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神修生活形态
一、二、三(灵修、气质、感觉)
 

一、——在灵修生命的途径上,没有比一个人沉醉于虚幻中更为可悲,因为生命的滋润是靠着人与现实生活及上天的真理的关系而维持的。个以虚幻来充实自己生命的人,将被困饿而死。因此,没有任何悲惨的事比误以这种不能结果的死亡,当为生命中所追求的真实而牺牲的、能结丰满果实的死亡更为不幸。

真正地投入生命中的"死亡",并不逃避与现实结誓盟,却要求我们献出完整的生命——这便是我们首先要弃绝令人颓萎的"现实",因为这种"真实"看来与我们自私的兴趣有密切关系。在未看出这些创造物(尤其是物质的)的虚幻面目之前,我们应该明晰地看清楚它们的存在亦是千真万确的。物质的虚幻对更为真实的精神事物来说,祗不过是相对的。我们舍弃这些受造物而开始退后几步,去透视它们的本质。如此,我们才能贯澈它们的真实价值,它们实际的存在及它们的真理;因为只有在离开这一切受造物之际,才能够清楚地旁观到它们的真实。我们不能透视创造物的真面目,除非我们停止将它们拥为己有。我们的摈弃,使我们更能欣赏到它们真实的本质。唯有如此,我们将会开始在受造物中去看天主。除非在受造物中见到天主,否则便无法放心走上隐晦的默观途径。这条途径的目标,是通过受造物去寻觅天主。

那些"沙漠之父"相信天主所创造的旷野在天主的眼里有莫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因为旷野本身对人无用,没有人愿意开垦这片荒芜之地,因为在其中得不到益处。它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也没有可收获的东西。天主所拣选的人,曾经在这片沙漠浪游了四十年之久。在这一段时期,只有天主照顾着他们。假如他们直接地向前奔路,他们本可以在几个月之内到达福地。但天主的计划却是要他们在这段沙漠的旅途中,学习去爱他,并且时常回顾他们在茺野中与天主一起度艰苦奋斗的生活。

这一片沙漠,是为它自己而被创造的,而不要人类将它改造成另一种东西。山岳和海洋亦是如此。无疑,这片沙漠是那些为着寻找自己的人的置身之所,即是说一个孤独,穷困,只能依靠天主的人的住所。他没有任何伟大的工作计划,使他离开他自己和他的造物主。

这是一个理论,但也是一个事实。首先,沙漠是一块疯狂之地。其次它是魔鬼的避难所——被投弃在埃及的旷野而流放于此枯瘠之地。乾渴使人疯狂,而魔鬼也为他失落的光荣而饥渴。他之所以失落"光荣",是因为他自愿封闭而排斥其他任何事物。

因此,谁若愿意在沙漠中寻回自己的,必须警惕自己不致于陷入疯狂,不要使自己成为居住在那时的魔鬼的仆人,处于死寂的空无和凶猛的壮态。

看看今日的荒漠,它们是什么呢?一个新而恐怖的创造在诞生,一个人用来试验其势力为破坏上主所祝福的地方。今日是人类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时代。人不再需要上主。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富源和智慧在沙漠中居住。他可以建设他自己理想中的城堡,目的是为着来试验,来为所欲为。这一片沙漠突然之间变成夜晚灯光灯灿亮的城市,不再是天主之城的形象,即是那从上天而来以和平点燃世界的天主之城了。这些城市也不是摹临史纳尔沙漠的巴贝尔塔,来让人们"建设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给他们的名得到光荣"的地方(创114)。它们成为人们互相敌视,互相窥察的秘密之城,是魔鬼以美焕笑容来藏身的地方,是令人迷惑的金银汇集之处——自此一切将归向毁灭。

我们岂能袖手旁观这些城市的蔓延而不设法净化自己的心灵呢?当人带着金银珠宝移至沙漠而没有象当年基督一般抵抗魔鬼的诱惑;或者甚至自信他自身的能力、财势和智慧;那么,为他来说,沙漠仍然是"沙漠"。无处不是沙漠。因此,为他到处是孤独。这种孤独只有补赎,只有心灵的净化及天主的圣宠才能使之升华。

沙漠是"失望"的住所,而失望却无所不是。不要认为我们内在孤独是容易克服的。我们无法逃脱任何可能被征服的意志。失望是无底的深渊。不要以为消极地躲开,或者试着去遗忘便能克服的。概言之,这便是我们人类的沙漠:生活着去面对失望,但不是接受它。要抱着十字架上的希望去克服失望。不断地与"失望"作战。这场"战争"便是我们内心的沙漠。假如我们勇敢地与失望作战,基督将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能面临失望而设法克服它,我们将失去他——基督。

 

二、——气质不能断定一个人是走向圣善或是堕落的道路。所有的气质都能够使人走向毁灭或者得救的途径。我们要学习明了"气质",因为气质是天主的恩赐——是天主所赋予我们"经商元宝",直到他的再度来临。因此,无论我们是属于那一类型的气质,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好好利用它;这样会比那些只知道自己的"气质"服役而不晓得使"气质"来服侍自己的人用得更为妥善。

圣多玛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好坏和善恶,在于他如何运用天主赐予的意志。一个人之所以是善人,是因为他以行善为乐;他之所以是恶人,是因为他以行恶为乐。一个人之所以有德性,是因为他在道德生活上寻到快乐;他之所以是罪人,是因为他在罪恶生活上寻找自己的快乐。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个人所抱的生活目标及他最后的结果去认识他。一个人无意地犯罪并不是一个罪人。善人来自天主,也归向天主。他善用天主赋于他的"元宝"及才能。他运用自己的理智,为生命而做抉择。他的性格和气质,受到环境及周围的人的影响。再者,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故及社会的性质也不断地影响他的性格。但是无论如何,他仍然是自由地抉择。

人的自由,不是消极地排除一切内外压抑而留于真空状态。外在的压力及强烈的内在趋向和情感,不能影响我们自由的本质。这一切只不过是对自由意志的一种磨练,使之更坚强、更成熟。

一个在气质上较为易怒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动怒。但是只要他不失去理智,他仍然可以自由地自我控制自己的怒气。他那易怒的性格,只是他的一种强烈的个性。这种个性可好可坏。是好是不好,便要看他个人的欲望而定。假如他愿意行恶,他的坏脾气会成为行恶的武器,去对抗其他的人或者是他自己的灵魂。假若他愿意行善,他的坏脾气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控制的工具,来反抗自身的恶意,并且也帮助其他人去克服他们在人世间所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我们不能轻易肯定情感一旦影响理智,对人来说是有碍神修的。基督主义并非希腊的唯理智主义。基督十字架上的圣化不毁灭我们人性的感情。许多苦行者在成圣方面失败,因为他们麻木了他们的人性,而不将之完全地发挥扩展,即是在圣宠的影响下,尽自己的能力去发挥人性感情美好的一面。

圣人应是完人,他是圣神的宫殿。他发展自己,在极平衡及完美的状态下去寻觅人性完美的耶稣基督,并且效法他。耶稣的灵魂与天主圣言密切结合,分享天主的神光,但同时亦分受人类最普遍、真实和亲切的情感——爱,怜悯和悲伤、快乐或哀愁,期望和愤慨;疲劳,忧虑和警惧;欣慰和平安等。

假如我们缺乏感情,便不可能爱天主犹如一个""之爱天主。我们既然是人,便要象""一般地爱他。若是不接受人性的爱,我们不可能被天主所爱,因为耶稣曾以一个人性的心肠去爱人类。因此,苦修者应该开始并继续以一种对感情、气质和个性抱有崇敬的态度,去自我圣化。这些也是人格的升华,因为一个天主所爱的圣人,是一个人格完全得到发展的人。这个""便是天主所创造的,相似他的肖像。

自我控制使人的感情成熟和日趋完善。苦修的规律不轻易放纵或豁免我们的感性。若是豁免了,便会酿成失败。假如我们真正地舍弃自我,有时甚至要舍弃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明白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要自我磨练,对五官、思维、和批判的收敛与自由意志的锻炼,使我们的感性生命变得更为净化而丰满。我们的五官被不当的享乐所蒙蔽;克苦和补赎使它们开明,给予他们本然的生命力。补赎使我们的理智和良知清明,帮助我们豁朗地去想想,正常地去辨别;坚强我们意志的行为。由于自我弃绝及自律松懈,许多宗教艺术的作品都流于平庸,神修写作平凡,祈祷专事情感发泄以至献身生活也不吸引人。

某些人以一种失望的英雄勇气,离开他们认为"廉价"的感情,而到沙漠去寻觅天主。在那里没有感情滋养他们。这可能是一种错误,因为假如我们的感情真是在沙漠中消灭,我们的人性也跟着消失。其实,我们要有耶稣或圣若翰的勇气,从沙漠归返,以一种纯净的、伟大和高贵的祈祷生活,去坚定及加深自己对虚伪的辨别和对诱惑的警惕。

 

三、——神修生命不是思想生命。神修不是纯思维,也不是纯感性的生命,即不是纯"感觉"和纯体验灵性及天主的事物。

另一方面,神修生命亦不否定思维和感觉的存在,而是两者兼顾。它不是一个只专注灵魂的最高"思想境界"的生命,即是说不包括肉身在内的纯思维的生命。即使如此甚少人会度这种生活。如果这就称为神修生命,那根本不算是生命!因为一个有生命的人,必定在肉体,灵魂思想,心灵,精神各方面都活跃。一切应该在天主内获得平衡和有所改变,也该在信德和爱德中成长。

只以"思维"来默想,或更好说是以一连串的"文字"来默思,便以为是神修生活的人是错误的。一个纯粹理性的生命是可悲的。这便如将"思想"当做"生命",将"概念"当做"行为"一般。人的行为不是纯理性,因为人非神体。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如何去生活我们所思想的;因为除非生活我们所知的,我们便是无知。知识要通过行为生活的一部份,我们才算是投入实际的生命。

所谓"理性动物"的生活,并不是说思想象一个人,而生活象一只禽兽。我们要如一个""般地思想和生活。"理性""动物"并不是两个不相同的实体,而是两个分开来的抽象部分。我们是一个肉体和灵魂不能分开的""。除非生活象一个""我们便走向毁灭和死亡。生活不是思想。思想的形式是通过外在的实体。生命便是生活在不断的思想中,思想在不断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平衡使我们继续成长;在旧的事物中经验新的事物,在新的事物中经验旧的事物。如此,生命便永远是新的。

四、五、六(自我征服、懒散和怯弱)
 

四、——"自我征服"这字句听来有点不顺耳,因为它的意思可能被曲解为"自己征服自己",而不是"自我被征服",即是说这"自我征服"变成是以自己的能力取胜的。这样的"自我征服"到底征服什么呢?或者可以说是征服在我自己之外的东西吧!

