卷二第二章一百一十题第三节释难三(Summa Theologia,2a 2a,quest.110 a.3 ad tertium)。“派一百人护送,”看来是为尊敬她们,其实也是怕她们逃跑,或遇有什么意外的变故。
④18-23这一段拉丁通行本比较简略,谓“友弟德走到了他跟前,敖罗斐讷一见钟情,他的护卫向他说:谁还轻看有这样姣丽妇女的希伯来民族,为这批人物,我们岂不应攻打他们么?”希腊译本这一段话是全体兵士所说的。“他们即便只有一个男人.....”有一个男人留在世上就能传生子女,女儿长大,就能以姿色去欺骗全世界的人。20节内的“护卫”原文作“睡在他身旁的人”。对于古代东方帝王或将帅床帐的富丽,史家都有详细的记述。“银灯出处,”因为当时尚未天明(8:33,11:3)。东方风俗,见君王或很有地位的人,常是伏地朝拜。”立即将她扶起,“如何备受他们的优待。
第十一章
章旨 友弟德谒见敖罗斐讷,巧言取悦。
1敖罗斐讷对她说:”女人!放心,不要害怕,因为凡情愿服侍世主拿步高的,我总不愿加害!2若是住在这山地里的民族,他们没有轻视我,我也不会举起我的戈矛来与他们为敌,这完全是他们自作自受。3现在你告诉我,为何你离开了他们,逃到我们这里来?你来自然是为救你自己,这你可以放心!不但今夜,即是将来,你必获得生存!4不但没有人敢害你,反要优待你,如同优待我们主人拿步高的臣仆一样。“①5友弟德回答他说:”望你听取你婢女的话,恩准你的婢女在你面前开口,我今夜要报告给我主的,没有一句谎言;6你若顺从了你婢女的话,天主必藉着你顺利完成这番事业,我主的计划,也不致于虚设。7世主拿步高永在!他的德能也永在!因为他打发你来,是为谋众生的福利,不但人藉你来服侍他,就是田间的野兽家畜和空中的飞鸟,也都藉着你的威权,为拿步高及他的全家而生存于世。8我们早听说你的明智和你灵心的才略,全世界都知道在这一国内,只有你能干多谋,战略神妙。②9我们由阿希约尔听见了他在你会议席上所发表的言论,因为拜突里雅人收留了他,他就将在你面前所说的话,都告诉了他们。10主帅!千万不要忽略了他的话,反应把这话放在心里,因为这是真情实话:除非我们的民族犯罪得罪了他们的天主,是不会受罚的,刀剑对他们也不能逞强。11如今,可巧,免得我主谋事不成,被人驱逐,死亡快降在他们身上,他们竟犯了罪了,由此必会激动他们天主的义怒,几时他们做出了不义之事。12如今他们因为缺少食粮,饮水不敷,就打算动手杀戮牲畜,凡天主明文禁止他们吃食的,他们也决定拿来享用;13连他们已祝圣过,并为在耶路撒冷于我们天主面前供职的司祭们,所保留下的初熟麦子,十分之一的酒油——这些东西原是凡人连用手触摸也不许的,他们也决意要动用。14他们已打发使者到耶路撒冷去——因为那里的居民也做出了同样的事,要他们向长老院为自己申请许可,15他们一得到了答覆,就必要实行,在同一天内,就算将自己交与你,领取灭亡。③16因此我,你的婢女,一知道这一切,就暗自离开了他们。天主打发我来,好与你完成,凡世上人一听见无不惊奇的事。17你的婢女是个敬畏天主的人,日夜都要服待上天的天主。我主!如今我愿住在你这里,但是夜间你的婢女却要到山谷间去祈求天主,他必会告诉我,几时他们做出了犯罪的事。18然后我来通知你,你便率领你的全军出发,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敢抵抗你的。19那时我要领你取道犹大,直逼耶路撒冷,在那里建立你的宝座,使你率领他们如同无牧的羊群,没有一只狗敢在你跟前张口狂吠。这此事,据我的推测,早已预言得知,故此受命前来,转告于你。“④20她的这番言论,甚惬敖罗斐讷和众臣仆的心意,一面惊讶她的智慧,一面说:21“大地两极间,再没有一个容貌如此俊美,出言如此明智的女人!”22敖罗斐讷对她说:“天主在这个民族以先打发你来,使我们获得胜利,使轻视我主的人民遭灭亡:这事实在做得好!23今你容貌如此美丽,说话又如此中肯,如果你真照着你所说的去做,那么你的天主将是我的天主,你要住在拿步高王的宫殿内,成为世界的名人。”⑤
①1-4敖罗斐讷既拜倒友弟德的裙下,就放下了他狰狞的面目,来取悦这旷代的美人。他昔日所言所行的(3:7-10),未必尽然忘却。是自嘲抑是滑稽?难说。既爱友弟德,便也念及她的民族(2)。3 、4两节敖罗斐讷以关注疑问的口气,再重复哨兵对友弟德所说的话(10:12)。
②5-19为友弟德的答辞:5-8为起章,志在取悦。9——15细述天主如何对待犹太民族;16-19力言她这次冒险远来的特殊使命。措辞机巧,意义含蓄,很下过一番酌斟。7节友弟德极力颂扬拿步高,显示自己忠诚(巴3:16-17,达2:38)。8节献媚敖罗斐讷,讨他的欢心。友弟德措辞婉转,敖罗斐讷并不感到她在戏谑。
