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卷一

伏傲  第一   

克傲难  一支

戒以形福傲   二支

戒以心德伐   三支

戒好异    四支

戒好名   五支

戒诈善钓名  六支

戒听誉    七支

戒好贵    八支

论谦德   九支

论己保谦  十支

卷二

解贪   第二

论施舍德

卷三

坊淫  第三

贞德

婚娶正议

卷四

熄忿   第四

爱仇   一支

以忍德敌难   二支

窘难益德   三支

卷五

塞饕   第五

论节德

卷六

平妬   第六

戒计念人恶

戒谗言

戒听谗

仁爱人

卷七

策怠   第七

论勤德

 

七克序

自子思子发明性道、原本天命、后世言道术者准至谓天下之至圣德、德施洋溢、及乎照坠、命曰配天、殆未易揆测 在宥天下、远人来宾。乃有泰西君子航海而来,计其途八万余里,阅三年始抵中国有古越裳肃慎,奇肱身毒所未经涉者,此亦尽乎照坠矣。夫麟游凤至,皆称圣瑞,贵来远也。物之瑞,孰与人为瑞乎。洋洋乎圣德配天,非我皇上畴当之。君子观光用宾,大都洁修自好。其为人不诡时向,其为学不袭浮说。间用华言译其书教,皆先圣微旨也。察其燕私屋漏,密修密证,皆凿凿不背所闻。其言语文字,更仆未易详,而大指不越两端,曰钦崇——天主万物之上,曰爱人如己。夫钦崇天主,即吾儒昭事上帝也。爱人如己,即吾儒民吾同胞也。而又曰一、曰上、见主宰之权,至尊无对,一切非鬼而祭,皆属不经,即夫子所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其持论可谓至大、至正、而至实矣。夫课虚崇玄,洸洋无际,要眇何难。要以真实世谛,使人可信可解而不可易,此为难耳。则画师图鬼物,图狗马之说也。又以泛而言诏事,稽颡对越皆事业,必爱人乃为诏事之真。泛而言爱人,怵惕煦妪皆爱也,必克己乃有爱人之实。故有所谓食饥者、饮渴者、衣裸者、舍旅者、医病者、及顾囹圄者、赎虏者、葬死者、皆爱人事业。而又有所谓伏傲、熄忿、解贪、防淫、远妬、清饮食、迷醒懈惰于为善之七克。克其心之罪根,植其心之德种。凡所施爱,纯是道心。道心,即是天心。步步鞭策,着着近里。此之为学,又与吾儒黯然为己之旨,脉脉同符。学者循此缮修,存顺没宁,来去翛然。既不徒生,亦何畏死也。惟是七克所载,大率远于俗情。如以富贵荣宠为赘疣、贫穷苦楚为福泽。骤阅之,觉可骇可异。而徐远之,名理妙趣,醒心豁目。未有不跃然神解,而卷不释手者。此书在慧悟之士,机警触发,见之自有神契。其次则困衡之辈,推勘路穷,如贫见家珍,渴得甘露,更有津津证入处。惟一种世味浓郁,嗜进而已之人,灵府多滓,难与微言,视此不免嚼蜡。或以此方文字见解测之,更泥不通,则不终卷而卧,此非书之罪也。庞公号顺阳,予未与一面。闻其居长安,大官授餐。为圣天子所礼遇,名流多与之游。诸题语言,人人殊率企响,不啻口出,即其人可知矣。

郑圃居士杨廷筠书于明旦斋中

西圣七遍序

    西洋君迪我著七编,始于伏傲,终于策怠,示余、余爱而读之。盖洗心之圣水,对证之要方也。古者国有狂泉,国人饮之,皆狂。当今之时,问今之俗,契己方人,似无不中此七病者,几于以国狂。而君实来传其国学,实为此方七药。君虽与华之人处,往往交臂而失。即谙华性,不应彻见腑肝,穷悉底蕴,言言当也。石言于晋,或凭之言。君之言,无所凭假。意者天主使人耶,特揭开心,鸿宣惊耳。警策破梦,妙喻解颐。天地之淫历,人身之膏肓,皆从骨髓心络,刳剔其淫邪虫毒。薰以反魂之香。涂以合体之膏。其神解,在秦和扁鹊之上。其易简,在六经四子之表。汉遣宋云等,往西域得四十二章。经鹿苑之卮谭,鹫峰之秕论,而藏之兰台石室,过甚珍藏。余讶时人,见君久在华域,溷迹中庸,不澄意远观,割情独缮,不知其可重也。近世学者,只信即心之学,不解原天之心。素无止定之功,妄言随欲皆善。往往驾慈航而殒命,握至实而丧家。无明师友以导之,和毒腊其杂进矣。夫用七德,克七情,以理治欲,实以心治心也。得其道者,药在殊方绝域,可以篱壁间物代之。读君书者,毋以欧罗巴生远近想,亦毋以六经四子生异同想。期于切救时病,庶于国有瘳乎。虽然,君书业已悬之国门。或讳疾而忌医,复增长其病心,与君为魔难,将奈何。君不与此土人比肩事主,同籍分禄。且所述者,天主之言。天使言之,度无为君难者。即有之,度无能举七编之言,而非是之也。则亦不足为君难矣。

砀郡彭端吾

七克自序

   人生百务,不离消积两端。凡所为修者,消旧积新之谓也。圣贤规训万端,总为消恶积善之藉。凡恶乘乎欲,然欲本非恶乃。

   天主赐人存护此身,辅佐灵神,公义公理之密评。人惟汨之以私,乃始罪愆万状,诸恶根焉。此根潜伏于心土,而欲富,欲贵,欲逸乐,三巨干勃发于外。干又生枝,欲富生贪,欲贵生傲,欲逸生饕,生淫,生怠。其或以富贵逸乐胜我,即生妬。夺我,即生忿。是故私欲,一根也。欲富,欲贵,欲逸乐,干也。而生傲,生贪,生饕,生淫,生怠,及妬忿,枝也。种种罪尤,非义之念虑言动,七枝之结实,披为叶也。地狱之火,此树薪之。故曰,去私欲,而狱火自无矣。世间疾忧患乱,身心不宁,皆由食此树之实而作者。拔此树于世,而人皆天神也。视人如己,视死如归,天堂境界,岂远乎哉。然而克欲修德,终日论之,毕世务之。而傲妬忿淫诸欲,卒不见消。谦仁贞忍诸德,卒不见积。其故云何,有三蔽焉。一曰,不念本原。二曰,不清志向。三曰,不循节次。夫世之奥然自是者,咸谓修德克欲之力量,我自能之。不知自有生来,但有一念提醒,莫非天地元主赐我者。富贵寿安微暂之福,有一隙之明者,皆知出于天主。而克欲修德,最难剧务,妄自认为己能,谬孰甚欤。如知力量,悉从上主而出,其于钦事祈求,自不容已。迨德成欲克,皆认主赐也。彼谓我自能之,不缘主力,乃由傲魔所中,忘却本原。冥悻自是,闻谀则沾沾自喜,稍拂则谓非所应遇,而怨尤不已,此七所修何德哉。凡人善恶,系于所志。有善业而无善志,犹人形而无灵神。非人,徒人形耳。修德克欲者,惟是蠲洁其一心,一媚兹上主,其志足贵也。次则志羡天德之美也。次则志在乎生享净心之乐,而身后获见天主,与神圣耦也。若修德,而杂之以富贵荣名世福之望,则所修非德。乃修他欲,而袭德貌耳。非以德攻欲,乃以欲攻欲耳。旧欲未去,新欲且增垫焉。夫德所至忌,世福之羡也。祛欲者所攻,正攻此羡世福之俗肠。有所攻以积德,又操所忌以毁之,德乌乎成。故志向不可不清也。凡有志修德者,必曰,吾必使无丝毫人欲之私。语甚美矣,第言之易也,行之难也。一言而尽,百年不能迄。攻一欲难于胜一国,矧并攻诸欲乎。且德志初修也,甚微甚弱。而欲之初受攻也,方巨方强。以微弱之德,攻巨强之欲,意徒锐而欲弥增,旋废业而反受其害。夫克私欲,如折旧屋也。先折址者,室覆材破,人受压焉。先折甍檐,渐至于柱础,则材与人不伤,而功易奏。是以克欲者,须一一别攻之。始于易小,俟德力,兹巨矣,乃始渐进于难且大者。以渐滋致精,道路更稳。如过于亟,易于碍坠。故曰,进德如升梯,谨形勿奔,奔必陨,不控于地,不已矣。亟修而无度,非自恃而凌躐,即速动而委顿耳。此不循节次之咎也。迪我八万里外,异国之旅。蚤荷天主灵慈,悟此世福,至暂至微,匪坚匪驻。转思身后,实具永年  福。爰从耶稣会教习。闻豪杰光阐之旨,正己化俗。悯夫邪说充塞,不知天主为人物真主,不思天堂有真修捷路。乃偕数友东来,九死一生,涉海三载,而抵中华。中华语言文字,迥不相通。苦心习学,复似童蒙。近稍晓其大略,得接讲论。窥见有志儒贤,多务修德克己之功。同方合志,万里非悬。第缘三者之蔽,隔藩未一。因绎所闻,及所管窥一二,以资印可。夫人心之病,有七。而疗心之药,亦有七。要其大旨,总不过消旧而积新。积之之极,以积永乐永庆。消之之极,以消永苦永殃焉。谆谆箴勖,良费辞说。盖缘人心如口也,口各喜其味,故馔各投其喜。德一而已,众言错陈,故折俎之不一脔也。惟嗜者之所染指。如曰,支离其辞,以支离其德,则迪我乌敢焉。

万历甲寅孟冬望日

  庞迪我题

伏傲小序

    人心于行,为火。火性上,上则炎,炎则炙,炙则焚。至于焚而烈焰焦灼,势难扑灭。化为灰烬,一息而尽。故火遇薪,速盖也。人心歧路甚多,独是好上人一心,从少得壮,从壮得老。即勉强调伏,而几微隐约,情境相触,不觉忽萌。自非内心真实能谦者,根株弗断,斧柯相寻,星星弗灭,焚林未已也。是故谦者,悦于人,和于神,享于天主。傲者,反是。谦者,信于友,孝于亲,忠君王。傲者,反是。然则谦,一也。累言之而不尽,大哉谦乎。人全一谦德,众德赅而全矣。庞子伏傲演谦为论也,旨近而远,词简而严。比物连类,创为一家言。憬若启重袭也,而众实观觇。又若开重扃也。而朗日喧。诵其书,知其人,尚其友,此非百家诸子之言,而为庞子之伏傲。

江东崔淐序。

 

七克卷之一
 

七克卷之一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伏傲第一  凡十支

傲如狮猛以谦伏之作伏傲

   傲者,过分之荣愿也。甚端甚多。综统有四。以为善从己出。不归天主。一。知善。从天主出。而因己功。二。伐有所实无。三。轻人自以为异于众人。四。自满自用。自骋自夸。好胜人,好异,好名,戏侮人。争斗。不恭敬。不孝顺。饰罪诈善。皆傲之属也。天主圣经云。一傲之子万罪宗。蓄之者,必满其祸灾。

   圣厄勒卧略曰。傲为百罪之王。一入于心。罪恶万端群从之。一不独至。善德万端俱去之。一不并立。何也。他欲倍德。以一对一而已。忿倍忍。妬倍恕。一虽坏,他未全坏。惟傲反谦。谦为万德根。根毁矣。德安积。故傲虽一罪。万罪总焉。

   物有决然相灭者。莫若德与傲。丁香树性至熟。树之其旁草木悉枯。后栽者必不生。蓄傲于心,德不能入。有德在心。傲亦灭之。徒存德态。绝泯德性。故曰,修心以攻欲为急。攻欲有先后。不先攻傲。而攻他欲。他欲不去,傲去。他欲易除矣。圣契理琐曰,先除炫人之情,他情易除。

   圣若汗有言,傲之败德。每当其成,如载重宝。涉狂波。危险过矣。急于登岸。贾勇争先。覆舟失载。反由于此。我欲修德,风涛汹涌以荡我。巉岩错刺以破我。幸而获全,顾以全丧乎。

   天主恶傲何故,万善万福,皆天主赋予。傲者以主赋为己自有。若斯倍负,是以所受于天主者。凡与为敌仇哉。世人皆天主所育,所慈爱。傲者心心事事,惟愿尊己。尽人类欲凌轹屈抑之。则天人交恶焉。故他罪离于天主。傲罪远于天主。妬夺人,怒夺我,傲夺天主。

   或问天主仇傲,犹有在高位者何故。曰,使傲人登高,非增其荣,独重其陨。圣百尔纳谓傲者曰,尔渐级而登。不渐级而下。乃暂然疾如霹雳也。

   西有国王傲甚,闻诵天主经者曰,天主黜尊者于高位,而陟谦者。曰,此语可删。如我今处王位,谁黜我?谁陟我上乎。不数日,王幸温泉浴,置衣于室。从臣俱避去。忽有天神肖王之容,衣王之宝衣,而易敝衣置之。桁遂出。诸臣以为王也,扈从归朝。王浴毕,乎无应者,索得敝衣,甚怪之。强衣之。出索从臣,悉已去。亦怪之。独行入朝,则王在业。以为妖异。见宠臣问曰,而识我乎。臣弗识。曰,我非尔王耶。是臣笑以为狂。詈而逐之。王不胜忧懑。自悟曰,此不虞之患。正以责前日之傲言矣。退悔痛哭。矢必悛改。求天主赦之。夜入朝,每念前日之荣福。今日之辱苦。哀叹不息。一夕朝臣俱散,天神出问曰,汝今已知世国之舆夺,不必干戈也。王曰,目击身受,曷敢疑。神曰,如是。仍衣汝衣。陟汝位。但今以后宜敬信天主全能,勿以傲言,别致重殃可也。言毕不见。王为故王矣。而内宫外朝无知者。后王自言之,乃传于世。

   傲入于心,心目虽翳。正平之义,勿尽亡失。他人为善,虽大必厌。惟己所为,虽小自喜。人有功轻之抑之。己有功,张大之。视己在上,视人悉在己下。人有成事,必谓有缺。非我经营补缀,不尽美也。自矜其德,欲人信其有是德。自责其过,非欲人信其有过。但欲人誉我能谦耳。偶有以是过责之,必甚怒。每事自用自信,独于己事,则不信己而信人。自审无才德,有以才德誉之者。辄弃所自信,甚信彼言。傲者之情,一一如此,自欺之至也。

   傲者自视过高,谓细务非所当为。人又卑视之。谓重任非所能为,己则不屑为所能为。人又不使为所欲为。自弃于小。人弃之于大矣。弃人矣,贪贾无厌。货值无几。而高诞其价。不肯以实值售。人又不肯与以所求值,是终不售而已。

克傲难    一支

   其梦者,必己醒。识其恶者,必始迁善矣。治病之始,须识有病,若病不认病,而不求治,则难愈焉。傲入人心,辄瞢心目,不使识有傲。而妄认有谦。故傲弥深。自视弥谦也,傲病日痼,无由疗矣。人行他恶,羞而匿之。惟傲者明行其傲,不以为羞,反以为荣。故其染人益易,其除去益难。

   奥斯定圣人曰,人积诸种情欲,惧其为罪,之乎恶。惟傲一端,惧其为罪,惧之乎善。何者,德与傲虽相反,德志一忒。则以德生傲,甚害于德。虽存德形,全灭德性。譬之蠹然。以木生而害木也。皮之徒存,其心槁矣。

   他欲攻形,傲攻神,惟神至微。故攻我者至险难避。他欲攻我,止于一面,傲之攻我,挟美衣亦来,挟仁亦来,挟义亦来,甚而挟谦亦来。四方八面,无不来也。

   魔计诡矣。不能以其恶胜我,则以我所胜彼之善,皆入而胜我。他欲攻我,惟以恶貌,易识别易胜。傲之攻我,初以恶貌攻不入,则变貌为德以攻我。如以傲貌不胜,即貌为谦厚。以富貌不胜,即貌为轻财。以贵貌不胜,即貌为让爵。以才貌不胜,即貌为静默。我显行善,彼以显行善攻我。我阴行善,以避显行之傲。彼以阴行避傲之善攻我。我既全避他傲,尤以避傲之傲攻我。譬之剥葱,去其一,内复有一,百剥百有。墨鱼体无定色,随所居水为色。欲攫他鱼,辄伏石,色与石无异。他鱼以为石也,或就之,歼焉。亦以此避他鱼之攫也。夫傲亦如是,不能明为邪,即貌为德。我欲察而祛之,彼亦然。

   他欲虽大,至死则止。惟傲殓尚形于棺。葬尚形于墓。永世不已。他欲受克,渐次消瘁,不复滋长。易其处,或易其时。数如溢汤。去其薪火,稍得平矣。如色欲少则餍,老则息。如忿怒,忍则去,静则却。惟傲一纳于心,时处附着焉。或动或静,或言或默,或众或独,必不可离,且不可掩。身能老而不衰。日以益甚,我易境。而傲如境,我易业,而傲如业。愈仆偃以胜之,愈鼓力而复斗。我克之已力,辩之已精。彼亦已就灭绝。灭绝之中,复增猛烈。辟犹蹴鞠。扑地滋重,胜激滋高。故傲之一念,先发后胜,德未至,念已芽。发之先也,德已成。害尚存。胜在后也。譬如裹衣,衣之最先,去之最后。里衣不去,终为蔽体。傲气不去,终为敌人。

   傲念配善行,如黑影配阳光,一面有光,对面必有影配之。至日在顶,光直下照。然后四面无影耳。我修德之念,未全向天主。其光必偏。傲影乃附。惟正德纯心。一与天主对,上下相合,全身是光,傲无自来矣。

戒以形福傲   二支

   试问傲何故乎,而盍思尔生从何来。将从何往。今复何为。言尔来,则天主造尔也。尔以前,是何贵重物。无尔也。无尔,则贱于兽,微于草。浮于细尘者尔也。言尔往,往于土耳。而非永久物,未及百年。秽灰而已。言尔为独有妄想妄言妄行在,皆取罪者也。有何聪明,有何智巧,有何力能乎。夫前为为空尔。后为灰尔。今又为罪尔。而如是止矣。而且傲。嗟哉,百尔纳语人曰,尔思索从来,甚可愧耻。思今所在,甚可叹哭。思所从往,甚可战栗。人恒存此三思,傲当自灭矣。

