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井枯之时(耶稣会神父著)列表
·自序
·导言 驯服与被驯服
·第一部分 从相识到相爱
·第一章 井水、溪水和甘霖沛降
·第二章 水是为了浇花的
·第三章 井枯之时
·第二部分 从爱到真正的爱
·第四章 陶工手中的粘土
·第五章 黑暗在上,云在下
·第六章 开始认识那地方
·结语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一章 井水、溪水和甘霖沛降
第一章 井水、溪水和甘霖沛降
浏览次数:4219 更新时间:2008-5-26
 
 
 

我一向生活在水源充沛而水质又良好的地方。在马尼拉这里,尤其是在扩充城市设施,而铺设新的更大的水管时,总会有停水一、二天的情况。菲律宾可说比美国人更喜欢干净,因此停水也成了他们特别难受的经验。通常,我们总以为有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一旦停水,我们所有不舒服的感觉便出现了。尤其是我,一发现没有水,立刻就会感到口渴、闷热、流汗。我们这里的人都说,宁可没电,也不愿停水。

 

在耶稣生活的环境中,水珍贵多了。不但水不多,而且许多水是会危害人的,例如死水、臭水是许多可怕疾病的滋生地。对基督和他的百姓来说,好的水,流溢的水,即耶稣所谓的“活水”,其价值是何等的大。难怪耶稣经常要用水来象征生命和救恩了。在他之前,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先知和圣咏作者们早就把水当作一个重要的象征。雅威是活水之源,他领导特选的子民去喝生命之水,并且引领他们憩息在幽静的溪水旁。

 

这个被围困在沙漠中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响往,同样出现在若望的《默示录》中。在《默》的结尾,水以一个美丽的象征方式出现在圣若望的神视中:“已完成了!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原始和终未。你在把生命的水白白赐给口渴的人喝”(默216)这是慈爱的天主的允诺。圣若望在最后的神视中看到这允诺永久的实现:“天使又指示给我生命之水的河流。光亮有如水晶,从天主和羔羊的宝座那里涌出,流在城的街道中央;沿河两岸,有生命树,一年结十二次果子。每月结果一次,树的叶子可治好万民(默221-2)”。

 

《默示录》是一部神秘的著作。它是受迫害者的文学,是为鼓励受敌人威胁的教会而写,所以是以暗码写成的。当我们明了旧约中“活水”的重要含义,以及圣若望福音耶稣的言论中所占的地位,便会清楚地看出《默示录》中生命的河流意义。

 

耶稣对尼苛德摩说:“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若35)。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相遇,在若望笔下堪称一绝。妇人心中所想的活水是由地上涌流出来的,而耶稣同她谈的却是人心中的活水,他说:“谁若喝了我赐予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并且我赐给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永生的水泉。”妇人对此并未理解,还是向耶稣讨水,说:“先生,请给我这水吧!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来这里取水”(若414-15)。

 

妇人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上主对她说的完全是一件新鲜和陌生的事。圣若望和初期的教会对水作了更多的思索,他们默想下列事件:“在加纳水变成了酒”(若2);水治愈了盲人(若9);在最后晚餐中,耶稣用水为门徒们洗脚(若13)。于是,水的象征意义在耶稣的教导中,愈来愈占重要的地位。最后,“有一个兵士用枪刺透了他的肋旁,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水”从耶稣的肋旁流出来,作为加尔瓦略山的悲剧的结局,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耶稣的死给我们带来生命,在他内的永远的生命流溢到教会中,流溢到每一位信仰他的人身上,在他们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

 

耶稣的“水的象征”,继续存留在教会之内,尤其是在圣洗圣事礼仪中。象征,是以一个有形可见的标记,指出无形不可见的实体。“活水的象征”与“降生的象征”互相辉映。降生象征天主那无形不可见的实体在耶稣身上成为有形可见,成为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耶稣是“象征”,是最崇高的“圣事”, 祂把那居于不可见的光明中的圣父显示给我们,斐理伯代表所有想达到那一位他们无法看见的天主的基督徒,说出自己的愿望和挫败,他说:“主!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耶稣回答他说:“斐理伯,这么长久的时候,我和你们在一起,而你还不认识我吗?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8-9)。对保禄来说,耶稣就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象”。(哥115)。在耶稣身上具备了圣父所有的智能和知识。圣保禄认为,一旦耶稣降临,并居住在我们中间,下面这一项真理就加倍真实,就是:“天主那看不见的美善,即祂永远的大能和祂为神的本性,都可凭他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罗120)。这项真理是基督宗教与其它宗教截然不同的。其它宗教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虚幻的,而灵修便是从具体的经验中超脱。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睁开眼睛看看,就会体会到连水这样普通的东西也能彰显出天主。

 

水,和其它的大象征一样,极富象征意义。它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甚至还有更多新的启示有待发掘。难怪大德兰以水的比喻来描述她内心成长各“阶段”中的经验,她所用的水的形象,也许已成为天主教神修史中最出名的比喻。身为一位心灵的辅导者,我发现,即使是今日,要为祈祷者解说天主如何以神秘方法领导那些“入门后的祈祷者”,最好还是用它来解释。目前我们已进入本书的中心。在这一部分,我愿把自己学到的有关天主所用的神秘方法与主内的朋友们共享。