③9-15友弟德把阿希约尔的话改头换面重复一遍(6:1-18),给自己的计划,准备一条出路。阿希约尔的话有杀敖罗斐讷的威风,故遭取缔;友弟德的话,顺风转舵,自然风到功成;况且又明明指出眼前实在的情形,无不对敖罗斐讷有利,敖罗斐讷自然高兴,不胜称扬(21)。友弟德是个拘守成法的人,虽然其他的犹太人承认有迫于不得已的例外(撒上21:4-7),但她却不承认。这是她在敖罗斐讷前所坚持的意见。伊撒尔民除非违犯了什么法律,遭受显罚,为天主所舍弃, 是不能为人所战胜的。此观念原是肋26申28两章内所含的预许与恐吓的狭义的解释。伊撒尔民族整个的历史所表演的,也不外此而已。“只要他们一做出不义之事,”是说只要他们一执行他们已定,在必要时取食天主所禁食的供物祭品的计划,就会激动天主的义怒。12节后半意不甚明显,依拉丁通行本(11节)大概是指食血一事(肋17:10-14,19:26撒上14:31-35)。拉丁通行本不提派遣使节至耶路撒冷事。
④前十一节是答覆敖罗斐讷的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逃出来,来到我们这里(3节,参见10:12-13)。16-19是说明自己本身所负的使命:天主打发我来,“好与你完成一世人听见无不惊奇的事。”“与你”,没有你事便办不成。“惊奇”,在友弟德是谓巾帼英雄徒手斩虎将,在敖罗斐讷却想是不损一兵一卒,叩关下七十余城(19节)。天主既然打发友弟德来,完成这番使命,她便该常与天主联络,日夜要服侍天主,尤以夜间应到乡间去祈祷。当时拘守迷信,献身邪神的妇女,常在乡间举行夜会,所以敖罗斐讷不以为怪,慨然应允。友弟德的意思,当然是为祈祷,沐浴,取洁,但也是为得到夜间行动自由,好能执行她既定的计划(17节)。若得神谕,便即来奉告,引兵进攻,我则一马当先,由犹大直取耶路撒冷,神兵神威,战则胜,攻则取(18, 19两节)。“如无牧之羊,”参见列上22:17;“张口狂吠,”参见出11:7,苏10:21。
⑤20-23友弟德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以自己的色相和辞令取得了敖罗斐讷和在座诸公的宠幸。22 ,23两节是敖罗斐讷企图取悦友弟德,向她恭维说:(a)我诚何福,得天主打发你来使我战胜轻视我主的仇敌;(b)你生得如此体面,擅于辞令,出使远方,又何悉事不成;(c)事成以后,那么你的天主自然是我的天主,你要走进朝廷,扬名世界。敖罗斐讷说这话,并非他有意信奉友弟德所敬的上天下地的天主,他要讨友弟德的欢心,见她这样爱她的神,似乎非爱她的神,不易讨取她的爱,所以就说出了这番有意无意的话。其实为一个信仰多神教的人,再信奉一个神,为他并不难。敖罗斐讷本奉命铲除所有的神祇,使天下万民只信奉拿步高为神(3:8),但如果友弟德的神如此显灵,他自会设法,不使这神的敬礼,尽形废除。敖罗斐讷说友弟德住在拿步高王宫内,成为世界的名人,自然是指她将充后宫,得帝王的宠幸,成为廷内有名的贵妃。
第十二章
意旨 1-9友弟德辞谢军宴,夜赴山泉,沐浴祈祷。10-20敖罗斐讷迫友弟德伴己宴饮,一时得意,狂欢畅饮。
1敖罗斐讷令人领她到贮藏银器之所去,并吩咐人要用自己的食物给她备膳,以自己的酒供她呷饮。2友弟德答说:“我不愿吃这些东西,免得为我发生妨碍,可由我所带来的东西,给我备办食物。”3敖罗斐讷对她说:“假使你所带来的东西用完了,我们从哪里能拿同样的东西来送给你呢?因为在我们中没有一个出于你民族的人。”4友弟德答应他说:“我主永在!直到上主藉着我的手完成了他所决定的事,你的婢女是不会用尽我所带来的东西的。”①5敖罗斐讷的臣仆遂领她到帐幕里。她睡到半夜,五更时她便起来了,②6打发人到敖罗斐讷那里说:“请我主下令,准你的婢女出外祈祷!”7敖罗斐讷就吩咐自己的侍卫不要阻止她。她在营中住了三天,每夜都出去,往拜突里雅山谷间,营内的水泉旁沐浴。8她洗毕上来,就哀求上主,伊撒尔的天主,给她打开一条拯救自己同族子民的道路。9她取洁后,回来,住在帐幕里,直到傍晚吃饭时。③10到了第四天,敖罗斐讷设宴仅招待自己的仆役,同僚的幕员,一个也没有邀请。11屇时,他对管家的巴哥阿宦官说:“你何不去劝说,住在你那里的那个希伯来妇女,请她到我们这里来, 同我们一起宴饮!12你看,轻易放过这样的一个美人,不与她结交,岂不使我们惭愧!不拉她来,她反会讥笑我们!”13巴哥阿由敖罗斐讷面前出来,走到她跟前说:“你这美丽的女郎!不要踌躇到我主那里去,当面受他的尊敬,与我们饮酒取乐,今日变做一位住在拿步高宫内的亚述子民的女郎!”④14友弟德答应他说:“我是谁,敢对我主不服从?凡赏悦他心目的事,我必欣然从命,这乃是我一生至死最大的幸福!”⑤15遂立即起来,用华丽的衣服和各种妇女的装饰品打扮好了,她的使女先去,把她由巴哥阿领来,每日用来坐在上面吃食的地毯,为友弟德铺在敖罗斐讷对面的地上。16友弟德一进来,就躺在地上,敖罗斐讷为她暗自心伤,神魂飘荡,恨不得一时与她相结;自从见了她那一天起,就想乘机勾引她。17敖罗斐讷对她说:“喝吧!何不与我们一同欢乐!”⑥18友弟德答说:“是,我主!我愿喝,因为我自有生以来,争荣显耀,无有过于今日的!”19说罢就动手取食痛饮她婢女给她所预备的。20敖罗斐讷见她如此 ,喜出望外,只愿开怀畅饮,生平从没有一日饮过这么多的酒浆。⑦