   假令有人手数铢钱,自谓至富矣。沾一命,谓大贵矣。生未及期谓永寿矣。如是者。孰不笑之。无以其见挟而受微乎。呜呼,笑人而莫有笑我者。我取富贵荣寿于世。而笑世之贫贱夭折人。以多笑寡。宜矣。然此世,虽多亦寡。虽全亦缺。况我所当,为前古今中一息。我所居,为高天广地中一尘。奈何以此寡缺之世。取笑于得全福乎天哉。我视世,世分多少。以天视世。世无分多少矣。以存视今。今分有无。以亡后视今。今无分有无矣。恶得自恃而傲乎。

   夫人任所感触,但一回想,皆可引使改傲为谦也。或作内外想,或作上下想,或作平等对境想。想外者,人有智能才德。我或无一如人。宜谦矣。想内者,我有罪过天主所恶,天神所厌。有邪欲可防。有善固借之于天主。有智固学之于人。所知虽多,所未知必尤多。我又谦矣。想下,下游地狱。以罚有罪。甚可畏。有鬼魔,能煽惑我心,财害我身。非天主佑我,我不能防之。兽勇于我,禽捷于我,草木或花可视,实可食。各有用于我。我不能有用于物。物皆能无用我。我不能无用物。我又谦矣。想上,上有天神,其性情灵于我,我恒赖其保护,以避世患。又上有天主,人不能夺其能,不能晦气智,不能违其义,不能槁其仁。孰得外之,又孰得强之。我又谦矣。想平等对镜者,我俦类甚多。计算沓至。忧患纷集。遇之必伤,逃之无术。我又谦矣。想及诸种种,犹不去傲存谦乎。未想耳。

戒以心德伐    三支

   有人欲择地修道,问于贤人曰,静处与嚣处孰安。答曰,自责不伐,两处是安。不自责喜伐,两处是危。故存一喜伐念,独知众知之害均也。

   虚伐有三端,隐而自喜,一也。显而自誉,二也。遇其言受之,三也。两自内出,一自外来。随德起傲,随傲受伤。初结念时,辟之种果。此时傲,种朽不生。已行践时。辟之发芽,此时傲芽蠹不长,朽蠹内出也。迨成就时,辟之蕃枝茂实。此时以受人之甘言傲。是风从外至,枝摧实散,遂以不成。

   仆者,以主赀市易。不染指则忠,否则贼。善言美形能才。天主所赐我赀,以售天堂永福。广天主荣名。诲劝人为善,而辄自发以图己荣。染指矣。盗罪曷逃乎。

   人最善,而不以善归上主,乃最恶也。圣博纳文曰,尔将使物归己,僭为物主。魔之徒也。才德智能原出天主,妄谓己有,是则甚愚。若其知之,冒为己荣。何异穿窬乎。尔能先除其不属尔者,余则许尔自伐矣。试除其不属尔者,则当除才除德除能除智。复且除己,终归于无,伐其无可乎。

   自矜其德者,非因有德矜德,乃因矜德行德也。即后可以徵前。天主圣经有言,两人登天主堂,祈祝天主。其一才智荣名过人,其一无赖也。才智者近立谢曰,谢天主独厚我,俾我异于他人。他人奸淫,盗贼犯义,又大异此无赖人。我一七二日斋,捐己财什一,为天主奉敬,谢天主。无赖者惶悚远跽,不敢仰视,拊胸吁号曰,嗟乎,天主怜我罪人。耶稣(天主降生名号)判之日,此人恶,故自悔自下。入时罪人,出时洁矣。彼夸者以傲以满,自灭前善也。出时愈污矣。才智者,以德取傲,傲存而德亡。无赖者,以罪取谦,谦至而罪灭。德反为罪,恶反为德。故曰,以美食自病,不如以毒药自疗。以美德自傲,不如以恶罪自谦。又曰傲与谦兼。德全灭,况与罪兼乎。谦与罪兼,罪全灭。况与德兼乎,鲜衣行乞。安能使人怜而衣食我。我欲见怜于天主。宜露不足以动之。匿丑于行,矜夸其德,天主悯我乎。憎我乎。故恃有余不知求。天下之绝贫也。

   百尔纳则自伐者曰,尔所有,特天主已授尔。人所无,特天主未授人。岂可以天主之赐。贵尔而贱人乎。受愈多,尔责愈重。以此自伐犹伐尔责多。而贱百尔纳曰,水之原,海而已,江湖皆流也。凡德之原,天主而已,善念昌言美行。皆流也。江湖复归海,故能环转不穷。才德受而复归天主,故能生成不毁。尔有才德勿自恃,生虚喜而轻他人。须念非自我来,悉惟主惠。既能与,即能不与,虽已与,又能复取。我其寄也,何与而骄哉。

   我原非从我出,今存我。有非我自存。我且不能为我。况我所有奚能为我乎。性命受之天主,则才德功绩,性命之末饰。我曷与耶。有真德则荣赞益报之士。有美德善功。闻赞誉。则瞻仰天主。而颂谢转归之。是以功德愈盛,益报愈定。

   昔贤与数辈渡大江,舟覆溺将死,仰天祈佑。天主使神援登岸,忽自念以功德之盛获救于天也。俄马踬躝焉。始觉傲心之罪。惕然改悔求赦。幸而不死。人也恃天主之祐,险中乃安恃其功德,安中乃险。

   人不先自欺孰得欺之,不先自喜,孰得喜之。百尔纳所遗圣迹甚众。四外闻名。辞曰我闻圣迹之真者,诚成志。伪者假袭之。我自视无诚德在。亦无假行在。迹于我何与乎。天主留此训世勿以名我。夫上百人之行。不胜夫下一人之心。万口之共尊,不敌夫一念之自贬。圣人如此。

   或言为善者,我为之如工人作器。工人伐之,伐何不可。曰,其故有四。虽我实为,非得天主佑我。不能为。舟随水下。不能逆水自上。鱼目入笱,不能自出笱。土自生荆棘,不能自生百谷。人情自向恶,非天主助佑,不能自善。故圣经曰,凡嘉惠从上来,自大父降。又天主谓人曰,尔损悉自作。尔祐悉吾降也。故为善之誉,宜归天主。不应自居。一也。善之合否,我难自定。若白圣人亦曰,我心虽纯清,我自不能知,故凡人今世为善,如夜作事。夜作之事不至白日。美恶不分,人为之善不质之天主。孰能豫定其真伪乎。圣保禄曰,我察己无恶,未必即是善。盖判我者非我,实惟天主。二也。吾所为善,虽似至纯,鲜不缺误。金虽精不必无滓。我所为恶则纯恶。系我自为。我所为善,未必纯善。又非我所自能为也。未成之工,工人不以示人。未成之善,人宜视以自愧可自伐乎。善虽多端,苟有一恶。终为无善,故为德如守城。一阵之瑕,万坚无益。三也。德非坚久不动物。安可一时自持。如战未讫事,孰可言胜。行乎变迁。至无常也。故德之全亏,受攻乃见。德未受攻。坚瑕未试。未可谓真德,况自伐乎。四也。

戒好异   四支

   傲者以为异于人,如自立山顶,视其下,如蹲鸟也。以为我高矣。贵矣。异矣。不知我远视人,谓众鸟在地。人亦远视我。谓一鸟在山。

   亚利思多,西之名士也。闻有自伐其异者,训之曰。尔人耳,何以异于人。异于人者,非人也。上则天神,下则兽。上者不能同,下者不欲同。亡若与人同乎。

   默搦加甚傲,欲人敬之如神。奉之如天主。费理簿王欲诮之。一日盛馔宴客,设别几延默搦加。默搦加以为王之待己异于众人也。窃自喜。坐定。王命于他客进一馔。则于默搦加进一香。犹以王为异视己也。益喜。终席如是。众饫矣。弗复下肴,惭极而去。

   人欲异于人者多,知所以异于人,与行所以异于人者。寡矣。异者非常之谓也。志言行异于常。即异也。富贵同欲也。尔知为微暂不久人物。偶得之如未尝得之。未尝得之,亦如已得之。不以得失分乐忧。则异人,美誉同欲也。尔知为速过之风,不捐善以取之,不阴心以图之。则异人,安逸同欲也。尔知此安逸与禽兽等。人既异于禽兽,不宜同乐所乐。于是图为善以生心乐。勿为行乐。则异人,若也求世所等求,得世所等得,何异之有。

戒好名    五支

   契理琐理圣人曰,尔未尝与天主。天主何从报尔乎。夫人为之善,人耳。何益天主而称与之。惟为天主为善。是则于天主也。故天主受之。以定其报。若行善图名,心本为世。得世名,报施称矣。于天主何与乎。忽至死时,何所持以易报于天。而免永刑于地狱耶。圣经曰,尔赈穷乏时,右手所为,勿使左手知。秘密而行,尔父则报尔。又曰,即尔行善,慎勿显行使人视。不者,无报于天。

   人之为善,与其为人为,无宁不为。不为者,在天无得。在世亦无失。为人为者,在天既无得,在世复有失。犹如食饥衣裸一切诸行。孰谓非德实。费赀财。或费心神。实费失矣。虚名之得,非得也。圣亚塞捏曰,为善求名,如实漏卮,此入彼出。来日可得百金。今日亟以微价售。谁不笑之。德至重实也,不能善藏。以徐待报于天,而已虚名微价,轻出迫售。哀哉。

   吾人无可不行善之时,惟显善之迟速。自有定候,天主操之。我无与焉。非时而露,使人见称。路旁果也,人人取之。安问者熟,百千万国,竟无一成。

   我又宝贿明示人,是诲盗也。譬欲语人。汝何不知我此宝。则是语人。汝何不取我此宝,德身宝也。此皆消德损功之缘矣。故修德宜如播麦,播麦者,喜寒畏热。方种之时,其根最浅。一遇风热,即芽蘖干枯无复此梦。故种德者务居于静以深其根。后虽有称毁之风热,犯之终不摇矣。

   圣贤修德之意,惟是媚兹天主。徐以食报于天。若夫污真德,虚天报。莫名誉若矣,露德求名之罪,甚于乏德。故圣贤修德之志,不加于藏隐之志。其避世誉也。甚于世人愿得世誉也。罢西略圣人曰,吾于当世名,微独不敢冀之。纵偶值,亦不敢纳之。恐今世之荣,即不及灭我德,亦必减天报也。

   系辣恋圣迹甚众。名播万方。来访者日众。圣人不悦,数徙避之。不获而哭。门人问故,答曰,圣经云,凡欲遁仁,必受窘迫。吾考前辈诸圣贤,有实德者,无不因世苦辱,密就其德,以蒙天报。今敬誉我者多,恐天主以是足我报于世乎。

   泥哥老之乡人,贫甚。有三女。长而未嫁。暮夜挟赀潜掷其家。是人得赀。嫁其长女。复掷如初,嫁其仲女。终莫解所从来。私谓仁功未竟。仁心当未休。吾有少者在,必复来也。阴伺之。果至,掷赀而奔。急追得见,甚感其恩。闻何以报也,泥哥老曰,我之行此惟为天主。故恐人知。当我生时,尔弗告人,是报我矣。嫁女如亲,避人如盗,藏德以避虚誉,圣人也。

   每塞身隐一陶,名彰万国。有贵客往访之,途见老者曳杖来。以为知每塞者也,询之。答曰,每塞落拓人耳。丰仪不足象,修行不足尊。奚见为。贵客闻言,废然而返,以语其友。知即每塞也,益叹服曰。向闻其圣者,未试之,今目击矣。

   圣厄勒卧略曰,傲者实知我无是德,以是誉我,乃无弗喜。不以主与实德之失为忧,惟以人与浮名之得为乐。谦者异是。誉言之至。一一自反。反之握无,是毁诋我无业。我愧而修,反之我有,是飘散我有也。我惧而藏。经曰,试金纳之红炉,试人纳诸誉口。伪金入火,随烟而散。真金入火,弥炼弥精。誉之于人,虚德遇之,辄生虚喜,故消。实德遇之,辄生实惧,故长。

   实德如活物也,无待于外,自能行。故不以外誉去来。为我行止。惟虚德乃待人誉之。笛本无声,气吹则作。舟本无力,风御则行。气息风收,顽然而已。西有不类者,谓人曰,尔不示人美以引人誉,而入市寂然。对人默然。是才是德尔何与乎。众皆怒而逐之。古盛德者沙哥博,尝曰,我愿当世善人诸苦患,一切我身代受,而彼得免苦患者。谓我罪重罚深,无复怜我。我最乐此。不类者之德,死德也。向人之风,得之则行,失之则止。圣人之德,活德也,向向于天主,誉来不惊,去亦不寂。

   智者如日,自有之光,常存不变。风霾云雾,障而不消。愚者如月,借光与外。随外聚散,以为消长。真德常荣,即有毁者,能掩不能减。伪德荣于人口,一时虚誉,似若可矜。稍不遂意,辄以沮丧。故随誉聚散。用为消长。倏崇倏卑。倏然消无,闪忽不定。无刻可固,何足自恃哉。

   雕者玻璃隔国工业,尝作二像,自信精绝。藏其一,出一示人。某曰,此处当何似。辄易。某曰,此处当何似,又辄易。某曰,此处当增,辄增,当减,辄减。己视之,则成一怪行矣。见者惊问故,乃出藏像示之曰,此夫我独造者如是。此夫尔共造者如是。人心百千万异。我欲人人称美。则合百千万异。安得不成一怪乎。

   德犹珍珠,誉犹市衡。衡吾珍珠,平乎哉。德之能,出于天。德之权,悬于天。多寡之数,惟天主能判之。天主之衡,至定至平。是而多实多也。以我衡,或以人衡。而多未必多。如输税者,有王府之嘉量在。我量谓多,公量谓寡,多乎寡乎。

   行善而无心名誉,名誉随之。其真能作德,真能轻誉也。有二美焉。有心名誉,名誉去之,其所重浮名。所丧实德也。有二辱焉,故曰荣名随德,如影随行。我向影取之,愈去。我背影避之,愈来。何者,名从德生,当随德至。避誉存德,名何自去。逐誉败德,名何自来乎。不问行黑行白,均一黑影。影非有物,惟是无光。荣名或生于真德,或生于伪贵,莫非黑影。然实可持。惟系浮思。虚想得之,虚想乐之而已。

   人有重宝,不欲寄人,必什袭藏之。缄縢扃鐍,方为实有。天下之实宝,贵莫如德。藏德之器,坚莫如心。邪魔不窥,盗贼不窃。随索随得。人口无键之椟。我寄之人口,能永存哉。寄之人口,则与不得。不在我。惟在彼。彼称誉则得,毁诋则失。奚为我有哉。厄勒卧略曰,实德而冀人誉,贱其德者也。

戒诈善钓名   六支

   无有微价可得贵物者,有之。则赝物也。不,则窃以来也。更不,则售无者愚耳。德为至贵重物,顾以虚名之微价售之。赝乎,窃乎,其愚乎。

   鹰,贱鸟也。卑飞附地,以取腐鼠于地也。或高飞向天,非欲向天。见腐鼠而欲搏之。故高飞以伺便也。好名者,得猎名之便,则言貌飞出众人上。一似天上人。察其志趣,惟望假荣虚誉之腐秽物。饰行相矜。下而取之。夫鹰得腐鼠,能救其饿,尚为有益。人得虚名,不满其心,又匮其德,不亦贱于鹰乎。

   西有死海,海滨有树,果色甚美。见者爱而采之。着手即破,中皆秽烟,一无所有。假善行以取虚誉,类是果矣。经谓之白墓,外设色,内朽骨也。

   诈善非善,乃兼二恶,不善一,诈善一。诈善之害,甚于显恶。圣契理琐曰,尔既以善貌为美而欲张之,美体更美,何不欲得焉。以恶貌为丑而欲匿之。恶体更丑,何不欲除焉。既不欲得所显善,宁愿所存恶,庶不以诈善欺人。亦不来诈善之誉,受人欺也。

   好名者,似善非真。故最忌真善。使以假善之劳,移之图真善。则善神与善貌兼之而顾以其力造恶。又以其力饰之。力费者倍,善失者全矣。

戒听誉   七支

   听乐者,美声昵耳,静时犹闻,隐隐自思。习业俱废矣。听誉者,美言昵心,过时犹忆欣欣自喜。实德实行,要业俱驰矣,故曰智者。倾耳以听誉,则愚。既听而自喜,则狂也。

   人情变态无常,其誉我,欲毁我也。我爱誉,彼以是毁矣。童儿嬉戏,众推一以为尊焉。楮为其冠,刍为其带,相与呼拥崇奉之。然一为所推,即嬉然而聚笑矣。

   面誉者如镜,无不似也,无不反也。我在左,彼在右。我在右,彼在左。谀人之言,是非喜怒,悉悉如人。而其心准背评。又悉悉相反矣。始以谀入之。既以受谀诮之。蜂也口甚甘,尾乃毒,取其蜜,受其蛰。

   寓言曰,鸟栖树喙肉,狐巧兽也,欲得其肉,诡谀鸟曰,人言黑如鸟,乃濯濯如雪。殆可为百鸟王乎。特未闻和鸣声耳。鸟大喜,哑然而鸣,肉则坠矣。狐得肉,视鸟而笑,笑其黑。且笑其愚也。彼面誉尔者,若以尔为智,必知尔不喜誉。而弗敢为誉。惟有求于尔不得,且意尔为愚可欺。乃面誉以增尔愚。而得所欲得焉。一已得,且讥尔傲,笑尔愚也。尔奈何倾耳以听虚誉,而取笑讥乎。

  猴也,不能守如犬,负如马,耕如牛,使人笑悦而已。面誉人者,不重实行有益之事,而献虚誉,使人笑悦而已,与猴何异。

   面誉之害,甚于面毁。毁者扬人恶,使人识己而自下。誉者掩人恶,使人忘己而自上。厄勒卧略曰,遇艰难而不失其正者多,值称誉而不失其正者寡矣。塞搦加曰,离人于正,莫如喜听誉也。

   面誉者系人于恶,恶者畏谏,且闻誉。日沉沦于恶,不自觉矣。奥斯定曰,称誉者多,而谏责者寡。则验天主之怒也。

   智者耳闻誉,其心若挞诸市焉。西有贤王辣第思老,或颂其德,王手挝其面。或怪问曰,彼誉王。王何挝彼。答曰,我正报彼,彼先挝我耳。盖受谀与造谀罪等。我纵不挝,无为喜悦。彼惟求悦不得,即休矣。