 

然而,在进入大德兰的比喻之前,我想最好还是针对那些讨论祈祷的书以及成长的阶段,说几句说。对天主的行动进行如此的分析,对许多善良的灵魂来说,并不是有趣的。他们会对我说:“我并不需要自我反省、分析,好知道自己在哪一‘阶段’。我只要祈祷,注目着上主,就心满意足了。我不想去思虑自己是在哪一层‘楼台’里。这一切似乎太以自己为中心,也太琐碎了。”按我经验,这种说法是有理由的。度内修生活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冒险去找天主,而终止谈论自己。在祈祷和内省之间有一条很细微的界线,我想每一个祈祷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时时刻刻跨过这条界线,而陷入无益的自我分析、自我对话之中。这当然不能称为祈祷。当我们把内心成长阶段当作探讨的主题时,不正是冒着陷入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危险之中吗?那么,我们要如何证明这种讨论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这答案就在当代最好的一本论祈祷的书——鲍思神父的《信德的祈祷》——之中。鲍思神父把讨论祈祷的书比作地图。地图是帮我们找到目的的工具。一个人如果一心一意只想分析自己祈祷的等级,这就像一个人迷上了地图,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地图上,而忘记了行程和目的地一般,这当然是不对。

 

地图有它自身的价值。查阅地图为的是要知道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假如我要驱车从洛杉矶到旧金山,仅靠研究地图是一步也到不了的。若在旅途中,我发现自己置身芝加哥,那就最好查阅一下地图,看我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我不这样做,反而认为地图是人为的,毫无用处,那么我可能漫无目标的在路上徘徊,而始终到达不了目的地。我们不需要把地图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在旅途中边开车,边观看,这样会撞车的。把地图放在座位旁,需要时拿起来查阅一下,这倒是一个好注意。

 

大德兰的汲水比喻,可以当作一幅地图,指引人到天主那里去。地图是由熟悉路径的人绘制的。路标、容易混淆的交叉点、少人走又靠得住的快捷方式……都一一标明在上面。地图,不能取代旅行,而是提供导引,它导引那些离开舒适的安乐椅而踏上未知的人。在我们奥秘的内在旅程中,一位好的向导不但为我们有帮助,而且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大德兰从她的亲身经验中为我们规划的行程图吧!

 

她设法向初学祈祷的人解释一个人如何认真地投身于祈祷生活。她说:“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我们应做的事,也要考核考核这些工作是不是得不偿失……究竟应该发挥多少工夫”,她说:“初学祈祷的人,正如一个人想开辟一座花园,让天主从中取乐,但这时园中的土地还是荒芜的,长满了杂草。至尊天主要拔除野草,栽上良好的花木。要知道当一个灵魂决定要祈祷,并开始踏上此路时,天主已作了初步的工作。现在,在天主的帮助之下,我们以好园丁的身份用心浇灌,使园中奇花异草欣然滋长。这样他们才不致枯萎,反而开花放蕊,香气馥郁,畅快主心。这样,她便会时常光临,怡然地在园内逗留,憩息在我们的德行中。”

 

以上就是大德兰在她的《自传》第十一章至第二十二章所描写的祈祷生活的比喻。这比喻很简单,初学祈祷的人,有如一个佃农,他的任务是照管一座属于天主并由天主栽种的花园。佃农的首要工作——这正是德兰比喻的中心——是浇灌花园使花木能滋长繁荣。不久我们即将看见,汲水浇灌花园的方法有四种:大德兰将之用来比拟祈祷生活有四个阶段。首先,我们要注意,由于大德兰的比喻太简单了,以致于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论点几乎被我们忽略过去了。

 

对初学祈祷的人来说,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土地辟建花园的人不是祈祷者而是天主自己。耶稣也会强调过这一点,祂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若1516)。在谈论生命之粮的时候,祂曾三次说明,唯有被圣父“吸引”的人才能相信。祂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若6443765)。这些话为基督徒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在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要相信这些话,是何等困难!我们很容易相信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才来到天主身边;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决定,我们才认真地祈祷、做避静、追随圣召,甚至实践基督徒的生活。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对的,天主从不强迫我们到祂身边。他总是邀请我们,等待我们自由地回答。但是不要忘了,祂永远是发动者,主动者,如果不是上主先吸引我、邀请我,赐给我圣宠使我自由地响应祂的邀请,我就不可能祈祷。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信仰的基督信徒。“至尊天主要拔除野草,栽上良好的花木。”就连渴望天主,也都是天主临在我们内的一个明显的标记。除非天主吸引我们,否则我们连和祂相遇的愿望也不可能产生。

 

在大德兰的比喻中,还有一个关键性要点,那就是,水是用来浇灌花木的。水,就是祈祷,是在祈祷中我们对上主的体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神慰”。而花园中的好花木,则代表德行,大德兰是一位善于静观的人,她最喜欢的是献身于祈祷的生活;虽然如此,她还认为祈祷的目的并不是它本身。犹如园中的水是用来浇花的,同样,祈祷是用来修德的。我们不会只为了喜欢汲水而汲水,而是汲水为了浇灌花园,使花木生长繁荣。同样,我们在祈祷中寻求对天主的体验,也不仅是为了它本身而已,而是为了使我们的德行得以存活和成长。