真正的"自我征服""自我被征服",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依赖天主圣神的力量。"自我征服"其实就是"自我降服"

在未"自我降服"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归反自我,因为没有人可以放弃他所没有的。再者,我们该是掌握自我的主人,将自己的意志托付在基督的手里。如此,他才可以征服我们能力所不能做到的。

为着掌握自我,我们须要有信心及抱着必胜的希望。为了保持这种希望,我们该时常有品尝到胜利的经验。我们要明白何谓"胜利",而且要必胜的决心。为一个在抽象的善念中挣扎而毫无实际行动经验的人,这种"自我征服"的希望是极微弱的,因他不可能真正地愿意有此种美德超过愿意邪恶,虽然看来他似乎十分厌弃后者。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愿望去择善弃恶。但此种愿望是没有效果的,除非我们知道何谓""并且有此实际的经验。

(追求美德的愿望,曾使不少人失望,因为他们感受到那些所谓"圣善的人,其实是空有虚名。他们的美德亦是虚伪的。罪人对虚伪的美德是非常敏锐的,而对善人的美德,要求却相当高。假如那些所谓"善人"追求美德,比起他们追求邪恶,还没有那样积极,那样兴奋;那善人的美德便显得毫无意义与价值可言,这样他们决不会离开本身的邪恶,虽然他们也感到极端厌烦。)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美德又该如何呢?我们又如何经验到它?天主的圣宠,经由基督将激励我们去发掘美德。这便是经验的起始。在未曾拥有美德之前,他使我们开始去喜欢它。圣宠,是一种爱德。它在一种蕴藏的状态下,包容所有的美德,好似橡木的枝干和叶子之蕴慝于一颗未成长的橡子的彀实内。做一颗橡子,就是在意味着将来成长为橡树。圣宠便是如此。它将蕴藏在种子里的美德,带给所有的基督徒,并激发我们去实践潜伏在我们内心的美德。我们因而明白人们所说的:"基督在我们内活动"的意义了。

行善避恶带来的快感,这会叮嘱我们美德的实践,不但是可能和有价值的,而且使我们更容易、更愉快去实行。美德带给我们的平安能抵抗我们内心令人失望的邪恶。有时候,连带有虚伪成份的谦逊,也不应该阻止自我征服后所带来的快感,因为自我征服,对我们这些初开始的内修生命是极需要的。虽然后来我们会发现许多无法被征服的缺点,但这也是为了要我们谦虚,别以为一点点的胜利便感到满足。我们可能还需要连那些行善所带来的小小快感也要放弃,为着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是超越本性的快感。另一方面,在未放弃这本性的快感之前,我们仍然应该先拥有这种喜悦。最初,自我征服所带来的本性快乐是需要的。因此,我们不要怕惧假如内心有着这种愿望的存在。

 

五、——懒散和怯弱是神修生活的两大敌人。有时候人们竟误当它们为"谨慎"。假如"谨慎"对一个追求内修生活的人来说,并非是最重要的美德,则这种错误并不太严重。其实真正的"谨慎"告诉我们如何小心地分辨"怯弱""谨慎"的意义。(假如你的眼睛是单纯的……但是假如你眼中的光成了黑暗……)

"谨慎"是留心天主指示我们该做的事。它指点我们有责任追随圣宠的默启,及勇于遵从天主的意旨行事。

    懒散和怯弱,将我们目前的舒适放在天主圣爱之上。懒散和怯弱使我们害怕去冒险,害怕去接受未来的挑战,因为它们使我们对天主没有充份的信心。

"谨慎"警告我们不要浪费无谓的劳力;但是为"怯弱"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是浪费的。"谨慎"指示我们何种努力才是浪费的,及何种努力才是我们有责任去实行的。懒散离开一切冒险。谨慎则离开那些无谓的冒险,但是也催促我们在天主圣宠及信德的光照下,勇于向该做的事冒险,也接受挑战。耶稣说天国是以武力争来的,他的意思是说:如要获得天国,便须付出一些冒险的代价。

但是无论迟早,假如要跟随基督,我们便不得不冒险去做该做的一切,为了去赢取一切。我们要在无形的、看得见及感得到的事上下赌注。我们明白这种冒险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比这虚幻的世界更不稳定。"因为这个看得见的世界正在过去……"(格前731

没有勇敢,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单纯"。怯弱使我们三心两意——在天主与世界之间的抉择,显得犹疑不定。在此种犹疑不决的状态下,亦显出自己缺乏信德,即是说信德成为一个疑问。我们不能决定,因为我们不想向天主的权威投降。这种犹疑的状态,也便是希望的灭亡。我们不肯放弃世上那些看得见的——那些我们明知会有一天令人失望的东西。"犹疑"使我们不敢真正地去祈祷——不敢向天主祈求,或者如果是祈求,也是抱有犹疑的心情,害怕所求的可否被允许;这无疑是人类无知的行为,自己为自己定下"答案"。我们对天主缺乏信心,而自己却忙着为我们的祈求计划自己的答案。那么,祈祷为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六、——离开基督的爱的"神修",不是真正的神修。我们之所以能过一个神修的生活,因为基督爱我们。神修生活是圣神的恩赐及天主的爱德,因为耶稣圣心曾启示他的爱;要我们在圣神内生活,也就是那使圣言成了血肉,以爱连系圣父及圣子的圣神之内的生活。

假如我们明白耶稣对我们的爱是何其伟大,我们不会害怕走近他;虽然明知自己的贫乏、软弱、残缺,而且神修生活亦是那么的浅薄;当我们明白他爱人的本质,我们会心甘情愿在最贫乏无助的情况下接近他。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颓丧而羞耻。颓丧使我们领会到自己的虚无,使我们寻觅他无限的仁慈。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软弱而高兴,因为如此,我们更会信任他的全能,将使自己坚强起来。

更深一层地了解天主无穷的爱情,便是在他无限的仁慈中懂得接受自己的贫乏。我们应该像耶稣一样地热爱贫穷。为他,贫穷是有价值的。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便是向天父奉献我们的贫穷,而为我们赢得他无限的慈爱——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的财富。

我们应该如耶稣一般去爱他人的贫穷。我们要学他那富有怜悯而仁爱的眼光来看别人。然而,除非我们也愿意接受怜悯及罪过的赦免,我们不可能有真正的同情的心肠,去对待他人。我们不会宽恕别人,除非我们知道什么是宽恕及被宽恕,因此,如果我们的兄弟宽恕我们,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彼此间的互相宽恕,才是基督的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示出来,也祗有彼此间实践这宽恕的美德,我们才能获得天主的宽恕。

 

七、八、九(期待、罪恶、虚无)

七、——一个基督徒是一个完全生活于基督之内的人:他生活于救赎的信仰中,生活在曾经为了我们而被钉十字架上的救赎者的爱内。他更是一个生活在希望和期待之中的人,他期待基督再度来临。

希望是真正修道的秘诀。它否认我们本性的判断和欲望,并且放弃现世的一切;不是因为我们或这世界是邪恶的,而是因为我们在这种情形下,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或世界的一切美好。然而我们因为有了希望而感到欣慰。我们在希望中享受创造物的美好。我们享受的不是创造物本身的美好,而是因为它们在基督内变得更为完美。一切东西的美好,只是在证明天主的美善,而他的美善,却是他对我们所许下的忠实的诺言。他为我们许诺一个新天地,一个在基督内复活的生命。

一切自我的弃绝,如果不是完全系于这个许诺,便不是一个完整的基督徒的生活。

主啊,除了你的十字架外,我没有任何希望。基督,因着你的谦虚、苦难和死亡,你从世上一切虚幻的希望中拯救了我。你毁灭了今世的荣华富贵,而使我在死亡中复苏,并使我把握了那属于永恒的。

若你是贫穷的,我怎能是富有呢?假若先知的儿子们唾弃及钉死你在十字架上,我又怎可能希望自己在人的眼中是有权有势的?现世找不到完整的真福,而今世的希望又只能带来颓败和失望,我何必日夜思慕去追求那易灭的希望呢?

我的希望是眼睛所看不到的,因此,让我不要太信任那看得见的酬报。我的希望是人心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让我不要太相信我心中的感觉。我的希望是人们的手所触摸不到的,因此让我不要相信我手指所掌握的,死亡将松弛我那紧握着的手,也将带走现世虚幻般的希望。

让我只信赖你的仁慈,而非我自己。让我在你的爱情内有所希望,而非在身体的健康或力量,才能或任何人类的富源上找寻希望。

假如我信赖你,所有的一切将成为我的力量、健康和支持。这一切将带领我到天庭。假如我不信任你,这一切所带给我的只是毁灭。

 

八、—— 一切的罪恶,是为了那"不认识天主"的罪过而受到惩罚,也即是说,一切的罪恶,是因为人类的忘恩负义才受到征罚。就如圣保禄宗徒所说,那些"认识"天主的外邦人,其实不认识他,因为他们虽然"认识"天主,却不知道感恩(罗121)。他们不认识天主,因为他们的"认识"不能令他们因了他的爱而充盈着喜乐。假如我们不知道爱天主,便是不曾认识他,因为天主是爱。

认识天主,只有以"谢恩的心灵"才算是完全认识他:我们以能够经验到真理、经验到他的爱而感恩和喜乐。

圣体——赞颂和感恩的奉献——是认识天主的根源,因为耶稣的牺牲和奉献,是完美的谢恩颂,使天父受到光荣,并且自罪恶中拯救了我们。假如我们不能在他的奉献中"认识"他,他的牺牲为我们又有什么效果?"我喜欢人认识天主胜过全燔祭。"(欧66)除非我们知道感恩,及知道和基督一起赞颂天主,否则,我们不算认识天主。

感恩和忘恩不能保持中立。那些不知感恩的人,迟早会埋怨天主;那些不知道爱的人,迟早会恨。在神修生活的过程中,并没有恨和埋怨的存在。故此,不冷不热的神修,是最可厌的;这种""无非是恨的伪装。

"不冷不热",那种"微温"的神修,是在一种回绝天主的爱及他的意旨的状态。他只以外表对天主显示出自己的爱,为着掩饰自己的"尊严"。这是那些常常不知向天主感恩的人的灵魂状态。一个回应天主的慈爱,并且时刻感恩的人,不可能是一位不冷不热的基督徒。真正的感恩和伪善,不能同时存在;他们是完全不能相容的。感恩使我们真诚;如果不是出于真诚,便不是真正的感恩了。

感恩不是纯粹一种思想上的或是空洞的言词。我们不能也不会满足于以言辞来谢恩,因为天主所赐于我们的是那么的真实。感恩便是承认天主对我们的爱,及他所赋予我们的一切。我们的每一个呼吸,都是天主爱情的礼物;每一个存在的时刻,是一个恩宠,因为在这时刻内,有着天主满溢的圣宠。因此,感恩便是不白白浪费天主对我们的爱,而是永远有回应,并且时常意识到及感悟到他的慈爱,并加以赞颂。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明白天主的慈爱和美善,不是由旁听得来的,而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这便是感恩和伪善的最大区别了。