   昔有武士,教其徒技击,众方称赏。师遽责之曰,尔未尽善也,尔尽善。人安得称赏。故纯德不待誉,我有不足,始以誉言补之。如天体周圆,谁称誉其周圆。日有阴晴,故称日以晴。月有盈阙,故称月以盈,人情大抵如是。

   圣法兰济,德行最多。称誉籍甚。圣人令其随所誉者,辄诋毁之。彼言智。此易以愚。彼言才,此易以拙。有人故以恶名加之,圣人致谢曰,自有我来,未有识我如尔者。

   圣多明我,居笃洛撒。教化人甚众。己避居加尔加锁。人问故。答曰,笃洛撒,敬誉我者多,我居之,虚喜易至矣。加尔加锁,毁我者多,无居之,实谦易保矣。

   或曰,名誉随德,如鼓应桴,必畏名誉。恐修德者惧矣。曰。有德欲人知之。本非罪也。经曰。尔光明显于人前。俾视尔善行。而赞美在天尔等父者。惟以德自归。及以善图名。是为罪矣。夫荣誉有虚有实。当去当就。所宜自检者三。一为所以受荣誉之事。二谓授荣誉之人。三谓图荣誉之人志意。吾所以受荣誉之事。宜实为之。若其过情。耻也。取非其有。谓之盗矣。奥斯定圣人曰。吾不喜爱我者。誉我以所未有。此非誉我。乃别誉一人系名于我耳。授誉之人。苟非明。诚不辨虚实。其言弗可听也。故曰誉我于污人。誉我以污事。两辱等耳。又曰。尔不见訾于恶类。尔德未真。况见誉于恶类。可得为实誉乎。又曰誉尔者。勿论几人。惟论何人。沽名者。在自见。无心向上以求赞颂天主。及为人之利益。其荣甚虚矣。夫名誉非可愿爱之物。惟有益于人。始可愿爱。夫我有其德。令人见我德。遂能赞颂天主。知为万德之原。观我善行。各自警策懈惰。钦从训诫。是于我事天主。爱人真心。大有利益也。如是则名誉足贵也。

戒好贵   八支

   居高位。慎勿恃也。惟善德者。抱不脱之物。自易迁流。莫如贵位。欲固得之。如握泥鳅。握愈固。失之愈速。黑云四布。雷声电光。轰烁交至。行道之人避之。雨收云散。雷电俱灭。所存惟泥涂而已。世间贵位权威。薰灼暂时。雷电何异。殆身命殂谢。向时声势。悉委泥涂。谁复重之乎。百尔纳圣人训一国主曰。尔思居尊位高。与众甚异。兼思尔身是浮灰。与众不异。合此二念。自忘其尊高矣。

   昔有国王。统百万众征行。布阵原野。登高望之。辄生雄心。私念百万之众。谁能御之。我为其王。尊矣大矣。忽觉为傲。反念曰。不然。不及百年。彼百万皆死。我亦死。以一死为众死主。何足矜矣。

   水之分流。有浅深大小。入海则等水耳。无复知孰深大。孰浅小叶。人在世。水流地也。其贵贱。浅深大小也。至终时。则入海矣。岂有贵贱哉。

   物像愈精。愈伪愈欺人。愈精则愈似。愈令人误以为真物。而实非真物也。乃惟真物之像耳。世位愈尊贵。亦愈伪。愈欺人。愈尊贵。则愈似可欲。欲似可欲。愈令人误以为真福。而实非真福也。乃惟真福之影耳。真福者独善人。宜有之。尊贵则善与恶。俱得有之。岂可谓福哉。

   或问一贤者曰。人心之最扰不休者何物。答曰。图高者是也。未高。求得不能安。既高恐失。又不能息。

   成万物有四行。土水气火是也。成万罪有二行。好贵第一。贪财第二。塞搦加曰。好贵者。辟之旋风。先自旋而而后旋物。石之在山。静则已矣。惟自崩而后触之者伤。当之者破也。人当伐善时。不见在己上者。惟见己下者。迨求贵时。不见在己下者。惟见在己上者。不知尔欲为贵。必合尔神身。无不震动以营之。而后得之。而人乃或淹抑矣。或挤蹈矣。夫非以我之贵震动人也。乃以人之贵震动我耳。

   今人视此世贵。甘之如饴。夫求贵者欲也。贵不得亦欲。既得亦欲。日加炽焉。如消渴者。饮水暂减。少顷愈加。水反为薪矣。好贵不知足。恒冀所未有。不能享所已有。如食已饱。又加餐焉。出而哇之。并归无用矣。

   厄勒卧略曰。好大者。欲伸于他人之上。而自屈于傲情之下。欲为他人之主。而先为其欲之奴。我苟欲贵。是劳我以卑我也。我即得贵。益助我以抑我也。且人心方有所欲。则胸中便成厥像。动一欲贵之想。胸中忽觉栋宇巍绝。忽觉见奔走承役者。觉崇坛广筵。凛然临万人上。觉威风凌摄。人觉取怨仇报复。觉顷刻呼拥前后无数舆马赫奕。觉多胁肩谄笑者来。我辄色喜。觉推坠一人可至地。提挈一人可至天。觉堂下人哀乞千百状。我能怜之恕之。觉天下人戴谢我。我诩然自居。或伪退让。种种诸念。牢印于心。一触其端。茫如逐影。还视此身。萧然而已。非醒时入梦而何。未及受是位之乐。而先来是乐之劳。

   好贵者。不自觉其至险至危。妄而欲人。夫身登峻峰。不重则必倾。足摇目眩。飘然浮云。可复定乎。高位非易居也。厚其仁。深其智。吾身重而后能安之。且居高位。百责聚焉。以一身委百责之中。险危极矣。而人之如搦何哉。

   昔有将受王位者。其诸父贤人也。就问之。贤人引至高处。令入圆盘中。急转之。少顷。旋瞀欲陨。乃下之。眩尚未定。良久而坐。谓之曰。在高则险且陨。在卑则安且止。吾命女矣。遣去。遂不敢受。无何卒。灵神示人曰。天主赐予升天堂。享永福。且喻我云。曩不听若言受位者。必堕污行。不能逃地狱永患矣。

   好贵者。其未得时。谋望既为心患。其已得时。窃据更为心患。至于失位。愈又更为心患。其始谋望时。得位心重。遑计其他。遂不知天主。不知人。不知己。皆大患也。内多歉畏。恐失人意。语言行事。无不求媚于人。伪为谦恭。又如不欲得者。屈己徇人。谄谀百出。是众役也。心分两念。自相为斗。其一恶情本欲为不善。又因好贵。惧人知觉。故强抑之。两恶心相反。不许有静时。既处高位。身心最险。盖有位为恶。其势既便。又无旁畜止者。是以在位弥久。造罪弥深。迨既失位。而受居位不善之永罚。其患又极矣。圣经曰。大者受苦亦大。亚利思多喻好大者曰。人视贵位。俱宜视后。不宜视前。盖先宽后窄。先甘后苦。如生果焉。色美而味酸。方见辄欲尝。方尝辄受其苦矣。

   任马者。揣力强弱。较物多寡。然后行。任舟者。亦量重轻。酌坚瑕。察波涛风色。然后行。于物无不然。独好高位者。不自度其能否。力绵而任巨。皇皇然惟恐不得。得而不胜。收缰回舵则晚矣。

   人无有自信所不能为者。与缝人以尺布。而欲为衣。与履人以寸皮。而欲为舄。必决起而立辞。居贵任以治人最难为之事。而无人自识其难也。甚狭不足。以为甚有余。惟真能辞者。乃真能任焉。寓言曰。众树共议。欲立一树为长。共宗之。首推阿理袜。阿理袜美果美膏之树也。辞曰。我膏甚润。为人用。不愿散我润。易尔众树长也。次推葡萄。辞曰。我果甚甘。我酒甚美。为人用。不愿散我甘美。易众树长也。已及辣末。辣末者。棘属也。无花果实。丛生多刺。一无可用。燎爨而已。遂跃起曰。信然耶。则当来就我影下。惟我所为。谁敢逆者。逆则我辣末当出火焚之矣。夫有德者。满于膏。丰于实。惧因贵任而散也。微特不喜。且畏之。微特不求。且避之。愚者拙者。无美可惧散。不畏不避。则辣末而已。

   法兰济。避尊位弗得。质之天主。天神以玻璃缸注清水。示之曰。已清如此。而以濯人。则可矣。遂避之。夫周于德者。非主命。弗敢轻受尊位。何况染于罪者乎。

   厄勒卧略。欲避主位。众迫之甚急。守之甚坚。乃自匿巨甔中。两人舁出城。而藏之复陶。众索之其家弗得。俄见远山有猛火幕之。怪而往观。圣人在焉。夫圣人甚畏高位而急欲避之。惟知高位之责重险多。身居高。而心存谦德甚难合。故非万万不获已。弗敢自恃其德而遽当之。

   好贵者。惟为一时之假荣。不复觉终身制真辱。徒计在后之得。遂尽掷从前之功。

   好贵人有可笑。有可憎。有可愧。以微功力求尊高。可笑矣。其得之为侥幸。可憎矣。若穷神尽智而终不得。或旋失焉。适可愧矣。陟高之路。莫捷于轻高也。

   居高位。非大人所以为大人。而似大人。盖以世情量世物。不于其身。于其础耳。然登侏儒于无极之台。不得为长人、纳防风不测之渊。不失为长人也。故辨高卑者。独量其身。勿兼其础。西有费理簿者。大国王也。胜敌国而奄有其地。大自矜伐。一贤者问之曰。王灭是国矣。取是地矣。试度王影。视昔得长少许否。

   人以高位为荣。然以小人居高位。反辱矣。何者。高位不能荣小人。极能见小人也若使不在高位。孰知小人哉。如猴升屋而坐。非尊荣也。令人笑之。

   人当愿有其具。不当愿有其位。有才无位。弥荣。有位无施。弥辱。西国古俗有大功者。得立像。加当者。功最大。未立像。或问故。对曰。我愿人问加当何故不立像。不愿人问加当何故立像。

论谦德   九支

   谦者何。自居贱。自居下也。人思天主之大。己之渺焉。非主弗生弗成。弗贤弗圣。其心下于天主。即下于人。斯谦己。谦为德根。凡德不绝于是根。则畅达焉。  茂焉。不则。摧折焉。枯萎焉。圣奥斯定曰。谦德斯须不可离。谦者先善以引善。配善以固善。随善以掩善。不则傲目取衅以入。全夺我矣。

   累台者。必固其址。若以浮沙积。愈累愈险。愈速倾矣。善才能基。莫固于谦。若不以谦心积。愈多愈高。欲险愈毁。圣厄勒卧略曰。积德不以谦。如持浮灰而逆飘风。又曰。红炉之碳。不以灰蒙之。须臾而灭。盛满之德。不以谦掩之。须臾而亡矣。

   圣百尔纳曰。虽过谦下。不必自疑畏。若有丝毫上人之心。正可畏也。譬如入门。门高而我过屈奚害。轩然直行。或击其首。多玛斯贤人也。其言曰心下于万人。何害乎。心上于一人。有害矣。

   天主经曰。尔身所居愈高。事事愈谦下。天主宠尔。浮海之舟帆既高。无重载以压之。鲜不得覆。人者树也。身其枝。心其根。枝升根沉。上下相应。乃能御风而本。不拨华且实焉。故身伸于万人者。心屈于万人。我位胜人。昧然不见。人德胜我。灼然见之。

   凡人愈善愈谦愈下。井之深者。水愈甘。蜂房之在下者。蜜愈多。黄金者。五金之至贵也。体最重最下。果之实者枝必垂。粟之坚者穗必俛。百千万物。无一不然。故重与下俱。德与谦并。重德结于身。其心愈不足矣。观己所不足。则向下。凌人以有余。则向上。凌人以有余。有余乎哉。

   镜之照日也。圆实者。其光不耀。虚圆如盂。不可逼视。且发火焉。虚故容也。故聚也。故能发也。人自满德。无所受矣。安能及物。

   算数法有空位。空位非数也。以之加于数后。则进十为百。进百为千。进千为万。空位愈加。数益大。谦于他德。如空位于正数也。故曰尔有所为。一若未尝有所为。所为全成。

   傲者相争不息。谦者自处最安。傲者求上。谁不求上。故皆争。谦者求下。谁则求下。故独安。谦居下。下不复坠矣。傲居高。危哉。

   傲本谦之仇。或不敢径行其傲。必也袭谦之。迹以自盖焉。是明知谦为吉德也夫。夫谦无不受益。独见仇于傲耳。今并其仇。亦且明叛之。隐假之。谦果吉德也夫。

   世荣不兼之谦德。愈近辱也。谦无他荣。自足为荣。若兼他荣。则更荣。譬之美香。非独自香。兼他物皆得香。惟傲反是。美德美才。受若辱。染若污。

   或问一贤者曰。学孰大。答曰。学为小者大。问学小如何。曰。愿不见知于人。愿见贱于人。苏锁西国盛德士也。从幼至壮。念念修德。人争誉之。忽天神谓曰。尔修诚勤。为人皆崇重赞誉。故德为尊。仅臻小学。是后天主令受人贱慢窘迫。以为天下最鄙恶。亲疏增厌。不屑与言。尔能欣然乐受。不怠前修。则入大学矣。

   谦心者。注美德美智之器也。他器愈注愈满。此器愈注愈虚。故愈注愈容。他德长。谦德与俱长。德愈实。自视愈虚。谦愈厚。并已无谦。是以愈受愈虚。愈虚。天主愈授之。故谦者如贫而日富。如贱而益贵。如愚而大智。如世人。而拔刺谙。西之贤王也。行遇二人。鹄形鹑服。诵经赞美天主。王趣下辇礼之。诸大臣不悦。谓王轻身匹夫也。王归命制四椟。其二绝精丽。黄金为键。实以枯骴及诸秽物。其二甚朴陋。实以珍奇。召大臣前问价孰重。俱曰美者重。王曰。谬矣。启美者。露其中丑。曰。此譬傲人外色丰美。内心愆戾。世人尊之。天主及天神则厌弃之。启其丑者。露其中美。曰。此譬谦人。轻忽世福。外形污瘠。世人贱之。内心精洁。丰于道德。富于功勋。天主与天神甚重爱之。向者两人是也。吾下辇礼之。曷怪焉。动天主之至慈。莫若谦。慈心遇贫者则动。富则否。傲者自视满足。略无所需。故天主弃废不与。谦者自视贫甚。略无所有。恒若有求。故天主哀悯付足焉。经曰天主盈饥者。遗富者。又曰。惟小者见悯。

   消天主之威怒。亦莫若谦。经曰。自伐者舆讼。自谦者消之。又曰。谦应则破怒。怒犹蹴鞠也。遇坚则激。柔则止。狮百兽之王也。敌之虽饱必杀。服之虽饿必舍。得罪于人者。谦必免。夫谦貌能格兽猛。谦言能消人怒。化仇为友。矧谦心乎。岂不足感天主之慈心。而消其怒哉。

   或请天路于奥斯定。答曰。实谦其第一。实谦其第二。实谦其第三。百问之。百如是答。夫天主所上者。惟先自下之。天主所成者。惟先自亏之。天主所识者。惟先自忘之。天主所重者。惟先自轻之。谦者实歉其无德。在无可受报。天主正以为是应报。实歉其望天主而未遑格。天主正以是故格焉。微独如其望。且申之望外以益其谦。故经中天主自言。无所顾视为谁。谦静而畏吾言叶。

   经中天主诲人曰。真福有八端。其第一曰神贫者乃真福。为已德天上国也。不以功德自归。悉归天主。不自满足。不恃己。不凌人。身居人上。心居人下。此神贫也。存此谦心。必上升受享天国。

   登高之路惟谦。凡以谦向下。似下实上。以傲向上。似上实下。经曰。谦者自下。天主益下近之。傲者自上。天主益上远之。高山之隈。爰有国都。近君者贵。何嫌平地。远君者贱。何必高山。人欲尊贵。近天君者是。近天君何道。谦者是。

   圣法兰济一友。最盛德。天主赐以神目。见天堂甚明。宝座甚多。一座尤高峻。光耀绝异。心奇之。思世人功德。孰有称此座者。天神应曰。此尊神之座。初以傲罪见屏。今天主豫定以酬法兰济之谦德也。友不敢宣。欲一试圣德。一日与同行。问曰。夫子自视何如。答曰。吾为世人最恶者。友艴然曰。世间恶者甚众。夫子乃作是言。无乃不诚乎。曰。世间最恶者。苟得天主怜恤宠眷佑助之如我乎。其殚力为善。尽心爱慕天主。必胜我。我乃如此而已。岂不甚恶于彼哉。友喟然叹曰。我昔所见。今证其实矣。法兰济自居人下。天主豫定其位于他座之上。自下弥卑。天主上之弥高。故曰独傲能以天神谓邪魔。独谦能以世人为天神。

   我欲修德。邪魔必厌恶图我。恒投邪念秽感以攻我。我欲存我德。防御其下。计莫若自谦下。冀佑于天主。勿恃己德力。或问一贤者曰。邪魔每以淫欲攻我。我不能当。其故何也。答曰。而惟弃尔干戈。故不敌。何谓干戈。曰。谦与忍德也。魔之来攻。傲者訑訑自足。恃其德力当之。故屈。谦者自视无德可恃。惟望祐于天主。以此敌之。故易胜矣。安当古圣人也。天主尝授以神目。令见世界。满皆罟网机阱。鬼魔所布。用以陷人。圣人悚然惧畏。叹息曰。世之险危隐且多。人孰能避之乎。辄有天神答曰。能不蹈鬼险者。心谦而已。

   昔有圣玛加略。尝受魔攻。以谦防之。魔不能入。一日魔见形谓曰。今我负矣。惟尔谦胜我也。遂不至。盖魔来攻我。惟欲损我德。污我心。消我功。我以谦当之。彼攻愈多。我功愈大。彼侵愈甚。我德愈成。彼又何利而攻我哉。

   凡谦者智。傲者愚。历山西国之名王。好学。一贤者见其甚傲自满。谓曰。天主自欲垂智于尔。而无以纳之。盖傲比山焉。雨露降之。流而不存。故常硗瘠。谦比谷焉。雨降之。存而不流。故能为五谷田。