 

这些德行是什么呢?是信德、望德、爱德、谦逊、忘我、对别人的需要敏于响应(即圣若望在他的福音和第一封书信中常提到的爱德),我们的祈祷生活是真诚的、有益的。

 

事实上,是上主先把德行种植在我们身上,然后我们的德行才得以成长,才“吸引”天主。因此,不论是开始度祈祷生活,或是在已开始的祈祷生活中坚持下去,一切都得依靠天主的圣宠;然而天主也给我们空间,让我们自由地回答祂。爱,是一种对话。除非双方都开口说话,否则对话不能成立。圣依纳爵·罗耀拉在《神操》中进一步指出,藉行动来交流,胜于用语言来交流。他说,表示爱情,行动胜于言语;真正的爱情包括“互相”交换礼物。当我们爱天主时,我们既是给予者,也是接受者。我们的礼物——爱德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培育出的德行。因此,大德兰说:“在天主的帮助下,我们以好园丁的身份用心浇灌,便园中的奇花异草欣然滋 长……这样,祂便会时常光临,怡然地在园内逗留,憩息在我们的德行中。”

 

上主是园丁,我们是祂的助手或者是“佃农”。花木是德行,而水是祈祷(更确切地说,水是在祈祷中对天主的经验,意即我们所谓的“神慰”)。我们的任务是浇灌天主的花园。大德兰运用这些来表达其比喻的核心:“现在就让我们思索一下,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来浇灌这座花园?我们该做些什么工作?这些工作是否得不偿失?须耗费多少时间?我认为灌溉园子的方法有四种:第一,从井中取水,这为我们是很费力的。第二,以辘轳(或称卷扬器、绞盘)汲取井水,然后以带有水桶的水车浇灌,有时我用这种方法汲水,这种方法费力少而供水多。第三是引来河水或溪流,这种方法当然较好,因为土地被浇得更匀透,而且也不需要屡次灌溉,园丁可以省去好多工作。最后一种方法则是甘霖沛降,这是天主自己在工作,我们丝毫不必费力;这是最好的灌溉方法 ,远超过我们所说的任何方法”。

 

因此,灌溉花园的方法有四种:一、用手从井中汲水;二、用“辘轳”(在今日我们用的是“抽水机”),这种利用机械装置的方法帮了我们不少忙,使我们得水多而出力少;三、引河水灌溉,这样,水是现成的,只要将水导引到花根部就行;四、甘霖沛降,这是雨水浇灌花木,用不到我们费一点力。在《自传》第十一章中,大德兰接着又解释,如何将这四种方法应用到祈祷上。她的目的是双重的:她想为那些在祈祷路途中的人提供一幅地图;另一方面,基本上她写的是《自传》,所以目的是要让她的神师能对她在祈祷中不寻常的经验有所辨别。后者与我们无关,我们有兴趣的是前者。在此,大德兰描述的是,一个真诚追寻天主的人,天主在她的祈祷生活中,通常如何进行其工作。从我的经验来说,这一描述真是淋漓尽致。接下来,我要借助大德兰的诠释,来探讨这四种汲水的方法,并指出如何将它们应用到每位祈祷者的神修道路上。

 

浇灌花园的第一种方法,是用手从井中提水。这是很艰辛的劳力工作,而所获得的水却是很少。有一次,我在安蒂克作退省,记得当时注意到一位园丁正在屋子附近的一口井旁打水。这口井大约有四十英尺深,吊桶不大。他把吊桶投到井底,装满水,小心翼翼地提上来,生怕将水泼掉。就在这时,我深为大德兰的比喻所感动,她所举的比喻真是太贴切了。每一小桶水从井里摇晃地被提上来,不可能满水;拎到园子那边,只能浇几棵花木。花木被烈日晒得焦干,而水,花了好几分钟才提上来,拎过来 ,一浇就没有了。还记得我当时在想 ,园丁的工作多么令人厌烦,一直不断地重复同样辛劳的工作,而效果却是那么少。

 

这就是大德兰所愿意表达的图像。它和我们开始祈祷时的情况相仿,我们在《向主开放》第六章“初学祈祷者所用的方法”中,称这为默想、默观。汲水和提水的艰苦工作,就好像我们努力用理解力与想象力去认识天主。少量的水,是指我们费了好大的力量才偶尔同上主有所“接触”。在《向主开放》一书中,我们看到传统上教导那些开始学祈祷的人,在祈祷最后,献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对话,和天主谈谈有关我们在祈祷中所思考过和瞻仰过的事情。我们整个的思考和想象仅在这一段时间内结出一些热情的果子,也就是结出一些与上主接触和体验上主临在的果子。初学祈祷者往往耗费许多力量而获得这么一点点的“水”。我们不仅要想,耗费这么多时间是否值得?