 

九、——什么是知道和经验到自己的虚无?它所指的意思何在?明白自己的"虚无"并非指纯粹摒弃错误和缺点,好像这一切与己无关。真正的了解自己的"虚无",是接受并喜爱"虚无"除非那"虚无"是好的,否则我们不可能爱自己的"虚无"。再者,除非我们接受它,否则我们不可能看到它是好的。

经验到自己的"有限性""偶有性"便是一种谦虚。此种谦虚,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在天主前更显示出自己本性及超性上的无能。接受或爱我们的"虚无"便明白我们是一贫如洗,我们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及承认我们所有的都是好的,因为是天主所赋予的,因为我们自身的无能及痛苦,能将我们引领到天主慈爱的怀抱中。

接受自己的虚无,也即是爱自己所有的一切;换一句话说,便是爱自己。但是,这种"自爱"并不是"自私"的爱。一个骄傲的人爱自己,因为他认为他值得人去爱和尊重或崇拜;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他认为他应该被天主和人所爱。他认为他比任何人都配得上被人崇敬和爱戴。相反的,一个谦虚的人,虽然是爱自己,但他只是寻求被爱和被尊敬,不是因为这一切的尊荣都归于他自己,而是因为这一切应归于天主。他只是寻求获得天主的慈爱。他希望被他人所爱和帮助,而且应该是出于他人的自由。明白了他自身一无所有,也就是明白他需要一切,而他亦不怕去恳求他的需要,并且尽力去寻求。

一个骄傲的人爱他自身的幻影,并且感到满足。一个赤贫而有内修的人,却爱他所没有的。骄傲的人争取他人没有的光荣,而谦虚的人只恳求分享他人已拥有的。他祗希望能够分享到天主满溢的慈爱和美善。

 

十、十一、十二(生活、旨意、愿望)
 

十、——神修生命是活的生命,它不是一种知识的对象,而是一种生活。它宛如一切生命一样,若缺乏滋养它生命的因素,它便会颓萎而死亡。圣宠使我们的本性及整个的人,都被圣神的临存和他的活动所圣化;因此,神修生命并非离开人性而被植移于纯粹精神领域内的生命。当我们度一个寻求天主的人的生活时,我们才算是过一个神修的生活。假如我们要成为神修者,我们应该继续成为""虽然神学并不明显证实这一点,但是基督降生的奥迹,已是一个充足的证据。假如不是为了使人与基督的人性联合地升华在天主性之内,基督又为何要降生成人呢?耶稣度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为了圣化普世一切平凡的人;因此,假如我们要成为有神修的人,我们必须度人的生活。我们不要害怕天主旨意所遣派的工作中那些责任和负荷,及工作所带来的种种烦扰。让我们接受现实并整个地浸入于天主智慧的意志中,因为他智慧的旨意,时刻地围绕着我们。

首先我们要肯定自己明白所做的是什么。唯有信仰之光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清天主的旨意。没有这信仰之光,我们便无法看得清楚,无法做一个正确的抉择。缺少这正确的指示,我们不可能有超性的信心和平安。我们在被光照时,可能会跌倒,但是假如在没有光照的神修晦暗中,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跌倒。

为着保持神修生命继续成长,我们需要时常重新坚定自己的信仰。我们犹如在浓雾中行走的船只,在模糊的海上,时常留心聆听其他船只的警号,如此,才能安全抵达彼岸。神修生命就是要经常醒悟。我们要时常保持敏锐的心灵,去感知天主的默启。我们要时刻留意来自内心本能的警惕,这警惕是从我们仍然有神修生命的灵魂深处发出的。

默想是使神修者醒悟的方法之一。一个似觉矛盾的现象就是初试修道生活的人,屡次在默想中觉得气氛沉闷以至昏睡过去。默祷是一种严肃的规律,人不能以意气学习的,它需要一个人的勇敢和坚忍,而那些不愿意含忍地做下去的,在最后必会被软弱所屈服而让步,这种"让步"便是失败的另一个名词了。

默想便是思维;然而成功的默想,是超越思维和推理的。它超越"感受",超越一连串的预备工夫。在默祷中一个人不单用恼来思想,或用嘴唇来说话,而是把整个的自己完全投入祈祷中。故此,祈祷不应该是一种"言语的公式"或者是一连串出自内心的祈求,它是整个人——肉身和灵魂对天主的一种全神贯注,以宁静和崇拜的心神,完全的投入。所有美丽的默祷都是向天主"整个自我投入的对语"

因此,除非有这种内在的大变动,没有一个人可以进入默思。这里所说的"变动",不是扰乱,而是一种自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上解脱出来,使心灵获得自由。许多人无法使自己做好默祷,就是因为一个好的默祷,需要这内在的"变动",而他们往往不能全力做得到。也许是因为他们缺乏慷慨,或者可以说是缺少指点和经验,而是错了方向。他们自我扰乱,努力将自己投掷于激动之中,为了使自己收敛。因此,最后的结果便是失望。他们到最后只有退让,而将自己的时间放在各种使自己心灵平静的方式中,或者是使自己平息于某些所谓超升的"半昏迷"状态中;他们希望藉此而寻觅到宁静的默观生活。

每一位神修指导者,他们都明白去决定那一种默祷为真,那一种为假,真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因为内在的懒散和被动的默观生活,两种情形只有一线之隔。现时代,"被动的默祷"谈得这么多,足够使懒散的人有藉口去提倡"无须努力的祈祷"。其实,根本就没有一种祈祷是不必努力,或者对自己不产生任何效果的,虽然有些祈祷是不能有感觉或没有思想。

所有真正的内在祈祷,无论是如何的简单,仍然需要整个人的投入,才能与天主对话;无论是出于主动的努力,或是被圣神推动,在完成之前、谁也不能进入默观生命,并且与天主的交往绝不能苟且懈怠。

假如我们尝试去默观天主,但是没有完全投向天主,我们便自然会变为"默观自己",而且可能会跌入灵魂晦暗的深渊,即是转向我们的感性去寻求满足。此时,我们再也不能完全 地停留在这种状态下了。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太依赖自己的幻想和情感,我们亦不能转向天主,反而跌进自己创造的幻影和虚构的神修经验里,这种情况为我们更为危险。

将整个的自己完全投向天主,是要靠我们最深及最真诚的信德,并且是要在活泼的望德中,信赖这种与主的接触是可能的。再者,亦需要有爱德,即愿意在一切之上实行他的旨意。

有时候,默思只是一种失败的挣扎——挣扎着归向天主,在信仰中寻觅他。一切超越我们能力所能控制的东西,使我们无法有效地默想。在此种情形下,只有信仰和善志已是足够。假如一个人已尽一切能力,真诚地在此情形下努力挣扎,而仍不能全心专注,这种努力本身也就算是一种默思了;那就是说仁慈的天主,已经接受我们已努力过而看来似乎失败的工夫。这种努力也就代替了真正的默祷。有时候,此种内在的"无助状态",是真正神修进步的征象,因为它使我们平安而完全地投靠仁慈的天主。

假如在天主圣宠的帮助下,我们很容易便将自己投入天主内,而放弃一切去与天主交谈及崇拜他,这并不是说我们时常可以想像到他或者感受到他的临在,在这自我投入天主内的交谈中,想像和感觉并不一定需要。全神贯注于天主的"概念"中也不是理想的和必须的。人类的言语难以形容那种真实和熟悉的天主的临在。这种临在,便是在祈祷中面对他,认识他;而他亦认识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存在:爱他并且知道及感受到他亦在爱着我们。在他内,我们整个完整的人格显示出来,而他无限的神性亦在我们内显示出来。这不是一种面对面的影像,而是一个"自我"和另一个"自我"的临在。两者之间的临在,是在完美崇高的情形下,致使我们整个的自己,认识到那一位赋予一切生命于一切存有者的天主。这个向"他的临在"开放的灵魂,是谦虚的,自由的,并且是有深度神修生命的。默祷便是属于这种明朗开放的性质。

十一、——经过各件圣事的滋养及教会的训道和祈祷,我们不需要去寻找什么,而只是去寻觅天主的旨意;他在教会内已为我们安排了一个位置。当我们找到那"一席",我们的生命和祈祷便变成最单纯的。

如此,我们发现何谓真正的神修生活。它不是实践一件好事胜过另一件好的工作;不是居住于一处胜过一处,也不是此种方式的祈祷方法更好。神修生活并非在我们灵魂内的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或作用,它是我们整个的投入于天主之内,朝拜他,意识到他是一切,而我们是虚无;他是万物趋向的中心,是一切行支的指南针。我们的生命和力量来自他;人类的生死完全在他的掌握中;整个生命的过程,完全展现在他的眼前,他预知一切,并且都在他智慧的计划中和仁慈的神力中完成。没有他,一切生命是不可能的。我们所有的计划和神圣的希望,除非来自他,也归向他,否则都毫无用处;并且在最后只有他的光荣才是一切。

假如我们经常检讨自己的祈祷,目的是为着寻找祈祷的平安,我们便算是摧毁了祈祷的生活,因为那些无非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已。在默观祈祷中,唯一要寻觅的便是天主。他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找到他,而要他为我们而显示他自己时,我们才能寻到他;并且同时也意识到他不会默示我们来寻觅他,除非我们已经找到他。

我们越是安贫乐道,我们也越能接近他,因为我们乐意平安地接受贫穷,不为自己要求什么。贫穷是自由之门,不是因为我们被囚禁于贫穷的渴望中,而是因为"没有任何要求"本身已是希望之源,我们明白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来保卫的。我们付出爱并非有什么特别。我们只是走出自我而安息于他内,因为唯有他是我们的希望。

神修生活中一个阶段,是我们在自己内寻找到天主——这种临在是他的爱情的效果。这是他给予我们的一种恩赐。这恩赐存在于我们之内。一切恩赐都是好的。但是,假如我们只停留在这些恩赐中而非在他内,我们便会失落这一切天主赋与的恩赐和它所带来的好处。

当我准备好更晋一级时,天主便收回我们对他临在的感受,为着使我们的信仰更为坚固。我们也不必以任何心理的效果作用去寻觅他,或者去感受他在我们心灵内的临在。这可能是一段时候,我们要离开自我去发觉他不再临在于我们之内,而是在我们之外。我们开始用信仰去寻找他;用热火般的希望在神贫的燃烧下去寻找他,再者,我们以谦虚的爱德、在服务我们弟兄之时去寻找他。此时,当天主愿意,他便自然会以他的单纯重新使我们高举自己投向他。