①1-4友弟德无论是在敖罗斐讷前(10-20)或不在他跟前(1-9),常保持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友弟德既成了敖罗斐讷的上宾,或竟在他的心意中,算是他的爱人,就极力向她讨好,要她住在自己设备美丽的营幕内,享用自己桌上的珍肴美酒。殊不知友弟德另有所图,燕雀那知鸿鹄志。“免得为我发生妨碍,”是说“如果我吃了天主所禁食的东西,就得罪了天主,这不但有碍于他预定的计划和预许,也有碍我们的前程11:9-6)。不怕,我对此早有准备!”敖罗斐讷说:“完了,怎么办?”友弟德答说:“不用愁,事完了东西还是用不完的!”这话如11:6,16都有双层的意义。敖罗斐讷爱上了她,就以她所说的没有不对的。
②”帐幕“是指敖罗斐讷所住的营幕内,划分出来的一个帐幕,不是第一节内所提的贮藏银器房(10:20;14:17)。她独自与女仆住在那里。”五更时节,“希腊原文作”清晨更期,“即夜警守望最后的一班,自午夜后二时起,至清晨六时为止。
③6-9有人以友弟德深夜恐不敢打扰敖罗斐讷和他的幕僚,所以以六节和七节上半是补述前事。依文法本可译作:她事先已叫人告诉了敖罗斐讷说:“请......。”拉丁通行本明说她一进幕就请求过深夜外出的自由。她老早也对敖罗斐讷说过(11:17),此处她再三请求,免得临事作难。她或在深夜请求,或在走入帐幕以前请求,于事无碍,因为深夜自有值班的人,代替敖罗斐讷执行一切,并不一定要警醒敖罗斐讷和他的幕僚。”沐浴“,犹太人为保持”法定的洁净“(Puritas Iegalis),几乎常该沐浴(参见肋11:1-15:33),尤其在举行祈祷,走入圣殿,愿与天主接近以前,更当沐浴自洁(肋8:6 ; 16:24 ; 22:1-10;出19:10-15 ; 30:17-21)。外教人也有这种习俗。友弟德终日与外方亚述人同居共处,可能沾染意外的不洁,或在自身上有了意外的不洁(撒上20:26),所以就乘深夜人迹不到的水泉旁沐浴取洁,以便进行祈祷,讨天主的救援。友弟德住在营内,如住在她的独居帐幕内一样,心神收敛,严斋自持,三日三夜,与艾斯德尔前后互相辉映。
④10-13作者点出第四天,是有他的用意的(4节),离规定的期限还只有两天了,现在事态已到决定的阶段。友弟德的事,与艾斯德尔的事(艾1:3,9 ;5:1-8;7:1-10),都在宴会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仆役,“指他亲信的侍卫。淫荡的世主显宦,席间宴尾,常愿有女乐助兴(艾1:10-11)。敖罗斐讷这次决意邀请友弟德赴宴,是愿乘她酒醉后,满已夙愿(12 ,16两节)。巴哥阿乃一波斯名,波斯朝廷宦官名巴哥阿者甚多,几成了宦官的通名。(参阅仆里牛斯所著的历史,卷十三,第九章PI nius:Hist.natur.13,9。)在历史上我们另外认识两个巴哥阿:一是阿塔薛西斯二世(Artaxersesll)的军长耶路撒冷的总督,参阅若瑟犹太古史十一卷七章一节;一是阿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 III)所信任的幕僚,于公元前三三七年鸠杀阿塔薛西斯三世,谋弑储君而立阿尔色斯(Arses);后又谋弑阿尔色斯与其子孙,立达理阿三世(公元前三三五年)。一日达里阿命他饮自献的毒鸠,遂含命自尽。这巴哥阿在历史上很有名,学者以此处所提的巴哥阿或许即是他。由”住在你那里的“一句看来,是他负责照管友弟德。希腊本只说赴宴,拉丁通行本却说”同居“(10节)。12节道出当时民族间的风俗如何败坏。自古军人生活亦多放荡。巴哥阿接受这番使命,就去以温柔的言语打动妇女卖弄风情的心肠。他向友弟德提出三事:(a)受敖罗斐讷个别的招待,(b)与他结伴饮酒,(c)一夜与他共帐取乐,即所谓”做一位住在宫内的亚述子民的女郎“。敖罗斐讷竟邀请她做自己的宠妾,并非如一些学者以他要求她做自己的正室。
⑤友弟德听罢巴哥阿的话,知道上主俯听了他的祈求,给她打开了一条出路,喜不自胜,眼见事将告成,衷心喊出:”我是谁,敢对我主不服从!“——她的意思是指上主,巴哥阿却想是指敖罗斐讷,遂也喜不自胜。友弟德一路随从天主的圣意,在以祈祷斋戒巩固自己以后,毅然赴难。她纵然经过死亡的幽谷,冒失节的危险,然而她不怕,因为上主与她同在,有如英勇的战士(咏23:4耶20:11-14)。她处在这样的情形下,态度悠然,毫不为怪,其心正,其言也顺。友弟德不愧为一英雄。
⑥15-17友弟德再盛装走到敖罗斐讷前,却不与他同席,独自与使女躺下,坐在地毯上,异常矜持;敖罗斐讷这时心已转迷,又怕对她失礼,冲撞了她,所以只顾劝她痛饮,希望在她醉后,不难与她成事,满足自己的欲望。
⑦18-20当敖罗斐讷暗自神伤之际,友弟德却非常镇静清醒,静观事态的发展,庆幸自已的幸运。”我主“如14节,友弟德意指上主,敖罗斐讷却是以她称呼自己。现在是她喜乐于主的时候,她再不守斋,也吃也喝她婢女所准备的饮食(2节)。敖罗斐讷眼见自己所梦想的即在目前,独自称快,举杯畅饮,不觉酩酊大醉,且竟一醉而不复醒,可叹亦复可怜!