 

在大德兰看来,这是值得的。我们花费的辛劳,虽然还看不见效果,却有它特殊的目的。她说:“开始专务祈祷的人,可以说是那些费力从井内汲水的人。他们为了收敛自己那分心走意的感官,费去不少心力。这确实是一件艰巨的工作”。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过得太散漫,太肤浅了,关心的事不少,却从未深入任何一件事情。真正想要学习祈祷,首要的问题就是对祈祷要认真,对天主要认真。小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因此,小学初级班的老师每三十分钟就要改变主题。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长的多。但是我们仍像玛尔大那样喜欢“为了许多事而忙忙碌碌”,要我们专注于一件必须的事,倒很困难,我们脑海里纷杂的情况,正像一个中学生坐在电视机前做功课,而室内又有许多人走进走出。任何人都会觉得这种情况不太对劲,这也就是为什么像超觉静坐这一类的修持方法在今日蔚为风气的原因。这些方法是艰苦的,但是它们能产生宁静,使人心神集中。为此,实践者的努力是值得的。

 

大德兰把专注看作是真正的祈祷所必备的条件。她接着说:“开始专务祈祷的人要渐渐地养成习惯,不去注意他们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在祈祷的过程中,更要练习做到这一点。”在《向主开放》的第四章中。我在“趋于宁静”这标题下,探讨了达到宁静的方法。我认为,这是祈祷生活起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步。但是即使在用手从井中打上水的默想初期阶段,在祈祷中还有更多的事发生,而基督徒的祈祷也不仅是达到宁静和注意力而已。即使在这一阶段,在祈祷中还有更多的事发生,而祈祷之所以是辛苦的,还有其它理由。大德兰指出两点:“初学祈祷者单独地、寂静地回想他们过去的生活;的确,无论是开始修德者或是精修者,都应该时常回想过去……首先,那些开始祈祷的人,都会有悲痛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后悔了过去的罪过(他们大可相信自己后悔了,因为他们已决定真心地事奉天主)。然后,他们努力地默想耶稣的生活,而这也让他们的理智感到困倦。”

 

可见,除了努力使自己达到宁静以外,还有另两个理由使初学祈祷者感到吃力。这二个理由便是:好的祈祷是建基于坦诚的自我认识之上,而坦诚地面对自己,对我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另外,还要努力认识基督,特别是我们不能像遇见另一个人那样地去和基督相遇(看见他、听见他、接触到他)。由于以上这两个原因,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过一个散漫的、心不在焉的生活。他们也许会说:“我倒是想有一些空间,静静地思考一下。”但是,当他们真有了这样的时间,他们又不知如何利用了。即使像我这样一个祈祷多年的人,也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我向往安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但是,一旦真的有空,要真诚地、深深地面对自己和天主,却又难上加难。空闲的时间很容易使人倾向懒散,对过去和将来大作白日梦。我的情况是如此,那么那些开始学祈祷的人又如何呢?他们还未认识到天主,还不知井中是否有水,还不知道花费力气是否值得,岂不更心猿意马,满脑杂念吗?

 

大德兰的看法是对的。除非一个人对自己和耶稣基督有坚固和真诚的认识,否则决不会有坚实的内修生活。你当然不会去爱那些你还不认识的事物。我们必须先在耶稣基督身上认识天主,然后才爱天主。要适当地爱自己(这为任何真正的神修都是基本的),必须先真正的了解自己。以上两点,是第一种汲水方法所要求的劳力工作。天主把花园交托给我们,而我们作为佃农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这些。

 

在《向主开放》中,我已经为那些开始学祈祷的人描述了祈祷的方法——默想和默观。在默想之中,天主吸引我们去爱祂,我们要运用理解和推论的能力,去加深我们对那位吸引我们去爱祂的天主的认识。在默观中,我们寻求的是同样的认识,但是运用的即是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运用想象力重新体验上主生命中的事件。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具体的生命史也成为耶稣生命事件中的一部分。大德兰说:上述两种方法为初学祈祷者都是必要的。默想和默观究竟要运用何者?这得视我们的性格、当时的圣宠,以及我们所选用的圣经章节而定。无论运用的是默想和默观,主要的泉源都是祝福;因为对基督徒来说,在耶稣身上,天主把自己启示给了我们:“斐理伯,这么长久的时候,我和你们在一起,而你还不认识我吗?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但问题又来了。我们不能像斐理伯一样,看见耶稣的血肉之躯,我们都是耶稣对多默所说的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有福之人。那么,我们要怎样透过耶稣去认识圣父呢?圣若望在他的祝福的第一结语中告诉我们,写圣经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在圣神的言语中“看见”耶稣,并且认识圣父。他说:“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祂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默想和默观使我们彻悟福音中标记的意义,并使这些标记为我们的生命也成为真实的。默想和默观领我们达到信德,而信德因着耶稣之名领我们达到永生。

 

因此,默想和默观可说是基督徒祈祷生活的开端。它们领我们达到活泼的信德,使我们对天主有所体验。用大德兰的比喻来说,在井边的一切工作,并不为了工作本身,而是为了能汲取到水——这水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对天主的体验。这水将在我们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若414)。为此,讨论祈祷的书藉,传统上都强调对祷的重要性,在对祷中,我们由衷地把我们在深思中所看到的提出来同天主交谈……初学祈祷者,也要这样做。即使井正在挖掘,我们也不要忘记,掘井为的是汲水。我众叛亲离不是为挖井而挖井,而是为了饮用生命之水而挖井。辛苦掘井所得的报酬,可能只是涓涓细流。但是,流水虽细,还是很重要的。它是地下喷涌泉源的一种预兆、一种允诺。这允诺吸引我们在希望中往前迈进。