假如我们只知道自己的软弱,却不哀恳天主的力量来支撑我们;这是没有用处的。假如我们不利用自己的神贫来恳求他的同情和怜悯,我们纵然肯承认神贫的可贵,也同样是没有价值的为自己的美德而自满自乐是错误的,但更错的是,当我们已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罪恶,而我们竟为自己呆滞而感到平安。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接受神贫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天主撒下在世界的希望的种子。因此,无论我们是如何地被遗弃,我们对爱天主的信心是坚定的,虽然有着多么难堪的苦楚;这便是天主的临在和他对我们救赎的象征。

 

十二、——为要度神修生活。一定要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协调。人的生命不是纯粹精神方面的,也非完全不是精神的。没有人可以服侍两个主人。你的生命的形成是有赖于你生活的终身。你自己塑造你自己愿意成为的形像。统一你的生命,即是统一你的愿望。为使你的生命灵化,便得神灵化你的愿望。为要神灵化你的愿望,那说是没有愿望的愿望。

人为那看不见、而只信赖的天主而生活,就是神修生活,因此愿望也就是弃绝那希望能看得见的愿望。为拥有那不能被明了的天主,便是弃绝一切能被明了的。我们安息于那位超越任何受造物的安息的天主之内,便是弃绝那愿意安息于受造物的愿望。

弃绝世界,我们便能征服世界;自世界繁杂中超升而简化为单纯的爱——所有一切都来自天主的爱。如此,我们就会明白耶稣所指的:那些要获得生命的,会失去生命,而那些为主丧失生命的将获得生命。

若伯传中第廿八章(巴路克书第三章)也告诉我们,天主的智慧是隐藏而难以觅得的,但在最后它又告诉我们,天主的智慧也是最容易觅获的,因为敬畏天主便是智慧。

一位苦修士不应该在他的圣召之外寻找智慧,因为,为他,智慧便是在他的圣召中。智慧便是修道者在修院的生活,而不是为他的生活再锦上添花,因为天主并没有为他的生活再加上甚么。智慧便是天主本身,他居住在我们之内,并且为我们显示他自己。当我们生活于我们所生活的生命就显示了其本质。

修道的生活是充盈着天主的仁爱的。修道者所做的一切,是天主的旨意,并且是为他的光荣。承行主旨即是接纳天主的仁慈,因为只有依靠他的仁慈,我们才能用最纯洁、最超性的意向承行他的旨意。他赋予我们这种意向,是一种圣宠,也是获得更多恩宠和主的慈爱的工具,也为了使我们能够更爱他。我们愈能接受他的仁慈,我们愈是有力量光荣他,因为他的光荣是来自他赋予我们的恩宠。那些愈是爱他的,也愈能光荣他,因为他们接受了他更丰富的恩宠。"但那少得赦免的,是爱的少。"(路747

 

十三、十四、十五(神贫、阅读、谦虚)
 

十三、——修会团体中最神贫的人,不一定是那位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最少东西的。神贫并不就是不拥有"东西"。神贫是一种态度,它引领我们弃绝某些来自运用东西时的方便。一个人可以不拥有东西,但却依恋着自身的满足,或者是在他人处得到满足,犹如来自乐园中的美妙旋律,在道理中得到满足,在自己自由的时间及他人的时间内,求得满足的快乐等等……。

一个团体中最神贫的人,是一位任何人对他都有支配权的人,即他任凭所有的人利用而从未为自己的益处做任何事的人。神贫,有时可能针对我们的意见和喜爱的处事的方式,总之一切使我们有特出和凌驾他人之上的东西,而为这一切的"特殊"而感到满足,或者当它们为自己的所有。这不是神贫,因为神贫不应该使我们"独特"。一个怪癖的人在精神上来未必是神贫的。

虽然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及将自己的时间和所有的都施予别人,但假如,我们只是催迫着自己和出于责任心去实行,而目的仍是为了自己,这亦可能是一种依恋般的"拥有"。那么在此情形下,我们只是利用"帮助他人"而尝试去拥有这一切。

主啊,我们之中那一位有胆量无愧地说自己是神贫的呢?我们这些在修院矢发神贫愿的人可否是真正贫穷的?我们可曾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神贫;我们又何曾停留片刻去想一想为何要爱神贫?

上主来到世界上,在贫穷人之中成为最贫穷的一个。他曾说过:富人进入天国要比骆驼穿针更为困难。而我们矢发神贫愿的人,却对自己法则上的贫乏而感到满足;而事实上,我们只需得到他人的准许,便可以获取我们想得到的,这是神贫吗?当一个人失业后,没有钱付账,又要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妻儿挨饿,痛苦,恐惧和愤怒填满他的心胸。难道他可以在请求准许后,便能轻易地得到他迫切需要的东西吗?但是,我们竟然有许多东西是多余的;却因为是获得准许便认为自己仍然是神贫的。

贫乏就是有所欠缺。假如一个人常常丰衣足食,事事随心所欲,更兼不劳而获,他却要说自己在守神贫,这岂不是耻笑永生天主吗?

 

十四、——阅读应该是对真理之源的天主的一种崇敬的行为。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去接受那些反映出的"真实"的字句。这些"真实"是天主所创造,因为他是一切真实之中最伟大的"真实"。这也是对那些传述他的真理的作者的一种谦虚和尊敬的行为,因为他们是天主的工具。

阅读不只能增加我们的知识,而且加以融解消化后,便是我们人格的构形,使我们的思想焕然一新,容易默思和祈祷,也使我们度一个更有深度的默观生活。无疑,这样的阅读更能增加天主的光荣。

天主、人或我们居住的城市,都可以透过书本向我们说话。天主透过书本带给我们心灵之光和平安,使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当我们渴望永不离开书本,它就像天主般向我们说话。当我们渴望再去聆听书本,它就会像人一般向我们说话。透过书本可以听到城市杂乱的声音,使我们领会到一个被困于疲劳中的空虚,没有平安,没有支持,没记忆而又不能逃脱人那种可怕的痛苦。

天主可以透过书本以权威向我们说话。善人可以透过书本使我感受到他们人性美好;在他们良善的人格中,我们学习去认识自己。他们透过书本教导,使我们了解自己,并从他们那里学习去使自己人格的成熟。透过书本,城市中的人类嘈杂的声音,用它们那种空洞的负荷来警惕我们,使我们不致于陷入失望之中。这些人类嘈杂的声音,可以透过书本让我们窥见城市中黑夜的霓虹灯,使我们感受到自己充满着他们所缺乏而又不能实现的希望。

书本虽然有不少优点,或者可以成为我们日夜相伴的朋友,但是它们却不能代替人。它们只是一种与人接触的工具。透过它们,过去的人可以与今日的人分享他们伟大的人格,因为人不但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全世界而存在。

思想和言词不是知识和理智的粮食,真理才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这个真理,不是虚幻抽象只能滋养理智的。一个神修者所追求的真理,是整个全部的真理,真实的,存在和本质兼顾——是我们可以去容纳和爱的,也可以支撑我们的崇敬和服务的行为。它超越一样东西或一个人。真理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是他,那位是存在亦是本质的天主。基督,降生为人的圣言,便是生命的书本。在它内我们读到天主。

 

十五、——谦虚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神经机能过敏的状态。

谦虚使我们自由地实行各种美德,去服侍天主和认识他。因此,真正的谦逊不可能会阻止任何美德的实践,或者是阻碍我们去承行主旨。

谦虚使我们自由地做真正的善事,指点我们的错误观念和信仰,并且使我们的意志不致于陷入表面善的欺骗中。使我们呆着停止一切健康的活动的谦虚,这不是真正的谦虚,而是一种骄傲的掩饰而已。这样的"谦虚"扼杀了神修生命,并且使我们不能投向天主。

主,你曾经教导我们去爱谦虚,而我们则未学习到。我们祗学习如何去爱表面上的谦虚——那使一个人看来更加吸引人并使人赞赏的"谦虚"。我们经常静下来思虑这样的"谦虚",而且时常伪装自己佣有这样美德;我们甚至以为在实践这种表面的"谦虚"中到处得益。

假如我们是真正的谦虚,我们便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骗子!

主,教导我谦虚地去知道自己是一个说谎者,一个骗子和坏蛋。虽然如此,我仍然有责任去努力追求真理,使自己变得更真,纵使自己也明白自己所有的"",已经为欺骗所毒害。这便是有关"谦虚"最可怕的事:它不可能完全成功。假如在此世能够完全地谦虚,这真是多么的美好啊!但是答案是"不可能"因为这是极困难的事。祗有你,上主,是谦虚的。我们的谦虚,往往参杂着骄傲,并且明白自己要负荷着这种不完美的谦虚,但却无能为力。

主,你的仁慈是严厉的,而你不能不如此。你的仁慈是公义的,因为你的真理是真的。你的仁慈是多么的严厉,因为我们愈是挣扎着去变得真实一点。我们愈是发现自己的虚假。这种失望难道是你仁慈的光照吗?当然不是。你并没有令我们失望,而是使我们谦虚。因为真正的谦虚在某一方面看来便是一种"失望":即是对自己感到失望为着使自己完全希望于你。谁能忍受跌入如此黑暗的深渊里呢?

 

十六、十七、十八(钟、名字、父亲)
 

十六、——钟叮咛我们,告诉我们唯有天主才是善的;我们属于他,我们不是为着这世界而生活的。

钟的敲响,嘱咐我们一切事物都在消逝;我们全力贯注的琐务是不重要的。

钟向我们说出"自由"——这自由往往为我们的本份和日常短暂而倏忽的事务所埋没,是我们忘掉了的"自由"

钟响是连系天主与我们结盟的声音。

钟告诉我们,我们是天主真正的宫殿。它召唤我们宁静地,平安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与他结合。

"玛利亚和玛尔大"那段福音,便是在圣堂敲钟被祝福后才恭读的,为了使我们不忘记这些事情。

钟声告诉我们:事务是不重要的。安息于主而踊跃吧,因为这世界祗是一个形象,而天主所许诺的天国的来临,只有那些不系恋那短暂易逝的事物的人,才能够拥有这永恒的许诺。

钟声也这样地告诉我们:我曾经自伟大的教堂钟楼上向世纪以来的人说话。我曾经向你们的先祖圣人说话。我召唤他们就像召唤你们去圣化自己。我用什么言辞召唤他们呢?我并非祗是简单地说:"行善,来圣堂吧。"我也不是说:"守好诫命。"或者是:"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我是在说:"随我来吧,天主是美好的;救赎并不困难,因为他的爱使它变成容易。"而我的这些讯息是为每一个人的,为那些来的,也为那些不来的;因为我的歌曲是完美的,宛如天父一般地完美。来吧,我用歌声为一切人倾泻我的爱情。

 

十七、——亚当在地堂里需要为动物起名字,与我们一起分享内心宁静的东西,也需要用一些"名字"来代表。这些用"名字"来代表的思维,不算是扰乱我们的宁静,反而使之更具体化,更容易辨别真假。宁静时的"思维",使宁静更具真实。因此,宁静也是一种崇敬的行为。

祈祷用言语来敬拜天主,魔术却利用言语来摧毁宁静,离弃天主。魔术羞辱了天主的静谧,它是带上面具的侵略者,是篡夺天主的宝座而替换上自己为王的一种力量。然而,什么东西能替代那位永恒的天主呢?