   邦薄。西国德士也。天主赐之大智。故四方以事谘请者。求释难者甚众。邦薄弗敢自智。必先祈天主开牖。乃答之。如是终其身。临殁谓其友曰。凡生平所言。不能记忆。其遗悔之一词。谬言甚易出矣。邦薄所以生平不出。非独其智广大。惟自谓无智无德。恒恃天主。不敢自智也。圣经曰。恃天主者。必甚明于实理。又屡儆人曰。勿自恃己智。圣寄理玛曰。人自信自恃己智。自为魔。何必待魔来纷欺之。

   或问一贤者曰。智之至者为谁。答曰。谦。愚之至者为谁。曰傲。问故。曰观择。谦择内。傲择外。谦择得。傲择闻。谦择本。傲择末。谦择谷。故有丰盛之福。傲择山。故有风旱险荒之祸。谦择胜己。傲择胜人。谦择实。傲择葩。谦择味。傲择色。谦择真。傲择似。谦择义性。傲择义形。谦择死后永福。傲择目前暂便。谦择下。故安静。而人尽欲之上。傲择上。故养争。而人尽欲下之。经曰。傲路满于干戈。欲保其心者远之。夫傲所择俱虚。谦所择俱实。孰为智为愚哉。

   昔贤读天主经。至疑难处。年余蔬食自苦。每祈天主垂诲。不获。既乃往请于名士。途中天神见形谓曰。年余蔬食祈求。不足感天主垂训。今退然从人谘请。天主命我告尔。因是可见微谦之功。过年余之苦。故谦德如珠。微而价重矣。

   圣依纳爵曰。我最不畏者惟傲。人异而问曰。傲念最危。易入难避。害重。何得不畏。答曰。人不识己。己傲人之。我深识我不足。何畏矣。

   或问一贤者曰。何道而能谦。答曰。交谦者。勿交傲者。圣经曰。交傲者。必著其傲。交谦者反是。熟思尔罪过。勿思人罪过。移视人之目。反而视己。从人勿从己。

   智者始于识己。终于识天主。识天主。故能事天主。夫我与我无分。故最近我。若我未识最近之我。安识最远之天主。百尔纳曰。尔持二知。逃二不知。则能成智。知己。则生谦为众善之始。知天主。故爱天主为众善之成。此二知也。不知己。故生傲为众罪之始。不知天主。故无所畏望于天主。为众恶之成。此而不知也。

   峰之轻也。风能飘之。知风将至。豫抱沙石自镇、欲保谦德。免虚伐。莫若念己罪过。抱以为石。即虚声虚念之风。不能散我德矣。圣契理琐曰。自省一日罪过。可保终身之德。况终身之多罪乎。故欲存谦辟傲。视己而已。

   孔雀文鸟也。人视之辄自喜。展翅尾示人。忽见趾丑。则厌然自废。敛其彩矣。禽兽无知。犹知以微恶废全美。人欲以微美掩全恶乎。

   亚得纳斯。西之古学业。出其门者。多茂异之士。就学者不远千万里。踵相接也。门难氏曰。从亚得纳斯者。初年智。二年奋。三年愚。何者。及门之始。未臻堂奥。虚  恃气。窃然自智也。敬业岁余。稍窥道妙。骎骎向往。志不可遏。又复岁余。道蕴弥深。德精弥坚。自顾无岁矣。故初学人之心。如已得者。三年之后。反若初学人。自此以往。其诣益深。其识益超。还照虚灵。竟同无知。盖实德愈充。虚气愈去。譬罇之空。虚气必满。徐纳佳液。液入如许。气出如许。佳液渐实。虚气随尽。无所容矣。佳液既实。慎自奉持。勿使虚气复入之。

   奥斯定曰。进德者。就其所到。觉远于真德。所进于真德不小矣。厄勒卧略曰。人进德弥深。修德弥精。其视己弥空。贱己弥甚。知天主之至清。识其罪过之多。善行之微。弥明也。是以不曰已至。反觉未始。法兰己入圣域。犹日自乎曰。法兰济。德路甚长。至今未始。蹈今速行。补往日之怠可也。

   登谦德之极域。有七级。识己为罪人。自觉可轻。一。因以痛悔于内。二。因以晓告于外。三。愿人信我实有是罪。四。传闻于人讥议者。我即忍受。五。因是辱我慢我。怡然不愠。六。深愿侮慢之我加。

   七或问人有罪。自知不讳过。谦乎。曰否。观其实心。实谦者。一见其罪。深自退悔。必期一改。明令世人见我实过。即逢侮辱。以为实当其罪。毅然忍受。今所谓谦。或未必然。自知其罪。度必呈露。反自揭扬。若为不欺。实不欲人信其有过。但冀反获能谦之誉。盖自刻责。伪示其谦。人或责之。终不能忍。袭谦名。伏傲性。以其所短于人。愿欲见长于人。离谦愈远。入傲更深。故曰罪之宣露也。谦者以保谦。傲者以增傲。

   谦者有德不欲露。畏傲也。傲者有罪不欲露。畏辱也。而谦傲自露各不可隐。蕴火无烟乎。蕴德与罪。蕴谦与傲。无容辱乎。

   圣厄勒卧略曰。圣人恒图保护谦德。自觉有所知所行善。翻然转思所未知。所行不善及所未行善。思不足。使不矜有余。如市故衣者。遍察遇破隙。指以消其价。

   又曰。德非谦不成。故圣人以保谦为急。观己观所短。观人观所长。以其未成之微善。载人之大善。故尝自责其怠。自励其德。谓己不如人。圣贤以之养谦。观己观所长。观人观所短。尝谓人不如己。以其罪恶。较人之愈大罪恶。而辞己之罪恶。愚夫以之养傲。

   视人之恶。形声象貌。为覆其真也。或其志亦善。其事偶涉犹可持以解之。若尔自作之恶。尔自明之而纵之。虽解于人。难解于己。夫明知多恶之实。而不自恨一善之微。反谓我善于彼。岂不甚欺哉。故曰。智者不敢以他人罪。为重于己者。见他人之罪恶。未能如己之甚明故也。

   百尔纳规其徒曰。而非但不可自上。亦且万勿自比。勿比大者。勿比小者。勿比相等者。比人之情萌于心。傲矣。危之机矣。又曰。人虽明知己之善。与彼人之恶。一有比心。即有矜傲毁诋。两不善心。况目前善。安知异日一念不检。不变为恶。而堕幽魔之苦。目前恶。安知异日一改图。不终得天神之乐。

   为德者。不独戒人知。尤戒自知。不独贵能藏。尤贵能忘。夫何故。我忘而天主不忘。勿论也。忘则从前所有 。视之已无。惟日不足。德乃日进。不忘。则既往之善。执以为实。划地自安。德乃日消。故圣保禄有言。忘其后而急于前。夫行道之人。向前之一步。即落后之一步也。但问其能归何地。不问其能过何许也。沉神漫想。若愚若狂。掉手数足。忽至其方。若后途是顾。必阻往前。不惟阻于往前。即使复退于后。何者。德之路。不听暂止。一不欲进于善。乃既退于恶。犹以小舟洄溯猛流。竭力鼓棹。则逆流而上。稍止则顺流而下。不能遏也。

   百尔纳曰。尔知德尊贵而为之。尔勿知德尊而伐之。则为一倍一矣。譬之两仆忠爱等。勤力等。其一则欣欣自为功。其一谦然若弗及。黯然若弗识也。尔谁善乎。不亦效力同。而取爱于天主大殊乎。故圣经诲我曰。尔尽行天主命。悉守天主诫。即曰。所为惟所宜为。非能有益之仆也。

   尔德既隐于人目。复隐于本目。人之念眼。常聚于己所乐意之事。故凡己所既为之恶。及未为之善。皆不欲忆。惟就锁少行之善。时想之以自慰。方为纤善。多恶俱忘。见居罪中。竟不自识。夫有责多远不可谓偿。全还始为偿也。行路者。勿念已过几何。当念未过几何。渐过之。渐弃之。未过者来愈无穷。已过者。去愈无用矣。德者。升天归天主之路。其远甚也。苟念及不可欺之天主。则必不以纤善自矜。而惟以多恶自忧。必不喜一恶偶去。而惟惧全善未偿。故圣人日观所未为之善。光照万方。自不见光。力举天下。自不觉力。方为之时。神能毕集。方为之后。记眼已塞。

解贪小序

    人有白昼攫金于市者。询之曰。吾但见金。不见人耳。人有囊宝而行乞于途者。讥之曰。内囊难舍。外囊乞易耳。吁可笑哉。此贪吝两家图画也有解之者曰。能者辐辏。不能者瓦解。智弗若也。又有解之者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绝。由前是。贪者吝者为计得。不贪不吝。为能失也。由后是、又不归罪于贪客之人。而归罪于婚宦衣食。人生所不获免也。岂非炀贪客之沸。益树贪吝之帜哉。庞之曰。有一世之富贵。有万世之富贵。有一世之贫贱。有万世之贫贱。受一世之贫贱者。享万世之富贵矣。贪一世之富贵者。受万世之贫贱矣。富哉云乎。余无以加矣。然复有二喻。贪者寝中得鹿。寝觉而犹喜真为得鹿也。吝者梦中失钱。及其觉而犹恨叹其真为失钱也。人世颠倒。大率如此。悲哉。

江东崔淐序。

 

 

七克卷之二

七克卷之二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解贪第二

   贪如握固。以惠解之。作解贪。

   贪吝者何。无度之财愿也。天壤中物。皆贪心所愿得也。故皆引其贪。贪心不日深哉。凡情蚤发晚息者。莫如财贪。试幼稚之人。他情未发。而即知求得求多也。老耄之人。他情俱息。贪心愈深。经曰。一贪财。诸恶之根。根者树之口也。干枝叶花实。受育于根。财贪。诸恶之口也。忿怒斗讼。欺诳。盗窃。酷虐。邪淫。懈怠。诸情。受养于财也。古贤有言。财于邪情。犹粪于草木。草木失粪则萎。得之则滋。邪情无财。发微易消。有财资之。易动速长矣。生金之地最瘠。不能为五谷之田。爱财之心最荒。不能为善念美德之田。

   吝者。世人所乘之车业。心弱。酷虐。轻天主。忘死后。四轮也。夺攘不施舍。两牛也。贪婪。御夫也。乘此何归。归于鬼域。经曰。恶莫大于贪财。贪者值益财之势。心没没焉。天主灵心。天德天国遽以微财之价易之矣。售己之外微物。无不求价与物称。售己之内贵物。乃不论价称否焉。何哉。己外之物。无不愿善美者。特己不愿善美矣。圣奥斯定谓贪财者曰。凡尔所用。有不愿美者何物。妻乎。子乎。役乎。衣乎。无一物矣。而特不愿得美心。不图得清心。望尔勿贱己。视尔心如尔舄。可乎。

   饥不生奸。窘不生淫。因贫而受罪。未见焉。饱思奸。丰恣淫。因富贵而受罪者。可尽计哉。贫人见劫不避。遇盗不畏。富者见大人恐谋之。见小人恐窃之。无或逐之而恒逃。无或逼之。而惊怖之声。恒注其耳。今人俱艳富之我劳。疾贫之我安。何哉。

   夫财富。极能消人勇力。令柔弱如女人。贫能忍大苦。力能负重任。一富则勇力胆气俱消。微苦微劳。悉不当矣。亚立山西国大王也。与邻国王达略战。败之。借其地。俘其财。士卒富于虏获。达略复战。亚立山败绩。曰士卒无财。莫我敌也。富于财。气不扬矣。聚众俘焚之。复战灭之。

   受恩者感恩。非徒人情。亦鸟兽之情也。无论犬马矣。狮子兽最猛。受人之恩。终不谖。亦无不报矣。龙蛇亦然。贪吝者独否。恒冀所未受。遂忘所已受。及所从受者也。故曰石人勿求之言。吝人勿求之情。夫世富悉天主恩赐矣。赐我不赐彼。修心奉事以谢之。善施周急。以报之可矣。贪吝者。不因恩求。识爱授恩者。弥富弥顺意。弥忘天主。弥恣回行。绝慈心。害人。岂独天主之罪人。亦鸟兽之罪人矣。

   富人之患。无友其一。其无友何也。蜜在蜂聚。胔在狼聚。膻在蚁聚。谷在鼠聚。富在友聚。尔富见爱于人。其为爱尔乎。其为爱尔财乎。不可知也。不可知。与无友何异哉。尔既失财。爱财者去。爱尔者留。真伪友乃见焉。经曰。真朋福时不识。伪朋祸时不匿。居贫忘尔者。于富必非爱尔矣。夫世之富。无大于良友。失财得友。以小富易大富。何足痛哉。

   世富者。圣经譬之为荆棘也。或问曰。棘刺伤心。金钱娱心。两者之情不异乎。曰。最不异也。嘉种播丛棘中。苗生棘即压之。不使滋长。嘉言美意。善行之种业。播之嗜财之心。财念亦即压之。不使滋殖焉。夫棘以锐刺刺身。财以恶念刺心。人入棘地。鲜不受害。非害尔身。必搏尔衣。交于富者。非攫我室。必夺我田。未尝不受损焉。夫棘。伸手取之。不伤也。曲掌握之。乃伤矣。握愈固。伤亦愈深。财者伸手散施。无害有益。惟固握不舍。乃无其益而受其害焉。夫毒蛰多匿于棘域。倚棘为城。诸凡罪污。俱聚于贪心。亦倚富为城。人欲恣肆妄行。得财为之使。最便无忌惮矣。故曰富人所为恶。使贫人得为之。狱不足容罪人焉。经曰。富恣恶而尚吓。贫蒙害而反噤。富者有言。人尽赞美之。贫者发口。则众谁何。故财害至多。乃其牵人为恶。令无所忌。此害最大矣。夫棘者。刺时痛。不除之愈痛。除时又更愈痛。财聚时。未必义也。故多险多难。心固不安矣。既得之。未必保也。故甚爱甚劳。心尤不安焉。不幸而失。伤心之痛甚焉。故曰财得时生假乐。失时遗真忧。圣百尔纳曰。谋财者。聚时甚劳。得时甚忧。失时甚痛。矧务聚财而不犯义者鲜焉。圣奥斯定亦曰。富者有益。遂有损。益于籝。损于心。得衣失仁。增金毁义。故富者非恶人。必恶人之苗裔矣。棘者通身乎润。惟未锐能刺。好财者。身命存时。视财。甚乎润懿美。至其末命。财不我随。独聚财之罪我随。乃觉其刺焉。经曰。安于其财者。死念最苦。夫童儿相戏。藏棘于奇花之中。见花者辄嗅。方嗅辄受其刺。为童儿笑矣。邪魔挟财以戏人多矣。显其美色。而匿其利刺。故圣经称财为诳财。所显一。所伏又一。所许一。所与又一。许丰足。而与心贫。许安乐。而与心忧。许光荣。而与以多罪之辱。许为人钦爱。而与以众所厌恶。许永久我从。而与以善脱能遁逃。未得时。许助我以为善以救人。既得时。乃诱我于恶。而害人矣。夫财至今世世戏人。无有穷已。而人尽信之慕之。哀哉。

   一人贫而慈。有多得。尽以施人。一贤者慕其德曰。此人财薄能救人。财厚更何如。时乞天主增其财。使广济人。一日闻有天语曰。我增彼财。尔能保任其德乎。贤者愿保任之。天主辄予大富。是人既富。恐或谋之。遂徙居京都。与豪贵伍。前日之善念慈行。悉如遗迹矣。贤者往欲劝化之。其仆侮辱屏逐焉。忧甚。闻天语曰。而既使之得富。又保任其德。非尔过乎。是后所爱人勿求得富。乃可。贤者复乞天主。去其财。是人失财。善念慈行如初。

   亚利斯多者。古名师也。西国之为格物穷理之学者宗焉。彼论人之真福何在。先定不在世富。何也。真福者。必我身心保有之。人所以谓之富者。乃在用财。故富之美福。弗在保有。反在散用。不在得于我。反在离于我。安可谓我之真福哉。

   金之贵贱。从于人意。去人之意。瓦砾何殊。是以金宝非因可重。故人贵之。徒因人贵。故重之。惟德不然。自有之价。重之不增。轻之不消。

   世间相抗立者。相争斗者。分上下者。不过于大天中一点地上耳。有尺寸值壤。蚁王得之。必分邦国郡邑大小尊卑。以为宽然有余也。而实湫隘甚矣。路狭往来者相触。故生争。世富之路甚狭。故两人相遇穴中。非彼退。我不得进。世富最贫。如一物而两人交欲得之。非是人无。我不得有。非多人贫。我不得富。惟德最富。欲取者。俱取而不减。其路最宽。欲行者。俱容而不相触。

   世财如伪友。安则从我。危则遗我矣。有人以贪吝积得大财。忽遘疾长死。呼救于财不得。乃怒之曰。无情之物。平生爱尔事尔。为尔日不息。夜不寐。今我值患。尔不拯我。我去尔不从我。而将从他人乎。我必先遣尔。遂以散施贫人。财既散。而贪吝息。死乃最安矣。

   尔与财。不能久同居。非财遁遗尔。必尔  遗财。故世财如流水也。已先过多方。今及此方。小顷则流于他方也。不暂留止矣。未及我时。非我水也。及我而用。以灌我田。以洗我污。我水也。不用而遽逝。又非我水矣。世财非我财。惟经我手。先曾已经多人。乃今及我。亟用以敬天主。周人迁善。则我财也。匿而不用。旋属他人。岂我财哉。二人同行。一犬从之。当同行时。孰为犬主。难识也。视别后所从。乃识焉。尔居世之时。与世同行。世财亦从尔。故误谓尔财也。别世之时。财从世。不从尔。岂尔财。正世财耳。

   顾灵心者为顾己。顾身形者。非顾己也。顾己物也。顾财者。非顾己也。又非顾己物也。顾与己不相关之物也。故君子之富。全在其身内。无所求于外。外物来不增。去不消。有贪者。所居国。为敌国所破灭。城焚。其妻子死。财物烬。孑身幸脱。敌国王问之有所失否。答曰。否。我物悉携我身也。贪财者所营。悉在于物。己则忘矣。圣奥斯定曰。绝财者。所得则己。若心溺于聚财之务。则己非己。西有谚。心不在所在。在其所爱。尔爱财。尔心岂尔心。正财心耳。西有一人富而贪。身殁将殓。有圣人安多尼。借以劝众。令轻世富。重天德也。向死者曰。是人生则大富。今死其灵神遽堕地狱。为邪魔从。其形心亦不在身中。乃在银籝中。闻者初谓劝戒语耳。已非疑其言。视银籝中。乃有肉心。生血犹模糊也。众而后知圣人所言。灵神受罪于地狱信矣。