第十三章
意旨 1-10a敖罗斐讷醉乡失头。10b-20友弟德凯旋归城。
1天色已晚,他的仆役都已先后迅速离去,巴哥阿从外面把帐幕关了,又把在场的人从他主人面前打发出去;他们因为酒筵时间太长,都感到疲乏,就各自上床睡了。2在帐幕内只有友弟德和躺在床上酣醉如泥的敖罗斐讷。3友弟德吩咐了她的使女,要她像平日一样在帐外等候她出来,因为她说她要出去祈祷;对巴哥阿她也这样的说了。4那时所有的人都走了,不论大小,没有一个留在寝室内。友弟德就站在他的床边,心里默祷说:“上主,万能的天主!求你在此时,看顾我手上的工作,荣耀耶路撒冷!5因为如今正是拯救你家业的好时候,请玉成我的计划,消灭那危害我们的敌人!”①6她立即走到靠近敖罗斐讷头部的床柱前,由上面取下了他的偃月刀,7再走近床前,抓住他的头发说:“上主,伊撒尔的天主,求你今日坚固我!”8说吧,遂用尽毕生的气力,在他颈上砍了两下,割了他的头颅,9把他的尸首滚在床下,由柱上取下帐幔,等了一会儿,就走出来,将敖罗斐讷的头,交给她的使女,10使女就把头摔在粮食袋里,两人结伴,按照她们的习惯出外祈祷。②
10b她们跨过了兵营,绕过了山谷,爬上了拜突里雅山,来到了自己的城门下。11友弟德离城尚远,就向守城门的人喊说:“开哟!开城门哟!天主,我们的天主,仍与我们同在,他今日所做的,就足以证明他存在伊撒尔之间的能力,和他扑灭敌人的威力。”12城里的人,一听见她的声音,就赶快走到他们的城门旁,召集了城中的长老。13城中的人,不论大小,都跑来了,因为她回来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遂立即开了城门,迎接她们进来,点起火炬,交辉照耀,人民团团将她们围住。③14友弟德大声对他们说:“赞美天主!赞美,赞美天主!他不但没有从伊撒尔家收回他的仁慈,今夜反藉着我的手击杀了我们的敌人。”15遂由袋子里取出一个人头来,指着它对他们说:“看!亚述军队统帅敖罗斐讷的头;看!在他酒醉后睡在里面的床帐!上主藉着一个妇人的手击杀了他。16上主永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他保护了我,使我的容貌迷惑了他,叫他自招丧亡,却不让他向我犯罪,来玷污羞辱我。”④
17人民听了,不胜惊奇,大家俯伏在地,朝拜天主, 同声喊说:“今日使你民族的敌人化为乌有的我们的天主啊!你是最值得赞美的!”⑤18敖齐雅对她说:“女儿!全世界妇女中,惟你分外得至高者天主的祝福!上主,创造天地,领你割取我们敌人统帅的头颅的天主,是应当赞美的!19在思念天主能力的人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虔诚的信心。20你因不忍见我们民族的屈辱,竟不顾惜你自己的生命,毅然出来挽救我们的危亡,在我们的天主面前始终履行正道,希望天主把这些事,都化为你永远的荣耀,赐你享美满的幸福!”民众答说:“甚愿如此!甚愿如此!”⑥
①1-5天夜了,敖罗斐讷也醉了,仆役都疲倦了,各自趁早已先后离去,让敖罗斐讷独自与友弟德取乐(12:13)。巴哥阿又把门闱放下,却没有加锁,否则,友弟德便不能出去。巴哥阿更将他主人身边亲信的侍卫都赶走,叫他的主人好能独自与友弟德相处。友弟德事先早已吩咐女仆在外等候,也没忘通知巴哥阿,她要照常出外祈祷。这样在她大功告成以后,可以从容出逃。友弟德见人都已离去,就走到他床前“心里默祷说......”拉丁通行本作:“在万籁无声中,她独自站在床前,洒泪嘴唇微微颤动说.....”(撒上1:13)。她这时百感交集,不容她不洒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无意再作冗长的祈祷,只三言两语恳切哀求万能的天主完成她的志愿。她的志愿是要(a)显扬耶路撒冷圣京,(b)拯救伊民,天主的产业,(c)消灭她民族的敌人,即起来相反天主的敌人(3:8 ;6:2)。她没有放声祈祷(9:1),因为她怕惊醒了在眼前的敖罗斐讷,失去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②3-10a祈祷毕,就振作精神,再上前走近一步,取下他的偃月刀(撒上17:51)抓住他的头发,最后向天主喊出一句:“坚固我!”遂伸出素手,两下砍下了他醉薫薫的头颅,将他的尸首掷在地下,取下他的床帐,用来当为质证;然后走出来,一并交给使女,使女就摔在粮食袋内,安然走出辕门,往拜突里雅进发,友弟德一路不胜感谢天主。
③10b-13她们一路行来,急于报告拜突里雅城当夜的喜信,远远的就叫开城门,一气连叫数声,足见她当时如何感动。她喊出来的这番话,是久蕴在她心内的祈祷。“上主与我们同在,”即厄玛奴耳之意(依7:14)。与我们同在的天主,今日大显德能。当时尚值深夜,全城的人为这熟识的声音,由梦中惊醒,都火速前来,有数日前与她握别的长老(10:6-10),有近来因饥渴群起暴动,面带愁容的百姓(7:19-32),他们打开城门,迎接她们进来,半信半疑,似乎是梦中相见,点灯来仔细辨认。
④14-16友弟德见他们如此,对他们大声连呼三声“亚肋路亚”,即赞美天主之意,(拉丁通行本还说友弟德登台举手示意镇静。)14 15两节,该视为同时的动作,友弟德边说边由袋里取出头和床帐来,然后举起自己的右手,向民众说:是“上主藉了一个妇人的手击杀了他”(民9:54),再(16节)举手向天,呼上主为证,证明她未曾如同狄纳一样遭受污辱(9:2),因为上主一路保护了她,使她成为一相称完成上主工作的工具。拉丁通行本作:“20上主永在!因为他的天神保护了我,从这里出去,即至住在那里,即至回到这里来。上主不但不许我,他的婢女,受污辱,反而使我纤尘不染回到你们这里来,庆幸他的胜利,我的脱险,你们的救援。21你们都该赞扬他,因为他好,因为世世代代总不少他的仁慈”(咏136:1)。
⑤拉丁通行本(22节)与希腊本文意稍有出入,作:“上主以自己的德能,祝福了你,因为他藉你使我们的敌人化为乌有。”圣教会用这句话来赞美仁慈的圣母玛利亚,始胎无染原罪的童贞(圣母七 瞻礼日课经文)。