 

由此产生的危险,是我们急于寻求成果而易于丧失耐心。一次良好的退省、一席鼓舞人心的宣讲,或者一个好朋友的善表都可能激起我们的热情。有了热情而没有后续动作,热情便会很快消失。热情可激起许多行善的计划,许多人一生中充满了这些计划,可是从未实现过一件,这种作风可称之有头无尾,甚至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天主的工作不是一瞬即逝的,它是森林之火,闪烧在树根之间,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也不为人报觉察。

 

如果我们耐心地坚持,我们的希望得以实现的日子终会来临。那时,“体验到天主”的水会畅流无阻,相较之下,默想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是大德兰所说的第二种方法:以辘轳汲取井水,然后以带有水桶的水车浇灌。她诠释道:“有时我用这种方法汲取水,这种方法费力少而供水多”。辘轳对今日的一般读者而言,无太大意义,今日我们用的是抽水机。用抽水机汲水当然要容易得多,因为机械为我们出了不少力。压几下抽水机手柄,水就源源流出。

 

这抽水机的比喻如何用到祈祷上呢?我们用这第二种方法汲取祈祷之水时,还是来到了默想和默观的井边。我们仍旧用我们的官能、我们的推论和想象,来寻求对天主的体验;但是在我们运用官能时,费力少而汲水多。我自己曾和一批开始学习祈祷者,一起经验到这一点。有一次,我带领一些初学祈祷者作退省,我建议他们以若望福音第六章耶稣谈论生命之粮的章节为默想题材。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回来问我说,接着应该做什么。“我默想完了第六章,又默想过第七章和第八章,接着要默想什么?”“你有什么心得吗?”“是的,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思想。现在我准备换个默想题材了。”一、二年之后,还是这一批初学祈祷者来作退省 ,我还是建议他们默想若望福音第六章。这一次,他们的体验竟然完全不同。第二天,他们对我说:“第六章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如此有益,我竟无法把它默想完。整个的一天,我都用在第一部分上面。你建议我默想的圣经章节真是太丰富了!”

 

在这一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水开始畅流了。我们在推论和想象上稍作努力,所产生的神慰竟是如此之大。天主提供了一架抽水机,使我们的努力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也许这是我们第一次了解和天主在爱中相遇的祈祷,是何等有意义,何等喜乐!

 

一九五○年,我开始耶稣会的初学生活。对这一段时日,我记忆犹新。当时,真是圣召特别多的辉煌岁月。我们共约一百二十五位初学生,挤满了两大间自习室。每人一张书桌,除了书桌以外 ,还有一把木制的跪凳。在当时,跪着祈祷是“严格规定的”。如果有人不跪,而是站着或坐着,那就很可能会被初学导师召去,导师会委婉地问他是否病了。有多少个早晨,我跪在那里,努力想做好默想,但膝盖的疼痛使我心烦意乱;我心里想祈祷到底是什么,我是否真能发现祈祷的意义。我辛苦地默想,而这辛苦仅换来一点点热情。更糟的是,我周围的人,他们似乎都发现了内心喜乐的泉源。最糟糕的是,一位初学生(现在是一位卓越的神父,也是我的好友)好像经常把他内心深处的领悟和感受记录在神修日记内。他表面上的成功,更使我感到自己的失败是多么可悲。对他和其余的人,我感到有些愤恨。为什么他们所获得的,我就永远得不到呢?

 

几年以后,我得知,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没获得什么。他们当时所想的也和我所想的一样,甚至他们还认为我似乎是唯一一位发现祈祷秘密的人。多年来,我经常重述这故事,听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我所叙述的事,也都有同感。他们也都知道,这故事自有其幸福的结局,就是:如果我们能在这奇妙的境遇中坚持下去,终究有一天会来到,那时我们必将亲自发现我们所谈论的这一切。也许是在突然之间,神慰之水开始涌流了。天主提供给我们一个无形的抽水机,来增加我们微薄的能力。于是我们也会明白我们周围的人先我们而发现的秘密。一切都会变得生气勃勃,圣经中的每一行字,世上的每一受造物,都对我们述说慈爱的天主和天主的慈爱。这是我们内修生活的春天。这情况有时发生在退省之中,一位修士可能会对我说:“你建议我用来祈祷的那段圣经真是恰当,它就是对我而说的,使我深受感动。”我知道,一旦向水机启动,任何一段圣经或任何一件事,都能把天主启示给人。

 

这是内修生活的第一次真正的突破。我们开始懂得为什么要说祈祷是“爱”而不是“想”了。大德兰称这种祈祷为安息的祈祷。她对此作了以下的说明:“现在我们要叙述叙述,园主所指的第二种汲水方法:利用辘轳及水桶。园丁利用此装置所汲得的水不但较前者多,而且不太劳累,也用不着无休止地工作下去,他可以休息一会。现在我要把这种方式,运用到所谓安息的祈祷上,并加以描述。”

 