   世富如梦焉。谓富者非真。惟梦耳。饥渴者。寐则梦食饮。珍味旨酒。醒焉。饥渴如初。富者得财。殷赈自乐。顷焉货财之饥渴如初。梦饱食者。当其梦也。莫能使觉知其非真饱也。乐财者。亦莫能使觉知今所得财之果虚物也。死期既至。梦讫。乃觉矣。惜乎晚矣。此时轻财非德也。不获己耳。非己遗财。乃财遗己矣。路之末。有严关。无论大小物。悉夺之。勿听携。行路者检其资。非甚不可免。必弃弗携矣。路资特携仅足者。大智矣。多携者。既当长途负重之劳。路竟。又受全夺之忧。

   人未有欲升高山而自负重任者。负者。明征不愿升高山也。天高甚矣。尔以重富任己。明征不愿升天也。时有人自伐己富。圣奥斯定闻之曰。尔伐何也。伐己任大乎。美己负重乎。减尔富。消尔任。分施于贫伴。贫伴已救。己任又减。两便矣。

   大约人之匮贫。非因财乏。乃因财贪。假令尔有衣足御寒。有食足饱腹。有室安居。足蔽风雨。是亦不易得也。人多望之。幸得之。必以为大福大富矣。尔得之。而尚自视甚贫无福。此为乏所须乎。为乏所嗜乎。故曰徇性不贫。徇欲不富。吝贪之情。使人于富中贫乏。其所犯受罚之正义也。

   使人愈食。腹愈宽。何能饱乎。贪吝者。有新金。旋制新籝也。有新谷。旋造新廪也。先有金谷。患无籝廪容之。后有籝廪。患无金谷实之。先思容物之所。后思实所之物。一贪未终。一贪续之。故贪心如大道矣。来往之迹。相继不绝。无时可静。

   物各有其用。饮食能实腹。衣能暖体。类然。使饮食不实腹。衣不暖体。又焉用之。夫财贪与财均长焉。不能自止其嗜。于我何救哉。故增财止贪。如歃卤止渴也。夫水能止渴。第令水在井。渴在口。不相救矣。金在椟。金渴在心。曷能相救乎。夫财形物。心神物也。其体与情各甚悬殊。椟不能盈于心之神智神德。心曷能盈于椟中之形金形物哉。矧财又自为虚浮之物。空室虽无他物。亦满于气。但其能容他物。无异于无气。故谓空虚也。尔得财虽多。尔心能容财。既得复嗜。无异于无财。不亦空虚乎。故曰财不能饱心。如气不能饱身。聚之何益乎。

   以其所得知足者。大富也。实富也。不知足者。大贫也。实贫也。故贪吝者如富焉。未尝富矣。圣厄勒卧略谓吝者曰。尔见财。能夺则夺。不能夺则贪。因贪也。日欺人。日诅人。日窃人。此征富耶。征贫耶。椟虚实。不谓贫富。人虚实谓贫富。尔心与手俱虚。即尔椟实于金物。我不谓尔富也。贪吝者。未得弗任得。已得不仁用。兼乏焉。不贪吝者。已得能用之。未得能轻之。故兼得焉。经曰。有无所得者。而恒如富。有盈于财者。而恒如贫。有分其财者。而日丰。有夺非其财者。而恒居匮乏。此之谓也。圣热罗尼莫曰。不贪者。世界咸为其富。贪吝者。毫厘皆其所须。

   或问财物不能富人。愈得愈增其渴。何故。曰。人既得一。即得二之基。故贪得二也。夫人心之量。恢然弘广。自能容享天福之广。世福纤微。岂能充之哉。夫人以衡称。以尺量。所称量。必有限。人以其所须度所取。所须有限。所取亦有限。得而足矣。鸟兽无人灵。其情欲有节。能以所须定所取。狮虎鸷鸟。饥则搏。不则止矣。苟欲得为得。以物欲称量物取。物欲无限。物取安所底止。而能足乎。勿论世间所有简微物。即尽天主所能造物。不盈一夫一念之贪也。矧简微世以盈众贪哉。有贤人曰。人之不足。与不知足者。其贪等。或曰。不然。不足之不足。微财可足。不知足之不足。竟莫能足之。亚历山西国大王也。一日大哭。大臣惊问故曰。顷闻天中世界甚多。我尚未及作一方之共主。能无恸。身富无比。心贫如丐。得多之乐。不足解嗜得之忧。世贪率类此矣。

   饥渴者。得饮食而止。则征强。若不止而逾甚焉。则征疾矣。欲疗其病。不在益饮食。在消浮火。财之嗜。心之饥渴也。得财知足。征心之精神。愈得愈嗜。心不甚病乎。徒增财药。不灭浮贪。可得瘳乎。夫物欲与物齐。乃足矣。故人心之足。不在多得。在得所欲得。夫欲无限。物有限。不能增物以及欲。岂不能减欲以及物。提以尔愿为富足。勿务增财。务减贪。尔财物不足。尔使尔足尔财物。不能令物及尔愿。曷不令尔愿。不过物乎。色溺加箴一贪财者曰。尔愿得所求。曷不愿得无求乎。无求不胜得求乎。无求得在己。得求得在人。孰易乎。

   有财者。轻财易。既试财苦故。无财者轻财难。特视其虚光故。有贤者曰。使图贵者。能信贵人言贵者之苦。图富者。能信富人言富者之苦。不图矣。

   贪财者。正为财役。非主也。非自获财。惟获于财。故贪吝者。圣经谓之财之人。人之财。理也。财之人。贪吝也。故言吝财者获财。犹言因系者获桎梏。实非自获桎梏。正获于桎梏矣。主喜役亦喜。主忧役亦忧。此忠役也。财消尔心亦以忧消。财长。尔心亦以乐长。且以傲长。其为财役。甚明矣。夫为财主者。随欲随用。吝财者。心本愿用。理亦曰宜用。天主亦令尔用。而吝心不听尔用。既悉听其命。而欲不称其役。得乎。夫人有仆以分忧虑。代烦劳。财在。忧虑尤深。烦劳尤重。尔不能遣财出户。而财能遣尔远游涉洋。入险负劳。尔悉顺从之也。忠役矣哉。人有仆役。惟求其身力。不责其心虑。独贪吝一情。既夺我时。尽殚我力。又夺我心止使谋财。不得他虑也。主有多善视其仆役者。独贪吝之情。役我最烦。视我最薄。并我食我衣。悉将靳之。

   木有实。采之易脱。木不伤。若在高杪。或带固蒂。人将攀援击落之。食其实。披其枝矣。贪吝者。自不忍舍。人孰听之。多方以破其意。拂其愿。财失。而苦辛甚焉。

   圣奥斯定问贪吝聚财者曰。尔劳苦谁为乎。曰。为我子。尔自劳苦谁为乎。曰。为子之子。如是以至无穷。则无有为己乎。尔云。聚以与子。安知不聚与贼。聚与火。聚与仇乎。尔以贪吝渐聚之。安知尔子不以荡淫忽散之。故尔爱子。遗之以德。财福并随之。遗之以财。德与财俱险矣。财者万罪之器。以幼子拥多财。如狂夫拥利剑也。歼己害人。俱不免焉。覆济。西国富贵人也。有馈之黄白金数亿者。却不受。或惜曰。受之不自用。盍以遗子孙乎。答曰。子孙徇理节用。我所遗多矣。若恣欲浪用。兼彼亦不足。受之何益乎。

   加德。西国名士也。将终。以黄白金数亿。寄其友人曰。我死之后。子孙作德善用。全予之。否则豪末勿予。或问故。曰。金钱者。善用之为德器。否则为恶器。我子孙不能必其为善。不愿助其为恶。

   西国一人。富而贪。有二子。长子私虑。我父聚财丰多。有不义者乎。分受其财。或分受其罪。因遁世修道。父卒。少子遂全获焉。越数年。少子亦卒。长子恐父弟因财受罪。忧虑不已。祈天主赐见所归处。天主赐见地狱中受罪者。偏阅无有。喜幸。此见父弟。两出于眢井。互詈互击。父詈子曰。我为尔尽心力聚财。以而受罪。我恨尔。子詈父曰。尔不义财遗我。使我受罪。我恨尔。

   一商人富甚将终。谓其友曰。我身瘞之某处。我灵神。并我妻子之灵神。付与鬼魔。居瘞于地狱。闻者甚骇。以为狂病。切责之。答曰。非也。我心甚明。因问故。答曰。妻喜鲜衣。若金宝之饰。子喜逸游。我愿聚财以给之。多至欺人害人。固宜并受其罪。言讫而绝。

   平心受贫。忍也。乐贫。大智也。贫匮之乐。升天之翼。经曰。神贫者乃真福。为已得天上国也。况乐贫者非贫。身贫心亦贫。贫乃为德。身贫而心贫。贫非德乃患。今谓贫者非真。第假伪贫。用饰实贪吝。

   世财所在。百物随之。故世人欲得财。非为财也。财得。世物皆可得。世事皆可为也。圣贤修德者反是。知人性脆弱。恒垂于恶。得财之便。恒欲易遂。诸恶易成。情欲在人。突发难制。丛生难屏。则绝令无以为之阶。绝其阶。情欲易镇。功德易保矣。故圣贤不喜富。非畏富。惟畏己。恐以形之伪富。害心之良富也。

   富有中道。救尔贫患。足尔用。是也。亚利斯多曰。财富不过中则幸。若此者。易以顺理故也。人于财聚。以所须为限甚善。不则以所足为限。亦可也。外此俱险矣。故西国大名士撒辣满祈天主曰。诳言远之我心。贫富咸欲见赐。赐所足。足矣。富过者。恐忘尔。而云谁为我主。贫过者。又恐流入盗窃诳誓故也。

   知贫非大灾者。则知富非大幸也。若此人可令富矣。君子于财。不羡。惟随顺之。得之不废。惟轻之。

   古以事任人者。视德巨细。今以事任人者。视财多寡。德荣。财夺之。哀哉。

   一人富而吝。遇事变。尽亡其财。以告色溺加。曰。若失尔财。兼失尔贪。大幸矣。即不失贪。失财。去贪之媒。亦幸也。

   圣厄勒卧略曰。贪吝者。厌所已得。而冀得人所得。未得时。日虑夜筹。躁扰万绪。而弃置实事。所愿随大。计虑随广。倏思得一渔猎之策。自以为得所愿得也。大喜矣。倏思所已得。若何运用之。乃得饶益。倏思当有妬我富者。谋我财者。其所设计划如何。我若何应之防之。尚未得一物。而虚乐之。虚争之。虚保之。未享财益。而已得贪乱烦劳。

   财多。贪之者亦多。费财之缘亦多。华衣。众役。丰食。珍器。与凡显傲之迹。皆富之漏宝耳。傲者。富之蠹也。以富生而消富也。富者云。我所须事物最多。非丰财。安能备之。不知多事之须。正生于富。非因须得事物。故不免于得财。反因得财。故不免于事物也。财消。所须物亦消。古有贤绝富喜贫。一日入大市。见贵物甚多。曰。今我所不须。若此多乎。圣奥斯定曰。财厚自伐者。犹身病疡。而云我所得疡方甚多。以自伐也。无疡不更安乎。一人恒受魔害。圣意辣救之。是人甚感其恩。厚馈金宝。圣人指所食面麦饼。所饮水。所衣恶衣。曰喜衣斯。食饮斯者。视金宝如土也。竟却之。

   我西国有两人邻居。一甚富。一甚贫。富者日事经营。烦扰忧虑。贫者日出佣工。夕持直归。自给而已。不求其余。歌乐不辍。富者异之曰。彼贫恒乐。我富恒忧何故。遂召贫者曰。多年比屋。知子寡于财。丰于德。欲相拯济。今贷钱若干万。任往市易。约若干岁归我母钱足矣。贫者感谢不已。既得财。忧虑不间。弗复歌矣。彼富者。而后知己忧生于贪。彼乐生于无贪也。贫者亦自知得物失安乐。持其资迳还之。乐如初。

   弟阿热溺。西国贤士。蚤年慕道。绝世富而喜贫。一日向水滨自浣蔬。亚利斯弟见之曰。子有大德大智。能与我事王可大富贵。何至自浣蔬。对曰。子能与我知足。一试匮乏之乐。可大贫贱。何至以谀言欺王。

   又一贤大富。自觉财念甚阻于德修。辇金投之海。曰。恶物。我先溺尔。不俟尔溺我。

   货财之美有一端。能显明人所怀善恶。

   经劝我曰。勿劳躁图衣食。大父知尔辈皆须得此。尔盍视空中鸟。不蚕缫。不耕获。而天主之食之。尔辈不贵于鸟乎。焉忘尔哉。且尔灵神暨尔身命。俱大于衣食。天主已赐尔大者。独靳尔小者哉。惟尔先求天国。及天国之义。而衣食诸物。天主多益尔矣。撒罗满西国大王也。钦奉天主。最纯最敏。天主遣天神谓曰。随尔所祷。我悉从尔。王曰。予小子年幼识薄。国民众多。恐不足膺此重任也。望主赐我良善心。明朗识。可辨别善恶当否。以抚此大众也。天主大喜曰。不求富寿复仇。特求治人之智。今如所求大智。令绝前绝后莫与比者。此外复益尔所未求富贵荣名也。君子永贞一心。奉事天主。有余力。或以求财。必用正道。天主无不与之。财虽微。得之大安。享之大乐。圣达味曰。我自幼至今。老矣。善人而见弃。善人之种而乞食。未见也。夫富由天主赐也。所以得之道。天主自己定矣。尔从其道未得焉。惟尔欲为富。不望之于天主。不求之以正义。特恃巧计欺人。恃威强夺人。亟欲得。而不计如何得。得之不安。享之不乐。失之最速。何足怪哉。

   有贤者。记所见一人贫甚。偶得数铢。往粥酒。用河水倍之。售贾亦倍。如是数月。积得十金。贪心不已。盛之革囊。入市贸易。适饥欲买食。委金于旁。鸟误以为肉也。攫之去。是人大呼追之。河上囊破。金陨沉焉。从水而得。从水而失。但渐积暂亡。枉用劳。徒存罪耳。可不戒哉。

   圣厄勒卧略。劝一富者曰。尔值取财之势。宜思非义之财一取。即得罪于天主也。财不偿。罪不得去。罪不去。永劫之殃。亦不能免。而妄取之。险哉。尔既得财。宜思尔去世之时。财不随尔。特取财吝财之罪随尔。财乐遗之他人。聚财之罪。永劫自负。愚哉。深思此理。贪吝自消。

   二士好道。造先达求益。经天主堂。入瞻礼。门侧有三瞽者坐乞。自相问致瞽之由。其一曰。我早年因惰故贫。一日有富人厚葬。藏金宝甚多。我夜入其墓尽扣焉。特遗其袒服。既出。又贪是服。复入褫之。死者辄起。以两指击我双目。遂瞽矣。二士闻之曰。天主命瞽者。训我戒贪耳。受益多矣。遂不复造先达也。

   贪吝者。不止贪财吝用而已。亦有贪智吝才者。取非其财。谓之贪。图知非理之事。测人上之理。谓智贪矣。前知祸福夭寿。及诸未来事。悉属天主无量智能。天神不与焉。矧人类哉。尔欲以数定之。以阴阳干支测之。不亦智贪乎。财贪夺人之财物。智贪僭天主之智能。罪孰重乎。故天主圣经。严禁知愿无过当。务廉于知人上之理。强求测之。最险。惟命是从最安。勿问星命。勿信梦卜。勿选年月日时。圣奥斯定曰。世间测吉凶未来诸法。悉以邪魔恶心。传流天下。以网人于罪。故凡信行诸术者。无不得罪天主。功德悉散。死后不免永罚。目前所愿免之患。以此更深。盖天主因所犯罪罚之。或曰。星家推算屡验何也。圣人答曰。此天主所以罚智贪之罪也。愈验。愈以为可用。愈用。又愈陷于罪。今世以罪罚罪。后世尤增无涯之刑戮焉。

   人有智。可以启人之愚。有德可以迪人于善。有良方。可以救人之疾。有力能。可以援人于患。靳用之。皆吝才也。才为物。非散之可消。施之者。善得之。不施之者。不善得焉。夫财。目下愈散愈消。故靳施者多也。若才德愈施愈长。何吝哉。财吝者。生不用。死留他人用。才者。生不用。死与尔同死。人不能用。全归无益。靳施何为。

论施舍德

    夫物无论灵蠢。愈善愈崇。愈愿推达其美好吉福。使广至于物也。无灵之物。莫崇于日月。其德下际。其光普照寰宇之内。大小共达焉。有灵之物。莫尊于天神。其保护扶持之恩。无微物不被焉。人德弥大。其欲化人于善德。欲万物各得其所。弥切弥急也。天主之仁与义。均无量也。而经中独以仁慈之父为号。其恩施。出本性之慈仁。故恒过功。其责谴刑罚。出于我罪。故不获已而恒不及罪。故有实德者。必爱人于万物之上。不辞劳苦以救人患。不惜费以拯人贫。若吝于费。明征为鄙人。且无德焉。

   圣逸罗尼曰。喜舍施而以患死者。未之见也。人求尔。尔能予则予。不能予告之以其故。即不予。人不恚矣。若设巧计拒之不可也。西有国王甚吝。有求多物者。曰。已多。尔不得求。有求少者。曰。已少。我不屑与。悉不与焉。人俱恨之。亚立山。亦西国大王。恒谓我乐为王。正乐得与人也。或求以少物。王厚赐之。是人辞。王曰。我不视尔所求。惟视我所当予。或问曰。所得尽予人。己所留何物乎。王曰。留予人之乐耳。国人俱爱服之。

   弟阿尼王。见太子珍器甚众。责之曰。尔不知以此器赠忠臣良友。无王心矣。示得人心。莫如慷慨舍施也。

   西有历山者。教王也。从卑秩陟尊位。恒曰。前居卑。富。稍迁。贫。今在王位。如丐焉。盖位愈尊。救众心愈切。费愈大。有求以物者。能予必予。有求以事。或不合义者。即问曰。尔行此可得几何。遂以予之。曰。吾与尔所得矣。勿行可也。