⑥18-20拜里突雅城的首领敖齐雅(拉丁通行本称他为伊撒尔民的首领,)以民众的名义感谢天主和友弟德。称她为女儿,因他身为长老,且代民族发言,如此称呼,更为亲切关注;又宣布她得至高天主的祝福(创14:19-20,民5:24,路1:42),那如此祝福她的创造天地的上主,更当受钦崇。19、 20两节述敖齐雅表示民众对她的感激,永远歌颂不替,世世代代的人民,只要追忆天主在人类的历史上所显的德能,便不能不联想到她对天主一味的信赖,和赖他的援助所完成的壮举。这一段话,圣教会常用来赞美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拉丁通行本以下直接叙述阿希约尔的事,见14:5-7。
第十四章
意旨 1-10友弟德献策并令人召阿希约尔来辨识人头。11-19亚述人意外的发觉。
1友弟德对他们说:“兄弟们!听从我吧!将这人头挂在你们城墙的垛子上。2天一亮,太阳出来,照耀大地,你们就各自拿着武器,所有的壮士,都走出城去,立一个首领率领他们,仿佛要下到亚述子民前哨对面的平原上去,但是实际上却不要下去。3哨兵一见,必要拿起他们的武器,急忙跑到自己的营里,叫醒亚述军队的司令,司令都跑到敖罗斐讷帐幕那里,他们找不着他,一时惊慌失措,就在你们面前四散奔逃。4你们以及住在伊撒尔全境内的人民,都出来乘势追赶,在他们溃败的路上,沿途截击。①5不过在你们作这事以前,请你们叫那哈孟人阿希约尔到我这里来,请他看看辨认那轻视伊撒尔家,打发他到我们这里来等死的人!”6由敖齐雅家叫了阿希约尔来。他一来,在许多民众里的一个人手内,看到了敖罗斐讷的头,立即扑在地上,吓得魂不附体;7殆他苏醒过来,投在友弟德脚前,叩拜她说:“在所有的犹大各庭幕内,在凡听到你的声誉无不惊异的众民族中,你是应当赞美的!8如今请你告诉我,你在这几天内所做的事!”友弟德就当着民众,把她自出城直到她回来与他们相见叙谈时所做的事,一一都告诉了他。9她一说完,民众就高声呐喊,在他们的城市中,发出了一阵欢呼声。10阿希约尔眼见了伊撒尔天主所作的这一切,就深信了天主,割去自己的包皮,归依了伊撒尔的家庭,直到今日。②
11天一发亮,他们就将敖罗斐讷的头挂在城墙上,各人拿着自己的武器,结队向着山坡的路上冲去。12亚述的子民看见了他们,就打发人通知他们的头目;头目来到长官、首领和其他的司令那里。13他们都急忙跑到敖罗斐讷帐前,对主管他家产的人说:“请你快叫醒我们的主人,因为这些奴才竟敢下来向我们挑战,乘势给他们一个总歼灭!”14巴哥阿立即进去,敲了帐幕的门幔,因为他以为他还与友弟德同睡未起。③15但没有人答应,就掀开门幔,走进寝室,发现他躺在门槛上,死了,头已被人砍去,16便大声喊叫,继以啼哭、悲鸣、长啸,撕裂了自己衣服,17遂即转身闯进友弟德所住的帐幕,没有找着她,就跑到人们面前喊说:18“这些奴才做了内应!一希伯来妇女给拿步高王朝带来了莫大的耻辱。看!敖罗斐讷卧在地上,头却不见了。”19亚述军队的官长,一听这话,就都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心里非常烦乱;营中其时是一片哭声与惊天动地的喧嚷。④
①1-4友弟德如今天给民众颁发号令,劝他们如何进攻。在她以前也有过一个女民长德波辣(民4:6-16),为了宗教的正义,率兵赴阵,战绩彪炳,青史垂名。友弟德如敖齐雅称民众为兄弟(7:30),她劝他们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将敖罗斐纳的头挂在城墙上,以壮士气(加下15:31-36);第二件事,是要他们天一亮,就各自拿着武器,由一人率领,虚张声势,仿佛要进攻敌营,待他们都慌张失措,四散奔逃时,就乘势追赶,沿途加以歼灭。他们自然依从了友弟德的主张。14:11-15:7叙述他们如何执行了友弟德的战略。
②5-10阿希约尔在此再出现,有两个缘故:一是友弟德愿意他来辨认敖罗斐讷,因为只有他认识;二是作者愿意在此结束阿希约尔的历史,叙述天主如何报答了他的忠诚,赐他认识了真主,加入天主所认定的社会集团,过一真正的宗教生活。只要人心诚不二,嗜义如饥,一生虽艰苦备尝,终究有一日会得见光明,拍心称快(训8:12,罗8:28-30)。阿希约尔是一个外方人,又由敌营中跑来,在事情没有澄清以前,是不能让他享绝对的自由的。“犹大各庭幕内”,拉丁通行本作“雅各伯各庭幕内”(13:31),意义与希腊本所有亦不尽同,今试译如下:“在雅各伯各庭幕内,(即伊撒尔各家所有妇女中,)你是你的天主特别所祝福的,因为在凡听到你的声誉的民族内,伊撒尔的天主必因你而得到光荣。“阿希约尔对友弟德所称道的,与民众和敖齐雅赞美她的话,不约而同(13:17-19)。”割损“是天主与伊民立盟的标帜(创17:9-14),是以凡愿归依犹太民族的人,都应举行割损(创17:23;34:13-24)。依申23:4哈孟人和摩阿布人永不可加入上主的集会,但阿希约尔的事件特别,所以有此例外。依辣熹(Rashi)经师的意见,禁止他们加入上主的集团,是禁止他们娶伊撒尔妇女为妻。
③11-14拜突里雅人依计而行。”头目“指哨防前线衔命的将士;”奴才“拉丁通行本作”出洞的老鼠“,参见撒上14:11,并且说哨兵和在帐幕里的都出来,跑到敖罗斐讷的帐前,在帷幕的入口处,设法作响,愿惊醒他们的统帅,没有一个人敢推动或进入统帅的营幕。巴哥阿因为是他的亲信(12:11),才敢直入。然而事先他也在幕外(10:22)用手拍了几下(拉丁通行本13节)。直至见无动静,然后才轻敲门幔,生怕打扰了敖罗斐讷与友弟德的好梦。
④15-19轻敲后,依门侧耳细听,不见有人转侧的声音(拉丁通行本),就掀开进去,发见自己的主帅躺在血泊中,头已被窃,遂想起了那美丽的女郎,闯进她的房里,见她不在,便号咷说:”一个希伯来妇女给拿步高王朝带来了莫大的耻辱。“这时亚述营内是如何混乱,不难想见,敖罗斐讷失去了头,即是全军失去了首领,万事俱休。巴哥阿想到昨天晚上的事和放的厥辞,与今晨亲眼所见的事和发的浩叹,他心中不能不有所感!