“在此,灵魂已经开始收心,他已经濒临超性的领域了;不过他即使竭尽所能,还是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而达到超性领域。的确,有的时候,他似乎仍然运用理智在工作;他为辘轳的运转以及水桶是否装满了水而疲备不堪。但在这种情况下,水位比较高了,因此,所费的力气比起从井里汲水毕竟少多了。我是说,水离灵魂更近了,因此圣宠将自己更清楚地启示给灵魂了”。

 

上面的话使我们了解,为何大德兰称这种新的祈祷方法为安息的祈祷。祈祷的人“所汲得水不但较前者多,而且不大劳累,也用不着无休止地工作下去,他可以休息一会”。这时,就好像好友相聚令人感到高兴一样,人的心里对天主的临在,也自然产生一种喜乐。当好友相聚时,彼此并不会考虑要如何交谈,也不会去分析彼此间的关系。好友在一起,彼此不会“想”对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没有关系,反正“在一起”就是幸福。那时,或是谈话或是静默。一切都是自发的、轻松的;没有困难,也没有矫揉造作。我经常用以下的事情做比方:假如你有一位好朋友,他住在远方。一天这朋友突然来看你,当他踏进你家门口,招呼你的时候,你对他说:“请别和我说话,我正忙着想你。”这时,你的朋友必然会回答说:“我不在的时候,你可以想我。我既然在这里,你就该同我在一起,和我说话。”这就是默想、默观,和真正祈祷之间的区别。默想和默观是对上主和他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进行思考,而真正的祈祷则是同上主在一起。可以说,当我们开始利用第二种汲水的方法时,我们已开始学习如何真正地祈祷了。所有艰辛的“设法认识”,已经开始在喜乐中结出“与祂同在”的果实了。

 

当然,正如人间的友情一样,这种转化通常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和另一个人怡然自在地相处,其过程是缓慢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有时候彼此感到很融洽,有时候又感到很局促,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为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何大德兰的比喻是如此的恰当,也可以了解为何她要说:“有的时候,他似乎仍然运用理智在工作;他为辘轳的运转以及水桶是否满水而疲备不堪。”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表示我们又回到默想和默观的井边,我们还是在探讨天主是谁。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品尝井水了。井水似乎常升到井面上来了。犹如我方才所说的,处在这种新的关系之中,我们首先会感到一些自在。因为我们已习惯于要做些事,静止那里反而感到不自在了。

 

然而,当我们处在安息祈祷的寂静状态时,我们又会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在祈祷。经常有人问我说:“我不能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祈祷很平静,但大部分时间,却感到一片空白。”如果我问他们:“你感到纷挠不安吗?”他们回答说:“不,不。我祈祷时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但是,似乎我该做些什么事吧!有时候,我怀疑自己变得很懒惰了。当时,我甚至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在睡觉。我怕我的祈祷不但没有赞美天主,反而冒犯了天主。”我通常要问的是这一点:这些疑惑是发生在祈祷当时,还是在以后对祈祷反省时发生的。回答往往是:“以后。祈祷时我感到非常满足和平安。”要确定是否是真正的祈祷,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号。如果一切正常,表示天主临在;而疑虑仅是在反省和分析时发生,那么对这些疑虑我们就可不必多加注意。当然,由于人性的脆弱,我们很可能上当或自欺。但是这一件事倒是不难处理的。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要对一位好的神师坦然开放,并准备透过他而听从天主的声音,如果神师认为你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就相信他的判断,放心地前进。第二,真诚地对天主说:“上主,你照顾我远胜于我自己照顾自己,你知道我愚顽,你不会开我的玩笑,因此,如果我自己欺骗了我自己,请你使我醒悟。在你没有指示我以前,我将信赖你和神师,继续平安地走宁静之道。”

 

大德兰试图对祈祷中发生的这些事作以下的解释:“这是我们内在官能的凝聚,使我们更能享受气味芬芳的快乐,但是这些官能并没有丧失,也没有入眠;只有意志不知怎么地竟自作俘虏。它让自己成为天主的俘虏,如同那甘愿成为受人俘虏的人一样。主耶稣啊!愿你的爱情在此时帮助我们,将我们的爱情紧紧的束缚起来,使我除了你以外,不能再贪爱其它事物”。在这段文字中,大德兰的言语有些晦涩。这是由于她想描述自己经验中不容易说得明白的地方。不过,她的基本思想还是相当清晰的。

 

她所指的官能是意志、理解力和记忆力(或想象力)。一般说来,它们既活耀而又散漫。在祈祷初期,当我们运用理解力去学习默想或用想象力去学习默观时,要让它们专注在我们祈祷的主题上,是非常费力的。以后,虽然还是有些吃力,但逐渐地我们有办法让它们专注了。现在,我们靠天主圣宠的抽水机,开始用第二种方法汲水了,官能已容易集中,也就容易“凝聚”起来。这时依靠天主的成份多,而靠自己努力的成份就少了。于是,意志被天主的爱所“俘虏”,也自然而然地被天主完全占有。

 