   西有尊者。仆役甚众。家令请曰。役太众。请择其有用者。余罢遣之。因两借其名以进。主阅竟曰。此有用者。我须彼。此无用者。彼须我。悉留不遣。

   施舍二戒。一戒勉强。尔喜予。予以为恩。强而后可。弗德也。故曰。我感人所喜予。不感我所强逼也。色溺加亦曰。吾不视人以何物与。惟视以何以与。不视何所为。特视以何意为。有人喜与。与而如自受。所与随微。吾视之最厚。何故。吾喜顺手。不喜满手。

   二戒需迟。谚曰。速与者两与。人有所愿。莫苦乎久久悬望。而弗得焉。故与其须。不如即拒。欺微也。譬戮人者。以渐加刑。似爱而实酷。况迟施者。久或靳之。辱慢入人。深于恩惠。恩惠易忘。慢辱难忘。犹之与人也。先以须暇辱慢之。以久悬厌苦之。尚望彼感尔情。厚报尔恩施乎。不尔怨足矣。物以金易。不如以久。久求望易者。贾贵也。自好之士。启口求人。羞有余于面。尔不俟彼求。先与之。而免彼羞焉。此之为恩。不已厚乎。

   施恩者。宜视所施人。及所施物也。物勿全施一人。宜及多人。先己后人。先亲后疏。先善者。后恶者。尔欲效天主勿弃恶者。日光下照。不遗恶人也。贫人虽恶。与视其恶而弃之。无宁视其性而拯之。所施恩。勿过尔量。视友如己足矣。列仁之序。从己身始。故予不使我贫。救患不使我入患。乃善予也。

   施者。益一人不损一人。善施也。苟损彼益此。损益半。可谓善施哉。施不待求。谓之美恩。如求我以非义而施之。谓之柔仇。知我施彼。彼必恃恩以恣恶。勿施。恐其罪恶及我故也。

   有不可不忘。施恩于人者是。有不可忘。受恩遇人者是。尔施不知谢。勿怒也。不怒。或可化令改矣。怒之则令增恶后人也。不应一施。必应再施。再施亦忘。三施之。或并前二。能追忆焉。若不增新恩。岂不失旧恩而得仇乎。且征尔量狭矣。施恩而失之。不足征大度。夫恩而施之。乃足征大度也。故君子能施于无情之人。以至化令有情。如良农。以勤功胜地荒。

   施舍功非一端。最大者为天主周贫乏也。又曰。周贫乏之富。其藏之固。固于金宝之藏。周贫者。可以消炼往罪。动天主慈。而令得天堂长命故也。又曰。为我施一升河水。必不失报矣。天主审判人时罚恶者曰。我饥渴。不我食饮。裸不我衣。旅不我舍。今逝于永火。与鬼魔并受大苦。恶者曰。我主。何时若此。而不尔救也。主曰。不施贫者。是不施我也。向善者曰。我饥渴。食饮我。裸衣我。旅舍我。今与我升天域。与天神同受无量乐矣。善者亦曰。我主。何时若此。而救尔乎。主曰。施于贫者。是施我也。故经曰。不哀矜者。天主必以严义审判之。略不蒙哀矜也。惟哀矜者。乃真福。为其将蒙哀矜己也。

   升天之路。非一也。天主贫尔。欲尔以贫忍功受报矣。富尔。欲尔以周贫功受报矣。是以天主富尔。非欲酬尔德。正欲成尔德。命尔周贫。岂徒救彼贫患。尤欲救尔罪患也。但尔须悛改旧恶。乃能以周贫之功。动天主之慈而赦罪矣。若罪恶如故。是以己物奉天主。以己奉罪也。能以财施泯天主之直义。而免罪罚哉。

   为天主周贫者。似授尔实受。所授则土。所受则天也。故贫人亦当云。使无我受尔土。尔安能以贱土售天国乎。尔以授益我耶。我以受益尔耶。

   百谷。收之者失之。播之者益之。世财亦然。尔匿之。今世不用。后世又不能用。其归无益也。施之贫人。今与后世。俱有益焉。故尔所收财。不能恒得。所施财。乃恒得。所施。自享。所不施。遗他人享。经曰。慈贫者。积富于天域也。故济贫财不失。乃置于安稳之处耳。尔有粟盈廪。尔友告尔此地下。湿粟必芽。且败。尔不遽移爽垲乎。听友劝粟。曷不听天主劝财劝心哉。

   西国王有一大臣。或于王前訾其过富。王问之。果否。对曰。否。臣千金产耳。其人曰。某室某田贾几有。曷面谩。曰。田地诸物。王欲取。即能取。岂我物耶。独尝为天主。施于贫人者千金。莫我能夺也。臣千金产耳。

   经曰。济贫者。所施。是质诸天主也。质库之利。天主偿之。施一。今世得百。后世仍蒙天主之报矣。西有贵人。盛德大富。日所施贫人甚多。恒云。吾济人不惜财。意欲令天主负我微责。乃遽得厚酬。施一得百。施百得万。故施惟多。所贷天主。则愈重也。

   富之于贫。如胃于诸体也。胃消化食饮。自取所须。分其余于百体。故胃强而百体王。若尽留而不散。胃有有余之患。体有不足之患。两受病矣。不足之病。在百体。有余之病。病在中气。孰大哉。

   或曰。天主之能无量。何不自救贫者之患哉。曰。有粟。或命人给散之。是人窃而众馁焉。岂其主过乎。父有子。今共一衾。中夜。一子掣而擅之。余子寒苦失岂在父哉。人皆天主子也。天主所与世财。则足救世人有余矣。惟尔以贪擅之。以吝靳固之。不听天主周人之命。果天主所与不足耶。尔贪吝有余耶。彼贫者饥寒。尔有余财。当衣食之。不衣不食而死。则尔杀之。主必责尔偿焉。

坊淫小序

   晋师伐戎。获女戎骊姬以归。戎未克。而女戎先以克晋。奏三公子而夺其国命。悲夫。戎兴于衽席。祸惨于戈戟。则人人能言之。能信之矣。则又人人谁能真信之。谁能真畏之也。祸水灭炎。千车乱马。牝鹿聚唐。败绩相循。千载一辙。自万乘以至匹夫。甘心即戎。而不戒于戎。何哉。舐蜜于刃。见蜜不见刃矣。逐兔于险。见兔不见险矣。加以想念所持。往而不返。迷情所结。系而不脱。此庞子坊淫。所繇志克也。淫辱水之浸物然。非极浸积。必不能渗入。故称淫焉。坊如堤之悍水。然非极坚固。必不胜汜滥。故称坊焉。或曰。饥思食。壮思室。非人情乎。独奈何其不清也。余应之日。情则情矣。纵情殉欲。不以礼节之。是谓戎马生于床第。而引兵自刑也。总之克戎。而无即戎。自有庞子之言在。至于却想释迷。则又坊淫众之要旨。而金城在我矣。姑未竟其说。

江东崔淐撰

 

七克卷之三
 

七克卷之三

坊淫第三

   淫如水溢。以贞坊之。作坊淫

   淫者何。乐秽娱而不自禁之势也。心盲不度。轻变无恒。急趋如崩。纵己情。恶天主。厌德义及身后之事。皆从于淫之恶。百尔纳曰。邪魔攻道念。其车孔多。淫车为一。丰食饮。华衣裳。闲而多寐。念扰易炽。四轮也。事顺物裕。两马也。怠  苟安。二仆也。

   淫欲。心火也。此火一发。善念德愿义行。悉毁焉。其薪酒食。其焰倨傲。其熛衊言。其烟秽名。其烬恶疾矣。火初发虽微。忽之必至大烈。最难扑灭也。淫欲之初。魔陈污象。我乃动念。念动不亟抑之。则动欲。欲动乃乐。既乐乃行。行久则习。习则自诿。自诿则置羞。置羞则增护。护则伐。既伐则难救矣。谏之则怒。听道言则厌。视义行则讥。犹腹实膻秽。遇嘉味。俱厌不欲尝焉。经曰。好色者。听智言则厌。掷之背后。故以道义语淫人。犹以珍宝置豕前。必践污之。

   淫欲始甘终苦。魔欲惑人。露其甘。匿其苦。尔欲胜魔。则深思其大苦。始可辞目前所献微甘。色溺加曰。淫乐无可重。不称人性之尊贵。徒以贱体而致。携多秽污。一息遗终身之忧耳。一人多年坚坊淫感。以保童身。忽忆淫乐。谓必大美。既试。叹息不已。曰。以瞬息之秽乐。贻终身制忧悔。易童身不可补之至宝。嗟乎。

   淫色者。如狭口之井也。入易出难。初意可暂尝而后已。不知未试。发微易敌。既试。发猛敌矣。故自德堕淫者多。自淫迁德者寡。如渔入笱焉。其入甚顺。出乃甚逆。万入无一出焉。豕垫于秽泥。听疱豕之声。则骇然暂起。声止。则忘而复垫焉。垫于淫者。闻淫之污且害。天主之怒。受地狱之殃。则醒然暂置。小顷。淫欲复发。遂忘而复垫焉。古有贤人盛德。顾化者甚众。独一好色人。累累劝诱。不能化之。或问曰。恶人多可化。此独否何也。答曰。焉有腐物可以钩致者哉。

   人犯他罪。不必有侪侣。犯淫者。必有侪侣。邪魔以此诱一得二。故甚喜为之。他情欲。特丧心德。淫情既尽丧心德。又丧身福。毁名之高。杀力之强。变颜之美。致躬之恶疾。槁幼年之丰华。速耄老之黄耇。钝心灵。阂聪明。所入于心念。所发于言动。无非秽衊。勿论德行。一切良药益学悉废焉。故曰。丧身福也。既丧身福。又消家财。谚曰。腹虚色寒。故肆于淫色者。必肆于饮食也。自喜人美。又愿人以我为美。必将丽服芬芳。喜妆斗饰。用物必奢焉。故财者。炽淫之薪。诸如此类。遽数不终。财虽厚。不速罄哉。故曰。消家财也。既消家财。又损人威重。凡人一有淫念。必且恣污视。耳放淫听。鼻纵污臭。口肆污言戏言。其笑轻狂。其四体恣触秽娱。动静悉戾于正焉。

   妨人之智行。亦莫如淫情也。凡智者之行。必践四级而后成事焉。一谓明照。明照者。明所欲行之事合义否也。淫情突如其来。憾心最急。回尔而往。迷心最深。不使见实义矣。二谓量议。量议者。既明合义。因而斟酌就之。淫情著中。不容更出他念。急急赴之。如堤崩水溢不遑徐议也。盖淫心自无节度。安能以节度御之。三谓决定。决定者。酌议以后。审实应作。淫心急趣污乐。既不见义。安能决定于行义哉。四谓命令。命令者。既定于义。申命行事也。淫情倾消心刚。令柔尪如女妇。故悉夺其恒心也。夫淫欲。丧德。坊智。废良业。损身。乱容。匿财。而人不知避。哀哉。

   淫念淫行。苟非大秽极丑。云何人人以为耻乎。圣百尔纳劝一好内者曰。何我甫且弗敢行。向天主及天神前。曷敢行哉。尔将行淫。必求隐屏。不令我知。若知我伺尔。必甚羞而舍之。夫尔纵不见天主。不见天神。岂不明知天主。及天神能见尔乎。奚不尤羞而舍之哉。古有淫女。蛊一贤人。答曰。必欲尔。共向市中作之。女讶曰。市中众见不耻乎。贤者曰。尔虑市中众见耻之乎。曷不虑冥中天主见。罪罚之乎。不能忍耻。而能忍罪罚乎。女亦悔悟。弃淫守贞焉。

   若盎。西国名贤也。天主赐之大能。能服邪魔。四远被魔者。来祈拯援。邪魔无不听之。一人为魔所凭。贤屡命之去。弗听。俄有一少年来。魔见之。甚怖。悲哀而去。异之。问其为人。及今来意。答曰。弟子无德。独早岁发志。欲遁世隐居。纯心修道。事天主。自知非谢形乐。不能也。故矢绝情欲。保完童身矣。既而亲命强醮焉。初婚之夕。劝化新妇。与我同志。并居十余载。相视如兄妹。内不起污念。外不作污行也。近约分别各修。弟子乃来。从初志弃世求教矣。贤者叹曰。夫妇少年共居。而心形俱净。胜居猛火聚而不焚也。若此洁士。当彼污魔。能无避乎。

   鸟兽无灵。而情欲有节也。雌雄牝牡。交合以生子。繁育种类。故特用正色。不论媸妍。孳尾之时。浃岁一过。犹为贞洁矣。独人类者。天主予之灵心。付之理衔。使御形欲。合义则纵之。否则控之。顾自倒置。使形欲反御而为主。灵心服从之。嗟夫。水本灭火。火猛水微。不惟不灭。乃益其炽。水反为薪焉。灵心自能以理坊淫。第淫深。驾之灵神之上焉。则此心之聪明智慧。悉合以筹其秽行恶德也。既不坊淫。反益智巧于淫焉。如鸷鸟愈捷。愈善搏矣。呜呼。尔有尊贵美懿旨灵神。与天神类。有贱微鄙陋之形躯。与地兽类。舍彼德义之清乐。而取此触罪之秽娱。非天主赐尔能为天神。而尔自甘为禽兽乎。禽兽虽蠢。疑有险。必舍其乐。馁虎见饵疑阱。必弃饵矣。饥鸟疑罗。见粒不下。人明见大险地狱。永殃之阱。不知舍其淫饵。好色之人。不愚于禽兽乎。海国捕猴者。凿椰一孔。裁容入手。椰瓤甚甘。猴特嗜之。入手其中。揠取满握。握不可出。终不释手。乘是获之。好淫乐者。以满握自祸至死。不悟不舍焉。斯亦握椰瓤之类。而遗魔获者乎。

   人尽知德之美且益。第以为无乐。故畏之避之。亦尽知淫之丑且损。第以为特有乐。故甘之从之。不复知此正邪魔欺世。陷人于万罪之巧计矣。形躯者。人之卑分。其乐鸟兽乐也。灵心者。人之尊分。类天之神。形躯行污有乐。而灵心行德无乐乎。果尔。是明使人沦欲厌德。岂天主至平之义哉。亚利斯曰。人心各向于吉乐。特形躯之乐。易见亦易得。人遂向之。而妄谓乐。不复知有灵心之乐矣。夫审味之甘苦。宜听之身强者。岂宜听之身病者。惟善人能为世仪。欲辨乐之大小真伪。亦宜听善人定之。淫者。善人不以为乐。独心病趣淫之人以为乐。何足凭哉。饥渴。形虚也。德与智乏。神虚也。身食饮而饱。神积德增智亦饱。夫心向德智。深于身向食饮。德智为物。亦清且实于形物也。身饱于敝贱犹乐。心饱于清美不乐乎。无论他乐。为天主绝淫乐之乐。尤大于淫乐矣。矧蹈仁义之乐。与夫心净身贞之乐。与夫望天堂。见天主。接天神。及诸圣贤之乐。与夫天主日所赐虔修者。不可言之大乐。固非世所谓乐者。可拟其万一也。故曰。世间有乐。独净心得之。得尝此乐者。遂以世乐为大苦。悉厌弃焉。色溺加尝谓好色者曰。我劝尔绝色守贞。岂欲尔无乐。正欲舍尔微且污之乐。易尔大且净之乐也。正欲乐生自尔。常永无涯。勿索于外。与物同尽。正欲食之于清泉。勿食之于污潦耳。况徇淫者。必有罪。罪在。忧懑必随之。故虽得世间人所争羡者。亦不能安享其乐焉。夫德自有大乐。尔不觉焉。何也。形乐德乐。相反相灭也。尔溺于形之秽乐。焉能知德之清乐乎。且世行初暂甘。后永苦。德行初暂苦。后永甘。尔一尝初行德之微苦。遂以为苦也。畏之避之。不猛于进。安能至其境。享其甚甘永乐哉。古贤有言。尔欲得实乐。期缓随在劳苦后。勿亟取在劳苦前。

   身贞心贞。贞乃为德。身贞心淫。非贞德。乃贞貌矣。且淫翳矣。经曰。凡视妇女而愿之。其心已犯奸矣。绝色岂遽为德乎。绝色者。志克己。减形娱。以感天主。洁心修道。事天主。还偿前罪之责。乃贞德大绩也。天主及天神重之。邪魔畏之。若绝色以期尽年保身者。纵非罪。亦非德也。特自爱之情耳。以此故绝色者。即斩淫行。岂斩淫心。淫心在。淫罪亦在。若绝色钓名图财。则以一恶攻他恶。旧恶不除。而新恶加矣。又有人焉。心慕贞德。而恒起淫念。未能悉制。既不胜其繁兴。以为贞德非己所能守。旋复自弃。服于淫欲。此尤非也。夫初发之念。是不在我。虽圣贤难悉免之。又非我所能豫坊。不为罪也。淫念动。我或乐想之。或欲从之。乃成为罪焉。若不乐不从而恶之敌之。岂惟不损贞德。其贞德弥坚。贞功弥大焉。古有人学道。志欲守贞。淫念繁生。其师贤者问之曰。尔愿我祈天主除此念否。对曰。否。勿祈去之。惟祈赐我坊胜之德力足矣。问故。答曰。德不受攻不成。将不欲斗者。不欲建功受赏矣。

   他情攻我如仇。淫情要我如友。他情以苦。淫情以甘。故于敌为劲。其害难悟也。他情外来。淫情内出。我此身形。自为其媒。其攻最繁。夜眠不已。诱惑于人极易极众。欲保贞德者。先须仇视本形。若欲守贞而厚养身。是殴犬而投以肉也。凡邪魔以傲妬贪诸情。攻而不胜。以淫攻。鲜不胜焉。世人不染他恶者。向所有之。不染于淫者几乎。故淫为邪魔巨网。世人几为罗尽也。

   夫向色之心。与我生俱。我此本身。天主所赐以育子孙。传生人类。天主所为。事必有节。从节则善。违则恶矣。一夫一妇。正也。外此万状。悉皆邪淫。若心乐想之。身行之。则违正犯罪也。上天之乐不得。下狱之苦不免焉。经云。行淫者。无分于天主之国也。不特尔也。夫妇之欲。亦有节焉。志为生子。行不过当则正。志为乐。邪矣。或曰。我有正妻。弗敢外淫。一贤者谓曰。尔家酿。不可醉尔乎。