第十五章
意旨 1-7亚述人迫于奔命,前后受敌。8-14友弟德受人民拜颂,分取敌产,自己领先,率民歌舞,感谢上主。
1在营幕里的人,一听见所发生的事,无不吃惊。2惊慌与恐怖包围了他们,谁也不敢再在别人跟前停留,大家一直夺路冲出,向着平愿和沿山一带的路上,四散奔逃。3驻扎在拜突里雅周围山地一带的,都逃跑了;①伊撒尔子民,他们中所有的壮士,都出来乘势追杀;4同时敖齐雅也打发人到拜托玛斯塔因、贝拜、苛拜、科拉以及伊撒尔各地方去,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要他们也出来追击敌人,将他们尽情歼灭。5伊撒尔子民听到这消息,就一致出来攻打他们,追击至苛巴;住在耶路撒冷和附近一带山地的居民,因为有人告诉他们在敌人营中所发生的事,也都出来助战,居在基耳哈得及加里肋亚的,将他们包围,猛刀攻击,直到他们逃出达默协克与其属境。6住在拜突里雅其余的居民冲入亚述人的营盘内劫营,发了大财。7伊撒尔子民追击他们回来,夺取剩余的物资,散在山地与平原间的村落与壮户,都夺获了大批的胜利品,因为营内敌人的物资堆积如山。②
8住在耶路撒冷的约雅肯大司祭,以及伊撒尔子民长老院的长老,都亲自出来观察上主对伊撒尔所行的善事,同时也拜访友弟德,向她致贺。9他们来到她那里,一致称赞她,对她说:“你是耶路撒冷的荣耀,你是伊撒尔至大的光荣,你是我们民族至大的喜乐;10你亲手完成了这一切伟业,你为伊撒尔做出了这样美妙的事,天主对此亦无不喜悦。愿你永远为万能的上主所祝福!”全体民众答说:“甚愿如此!”③11百姓三十天之久,抢掠敌营。他们把敖罗斐讷的帐幕及他所有的银器、床具、铜制的家具和一切的设备,都送给了友弟德。她接受了,放在自己的母骡背上,驾好了自己的车,把分得的敌物堆在车上。12众伊撒尔妇女都跑来看她,称赞她,为她结队歌舞;她自己也手中拿着树枝,分给同伴的妇女。13友弟德与那些同伴的妇女,都用棕榈枝编了花圈,亲自走到民众的前面,率领众妇女结队歌舞;伊撒尔所有的男人,都手持武器,戴着花圈尾随,引吭高歌。④14友弟德在全伊撒尔中领唱这首颂词,全体民众也高声附和这首赞美歌。
①1-3a亚述营内突然发生的混乱状态,自然是因为他们一时失去统帅,没有人出来为首,军心散乱,不可收拾;又因亚述军队复杂,来自不同的民族者甚众。他们既不甘心从征,一有机会,自然弃甲而逃。但冥冥中上主亦实干与其事,有如在其他相类似的情形中一样。参见创35:5撒下5:24列下7:6-7编下13:13-15,14:12,20:22-24,依37:36-37。”在营幕里的人,“指留守的军队(7:18b);”在拜突里雅周围山地一带的,“指摩阿布和哈孟的军队(7:17、18a)。拉丁通行本首二节比希腊本写得更为有声有色,今试译如下:“1全营士兵听见敖罗斐讷遇害,一时失措发呆,只知打战害怕,设法遁逃,没有一个人敢同自己的同伴交谈,一听见希伯来人全副武装向自己冲来,就放弃一切,低头向平原山岭间,夺路四散,拚命奔逃。”
②拜托玛斯塔因参见4:6;苛拜恐即是苛巴,参见4:4。贝拜不可考,西乃本作阿贝耳巴因,路基雅奴本作阿贝耳玛因,恐即是贝耳玛因(4:4)。科拉亦不可考,也许是科纳之误(4:4)。“附近一带山地的居民,”指撒玛黎雅;基耳哈得,指若尔当河对岸。住在巴力斯坦的伊撒尔人都出来乘势追击,直杀至苛巴和达默协克。拜突里雅城的人民同时下山劫营。这次空前的胜利,有赖他们能一时同心协力,不坐失时机;否则怕不能有这样辉煌的战果。
③8-10,自15:8至16:17,描写如何庆祝凯旋。约雅肯大司祭(4:6)同长老院的长老(依一些学者的意见,长老即是司祭,)出巡,调查事态,向友弟德致贺。依拉丁通行本,友弟德亲自远迎,依希腊和叙利亚译本却未出迎。”你是耶路撒冷的荣耀,“全国宗教政治的中心有你方足以自豪。”荣耀“拉丁通行本作”光荣“。”你是伊撒尔至大的光荣,“徒手斩猛将,致令国泰民安。”光荣“拉丁通行本作”喜乐“。”你是我们民族至大的喜乐,“化忧为乐,变苦为甘。”喜乐“拉丁通行本作”显耀“。拉丁通行本又谓友弟德所以能如此的原因,是因为她爱贞洁,所以上主坚固她的手,有作有为而成为万世所祝福的巾帼英雄。圣教会将这篇庄严的赞词,贴在至圣童贞圣母玛利亚身上,自然更为切合。(参见圣母无染原罪占礼的日课与弥撒纽经文。”
④11-13三十天抢掠敌营,并不足奇。亚述军队携带的物资,定然繁多(2:17-20),沿途所劫取的财物,定然也不少(2:21-27,3:2-10)。民众表示对友弟德知恩,将最好的战利品,奉送给友弟德。她也欣然接受了,并且她为承认这次胜利完全应归功于天主,所以她把这些物品完全奉献给天主(16:19)。关于亚述统帅帐幕中的设备,可参阅赫洛多托所写的历史卷九,八十和八二节(Hist.IX, 80 et 82)。凡是庆祝,总少不了歌舞;歌舞时,又常手持树枝(肋23:40),另外好手持棕榈枝,作为胜利的象征(加下10;7,若12:13)。伊撒尔民族得了胜利,妇女出来歌舞迎接的前例已不少,参见出15:20-21,民11:34,撒上18:6-7。这次却特别,凯旋归城的却是个女英雄,妇女们出来欢迎她,她反加入了她们的队伍中,自为前导,指挥舞蹈,领唱“新歌”(16:13)。男人不跳,却头戴花冠,手持武器,整队尾随,引吭附和。
第十六章