那么,其它的官能,也就是理解力和想象力又将如何呢?当我们开始来到井边时,它们不是都吃力地工作过吗?大德兰说,只有意志被俘虏,其它官能“并没有丧失,也没有入眠”。它们以某种方式活动着,并投入我们的祈祷之中。这里,首先被天主“俘虏”的仅是意志。大德兰描写想象力和理解力的活动,说:“其它两种官能也来帮助意志,使意志可以享受这么大的祝福。不过我们须知,意志与天主结合为一,可是它仍然因这两种官能而麻烦与罗唆。当这些事发生时,意志不该予以顾虑,它只要留在和平与安息中就好了,如果意志不顾一切设法使理解力和想象力收敛,那么它将与它们一齐受累”。

 

大德兰对理解力和想象力这时如何来“帮助”意志,语焉不详。但是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对某人的思念是如何激动我们的心灵。这里且不讨论新的理解力或顿悟等问题,只是讨论“回忆”。一九三七年,我父亲死的时候,家里送给每位吊唁的亲友一张简单的纪念卡。上面写着:

 

请以喜乐之情怀念

乔治·格林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日生,一九七三年六月七日殁

 

“以喜乐之情怀念”,这短短的几个字包括了我对父亲之爱的全部意义。多年以来,我每天怀念他:怀念他的文雅、乐观、坚强的信德、他的声调、脾气和成见。他不顾我母亲反对,束了腰带还要用吊裤带,生怕自己突然增加重量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他确信民主党(尤其民主党政客)不能升天堂……这些都在我的脑海里,即使今天,我偶尔还会对父亲的人格和品德,有新的发现。通常而论,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回忆,便会为心灵带来喜乐。

 

对此上主也是如此。当耶稣将死的时候,祂希望我们记得祂对我们的爱,希望我们记得祂。每次举行圣体圣事的时候,就是“为了纪念我”而这样做。我认为,基督徒的定义,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怀念上主的人。有这么一首美丽的歌:“我所要求于你的,就是请你永远记得我爱你。”当我们的祈祷变得更安宁,当我们开始用第二种方法从井中汲水时,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便成为纪念吾主和他对我们爱的官能。纪念,能推动意志去爱上主,就像我对父亲的怀念能感动我的心灵一样,这就是“以喜乐之情怀念”。我认为,这就足以说明大德兰所说“其它 两种官能也来帮助意志”的意义所在。抽水机的工作主要是指记忆的工作,它引发了“喜乐之水”的涌流。

 

然而大德兰说,理解力和想象力这二个官能可能打扰意志的爱情工作。她费了许多时间讨论这种干扰:“当这些事发生时,意志不该予以顾虑,它只要留在和平与安息中就好了。如果意志不顾一切设法使理解力和想象力收敛,那么它将与它们一齐受累”。大德兰把这时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比作鸽子:“这两种官能,好似两只鸽子,他们不喜欢主人白白给他们的食物,而愿到别处寻找”。大德兰的意思是说,理解力和想象力原先忙着寻找那些足以感动心灵的领悟及意象,现在似乎作“壁上观”了,她们离开了祈祷的工作,即使参加,也不过是参加一部分。它们本身都是非常活跃的官能,不断地工作,甚至在我们熟睡时也不停止;现在天主已不太求助于它们来感动我们的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难免要感到纷扰不安了。

 

我找到另一个比喻,帮助我们去了解大德兰谈论鸽子的用意。设想你和我正在严肃地谈话,也许就是在谈论祈祷。正当我们谈得兴致很浓时,你的小侄儿和小侄女也在身旁。他们对我们所谈论的祈祷内容兴趣不大,于是感到焦虑不安,便吵嚷起来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也许会呼喊你的名字、推你、拉你,叫你注意他们。如果你还是不理他们,他们最后便会擅自跑到外面去。这时,他们不是捣蛋破坏,就是躲到角落里玩耍。我要说的意思就是:在安息的祈祷中,天主直接对我们的意志工作,而理解力和想象力就好像那小侄子和小侄女般,它们好像都被排斥于爱的工作之外,而这工作是大人们(天主和意志)所进行的,于是它们也像小孩子一样吵嚷着希望引人注意。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不故意的分心。它们不是我们找来的,也不是我们故意保存的,它们仿佛是“不速之客”,但有时,却很顽固,驱之不去。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答案也许出乎你的意料,但却是最好的答案。那就是:不要理它们。我们的官能就像小孩一样,不可能理解或参与大人们的谈话,它们只寻求那些对他们有意义的事物。倘若我们不断地想控制它们,使它们保持安静,倘若意志不断地要压制理解力和想象力,那么意志的所有力量就会完全消耗在斗争之中,意志与天主爱的接触也就失去了。通常说来,最好是不理会想象和思想的此起彼落,除非它们的吵声太大,使大人们的谈话不能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惩戒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我们不理会它们,它们将渐渐地安静下来,这时,才是大人们──意志和天主──深深地在爱中相遇的良好进机。

 