   淫罪多端。男淫最大。我西国。凡罪皆名以其罪。独此罪者。名为不可言之罪。示此罪。行者污心。言者亦污口矣。罪恶天主悉恶之。而恶此罪尤甚。经云。杀人淫男。二罪。恒呼天求罚也。盖乾男坤女。是为生理。一夫一妇。是为人道。淫女者。灭人道。罪矣。淫男者。反生理。罪中之罪矣。女淫。以人学豕。男淫。豕所不为。更下焉。经记昔有索多玛国。地丰饶。用力微。而生产裕。其人富厚悠闲。恣于男色。天主久俟之。不悛。履戒之。不听。故厌恶而约罚之。经曰。索多玛人。遽恶于天主前。天主亦曰。索多玛恶声日大。其罪特重。吾欲降视之。释者曰。此罪甚大。闻者怪异难信。故天主之言。疑而未信。欲降观果否也。此国之中。有一贤士。名曰罗特。天主遣神促令出境。遂降大火。草木室屋人畜鸟兽诸物。顷刻煨烬。从此至今三千余载。地不生寸草。山石尚存火迹。遇火辄燃。恶臭不可闻。海不生纤麟。名为死海。海风中人。辄生诸疾。我西方从此传知男淫之罪。天主深恶重罚焉。尔犯之。而天主未遂降殃。讵宽尔罪。正俟尔悟改之耳。不悟不改。积怒甚矣。经云。勿谓我已犯罪。今患何在乎。天主虽暂忍。必有时而报。目下迟。卒重补矣。

   淫念初发力微。以善念亟坊之。易胜也。两情相反。人心不能兼怀之。善念在。淫念无自入矣。有贤者曰。我一觉此污类。欲扣我心门。亟如心内。阖户扃牡待之。援善念为辅。枝柱之。彼来扣。答曰。室中有他客。不并容也。久扣不辟。去矣。夫他情攻我。迎敌之。其力愈消。易胜。却避之。其力益大。难胜。淫情反是。迎敌之难胜。却避之易胜。何故。淫念如火。人心如薪。相遇而不炽得乎。敌我攻我者。遍体不洁。我力能胜之。亦不与敌。恐染其污也。淫欲者。浑皆秽衊。即之而不染者鲜矣。岂可与近敌乎。他情攻人。更谛思其恶。更起人憎。淫情攻人。更谛思之。更起人爱。故守贞者。淫念裁萌。亟以善念背之。弗敢徐思其恶。恐以增其烈焉。列陈相斗。知或士卒有谋叛者。交绥将倒戈。必不复鼓行矣。理淫敌也。淫来攻我。我心与斗。形躯将叛我外向。同力以扼我。我岂宜与斗乎。

   有贤者。箴其徒曰。淫情攻尔。持己德力。必难敌之。恃天主之能。祈求默佑。又加心攻。乃能敌焉。问心攻如何。曰。天主之佑。恒切求之。自心之功。淫念方芽。辄思曰。我心则天主所乐居之处。道德之宇也。我以淫欲污之。天主心去之道德尽亡。而向来行善之功绩悉虚。我曷堪以秽乐微贾。易此至宝贵重物乎。不息。则默想我神升于天堂。祝彼光耀蠲洁。见天主。接天神。暨诸圣贤大荣甚乐。自谓曰。我行淫。天主暨诸神俱厌我恶我。不得入此享此。淫欲夺我此大福。岂不甚可憎哉。又不息。则默以我心下于地狱。目视彼处猛火巨殃。耳听彼受淫罪之悲哀忮懵。问之曰。所以受此罪之乐。今何在。必曰。淫乐一息而亡。应淫罪之苦。永劫不消。自谓曰。我不辞此乐。不能免彼苦。深思此地狱之火。甚易扑灭淫火也。古有贤者。淫念勃发。恐力不能敌之。自谓其身曰。尔欲行淫乐。先当自试。能当地狱之火否也。以手置火中暂炙。不堪痛楚。曰。既不堪微苦。岂宜行淫乐乎。淫念顿忘矣。又不息。自视己身。次及于死。曰。死期有时至矣。今乐。死时必忧。将来之日。所必悔之事。今日岂可行哉。又神往故人之墓。思尔往日所识。颇享世乐者。今皆臭尘濁泥。复自谓曰。此人往日。在世如我。我来日在墓如彼。身形及其美懿。逸乐万状。悉若是而已。何足重哉。又不息。身形不从理。则宜视如蹇驴。鞭策之。痛自刻责。减疏其食饮。增其劳苦。拂其愿欲。用以抑强坊邪矣。意辣少时。淫念时起。自怒其身曰。此驴也。欲不切蹄啮。不养尔以菽麦。养尔荐草。加尔重任。使尔饥疲。思食思憩。勿令饱逸而思腾掷矣。自此恒负重任。或怪之。问故。答曰。我劳劳我者。圣方济各少时。自矢守贞。一日不堪淫念。搏为雪丸。裸体置之。谓其身曰。此大者尔妻也。小者尔子也。今而后。当劳勤育养之。盖以雪之寒。灭淫之炽也。从是以后。淫念不生焉。或问之曰。夫子不虑伤生乎。曰。择害取轻。以免大害。

   袚理斯。西国贤者。一日天神以事显象。与同行。道遇死马。贤者掩鼻过之。神问故。曰。不胜其臭。神曰。我此不觉也。少前遇一人鲜衣美饰。芬香郁然。神掩鼻速过之。贤者问故。神曰。淫人也。不胜其心臭。

   西有少年。风貌甚都。觉淫女之说己也。私念曰。我貌美。恒诱人思淫犯罪。何自得去之乎。遂恳祈天主去之。顷之以病。眇一目。人不复顾之。甚自喜焉。夫恣貌之美。非不善也。又非我所自为也。是天主之赐耳。贤者恐害己之贞以及人。甚畏之恶之。矧增伪美以诱人视。启人淫心哉。

   古有修士。一日见美女盛饰者。后其相貌恒着胸中。不能遣之。越数年。女死。遽往求见之。尸已臭腐而未殓。以巾染其腐血藏之。每淫念动。即嗅其臭。自谓曰。尔昔所视美女。今者腐若此。淫念顿息矣。圣厄勒卧略曰。凡能坊淫者。莫若深思所爱人。死后何如矣。

   守城者。无急于守门。守贞者。无急于守耳目。耳目门辄辟。内德易泄。外恶易之。谨守之。内美无由自泄。外污无由自入焉。乱德之念。由轻视而入。累年之绩。由一览而堕者。可胜计哉。人情相染。多缘于视。见彼怒。动我怒。见彼忧。动我忧。见彼淫视。动我淫心。见彼尊。难安卧卑。见彼富。难忍我贫。见彼安乐。恨我劳苦。类然。夫人所自有之邪情。犹不可当。矧又以视因。增他入之邪情哉。

   古有贤屡觉轻视之害。曰。我目夺我神心。圣约伯亦曰。我与我目自期矣。勿视童女。此言何谓。恐轻视之后。强嗜所视焉。又期辞视之乐。免轻视之罪忧矣。故所不当欲。俱不当视。不视之尚易。视而不欲之尤难。我不能自禁己目勿视。既视。安能禁念勿思。心勿欲与。

   斤达者。早岁修道。矢志守贞。目不视女人。或讥之曰。子竟不视女人。恐一视即流污行乎。答曰。否。尽其在我。不轻视自绝罪端。天主必佑我免之。不尽其在我。而自纳于险。天主乃弃遗我。自陷于罪。不亦宜乎。

   德默者。国王也。有两宠臣。未既其心。令传语其后。其一还。王问曰。尔视后何若。对曰。倾城倾国。绝世独立。其一还。王问如前。对曰。王命臣传语。弗命视也。徒闻其言。亦温惠矣。王大喜。厚赏任用之。谓先一臣曰。汝目不贞。汝心亦尔矣。遽遣之。

   一少年。尝淫于色。后悔之。欲绝其端。屏居精修。数年而归。有先所识女。遇之途。怪问曰。我昔年某。不顾我何也。答曰。我非昔年某矣。不顾而去之。

   贤者撒拔授徒甚众。恒训之。欲保心洁。减淫念。必勿轻视。一日偕门下一少年同行。遇一美女。撒拔欲试之。遽曰。此女若不眇者。国色矣。门人曰。女故不眇。曰。尔未谛视耳。门人曰。我视最审。流盻特美焉。乃责之曰。尔未能禁目。安能保心。禁不使出户者两期。使肄不轻视焉。

   夫视女人。动淫念。害贞德。况狎昵之哉。盐以水出。沉水则消。男以女生。狎女则迷。雨与土两净物。合则成污泥。男女俱善。相近则污念秽行俱易发焉。

   圣奥斯定。不肯与其妹同居。或怪问故。答曰。来访我妹者。非我妹也。贞士非徒须斩淫行。亦须斩淫疑。

   眩服者。傲之旗。淫之室也。非先轻心德。必不重为身饰矣。故外饰明征内傲。服美明征心淫。美衣者。不止动我淫念。亦动视我者之淫念。不止令己犯罪。又诱视我者犯罪。人罪由我。不悉我负乎。故鲜衣盛饰者。圣经谓之鬼魔。

   一人鲜衣盛饰。而问道于暗弟卧。不应。问故。答曰。尔问无与尔事。何应为。又以少年鲜衣问道。答曰。我尚未知尔男耶女耶。何用答尔。天主贵尔。尔自贱。天主赐尔为男子。尔自饰为女人。

   西王物斯罢则官一少年。入谢。被服鲜华。加熏香之饰。王大怪。诧之曰。曾不如荤臭。遽夺其官。曰。尔身甚饰。尔心必甚秽恶也。且柔弱如妇女。足当我任使耶。

   贤人多玛见一女子。劳于修饰。曰。天主若不念尔劳。而报尔以地狱。真负尔矣。尔饰身以大劳。顾市得地狱。肯用其半以修心。乃可得天国矣。

贞德

   贞者何。绝淫欲之愿也。其级有三。下则一夫一妇之贞也。夫妇特行正色。而不过节。身心言行。皆绝于非分之邪欲是也。中则鳏寡之贞也。一配既  。其一守贞。不复嫁娶。向后身心言行。并无正欲是也。上则童身之贞也。从生迄死。时时刻刻。心洁于色愿。形清于色行是也。圣经列其功报曰。守一夫一妇之贞者。其报如种一而收三十。守鳏寡之贞者。其报如种一而收六十。守童身之贞者。其报如种一而收百。

   贞德之美。已试者难言。未试者难悟。蜜味之甘。未尝者岂知之。然思婚媾之劳苦。聊可测贞之安乐也。经云。婚姻非不善。第婚姻者。必须膺肉身之大苦也。古贤有言。我侪愚矣。我未婚时窃意婚姻纵无他乐。形躯必有其乐。既试之。乃更得形躯之多苦多虑。尚有何乐乎。人一娶遂拘挛。不能为自身之主。而为妻子之仆役。贤妇最难遇。近之不逊。远之则怨。中国孔子亦言之矣。当其生子时。母必屡膺大痛。子生母死。是失妻之忧。消得子之乐。子既得。则乏子之忧已。而得子之劳始矣。养之护之。惟恐其遇病遇患。而复失之。于是乎有子之乐。与有子之苦。常参半焉。若其偶死。则数载劬劳。愈增忧痛矣。或子女既多。患无资以衣食之。嫁娶之。或积得大财。又患无自以遗之。是此之愿望。为彼之苦患也。或得贤子。患其蚤死。或生不肖子。又患久生。随婚娶之患。岂可尽计哉。婚娶者。自目击之身负之。待我更仆数乎。夫人为天主。为道德。负劳苦。劳苦之中。参有大乐。劳苦之后。又望得大报。故其苦轻焉。若夫劳苦为身世。劳苦纯全。有无所望报。不甚重耶。守贞者。所辞则身秽。且微娱矣。所免则身之大苦。心之大忧。既辞此微且秽之乐。又享心清之乐。贞德之安。且自得为主。贫亦一身耳。易救。有患一身耳。易任。而又有大报之望。斯其为福孰大欤。故先尝贞乐。而后嫁娶者鲜矣。嫁娶。而后憾其先失童贞者。甚多其人也。

   凡蔽人之性灵。令厌真德之严修。莫女色若也。人上有天神。人下有地狱。人有灵心如神。有形躯如兽。吾居其中。其所行动。顺灵神。顺形欲。则类兽矣。形欲之中。色欲尤秽贱。鸟兽微虫俱有之。故人弥行欲。弥谢人性至尊灵。而弥近禽兽之蠢贱矣。以是心也。求明道德之理。求悟大事。如鸱鸟之目。以视日光。非独邪淫。正色亦然。譬如忿怒。不问合义与否。其淆人静心。埒也。色无论邪正。其昏人灵心。亦埒也。是以婚姻正礼。特令人可行。而免犯淫。然欲情之火。以正色之行。不能抑遏。将弥益其炽焉。虽行后暂伏。其再发尤猛矣。亚里斯多曰。向欲之心难熄。弥狥之。弥益之。迨其既衍。即懵昧理心。侵褫行善之力矣。故纵欲于正。自寝增力。而渐趋于邪也。此人人日所目见。何待论哉。守贞者。正邪色俱绝。是斩欲根。欲心偶动。不即狥。决不用此发重难熄。乃缘是益轻益易止焉。夫邪情之中。莫如欲情难胜。人既以贞胜之。故胜他情。有余矣。诸情之垢既涤。内心乃灿然粹朗。故道德之精微。天事之奥妙。俱能洞照莹然蠲洁。此中为一小天堂。天主最喜居之。圣经中真福八端。其一曰。心净者乃真福。为其已得天主也。

   婚姻者。心牵于多愿。析于多虑。道德之事。俱不暇计。且厌之。贞者。心尽竣世乐世虑。一心以修德事天主。故易造圣贤之域。圣奥斯定云。贞德令人辞多归一。此一者。则天主也。其美善无极。其福无涯。我今尽心力爱事之。善莫大矣。后得见之。所享福乐。蔑以加焉。

   圣盎薄削曰。婚姻满世界。童身满天堂。生子者增人之数。守贞者。增圣贤之数。其益于世界孰大乎。婚姻人事。贞德人上之事。非天主之佑。人力不能自造焉。贤者撒辣满云。我自知贞德非天主赐我。我自不能造之。是故恒祈求焉。圣奥斯定云。爱仇。心谦及童身。此三德者。独我天主真教中有之。外此。遍阅诸国。所称圣称贤之书。决不此踪迹也。况其人哉。天主未降生面谕世人之前。世上人特知有婚。不知有贞。得子为天祥。无子为天殃。天主降生于世。以童身之母而生己。又守童身。且宣贞德之美。贞德始兴于世。凡遵从天主圣教之地。守童身之男若女。遂多有之。其视贞德。重于身命也。若遇守贞而当失命。宁失命。必守贞矣。若舍天主圣教。而从他教之人。决不无生平守心与身俱贞也。勿论他征。即此足证天主圣教之独真矣。

   圣玛尔丁。与其徒同行野中。先过群豕践抇之土。次过畜牧羊牛之土。最后花草丛茂。无物害土焉。圣人曰。豕抇者比淫人。邪魔全夺之矣。畜牧者比婚娶人。女妇消之矣。花草盛者。此童身人。所受于天主者。全存不伤。故全美焉。

   圣经云。天堂无交婚。乃人既升天域之后。蠲洁如天神也。夫他人升明天而后得之。贞者。在幽世而即已得之。居子肉室而不染于肉欲。何异已出此世。而移居天域哉。居于污世。负向欲之躯。视听诱惑之事。恒当邪魔之欲惑。而心洁形清。与天神曷异邪。矧天神者无形。其贞。性贞也。不足为德。寓于明天。恒对天主。其贞无与为敌仇。故不为功。夫贞人。必克本性。犯世俗。敌邪魔。贞德乃成焉。斯之为功。不以大乎。但大功。非大劳不成。贞为德最美。天主及天神俱重之。邪魔俱畏之。然而难守焉。身贞。岂足为贞德。心贞。耳目贞。言貌贞。衣贞。床褥贞。乃足为贞德。缺其一。余俱险矣。非恒祈之天主。仇视本身。攻邪念。窒邪欲。绝女人。远淫人。时操益业。不使悠闲。必不能久贞也。故贞德如玫瑰花。香味最美。而生棘中。欲享其味。勿避其刺。

   贞虽难守。第人思天主所备酬贞之报。亦不难守矣。身命虽长。必有限际。保延寿命之愿。今世人辞欲守贞。而天上寿无疆之愿。不能令修士绝欲守贞哉。经中天主谓贞者曰。尔勿言我枯树矣。我定尔宝座于我城中。赐尔名甚美于有子者。是天上国。贞尊于婚。贞者报。大于婚者报矣。圣若盎。天主曾令见天堂受福人。有近天主者。其懿美光耀。灿朗无比。圣人异之。问为何人。忽闻答曰。是者童身不受女污。恒从天主。夫贞士懿美光耀。天堂之域。圣神之中。烁然显著矣。矧于暗冥之世。罪人之中哉。

   贞德者。既令灵神光昭于天。亦能令形躯死后。馨香不朽于地。我太西从天主圣教诸国所屡见焉。不独死后数日。亦有数百千年不朽之童身耳。夫贞德。不啻延身寿。保身之强。且令死躯馨香不朽。令心恒保净乐增功德。益天报。令人见爱于天主。亲重于天神。尊敬于世人。为报不亦重乎。而何得不以守贞之直易取之。

   或云。人俱守贞不婚。人类不灭乎。曰。劝人娶一。犹费说词。何烦过虑耶。倘世人俱守贞。而人类将灭。天主犹欲生之。必有以处之。且生人之类。有生必有灭。亦始终成毁之常也。若得以此终。以此毁。幸甚大愿。徒从未可几耳。

   贞人者。邪魔甚瞋恨之。此亦足征贞德之至美。且大功也。西有名士。自幼守贞。邪魔深忌焉。四十年攻伐。弗克胜之。后乃稍变。尔时有人入城。日暮。就路旁废宅宿。深夜有群魔入中。一巨魔据高坐。核诸从魔功绩赏罚之。或曰。我曾令某所人做乱相杀。或曰。我曾鼓烈风坏海舟。沉其人。或曰。曾诱人行盗劫掠。各陈所行恶状。巨魔俱以为懈怠。切责之。最后一魔曰。我曾以淫念。诱某贞士。逮今四十余年。不克。昨更竭愚计诱惑之。乃得视家中一童女。手拊其背也。巨魔踊跃大喜。奖其功。劝令尽力。事成有丰赏。宿者。不胜怖惧。审毕。魔散厥明。往见所谓贞士某。俱告之。贞士乃深悔。更加精进。遂辞家。弗敢与女人携居焉。