章旨 1-17友弟德作歌颂赞上主的仁慈。18-25友弟德晚年的事迹与逝世。
1友弟德歌说:“向我的天主鸣鼓开奏,和铙;向我的上主歌颂,配奏圣咏与赞词,称扬欢呼他的名号。①2因为上主乃是粉碎战争的天主;他在民间安置了他的营幕,他救我脱离了迫害我的毒手。②3亚述由北国山地而来,她率领着千万人马走来;他们的民众填塞了溪流,他们的马队掩蔽了山陵。③4她想,要焚毁我的村落,要刀诛我的青年,要摔死我的乳儿,要俘掳我的幼童,要抢夺我的处女。④5但,全能的上主,摧毁了他们,只凭了一妇人的手!⑤6他们的能将,不是为青年所打败,不是为英雄的子孙所击杀,也不是大力士将他征服,却是默辣黎的女儿友弟德,以自己娆娇的容颜,使他酥软。7她脱去了她孀妇的服装,乃是为拯救伊撒尔人的危困;她以香膏润饰了她的容貌,8用发带束结了她的云髻,披上了细麻的长衣,无非是为蛊惑敌人。9她的革履迷离了他的视线,她的美貌夺取了他的心灵,最后,一把偃月刀穿过了他的颈项。⑥10于是,波斯人对她的胆量而发战,玛待人对她的勇敢而心乱。11我的卑微者随即大声呼号,我的弱小者害怕惊惧,高声一嚷,他们就都逃散。12少年新妇的儿子,刺杀了他们,击伤了他们,无异亡阵的小卒;我上主一助战,他们就告灭亡。⑦13我要向我的天主高唱新歌!上主,你是伟大兼庄严,你的德能神妙不可抵抗;14愿你的一切造物都服从你,因你一命,他们就得生长,遣发你的神,他就从事建造;无人敢违抗你的命令。15因为,山岭从基础伴水动摇,盘石在你面前如蜡消溶,但对敬畏你的,你对他们特别慈悯。⑧16因为,各种祭祀只不过是些许馨香,各种燔祭的油指,于你又算得什么!惟有敬畏上主的,乃是伟大。17祸哉!那些起来反抗我民族的国民,全能的天主,在施行审判之日,必要报复他们,将火与虫放在他们的肉体内;他们要永远感到悲痛而哀号!”⑨18百姓来到耶路撒冷,就朝拜了天主;取洁之后,奉献了他们的全燔祭,自愿祭和他们的供物。19友弟德奉献了民众送给他的敖罗斐讷的一切器具,她从他寝室内拿来的销金帐,也献给了天主,当作标帜。20三月之久,民众在耶路撒冷的圣所前,举行庆祝;此时友弟德也住在他们里面。⑩21时期一过,各自归家,友弟德也回到拜突里雅,住在她自己的家业内,一生到处为人民所敬仰。22想念她的人,虽然很多,但她自从丈夫默纳协去世,与他的民族同住以后,在她一生岁月内,再没有认识过一个男子。⑪23她活到最大的年纪,在她丈夫的家里,竟活到一百零五岁,慨然赐她使女获享自由,然后死在拜突里雅,葬在她丈夫默纳协的坟墓内。24伊撒尔家为她举行了七天丧礼。在她去世以前,她把自己的家产,分给了自己丈夫默纳协较近的亲属,和自己较近的家族。25友弟德在世之时,以及在她去世之后,一个长久的时期内,没有人敢再来惊动伊撒尔子民。⑫
①这首歌如前章末节所说的,是颂词,也是赞美歌:颂谢天主的救恩,赞美天主无限的仁慈。唱时分队轮流合唱。这首美丽的凯歌,可与其他类似的诗歌,如梅瑟的(出15),德波辣的(民5),哈纳的(撒上2:1-10),前后互相辉映。这首凯歌,其分为三段:第一段(1、2)为弁言:泛请民众赞美天主,因为他屡对自已的民族施展救援。第二段(3-12)为这次特殊庆祝的事故;又分三段:3、4亚述军队贸然入寇,5-9友弟德单身出征,挽救国难;10-12亚述败北,沿途损兵折将。第三段(13-17)赞美无上的主宰,掌管物质与伦理世界,伟大庄严,不可抵抗的上主。“开奏”依稣彼古(Soubigcu)和撒肋斯(Sales)意,恐为“赞美”一字之误,因希伯来文“开始”与“赞美”二字形似易混。若如此,则首句应译为:“鸣鼓赞美我的天主”(13、14)。神圣的歌舞。常用鼓铙来伴奏(出15:20-21,咏81:3,149:1-3,150:4-50)。“圣咏与赞词,”拉丁通行本作“新咏”。
②友弟德在此处(及4、11、13节),以全国的名义发言,“我”、“我的”即指代国家;又以“安置营幕”,来象征天主对自己的民族永恒的爱护与助佑(出29:45,肋26:11-12,则37:26-28,默21:3)。拉丁通行本增:“上主是他的名号”(9:8 出15:3)。
③“由北国山地,”亚述人由北,道经切肋叙利亚(Caelesyria)而侵入巴力斯坦。凡由东或东北入寇巴力斯坦的,必须取道切肋叙利亚。“山地”即指上基里基雅北部的山岭(2:21-22)。这节复案拿步高与敖罗斐讷所说的话(2:7-8,6:4)。
④参见2:26-27,6:2-4。类似的情形亦见于出15:9列下19:23。
⑤友弟德重申这次的胜利,应全归功于万能的上主。以上是她说明何以应该如此的理由。
⑥“英雄”和“大力士”,希腊文原作“提堂人与巨人”(Titani et gigantes),是取自希腊神话并当时常适用的名词。希腊译者用这两个名词,来译希伯来文的“Ghibborim”(“基波陵“意为英雄勇士)和”Rephaim“(”勒法因“意为高大的粗汉)。参见创6:4,10:8,14:5,户13:33申2:11,苏1:14,撒上17:4-7,撒下21:16-22。7-9叙述她如何用计谋杀了敖罗斐讷。参见8:7,10:3-8。