面对天主的宁静时,我们意识到那确实存在的一位要比其他将要消逝的东西和我们的关系更密切。天主临在于我们内。我们的存在已证实出他的存在。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深透入自己灵魂深处,进入了我们的"存在";那么,这不能被阐解的""才是真正的""。透过这个""我们才与那个永恒的""——天主,有密切的维系。

在宁静中的自我认识(不是用反省的方法,而是深透入我的存在的奥秘,这非言论或观念能表达出的超越的"存在"奥秘),使我们透过宁静而阐悟到天主的"存在"。基督的恩宠使我们清晰认知他生活于我们之内。这种"认知"是出于爱,而由于爱,我们对天主有深一层的认识,和对他有更密切的关系。当然,这种"认知",应归于那非言语能表达得出的默观。

当我们的信仰在圣神的光照下,"知道"我们是天主的儿女。我们便经验到一项我们不了解但令人肃然起敬的道理,天主本身已是无穷伟大,但他仍然创造我们,他为我们披上他的"真理"的衣裳,他以他爱情的烈焰净化我们,以基督十字架的力量使我们与他结合为一。"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造人。"(创126"在晓明之前,好似甘露,我即已生了你。"(咏1093

啊,伟大的上主,创造万物的父亲,你无限的光明呈现出我的黑暗;你的丰满显示出我的贫乏;而你却召唤了我,因为你的爱是如此的伟大。我只是你永恒的真实中的一个反映而已。假如不是你的爱在你唯一独生子基督内将我维系,我又怎能认识你?那时,我将会陷入黑暗中而迷失自己,我将会离弃你而跌倒。

圣父,虽然我不能清楚认识你,但我爱你;虽然我见不着,但我要拥抱你;虽然我多次反对你,但我爱你;我要将自己完全投向你;因为通过基督,你的爱一直在我心灵回响。你在基督内见到我,在基督内拥抱我,因他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使你实践了你对我们的许诺。

我走近你就像披上厄撒乌衣裳的雅各伯,这便是耶稣宝血带来的恩宠。而你好像盲目的父亲在我头上覆手,并祝福我犹如你的独生子。你在基督内见到我,但是你所见到的亦是那个真正的我,因为那罪恶的我不是真正的我。那个罪恶满盈的我,不是你要的我,而是我自己要的那个我。如今,我也不再要这虚伪的我。父啊,我在基督内走近你;因为只有他圣洁的心,能整个地拥有我,并将我的罪过涤净。现在的我是他向你呈现的""。在何处呢?就在他的圣心内——即是你的宫殿,那个所有圣人圣女们朝拜你的宫殿。

 

十八、——在对越天主的宁静中,祂和我之间以名字称呼。唯有祂认识我的名字,在祂内我亦认识祂的名字。就在此刻的默静中,祂称我为"我的儿子",而我也意识到祂是"我的父亲"。此种彼此的认知,在我来说是一个行动,在祂却是一个位格。祂的位格、祂的精神和祂的爱情,在我之内行动。当祂在行动时,我跟随祂行动;这其实也就是我的行动了。在这"行动"中,我醒悟到"我是",并且呼祂为"亚爸,父亲。"

但是,如果这"认知"不是出于天主的推动,我无法称呼他为"父亲",而当自己为"儿子"。这时,我的声音只是死寂的回响。除非天主从黑暗中拯救我,我便不会苏醒而重见到祂,因为祂是我的光明。只有祂,生命的根源,有能力使死者复活。因此,除非祂称呼我,我的宁静,是死寂的。

祂一旦呼唤我的名字,我的宁静便是一种无限的生命;就因为我的心灵向"我的父亲"开放,我就认识"我是"。我的生命是在不断的聆听中,而祂却是不断的向我呼唤。我的救赎便是聆听和回应。为此,我的生命应该是宁静的;或者说,我的宁静便是我的救赎。

悦乐天主的祭献,是奉献我的灵魂及他人的灵魂。灵魂的奉献在于完全地投向祂。我的宁静使我远离一切东西。如此,也即是牺牲一切东西而向天主奉献我的灵魂。这形成了最能悦乐天主的祭献,假如,我能够教导他人居于宁静中,我亦是为天主奉上最悦乐他的祭献。"我喜欢人认识天主胜过全燔祭。"(欧66

除非有仁爱和谦虚的美德,内在的宁静是不可能的。圣召难以类别。那些满全成圣圣召的人,不能归人"范畴"之内,假如你利用"范畴"论事,你必须定性分析你的言论,就好像是归于另一完全不同的"范畴"内。事实上,这些人不归于任何范畴,他们只是他们;因此,他们在人眼里,不能算是被爱或被尊重的,因为他们的个别性是一个象征,是为天主所爱,也只有他认识这个象征的奥秘——是不能默示于人的。

我们对圣人圣女的崇敬,是超越我们的知识的,这便是上述的奥秘。这纯洁无瑕与个人的奥秘是完全蕴藏在天主之内的。

 

十九、——让我们聆听这个结论吧
 

"你应敬畏天主,遵守祂的诫命,因为这是众人的义务。"(训练1213

"天主的智慧,先万物而生,谁能探究?……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圆满,祂用自己的果实,使敬畏上主者沉醉……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冠冕,它产生平安,恢复健康。它是救赎的果实。……

"孩子,你若羡慕智慧和纪律,上主必会赐予你。……"(德132033)。

我们的生命是天主所赐。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意识便已能够寻觅天主。祂"命令"我们生存;祂"命令我们"该用何种方式去生存。祂不单要求我们应该生活,而且应该好好地生活。祂要求我们做"完人",在祂内过完全美善的生活。

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祂给我们一个良知的灵性;这良知告诉我们应遵守生命的律则。除非按照这"律则"——即是天主的旨意——去生活,否则生命不算是生命。每一个人都应在良知的光照下生活,因为人是为天主,在天主内生活的。相反这"律则"而生活的人,是违反了自然。它使我们自欺欺人,使天主成为"说谎者":一切的罪恶便是由此而产生,导致崇拜偶像,将虚伪当成天主的真理。

一个错误的良知,便是一个错误的神——即是一个不能说话的神,因为它是哑的,是一个不能施展能力的神,因为它是无能的。这是一个"面具",透过它我们对自己呢喃,告诉自己虚伪的预言,回答自己希望听到的答案:"因为他们将虚妄变作天主的真理去崇拜,以代替造物主。"(罗125)敬畏天主是智慧的开始。

智慧的真理最深远的知识,是真理的经验,是来自灵魂深处忠实的行为。智慧使我们认识天主,也认识自己。

敬畏天主而步向智慧的第一步,是畏惧对天主和对自己的不忠实,是害怕自欺欺人,是害怕自己向"虚假的神"膜拜。

但是,每一个人都是说谎者,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罪人。我们曾经对天主不忠实。"天主是诚实的,众人都是虚诈不诚,正如经上所载。"(罗34

因此,敬畏天主是智慧的开始,也就是承认:"我右手所拿的不是虚无吗?"(依4420

"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说是欺骗自己,真理不再在我们内……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犯过罪,我们就是拿他当说谎者,他的话就不在我们内。"(若一.1810

"所以,智慧的开始,便是忏悔为我们赢得上主的仁慈。忏悔使他真理的光,照明我们的良知。除此,我们便无法脱离罪恶。忏悔使我们的灵魂在他的恩宠中获得力量,使我们意志的行为与理智的真理有了协调。

有关生命问题的结论,是生命本身。"生命"不是由理性和分析来获取的,而是由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才懂得如何去生活。除非我们失败过,我们不知如何去取胜。

 

 

第二部份:孤寂的追求
一、二、三(孤寂、何处去、问题)
 

一、——喜爱孤寂,并不指经常变迁地方去寻找孤独。一个人的爱好孤寂,不在于外在的环境。当他觉察到自己被一种不可剥夺的孤寂所围绕,并且,深切了解到他自身不能离开它,从那时候起,孤寂不再是属于潜在的意识,而是真实的。

当然,真实的孤寂将我们安置于一种不能被领略的"临在"之中,这便是所谓的"完美的孤寂"。但是对这一点,我们要正确地明白:因为假如我们抱着过份兴奋的心情永远在寻找更孤寂的外在环境,我们会失去我们原来真实的孤寂。

真实的孤寂,会带领我们去面对一个超越的"临在",随即使我们产生一种不满足以及不肯定的感觉。此种感受,不是促使我们对超越界的一种疯狂的追求——而是一种谦虚的默许,为坚定我们去面对这种"伟大的真实",也即是说一个希望的对象。

唯有当一位"孤寂者"离开人世奔赴天国,他便清晰地看到这种孤寂的可能性。在他的生命中,孤寂已成为绝对的真实——因为他的孤寂,使他包罗万有。这并不是说包罗什么东西,而是"包罗"天主本身。

 

二、——上主,我的天主,我不知晓我将往何处去。我看不见前面的路。我不知道何处是路的尽头。我不太清楚认识自己:我认为我是在承行你的旨意,但这个事实也不代表我真真实实的在做着。我相信只要有着愿意悦乐你的心,已经使你高兴。我希望在我所做的一切事上,我都有这么样的意愿。我希望无论在做什么事,我将不会离开这个意愿。

主,我知道,只要我如此的做,你将引领我走上正确的道路,虽然,这条路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模糊不清。因此,我会永远信赖你,虽然我可能会偶尔迷失,或者被死亡之影所笼罩,但是我将不会怕惧,因为你时常在我身边。而且,永不会让我孤独地面对路途的危险。

 

三、——在这个世代里,每一样东西都必定是一个"问题"我们这个世代是一个焦虑的世代。焦虑——是因为我们愿意它是如此。我们的焦虑不是由外在压力而来的。这种加在世界上,加在我们自身之上的焦虑,乃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无疑,所谓圣化,在这个世界里,指的是从一个焦虑的地方走向一个没有焦虑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说是向天主学习如何在焦虑之中不焦虑。

基本上,如马斯·碧克(Max Picard)所说的:虽然矛盾仍存在于内心,但只要生活于宁静中,内心的矛盾可取得协调。此时,也不会再是一个"问题"了。(World  of  SilencePP. 66-67

矛盾经常存在于人的内心。但是当我们只顾着去分析而不会归回内心的宁静时,矛盾才成为不可理解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要解开一切矛盾,而是在矛盾中生活然后尝试着去超越它们,从它们外在及客观的价值中细心观察。宁静,是圣化的初步。"你们的得救是在于归依和宁静,你们的力量是在于宁静和信赖。"(依3015