这整个的过程是非常奥秘的。但是我想,用大人和儿童来比拟,多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情的经过,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懂得如何去应付。在我们祈祷生活开始的时候,当我们利用官能去思念天主时,问题在于“专注”,就是把我们的思想对准祈祷的主题,不要转移到其它事上。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力训练自己的思想和想象。等到我们的祈祷由认识过度到相爱时,焦点转移了,现在是意志在爱了。这时,动作已不集中在思想和想象上,它们只是帮助意志去进行爱的工作。它们做的只是回忆,间或也欣赏着意志在爱天主时所充满的热心思想和意象。但它们往往又感到不满足,因为它们已不再是注意的焦点了。这就好像孩子们去参加宴会,人们的注意力已从他们及有关儿童的事物上,转移到与大人有关的事物面上一样,它们也会像儿童一样吵着要别人来注意自己。如果我们耗费时间去控制它们,那么正好把注意力转向它们,使它们懂得,以后遇到不被大人们注意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如果整个的家庭生活都集中在孩子的要求上,是要把孩子惯坏的。

 

起初,我们或许会奇怪,在祈祷生活的这一阶段,大德兰怎么劝告我们说,干脆不去理会分心。, 现在终于明白了。当理解力和想象力干扰意志爱的工作时,大德兰说:“当这些事发生时,意志不该予以顾虑。它只要留在和平与安息中就好了。如果意志不顾一切设法使理解力和想象力收敛,那么它将与它们一齐受累”。

 

幸而,这汲水的第二种方法并不是最佳方法。虽然抽水机大大减少了用手从井中汲水的辛劳,但是,它毕竟还包含着一些劳动,诸如理解力和想象力的问题以及分心的问题等,这些我们在上文已作了讨论。这里还有更好的方法,这就是大德兰称之为第三和第四种汲水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完全出于天主的恩惠,我们人对此完全无能为力。在正常情况下,要等到我们献身于祈祷生活多年之后,它们才会出现。在此,我要简要地讨论一下这二种方法,为的是让我们更认清天主引导那些切望完全自我奉献的灵魂所走的道路。

 

为浇灌天主的花园,汲取祈祷之水的第三种方法,“是引来河水或溪流,这种方法当然较好 ,因为土地被浇得更匀透;而且也不需要屡次灌溉,园丁可以省去好多工作”。第四种方法“是甘霖沛降,这是天主自己在工作,我们丝毫不必费力;这是最好的灌溉方法,远超过我们所说的任何方法”。大德兰所举的比喻,生动活泼,她所想表达的基本过程一目了然:我们的内修生活一阶段、一阶段地进行,愈到后来,天主的行动愈多,而我们的行动则愈少。开始时,要汲取热情的水,必须用手从井中提取,劳动的强度大,而水的获得却少。后来上主提供了抽水机(安息的祈祷),虽然我们还得用官能做些工作(主要是回忆),但这时劳动量已大为减少,而水的产量已明显提高了。有一天,只要天主愿意,我们会发现一条溪水流进了花园。水已经来到,我们却不费力。虽然我们似乎不需要做回忆的工作,但天主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不必费力去找他。我们清晨起来,提着水桶来到井边。啊,你瞧!上主的水已经来到我们脚前。

 

那么,现在我们要做什么呢?大德兰说,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将水“导引”到花木的根部。祈祷的本身不是目的,它是用来浇灌“花木”,培育德行的。在大德兰的比喻里,如果溪水流到旁边,而没有流到花木的根部,这是毫无用处的。在这一阶段,溪水的流入,我们固然没有费力,但身为佃农我们还有一个灌溉的首要任务。天主圣爱之水流入我们的心中时,我们没有费力,但我们还应该通力和祂合作,使溪流成为天主花园中浇灌德行的生命之水。

 

溪水流过花园,是指天主完全取代了祈祷的工作,这种经验对那些尚未有此体验的人来说,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至于第四种汲水的方法,那就更无法解释了。这第四种方法其实不能称之为“汲水”,因为是天主在沛降甘霖。这时候,我们真正是什么也不用做,连引水灌溉花木都不必做了。唯一可做的就是坐在树下,让雨水落下。我早已说过,对没有体验过的人而言,这是不可言传的。我读过大德兰《自传》的第十六章至二十二章,其中所讲论的就是这两种方法。我读了不知有多少遍,似乎每遍的领悟都不同。有几次我认为自己永不会真正地完全领悟它们!

 

尽管天主的工程是奥秘的,但基本上它还是清楚的:随着我们的成长,天主所做的工作愈来愈多,而我们做的却愈来愈少。正好大德兰所说:“现在,天主真正愿意帮助园丁,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愿意取而代之呢。他现在几乎是代替园丁做一切事”。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祈祷愈来愈成为是我们把时间献给天主,由祂来塑造我们,改变我们。随着我们的成长,祈祷的艺术真正成为把自己当作陶工手中的粘土。这说起来很容易,却是我们所学习的事情中最难的一件。我们作九日敬礼,我们为了天国而努力工作,我们继续作默想,我们亲手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比这事容易多了。为什么我们之中只有那么少的人,在今世能完全体验到天主对我们的爱,这便是一个真正的原因。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对此做进一步的讨论。

 

对于那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幸运者来说,一个神奇的新世界正展现在眼前。这世界比哥伦布和麦哲伦偶然发现的新大陆更奥秘、更陌生,而且在开始时也更哧人。那些“呆不出户”的人,听到他人提起这新世界,他们听听也就算了。唯有极少数的人,他们在天主圣宠和自己慷慨之心的摧迫下,投身茫茫大海,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探险家的话是真是假。

 

上一篇:第一部分 从相识到相爱
下一篇:第二章 水是为了浇花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