⑦10-12在亚述的军队内,怎么有波斯人和玛待人?后世好用波斯人和玛待人来泛称古代东方强盛的民族。在本书前几章内,常代称以亚述人(1:1,8:9,9:7,10:11)。如果本书内所说的拿步高实际上是一阿革默尼得朝代的君王,即阿塔薛西斯第三(Artaxerxes III),则此处所说的波斯人和玛待人实是波斯人和玛待人。10、11两节,状述友弟德所想出来的战略成功的效果(14:2-4):伊撒尔民只高声一嚷,吓走了敌人的千万兵马,沿途追杀,势如破竹。”上主一助战,他们就告灭亡。“作者用的是希伯来诗体好用的对比,以弱小对强大,以卑微对高傲,而衬出天主在冥冥中的助佑。“我的卑微者,”“我的弱小者,”指拜突里雅受围,饥渴交迫,奄奄待毙的人民。“少年新妇的儿子,”指未上阵的青年新兵。“无异亡阵的小卒,”意谓击杀无赦,毫不留情。
⑧13-15这一段话该与九章参照。九章求天主施展全能,这一段在天主施展全能以后,唱新歌来赞颂天主的全能。得了新恩,自然应唱“新歌”(咏96:1,98:1,144:9,149:1,依42:10)。天主创造和消灭的能力,只在一命就有,就没有。参见创1咏33:6、9,104:29-30,148:5。“你的神”亦可译作“你的吹嘘。这天主所呵出的气,或以状天主创造时所发出的号令,或屡次用以表天主通达给造物的生气(咏104:29-30),或天主创造的德能。在这些地方,本不易说明,是仅指天主的德能,或竟指与天主圣父圣子同体而位不相同的天主圣神。参见创1:2,智1:7。“山岭动摇,盘石消溶,”常用来描写“天主的显现”(Theophania),尤用以状述天主显现时赫赫的威严(民5:5,咏18:8,97:5依64:2,北3)。“伴水,”因为希伯来人想山岭与大地漂浮在海上(咏24:3)。“但对敬畏你的.....,”这一句是9:11的回音。
⑨16、17凡对天主怀有忠诚和深沉宗教情绪的人,似乎不甚注重外在的宗教行为,连对于崇高伟大的祭祀,也不例外(咏50:8-23,依1:10-17,亚5:21-24)。诚然,祭祀的目的,在于培养诚挚的宗教情绪,和对上主敬畏的忠诚;否则,如心不正,生活不洁,祭祀于神,无异当面讽刺,于主是凌辱,于人是罪过。参见肋未纪引言四,撒上15:22,欧6:6,耶7:21,咏51:18-19等处。真诚深沉的宗教情绪,既如此有价值,所以一个忠实敬拜天主的人的身价,高于一切;那欺凌人权的野心(3-6节)何足为敌。所以在此对上主虔诚信徒的冒昧的仇敌,加以警告说:“惟有敬畏上主的,乃是伟大。”这首诗歌如德波辣的诗歌(民5:31)一样,以伸明来世规定结局的正义裁判作结,参见依66:24,谷9:43-48。
⑩18-20民众在拜突里雅庆贺毕,结队往朝圣京耶路撒冷,在惟一真主所有的惟一圣殿内和祭坛上,举行赎罪感恩的宗教礼仪(4:3-8,11-15,5:19,8:21-24,9:1、8 、13)。事先民众准备自己,厉行取洁(出19:10,肋20:7,苏3:5, 7:13,撒上16:5,岳2:16),以便参与或奉献祭祀;这次他们必须取洁,因为沿途击杀,总不免接触尸首(户19:11-16,31:19)。民众奉献祭品,友弟德也奉献她所得的战利品(15:21)归入殿库,为主使用;另外献上她由敖罗斐讷寝室内拿来的销金帐(10:21,13:9、15)当作标帜,作为胜利的永久的记念。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上,像这样的事多不胜枚举。参见撒上5:2,21:9-10,31:10。“标帜”,依希腊文应译作“禁物”,但意不免有点晦涩,故译作“标帜”。参见肋27:28-29。友弟德也三月之久,住在耶路撒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之气,势凌须眉。
⑪21 22“自己的家业,”即她丈夫遗下的不动产(8:7)。友弟德守节的模范,证明拒绝与人结婚坚贞的妇女,能有什么作为,竟能成为一个民族再生的母亲。(参见本章4、11两节,民5:7。
⑫23-25作者以圣经内通常结束名人传略的笔法,结束本传(创50:22-26,申34:5-12,苏24:29-33,多14:11-15,列王纪上下历代君王平生的结论。)“获享自由,”昔日友弟德看来也未尝把她当作奴婢(8:10,10:2)。如今她快要死了,怕人日后待她如奴隶,就宣布她得享自由。这女仆伴主母出征,冒险从事救国的工作,在大功告成以后,作者顺便在此提一句说:我恢复了自由。这是主母待她的厚道,同时也是她尽忠应得的报酬。丧事不分公私,为期都是七天(创50:10,撒上31:13,编上10:12)。“分给较近的亲属或家族,”乃是出于守法。法律有这样的规定。是为使整个的祖业,常保存在本支派各家族内。参见肋25:10,户27:5-11,36:3-9。“一个长久的时期内,”自友弟德解拜突里雅围,救犹太人免于战祸以后,伊撒尔民至少一世纪安享太平,否则不能算为一个长久的时期。诚然,由阿塔薛西斯第三入寇以后,犹太民族在一长久时期内,未遭外患。拉丁通行本本章末节谓犹太民族,为纪念友弟德的胜利,立定了一个庆节,自当时直到现在常不断每年举行。这一节只见于拉丁通行本内,他处概不见记载,故甚可疑;或者事实上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方,曾举行过这样的节庆,因为不普及,不长久,故未遗下什么痕迹,参见艾9:17-32,加上7:49,加下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