当孤独为我是一个"问题"时,我便没有 孤独。当它不再是一个"问题",我发现我已经拥有它,而且会继续拥有它。但是它亦是一个"问题",因为我知道主观及内在的孤独是努力的果实。这一类的孤独是不够的,孤独应该是客观和具体的,它应该与那一位超越者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与天主的联系才会产生深度的内心平安。

言语成为人和事物的工具。在人的言语领域内,甚至天主也变成了另一种虚幻的概念,致使人与他之间不能有真实的结合。

一个孤寂的生活,在宁静中清除一切烟云般的言语。在孤独中,我们面对一片"空白",但却寻觅到"空白"中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在与宁静的亲交中出现的,而这种宁静与爱有极度密切的关系。这个我们人类以言语来分析,来控制和来摈弃的世界,在此刻将更接近我们,因为宁静教导我们去认识真实——以尊重的态度去认识这个言语也不能完全表达出的真实的世界。

当我们有较长的时候生活于周围的"真实"之际,我们将学习如何为这世界说几句好话——这些都来自我们内心的宁静,因为宁静是真理之母。

言语宁立于宁静和宁静之间:即是在世物的宁静和我们本身的宁静之间;在世界的宁静和天主的宁静之间。当我们真正的与宁静的世界相遇和去认识它,言语不再从世界及人群中隔离我们;更不会使我们与天主、与自己有所隔离,因为我们对某些"真实"不再完全信托于言语。

真理来自自我内心的宁静,及宁静而澎湃的圣言临在。然后,经过圣言在我们内心的澎湃后,再度归回宁静;此时真理之言将融化我们于天主的宁静中。

这或者可以做如此的比喻:天主宛如海底的珠宝,从海浪中升起,而当言语 隐退后,他那烂亮的光芒仍然继续在海岸上反射。

 

四、五、六(圣召、宁静、心灵)
 

四、——当一个人开始生活而停止了去思虑该如何生活时,他才算是明白自己已找到了他的圣召。

同样的,假如一个人被召唤去生活于孤独中时,他将停止考虑如何生活而开始在他的孤独中平安地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并不被召去过孤独的生活,他越是孤独,越是焦虑如何去生活。甚至忘记了生活。当我们没有真正地生活我们的圣召时,思想会窒息生活,或者代替了生活,甚至我们的生命也会沉埋于思想之中,而无意中闭塞了内心良知的声音。当我们找到了圣召,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才是一致的。

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圣召生活中获得成全,一切将采得协调和平安。工作不再妨碍祈祷,祈祷也不再妨碍工作,默观也不再须要有什么特殊的"阶段"去使他自琐事中跳出,而接触天主,因为天主已经深透他周围的一切。

他不须要去想如何将自己付出,因为他已经将自己交于天主了。

 

五、——我们不单只在自己内找到在主内的宁静,也在人与人彼此间的接触中找到。除非其他的人为我们说出那来自天主的话,且在主内的宁静中得到沟通,否则,我们在自己的宁静中将是孤立的。这种孤立往往使天主退出我们的内心。

内在的宁静是靠一种不断的追寻,一种永无止息在黑暗中的呼唤,在无底的深渊中的一种屈服后才能获得的。假如我们紧捉住我们认为永远得到的宁静而停止去寻觅天主;那么,我们内心的宁静是死寂的。一个死寂的、不再寻觅天主的宁静,便没有天主智慧的声音在内心回旋。这样的一个死寂的宁静,使人以为天主永远存在于内心,而不设法去寻觅,这可能会是危险的。唯有去寻觅他,才可找到;当我们不寻觅他时,他亦不逃避。当我们希望去聆听他时,才能聆听到他;假如我们自己以为已满全了希望,我们也停止了听到他的声音。

此时,他也停止向我们说话;他的宁静为我们不再是有生气的,而是死寂的,虽然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内心感情的回音。

 

六、——"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咏1301

骄傲和谦逊两者同样的在寻觅内在的宁静。骄傲,在不动移的压力下,寻觅去仿效天主的宁静;但是天主的宁静是纯洁生活的圆满,而骄傲的宁静却是死亡的宁静。

谦逊寻找的宁静不在于"不活动",而是在于有次序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天主前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贫乏。谦逊透过言语去祈祷及寻觅宁静。正因为它为我们的谈话和闭口不言很自然的交替着,所以谦逊本身在一切事物上便保持宁静了。谦虚的言语是简单的,温和贫乏的,因此毫不费力就能够觉得天主的宁静。谦虚的言语是他的宁静的回声,因此一旦说出,他的宁静已经在于它们之内。骄傲没有胆量从自我中走出,因为它害怕会失去它在内心所产生的宁静。因此骄傲的宁静常被爱德的行为所威协。但是谦虚本身并不产生甚么,因为谦虚本身便是宁静,它不可能会失落内心的平安和静谧,为着去聆听他对它说出天主爱情的说话。在一切事物上谦虚是宁静的及平息的,甚至在它聆听时也同样是平息的。

破坏我们的宁静不是说话本身,而是那渴望别人聆听的焦急。骄傲者的言语,是强迫别人去接受他的宁静,为着他自己能够被聆听。谦虚的人不要求甚么,而是等待着去聆听。

宁静预备我们将来说出生命中极端浓缩的言语。我们以聆听信仰的言语去接纳基督。在宁静和希望的围绕下,我们为自己的救赎而努力。然而,总有一天,我们将在人面前公开向他忏悔,在天上和地下的人类面前向他忏悔。

假如我们的生命流溢出的是无意义的言语,我们将不会聆听到有意义的话;也不会成为有意义的人。到最后,正因为我们没有东西可说之前,已经说出一切,我们便将在那一生中做最重要的抉择的当儿,变得哑口无言。

宁静是为了那最后抉择时有话可说;因此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我们整个的生命是一个默思,是一个完全为了那唯一重要的抉择的默思,而我们也唯有在宁静中去默思。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以言语与他人沟通,帮助他们去看清他们自己的抉择,教导他们耶稣基督的仁爱。

在教导当中,我们的每一句话便是教道导他们一个新的宁静:即是复活的宁静。在此宁静中,他们将成为宁静的人,为使他们也说出他们所聆听的。"我说出因为我相信。"(咏1151

七、八、九(祈祷、旷野、无限的天主)
 

七、——当我在宁静中获得了自由、当我不再牵涉于生活琐事之中而是去生活时,我便可以发现一种更有效的,没有烦恼的祈祷方式。于是,我整个的生命变成了一阙祷词,我整个的宁静充满的祈祷,我所投入的这个世界也与我奉献祈祷。

孤独中的那种完全的赤贫,使灵魂的创伤得以痊愈,主要我们继续是贫穷的,祗要我们是"虚空"的,除了天主之外不拥有什么东西,我们便不会被扰乱,因为我们的神贫阻止任何世物来分扰这一份天主的宁静。

"假如你心中的光是暗淡的……"

假如我的"神贫"是在饥渴着精神财富;假如我是在伪装着去涤清自己,伪装着去宁静;我祗是在欺骗天主,希望他充实我的经验;如此那又会怎么样呢?当然一切都变成一种扰乱,所有受造物将渗入我那颗饥渴的心,为充实我所要追求的那个"经验"。我应该摈弃这些,不然,它们将会撕裂我的心灵成碎片。更可悲的是,我本身便是一种烦扰。假如我的祈祷是以自我为中心,假如我的祈祷所寻找的只是使自我更为充实,我的祈祷本身将成为我最大的烦恼和阻碍。在这种好奇和饥渴的情形下,我吞噬了"智慧之树",而将自己与天主隔离。此时,我变成孤立(虽然好像是丰满),而我接触的一切将变成为我的烦恼。

因此,让我明白我要找的是天主的宁静,孤独和神贫,我所接触的都变成了祈祷:天空为我是一个祈祷,鸟儿为我是一个祈祷,微风为我是一个祈祷……因为天主居住在这一切之内。

为此,我应该是真正地成为最贫穷的。我不寻求什么,但是我却应该是满足于天主所赋予我的一切。真正的神贫犹如一个行乞者,他满足于人们所施予的,特别是天主所给予的。虚伪的神贫是一个人假装自己已经有天神般的自足自满。真神贫因而是接受和感恩,只保有所需要的。虚伪的神贫假装不需要什么,也不去祈求,但是却尽力去争取一切,而拒绝为所获得的一切去感恩。

 

八、——"为此,如果有人对你们说:看,他在旷野,你们不要出来。或说:看,在内室,你们也不要相信。因为如同闪电从东方发出,直照到西方,人子的来临也要这样。无论在那里有死尸,老鹰就聚集在那里。"(玛2426-28

基督——他将在我们没有预定的日子来到——没有人会猜测到他来临的时间,也没有人会看到他的到来——他在任何时刻都会来到那些没有预测的人身旁。但是,他在那里,他们便在那里。就像老鹰一般,他们本能地聚集,不知道原因,而却在任何 时间内都会遇见他。

就如我们不知道他何时在末日出现,同样的,我们亦不能肯定地知道他何时何地向默观者显示给他自己。曾经有不少人在海港中寻找他而见不到他;也有不少人曾经隐遁地生活,而他未曾显示给他们。要捉摸他犹如闪电般容易,但他也像闪电般到处躲闪。

所有默观者都有同样的一点:不是因为他们在沙漠中或是隐居起来便可找到他,而是他在那里,他们也在那里。那么他们又如何找到他呢?是用某些方法吗?寻找他是无须要方法的。祗要承认他的旨意便是了。他的旨意带给他们丰富的圣宠,引领他们到那个能找到他的地方,虽然如此,他们仍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的,或者是不知道他们是在做什么事情。

一个人一旦与天主独处,他便找到天主,因此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无关重要——在郊外也好,在修院也好,在森林中或是在城市里都是一样的。闪电从东方发出,直照到西方,澈明了整个地平线,照亮它到过的地方。同样的,天主无限的自由,照明了人的灵魂深处,而他便已经得到了光照。在那个时候,他看到虽然自己还在路途中徜徉,但是已经抵达了路的尽头。

因为在世界上,圣宠的生命是将来光荣生命的开端。虽然他是一个在时间与空间限制下的赶路旅客,他却是在此刻睁着眼睛远望着永恒。

 

九、——把无限的天主尽可能的挤进我们浅窄的心灵中,远不如因为祂的无限而分享一份喜乐在天主内生活。能够在祂内感受到这份喜乐不是一个更好的祈祷吗?当我满足于祗知道祂的无限,并且也明白除了祂显示自己外,我一无所知时,我将会得到内心的平安。祂将会更接近我,而我亦安息于祂内。但是一旦我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去享有祂时,我将会跌入焦虑和悲伤,因为祂已离我而去。

在真正的祈祷中,虽然每一个宁静的时刻都是同样的,但是每一个时刻,也就是另一个新的宁静的发现,即是对永恒的一个新的探察——在此所有的东西都永远是新鲜的。我们实体的存在,便是一个最深的"真实"了,而每一次这个存在的蜕变,便是一个新的探察。在空虚"存在"中,我们在接受天主的光、真理、智慧和平安。这些都是天主在我们灵魂的反映,都是依照他的肖像和模样塑成的。

 

十、十一、十二(安慰、默思、生活)
 

十、——主,无论我在何处,你是被爱和受赞美:这便是我唯一的安慰。

那些树木对你的爱是无知的。那些百合花和稻穗也无意识地宣示它们的爱。它们都不会感受到你的临在。那些美丽的云彩飘浮于碧空,它们宛如小童般嬉戏,做着梦艺,但是对你却也是无知的。

但是,在它们之中,我认识你,也感受到你的临在。在它们之内,也在我自己心中,我认识它们所不认识对你的爱。

更欣喜的是我深深的感受到你的爱临在于我。啊,伟大而仁慈的爱,假如你不爱我又怎能来到我心中呢?因为在一切受造物当中。你更爱人,虽然最反抗你的也是人。在碧空下,你看着我,而你却宽赦了我的过错——但是我自己却无法忘怀。

我祗要求一件事:希望那些罪过的回忆不致使我害怕接受你置于我内心爱情的礼物。我将接受你的爱,虽然我是不堪当的。只有如此,我才会爱你在一切之上,并且更光荣你伟大的仁慈。

让我记得我是一个罪人。我将爱你,虽然我是满身罪恶的人,并且明白我的爱是珍贵的,因为这爱是来自你,而不是我自己的。

我的爱是珍贵的,因这是来自你唯一的儿子——基督,但更可贵的,仍然是因为这爱使我成为你的儿子。

 

十一、——甘于独处的圣召,是整个自我的交付和奉献,将自己完全投入在空旷辽阔的村野,山岳,大海或是沙漠的宁静中,当日出之际,静坐地聆听太阳光照下的宁静,在早晨则工作和祈祷,中午时做些劳动而后休息,傍晚便是默思的时刻。当夜来临的时候,宁静笼罩着黑夜中的大地和微微闪烂的星辰。这便是一种真实而特殊的圣召。很少人愿意完全接纳这种孤独,让宁静沉没自己,让宁静滋养自己,而将这宁静的生命变成了一个生气盎然的生活。

殉道者是一个以死亡来证实理想的人。一个甘于接受独处的孤独的人,是一个以坚决的意志情愿居于沙漠来证实他的圣召的人。这种坚决意志,也可以说是一种死亡,因为"沙漠"是充满着冒险,挑战,恐惧,被遗弃,并时刻都要面对死亡的苦楚。因此,一个"孤独者"也即是一个殉道者。这是天主圣神的催迫,使他完全臣服在基督的爱情中。

这种犹如殉道者一般的圣召,是特殊性质的圣召,是一种神恩。在人的计划中,我们不能成为殉道者,因而我们亦不可能以我们自己的计划去渡孤独的生活。纵然是那愿意孤独的欲望,也应该是纯超性的。假如孤独的生活是有效的,假如它是超性的,它当然是与我们的许许多多人性的计划和意愿背道而驰。因此,我们要看清楚这条孤独的道路,因为它终究是天主所铺出的途径,而非由人所创造的。

无论我们是被召去度团体生活或者是孤寂的生活,我们的圣召是建基于宗徒和先知们的生活上,而更是建基于基督——那块屋角重要的基石上。这里也指出我们是被召叫去意识及完成基督的伟大奥迹;这奥迹的力量,使基督从死亡中复活,然后召唤我们从天涯海角去跟随祂而生活。不论我们的圣召是属于那一类,我们是被召叫成为祂的见证者,和祂神圣慈爱的服务者。

基督徒的孤独,并非只是寻找一种孤独的气氛,而做一种特殊的神修,他也不是为着在孤寂中拥有他喜爱的东西——例如默观。他追寻孤独,是为了显示出他整个生命是天主的礼物。他的孤独不是一个为获得东西的工具,而是给天主的自献。如此,"孤独者"需要一个人对世物完全的弃绝,但不是弃绝基督徒团体。或者也可以这样表达独修者的信念:他并不善于作团体中大多数的有形的操业,而为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团体中实行一些隐遁的职责。

 

十二、——独居的生活是祈祷的生活。

我们不是为祈祷而祈祷,而是为了被聆听。我们祈祷不是为着聆听自己的祈祷,而是为了使天主聆听,并答复我们。再者,我们祈祷也不是祗为了去接受任何的"答复":它应该是天主的答复。

因此,一个"独居者"应该是一个经常祈祷的人。他对天主是虔诚的;他的祈祷是单纯的,不渗入他自己的任何答复,而代替了天主的答复;他不将祈祷当成目的,异常小心地使他的祈祷保持简单和洁净,并且是隐遁的。这样一来,他可以忘记他的"成全"是依靠自己的祈祷;他可以忘记了自己而生活于期待中(期待天主的答复。)

这样看来,假如我们忘记祈祷的生活是基于"祈求",这表示我们不甚了解祈祷,虽然以后它可能会另有发展。为净化孤独生活的祈祷,"祈求"可以维持这种"净化""独居者"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他的神贫。他需要天主的惠顾和施予。他既然直接地依赖天主(无论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他便要祈求这一切。他的祈祷是他的神贫的象征。他不可能因循传统的要求去作形式上的祈求,而心里并没有事事都要仰赖天主的感觉。

"独居者"既然是一个祈祷的人,他将会认识天主,明白他的祈祷是常被答复的。于是在天主的意旨下,他便可以继续他的默观。

感恩因此成为独居生活的中心,也说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从他第一天的独居生活开始,隐居者应该自卑自贱地全心全灵将他整个的人,用眼泪和意愿投入天主之内。那么他将像在代表天主的天神答复达尼尔的祈求时一样地说:"达尼尔,你不要害怕,因为自从你下决心要明白此事,在你的天主前,自卑自贱的第一天以来,你的祈祷就得蒙应允……"

祈祷的特质:

一、 不犹疑的信仰,即是靠单纯不变的信念和目标。

二、 恒久的信心。

 

十三、十四、十五(默观、灵魂之镜、与天主同在)
 

十三、——依我看来,一个独居默观的生活,便是一个效法耶稣来成全自己的生活,就如圣经中耶稣所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子不能由自己作什么,他看见父作什么,才能作什么;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样作,因为父爱子,凡自己所作的都指示给他。……"(若519-20

效法基督也就是遵行及实践耶稣的训导,犹如耶稣承行圣父的旨意一样。"听我的话,相信派遣我来者的,便有永生……"(若524)圣父吸引我们去跟随耶稣。"凡父交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若63744-45)在孤独和宁静中,我们才会聆听到圣父的声音。耶稣便是我们独居生活的生命之粮。"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不像祖先吃了"玛纳"仍然死了;谁吃这食粮,必要生活到永远。"(若657-58

因此,一个"独居"的生命,是一个天父吸引为度旷野生活的人;在那里,他的精神食粮便是耶稣本身。在基督内,圣父将他自己交付给我们,用他永恒的生命滋养我们。故此,一个孤独的生活,应该是在信仰的维系下继续他与天主的深度结合和感恩;并且除了天主之外,其他生活或是其他精神食粮,为他已失去了任何吸引力。

再者,此种孤寂的生活,正符合了圣咏所记载的:"我虽然卑微贫苦,我主却对我眷顾。"(咏3918)。我们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赖天主的仁慈;所以,我们整个的生命是一个感恩的生命——即是经常为他的眷顾而作的回应。我相信每一位在他的圣召生活中,都有同样的回应。

在孤独中生活的生命,也是一个能促使我们摈弃对自己过份的照顾,而完全将生命交托于天主,也只有从他而来的眷顾,才令我们喜悦的。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反映出他的慈爱。这亦是我们为何是他的肖像的缘故。

真正孤独的生活与半孤独的生活的性质是不同的。"半孤独"的生活可以在某些时间内度平常的社交生活。当我们中间是孤独时,我们将它和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比较之下才尝到它的价值。当我真正地完全独居,便不会如此。

我不应该为着"冻结"我的生命而去度孤寂的生活;不应该忽视生命的整体活动,而呆滞的专注某些内在的经验。当孤寂与日常生活交替了,它可能会有一刻的停滞,一种间歇的"凝固"。假如孤独的生活是一种继续的、完全的投入,而非间中的投入,我们不如弃绝一切"精神凝固"的感觉,和内在经验冻结的感受。如此,我们的生命将会接触到那伟大的超越者和他的宁静。我们也可以悄悄地继续我们的救赎工作。甚至在孤独中,我可以归返我的原始,重新发现到口祷的价值和完美,因而会有一份欣喜的感受。为此一个修道者可能有深度的默观,而一个隐士却满足于他的"天主经""圣母经"。假如是这样,我会选择过隐士的生活,因为我经常居住在天主内,和他简朴地交谈。这要比修道者沉醉于片刻的热心和精神快慰,来得更好。

一个过孤独生活的隐士,是一个依照自己意思做事的人。故此,他的圣召是危险而常受鄙视的。危险——因为他应该在做他所要做的事之中而去成圣自己。这样的成圣是极困难的。这里指的是要时常做要做的事,而这些同时都应该是天主的意思;也即是说,你不会做相反天主旨意的事,而天主本身又将会接受而掩盖了你的错误(假如万一选择了错误)。这种圣召是常被那些害怕依照他们自己的意思去做事的人鄙视,因为他们明白他们要做的事,并非天主的意思。然而一个愿意过孤独生活的人,应该是一个勇敢去依照自己意思做事的人——即是选择独居。这是需要英勇的谦虚和希望——盲目地希望天主将会帮助他克服自己,天主对他深厚的爱情使他接纳这种选择,犹如是天主自己的选择。选择孤独生活的意愿,可以说是一种神圣的圣召。这个圣召含有取悦天主的圣宠,即是使人们的意愿,屈服于谦虚而不确定的永恒宁静之中。这个永恒的宁静,对我们的选择不会作出赞成或不赞成的反应。我应该经常回归到我的孤独中;这个孤独不会为人所知,不会为人所见。这种孤独中的宁静,培育出一个内在的生命,而这生命除了天主之外,是无人知晓的。

 

十四、——当你灵魂之镜反映出的不是任何其他的肖影,而单是天主无形的肖像,那么你的祈祷便会更加完美。这个肖像是圣人的智慧,是圣父的圣旨,是圣父的光荣。

我们对天主充满希望也即是光荣天主:透过他的肖像,我们在纯粹的依赖和与他的维系中平安地生活。这依赖天主的生命,在纯信仰中达到圆满。这是一个通过基督成为他的义子的生命。除了一切影像……

唯有纯爱可以使到灵魂完全排弃受造物的影像,而提升他超越欲望。我们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去排除这些"影像",首先我们以好的影像代替伤人的影像,然后连好的也弃绝,免致被欲情和情感牵涉。接近优美的风景,可以使我们从这些无益的形象解放出来,因为它可以平息和镇定我们的想象和无谓的情感,而让我们的意志在信仰中自由地寻觅天主。

灵魂脆弱的活动,时常被人性冲激的感情所扰乱。情欲——当它无忌地奔放时,将伤害精神,

而它最大的危险,是我们似乎不还在平安的状态中。当灵魂的波动停止扰乱我们的时候,那才是致命伤的时候。

圣宠给予我们的平安,使神修稳定,情欲不易侵入——它不被动摇,除非我们自己愿意让情欲的力量渗进我们灵魂的深处。假如我们是在圣宠的维护下,情感祗可以扰乱我们外在的人格,却不能动移灵魂深处。

看来像似平安的精神冲激,是最危险的。这所谓的精神冲激,是没有什么感情成份渗入的。这种内在冲激,在我们的意志内起波动,而表面上又不影响我们。这样的内在冲激,束缚了我们,而我们又不作任何抵抗。此种"冲激"已深深在灵魂扎了根,而我们竟以为自己是在享受着天主的平安。

另一种内在冲激,便是我们奔放的欲望——其本身并不算是罪,但却妨碍圣宠的工作,而爱德也被它从我们内驱逐出去。这样便会使我们牵涉及情感化的选择,而使我们以服务天主的名誉来遮掩我们内在的这种"冲激"。更危险的,是它甚至使我们的意志沉醉于一种虚伪的慰藉;这慰藉看来似乎来自天主,其实却是情欲的激励作用。

许多看来好像是光荣天主的事,其实是情感作伪。这可在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兴奋证实出来。和平的天主在此情形下是不受到光荣的。

祗有一种内在冲激可以攫取到天主之国——即是在一切外在情感的冲激中,灵魂深处都是平安的。这种冲激便是次序本身,是产生自天主的权威和来自天主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发自天主圣所的。

"但是你居于圣所,作以色列的荣耀。"(咏224

 

十五、——当你真正的孤独时,你便与天主同在。某些人为天主而生活,有些人却与天主生活,另一些人则在天主内生活。

那些为天主而生活的人,也与其他人及他们团体的活动一同生活。他们的生命是在于他们所""的。

那些与天主生活的人,也为他而生活,但是他们不是生活于他们为他而""的;他们的生活是在他前表现出他们之所以为他们。他们的生命是为反映出他的真实——以他们单纯的生活及神贫精神,来反映天主的完美。

那些在天主内生活的人,不与他人生活,也不为自己而生活更不生活于他们所做的;为这些人,天主是一切,他在他们内做一切的事。

在同一株树下,我可以为天主而生活,或者是与他生活,甚至是在他内生活。

假如我为他而抒写这一切,这样做法还未够理想。

想要与他生活便需要经常抑制太多的言语,而使我们与人沟通的意愿取得平衡,甚至于有关天主的言语,也要抑制为取得行动上的平衡。

但同时又不难与他人及与他有所交流,祗要我们能够在他内寻找到他人。

孤独的生活——基本上是最简单的。日常简单普遍的生活,便是孤独生活的一个预备。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天主,那么在更简单的孤独生活中,我们更能加速地找到他。

但是,假如我们的团体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我们种种的过错)——我们会在独居的生活中变得更为复杂。不要从团体中逃遁而去过孤独的生活,首先在团体寻找天主;那么他自然会引导你进入孤独的生活。

一个人不会明白宁静的真价值,除非他对言语抱着真正尊重的态度:因为言语表达出的真实,将在宁静中取得证实。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宁静中找到"真实"的本身,除非先透过言语。

福音中的言语:

1 稣满全了先知们的话。(若1232,特别是梅瑟的——547)。

他的圣迹是"言语"——他们不相信他的话。"有谁会相信我们的报道呢?"531)耶稣所说的话将会用来审判世界。(若1241;若1522)。

2)、耶稣的话是圣父的话。(若干1249;若178)。

3)、他的话圣化我们。(若153)。

4)、特别是遵守他的话的人,将生活在他的爱内。(若1510-12)。他将带领我们到父那里去。(若176-10)。

    创世纪中的言语:

亚当为野兽起名字(创219-20),为女人起名字(创223),厄娃是他的名字(创320)。

圣保禄书信中的言语:

"让基督的话充分地存在你们内……。"(哥316"在言语上或行为上却该因基督之名而作"。(哥517

福音中撒种的比喻。"种子是天主的话"(路8)。

 

十六、十七、十八(镜子、隐士、独居者)
 

十六、——我们犹如天主的镜子。在这个镜子内,我们找到了天主。那么我们又如何找到自己呢?

行为就好像人的门窗。除非我们有所行动,我们不知道也不认识自己。除非我们体验到某些行为上的经验,否则我们不能经验到自己的存在。

因此,我们不能找到那个真正的"",假如我们摈弃一切人的活动。

假如我们摈弃精神上的活动,我们会陷入黑暗的深渊和一种虚假的"平安"中;但是这种平安是属于血肉的。

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但是这感觉的经验是外在的,属于肉体的,当我们在此黑暗中睡去,而感到某种甜蜜的感受,我们将在苏醒后实行肉体的工作。因此,要找回我们那精神的,属于灵性的"",我们应该履行我们的精神或灵性的活动。

但是,当我们依照圣宠去行动时,我们的行为不单祗是自己的,而是天主的。假如我们追究到最终的根源,我们将会经验到天主,因为他的行为在我们内显示出""""之内。

生命的成全在于使我们的行为精神或灵性化——用我们的信仰和谦虚为成全生命的工具,用爱来使我们的本性趋向宁静天主。

"走出自己"是我们人格形成的最高行为,不是靠我们本性的力量,而是靠那位在我们之上的永恒天主。只有他居住在我们灵魂的深处。因此,我们的性灵得到安息——即是行为的结果——也就是安息于在我们之上的天主之内。"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你欣赏这些精神行为的价值(财宝),它们是来自天主——而你的心也安息于那一切美好的精神行为的根源(天主)。你不在你内拥有"自己",而是在他内你找到了自己。

信仰使我在天主内找到了真正的""

一个完整的信仰,同时也是一个谦虚的行为。

天主不会向一位骄矜自私的人揭露他自己;他将自己显示给那些愿意与其他人分享的人,这是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的"宝物"。天主有时不会完全显示他自己,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接受他。

他等待着将他整个的自己显示给一个真正宁静的人,因为只有在这完美的""中,他才可以与他交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离开一切,为能有一个"虚空"的心灵去接纳他。

 

十七、——独居的生活是一个感恩的生活。一位隐士是一位比任何人都更感受到天主的仁慈的人,因为他的生命是完全依赖天主的;无论在宁静中,在期望中,都要依赖天主那蕴藏着的仁慈。我愈是活得孤独,愈是清楚地看到万物的美好。

为着能快乐地度我的孤寂生活,我应深入地认识别人的美善,了解所有受造物的美好,也要谦虚地认识我自身的美善。假如我不能看到天主在万物身上显示出的美善,我又如何能度一个真正孤独的生活呢?因为天主是我的造物主、救赎者和一切美善之父。

什么东西使我成为丑恶而可憎的呢?是我的愚蠢,我自身的黑暗,我的罪恶使我与天主的光明隔绝,这光明曾是他的美善在我的灵魂深处反映出来的,也是他的仁慈的见证。为驱逐我灵魂的丑恶,我需要与我内心的黑暗挣扎吗?这并不是天主要我做的。祗要能决心从黑暗中跳出来,投奔到他的光明中,这已经足够了。我不必逃避自己,但要找回我自己——也就是找回那个天主以他的智慧创造的我,又重新以他的无限仁慈改造我的自己,而不是那个以我自己的愚昧自我塑造的自己。因为是他的圣意要我的灵魂和肉体成为他神圣的宫殿,为了使我的生命反映出他爱情的光芒,而我整个的人格沐浴在他的平安中。

此时, 我才真正的认识他,因为他真正地在我内生活,我也在他内生活。

 

十八、——圣咏,为一个"独居者"来说,是一个花园,而圣经是他的天堂。它们向他揭露它们的秘密,因为他的绝对的神贫和谦卑,除了它们为他产生的果实外,使他一无所有。此时,阅读圣经不再是一种"功课",也不再是培植我们理性的工具,或者是一种灵修礼仪的书籍。那些只凭学术上或是热心地研读圣经的人,圣经变成了一种有益于思想的工具,或是一种精神消遣的书籍;但是为那些愿意生活圣经的人,圣经便是我们的日常精神粮食;在那里可以找到天主,尤其是在我们最急需的时候——在别的地方,别的事物中找不到他的时候。

在孤独中我终于发现你愿意佣有我心中所有的爱。上主,我的天主,我心中的爱便是一个""的心灵的爱。我终于发现并且认识到一个被人所遗弃和伤害,又很贫乏的人的爱是最悦乐你也是最吸引你注意的,因为这样的人更是投靠你,接近你,并当你是他的父亲。你特别安慰那些赤贫如洗,有限而又充满人性缺点的人,因为他们信赖你的仁慈,需要你的抚慰。

唯有在完全的孤独中,我学习到我不必要成为神或是天使,为了取悦于你;我不必要变成一个纯理性,没有感情,也没有人性缺点的人,为使你聆听我的声音。

你不等待我成为伟大的人而后才和我在一起,聆听我和答复我。是我的卑微和人性软弱使你更接近我;使我生活在你仁慈的眷顾之下。

这是你的意愿——你要的是孩童一般赤诚的爱和感恩,而不是天使般伟大的谢辞和承诺。

圣父,我明白你召唤我与你一起生活,并且也明白,假如我不是一个会犯错、会疲惫,也有一切人性感情的人。我是不会成为你的儿子的。你要的是一个""的爱情,因为你的圣子也以""的爱来爱你;而他之成为人,也是为着使人类和他一同联合在一起来爱你——这是一个人性的,在圣神推动下的爱。

因此,假如我不以""的爱来爱你,以人的单纯和谦卑来爱你,我将不会尝到甘饴的仁慈。那么,你圣子的死便是枉费了的。我必须是一个"",而且一直是一个有一切人性的人,因为耶稣是为了人并非天使而被钉十字架的。

这便是我们的圣召的奥秘:不是停止成为"",为了去变成神或是天使,而是一个""的爱,可以使天主的爱普及人类;一个""的眼泪,可以使天主的眼泪为世人而流。因此,在孤独中,圣咏滋养了我,教我明白这一切。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切,我们对他人的爱是纯洁而坚强的。我们不再存有虚荣和自满的心去接近他们,而是以一种温和和纯真的心去爱他们。这便是基督徒的孤独生活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