   则济利亚。西国圣女也。少时矢志。终保童身。既而亲命嫁焉。初婚之夕。谓其婿曰。我自幼誓存童身。天主赐我一天神严守之。尔欲坏我。必被戮矣。婿曰。我不见天神。不尔信也。圣女曰。尔欲见。当纯诚奉敬天主。归从圣教。涤除心愆。即见矣。夫悉如其言。天主赐见焉。异其懿美曰。天神之尊。天主遣令下世。以保护贞人。其重贞德甚矣。遂与妇共约终身守贞也。自后天神恒以奇妙花。为冠冠之。终岁香不减色不槁。独夫妇两人能闻见之。他人莫闻见焉。

婚娶正议

   或问余曰。贵国婚礼如何。曰。敝乡千国之俗。皆以伉俪为正。上自国主。下至小民。一夫特配一妇。莫或敢违。妇没得更娶正妻。不得娶妾也。曰。禁娶妾。必有明据。愿闻其义。曰。凡直物自为己之绳也。犹尺度焉。两端与中间相望则直。否者曲矣。若他物。絜之直尺。乃知其直曲焉。天主自正直无曲。万物天主所造。皆如其本性。亦正直无曲焉。夫不灵之物。各存其性之本直。天恒静。地恒旋。火恒热。万类尽然。故恒保其精美。独我人否矣。天主表我于万物之上。赐我理性。付我本心之权衡。令自能伏形欲。徇善避恶事天主。建功德以蒙美报。乃反据其本性灵明。用以纵欲而犯命。即天主所赐直性。不悉悖乎。万方万古。一切贤圣教训。帝王法令。无非削揉其曲。令归本直也。即教训法令。必也合天主生人之原规。乃善美。否则丑恶矣。夫天主经典。悉载创造天地万物之真论云。开辟之时。天主既造成万物。乃造一男。名亚当。一女。名厄娃。为人类宗祖。谓之曰。尔夫妇二人一身。天主所配。人不分之。夫开辟时。人类之始。生育最急。何不以一夫配多妇。令速生。乃天主特以一夫配一妇者。明征伉俪为正礼。此即天主生人之直道。其外万状。悉皆邪淫。即人自生曲也。故天主甚恶之。夫人生之初。世界空虚。天主且不使犯一夫一妇之正。今人充满世界。而反以一夫配多妇。为不犯正。不大谬惑乎。

   夫物生之性自向于精。力不足。生者稍劣矣。人类男精于女。故论生人之性。男多于女。纵不多必不少矣。今使一男配一女。必也三分生人之率。而男一女二可也。过二以上。则男生当愈少。女生当愈多矣。苟为不然。不将使世有旷夫。而无女可配乎。失一正配。即失多子女。是害人类也。且凡男各望有子。又各有向色心。人人不异。不能得正配。必恣奸淫。恣奸淫。必生争讼斗乱刑戮。夫令人恣奸淫。生争讼斗乱而犯刑戮之道。可谓正乎。或曰。若每男各娶二女则然。但今娶二女者。不过数人耳。何足大乱哉。曰。我岂论娶者多寡。第论理之是否。苟一男娶多女。果不犯于理。众人行之。一人行之。等耳。苟众行而生乱。明征犯理矣。犯理一人行之可乎。

   夫女性易怒。易妬。多疑多欲。尔既娶妻。又娶妾。若爱之胜于妻。妬争计谋不息矣。纵不胜于妻。而妻爱以分故减。爱减亦生妬。即妾。及妾之子。及尔。俱被妻憎焉。是令妻犯憎妬之罪。令妾及其子。俱受妬妻之害。蓄复仇之志也。妻恃尊。妾恃宠。两不相下。其乱不已。尔妇为仇。两妇之子。岂得相合。是一家犯罪。罪悉由尔。尔之负罪不已重乎。尔娶一妾。而父子夫妇兄弟。三大伦俱废。尚曲解为不犯正道哉。

   夫洁夫妇。固密于结友。两人结友。体貌不敌。不成为友。矧夫妇哉。故曰。妻者齐也。明敌体也。欲妾则妾。是妇非尔妇。乃尔婢。尔非其夫。乃其主也。不齐不敌。亦已甚矣。天主经中有言。妇不为自身之主。夫为其主。夫亦不为自身之主。妇为其主。妇从非其夫。则悖婚配之礼。故犯奸罪。夫从非其妇。讵不亦悖婚配之礼。而犯奸罪哉。

   夫天主令人结婚。欲夫妇得相眷顾之益也。其一病。其一事之。忧则慰之。有子共养之教之。夫积妇藏。有子孙遗之。假使一夫而有多妇。岂不眷顾。分则必消。妇各私聚以遗其子。将必窃。凡教孩幼。大半由母。众妇之子。教亦废焉。幼稚之心。如新瓦器。初盛之味。或甘或苦。一为所入。洗涤甚难。尔子若女。从幼至壮。习耳习目。更有何事。父好惟色。母争惟色。欲其贞心。不亦难乎。

   凡牝不能自养子者。必牡佐之。皆以一配一而已。试观鸟生子。一覆翼。一求食。更分其任焉。惟牝自足养子者。乃无定配耳。夫人有子。衣寒食饥。备其用物。教之义方。疾则疗之。不肖督责之。壮而家之室之。皆父事也。母不能及。此非独子矣。并妻之养。亦待于夫。是夫于子有父之责。于妻有父之责。其配一之义。视物类不尤切哉。

   夫女人嫉妒忿怒诸邪情。其发最猛。解之最难。欲强其合理又难。故曰。与配悍妇。宁配虎狼。一女足乱一国。矧多女一男哉。古贤有言。人一渡海不足异。再渡异矣。人一婚不足异。再婚异矣。故妇之险。无异风波也。加当贤人亦曰。使女人可免。则人之念虑动行。可效天神矣。故女人正为难免之害。一之为甚。而可再乎。是以万国圣贤。明于道德。为世表仪者。非存童身。大约先与女绝。其心清贞。其见爱于天主最深。其见道行德如神。共动人化人。照临万世之功乃成焉。

   或曰。人有子。娶二妇。淫罪不免矣。若正妻无子。将恐减祀不孝。为求后而再娶。似未悖也。曰。夫死。妇不复嫁。虽无子。国主旌之。国人诵之。妇难无子。夫不复娶。人亦称为义夫焉。有人因慕贞德欲存童身。以清心修德事天主。将訾其不孝耶。抑叹其能克己守贞耶。叹其贞必矣。夫贞德万端。皆自相结合,不得相反。因守贞德而犯不孝之罪。必无之理也。今人不守贞。岂为求孝。正惟德力不足守贞。故窃孝名以饰淫心。假不孝罪以辞恣欲之云。舆其遗不肖子。无宁终而子也。尔子贤不肖。尔既不能预订。而何望之。若是急急乎。且子之有无。不征尔之善恶。亦非尔不能免之物也。得子。犹得财得命。世福而已。以正道得之。乃善美。而为我荣也。以邪道强得之。正为我辱焉。语曰。不可谓小恶以成大善。矧因得子之小益。犯淫欲之大罪哉。人无子。岂必皆由妇。亦或由夫。女人之性弱于男。其望得子顾护之。深于男。今因夫无子。而归欲嫁他夫。必以为怪。因妇无子。而夫遂娶他妇。独不以为怪乎。一身而两首。一首而两身。其为怪何殊之有哉。

   古贤以是劝人。存妻去妾。其人曰。理虽正。妾我弗能免之。贤者曰。尔弗能免妾。天堂亦能免尔。

   或曰。此理实正第妻齐妾接。我国古人多行之。我践其故辙。亦可乎。余曰。中国所称圣贤。纵有多娶者。亦非中国之圣贤。所以为圣贤也。置其所由称圣贤之德业。而特称其多娶。斯果摹圣贤之行耶。抑饰尔恣欲之愆耶。中土称圣贤。而娶一妇者。亦多其人。盖视此之贞。以益尔贞。而独视彼之多。以增欲乎。我西国上古。圣人娶二妻者。亦有二三辈。缘尔时人少。天主欲兴其家。蕃愆其子孙。以广传圣教于世。又知其德清且坚甚。必不所以然之故。亦至重不轻矣。且非己私意。乃奉天主命焉。真圣娶多妻。皆以此。今人无此德。无其故。无其命。讵可行其权哉。行之免得罪于天主乎。上古以后。圣人更多。皆尚贞德以是守己。以是训人。其德比前人犹著。人亦无不信从其训焉。至天主降生后。四方万国。所出圣贤尤多。其慕贞德尤深。求独守一夫一妻之正。乃并不嫁娶。终保童身。故其清德茂勋。不止于己。又及于人。不止一世一方。乃既及于万世万方焉。

熄忿小序

   崔子曰。怒毒于人甚矣哉。由辩之弗早辩也。辩之于早。止一忍字。实为福基。忍字从心从刃。心上着刃。痛苦莫喻。极是难忍事。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世有刃格于前而忍者矣。未有刃加于颈而忍者也。世亦有刃加于颈而忍者矣。未有刃贯于心而忍者也。刃贯于心。是何等烦苦。是何等冤结。必其极身世之惨。莫与为对者。而后可。乃今之小不能忍者。初何彼有是事也。如忿攻忿。以怒敌怒。对垒而陈。擐甲而战。彼帅以十百。此帅以千万。设机伏弩。大师相克。惟恐其不胜也。危乎危乎。其未有不败于尔家。凶于尔国者乎。乃又有挑衅者焉。佐斗者焉。畴昔醉之以酒肉者。此辈酒肉。即为戈矛。尝之以甘言者。此辈甘言。甚于钩棘。故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忍乎不忍乎。殆而殆而。是吉凶之门。而祸福之梯也。可畏哉。

江东崔淐撰。

 

七克卷之四
 

七克卷之四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熄忿第四 凡三支

   忿如火炽。以忍熄之。作熄忿。

   怒者何。复仇之愿也。恶言詈语。争斗战伐。伤杀过刑诸情。皆怒之流也。

   经曰。辄怒者。易流于恶。圣额我略曰。忿怒众恶之门业。关之。而众德安其居。故忍在心。如长在家。百役无不敛戢。无不谧静。忍主一去。心怒目瞋。舌哗面厉。手奋身颤。百役尽乱矣。

   易怒者。如居草舍。草舍失火立烬。今日大富。明日大穷矣。怒火不戢。财力悉费。精力悉耗。是自焚也。又如水。煮物釜中。薪盛火炽。百沸不止。初涌去浮沫。不止。腤汁俱尽。不止。釜实干焦。更不止。釜并破裂。

   忽怒者。人情也。畜怒则罪人矣。盖怒老则成恶。恶成。与杀人罪等。

   以微害辄怒者。本自谓不宜受此害。而实为所以宜受此害。以微触辄发痛声者。必征其负创。以微害辄发怒者。必征其负傲。大容与大傲似而实异。大容之人。轻忽世患。故恒静不乱。恒荣不辱。惟傲人不能忍微害。故愠怒不止。争斗不绝。

   非义之怒。猛兽之情也。无理以御心。无忍以当害。故有毒气蛰尾。或有坚蹄锐角。或有利齿长距。恣所用之。以防害复仇。独人赤身而出。一无所有。示其性善良。宜相合无斗也。人忘其本性。而自造众多凶器以害人。不知以本性之理熄怒。而欲以兽情复仇。是天主赐为人。而自愿为禽兽乎。且禽兽虽虐。无害其同类者。即鬼魔更虐。未尝不相合以谋我害我。独人之凶怒。乃伤害其同类之人。是虐于恶兽邪魔哉。

   凡邪魔陷人于罪。密求可乘之隙。莫如怒时。盗入人室。必俟其暮。风雨交作。狼乃攫畜。渔网之设。必在濁水之湄。邪魔虐贼。贪狼巧渔。等计也。欲陷人于恶。必窥人怒时。詈言虐行。害人害己。皆基于此。故邪魔最喜人怒。一人怒。不止得一人。因得众多人。何故。怒必有敌。或迁焉。辗转相牵相陷矣。

   智者。必不怒一人。何者。人非善即恶。善者非至愚。孰怒之。恶者亦不宜怒。心恶犹身疾也。身疾者。人共怜之。心恶者。其病益重且危。不尤可怜哉。一人訾色搦加。人告之。答曰。若以存心訾我。我或怒。但以病心訾我。何怒。

   所加德西国名士。途遇一人。礼敬之。其人不答。从者。怒欲则让之。所加德止之曰。若有身病于我者过此。尔怒之否乎。此人之心病于我心。何怒为。

   斯德望。西国名士也。或怒之。无所泄。则焚其禾。佃者来报。以为恨。答曰。我害在我外。未大。彼害在心。甚深难补。盖哀彼而哀我哉。故以怒害人如蜂。蜂以怒蛰物。物得微痛。而自失命。

   与平等斗。险。与强斗。狂。与弱斗。辱。故人之伤尔者。若于尔。宜恕彼。强于尔。宜恕尔。与尔等。宜恕彼与尔。

   人夺尔冠。尔因弃尔衣挈瓶坠井。因而投绠。孰不笑尔乎。人夺尔财荣。财荣已失矣。忍而害止。尔怒而复仇。自又败心德。虚功力。失天报也。夺尔财者。绝尔于富籍。尔怒复仇。自又绝于善人之籍。彼夺地上暂福。自又夺天主永福。彼害尔物。尔又自害己。害孰重。仇孰真乎。故曰。怒人者。不先重害己。不能轻害人。况人未必害。己无不害也。

   人有诉尔者曰。盲人触我。我甚怒之。尔必曰。彼盲者曷能避。尔则有目。能避不避。尔则过矣。怒人心目不识理。形目不识人。尔不知避之。宜自怒。何怒彼哉。

   亚勒山易怒。亚利思多箴之曰。自视善且大于众。而以此轻谤言可也。此言似忠而佞。以恶攻恶。不免为恶。尔受人害。勿以己为善于害尔者。惟以尔德为坚于彼害可也。

   厄尔则大。西小国王也。事繁役多。未尝有忧怒之色。或怪问。何异能如此。答曰。怒心萌时。恒默念曰。使仆役拔尔须发。尚未及一微怒之害。尔害宜择轻。乃择重耶。

   圣伯尔纳多将终。其弟子请教以入圣之方。答曰。恒从人不从己。受人害。不怒。不思复仇。

   玛加略。怒一蝇而杀之。遂自责曰。蝇嘬不能忍。能忍太苦。遂解衣行野。令蚊虻噆其肤。人问故。答曰。习忍责怒。修德累年。忽闻有声曰。某所有二女。其德修精于尔。遽往见之。问其修德之方。答曰。妯娌也。同居十五年。无一念一言相迕耳。问可以得尔。曰。争者起于尔我。我辈相约。共绝世财与世荣以不贪。无尔我。去尔去我。争亦去矣。

   翳人心目者。莫如怒。理虽甚明。心怒。不能见之。先所已明。心怒复暗。故凡人决断诸事。最忌者二。噪怒。泰西之俗。罪人有未服者。得上于他司更谳。国王斐理伯视朝。怒一大臣。辄欲论死。其臣不服曰。当上他司更谳耳。王愈怒曰。更谁居我上者。得谳耳。答曰。令王怒。更上于王。不怒。更谳则是矣。后王怒解。果明其无罪。贳之。

   怒。暂狂也。以酒醉。以怒醉。等也。狂人醉人之言。之行。不若义。故曰。最不可共计事者三。色贪。酒醉。忿怒。怒时所行。怒解必悔。故怒时宜自禁。且勿思。且勿言。且勿行。所以怒事。且勿责所怒人。如欲渡者。顺风则行。逆则止。怒动风逆。此时行。险哉。怒息浪平。行可也。故怒时特务医己。勿务医人。凡所欲为。虽似甚近理。第疑勿信。第缓勿急。盖此时最不便语言行事。而怒人最欲语言行事。亚勒山性易怒。因怒易害人。亚利思多箴之曰。怒动必先诵本国字母数过。然后命人行事。琐加德愈怒。言愈寡。拔辣多怒其仆曰。我不怒。必责尔。

   凡病发时尚可用药。忿怒一情独否。怒起蔽心之目。当是时。无有能识其怒之非也。譬驰马。马驰。无有能遽止之。故易怒者。于无怒时。宜备防怒之药。西国有名王。或贡以玻璃水晶器。王喜。厚赏其人。稍展视。则一一命碎之。见者甚惜。问故。王曰。我信喜之。第我甚易怒。此物甚易坏。若有人坏之。我必怒。今预绝其端。无使怒害我。我怒害人也。

   则撒尔。大西诸国宗王也。有大臣名薄量。王一日幸其第。薄量飨之。其盘盂俱玻璃水晶之属。光彩陆离。役吏趋走倾跌。坏一器。薄量甚怒。命投其人池中。为鱼所食。犯者脱赴大王前跪请救。王悉闻前故。命役者捧宝器以来。偏阅之。既见。一一破毁之。且命平鱼池。谪薄量曰。天主生万物为人。故勿论大小尊卑。是人。则非天壤间宝物可比。尔爱物于人上。不识重轻。甚愚也。以微物害人命。大罪也。今破尔器。以杜尔狂端。

   亚勒山。亦西国大王也。其母怒一无罪人。求杀之。告曰。大人以他事命儿。无不共命。第无罪人之命。无物可以尝之。乞赦之。

   君子缘罪怒人。怒不获已。罪解而怒息。小人之怒。出于自心。无故而怒。故一怒。则存怒增怒。直欲以重久怒。显其宜怒。

   或问忿怒悉恶。悉宜绝否。曰否。圣契理琐曰。不当怒而怒。自犯罪也。当怒不怒。不欲救人罪也。其罪等。故怒其罪。谓爱其人。见非议而心不动。非能忍也。惟过柔耳。忿怒从于理后。则为义役。勿得过柔。刑当其罪。甚助于义。若在理前而僭为主。斯过于虐。甚害仁义矣。怒人如治病。医者爱人。故怒其病。求攻之。仁者爱人。故怒其恶。治其病。求改之。今人不然。怒恶之人。不怒人之恶。原恶不改于人。怒恶先染于己。

爱仇   一支

   尔遇难不能忍。所行善无益。凡怀怒时。所为善事虽大。所奉以供事天主虽厚。天主必厌弃之。经曰。依尔施人者。天主亦以是施尔。尔以慈施人。天上以慈施尔。尔以虐施人。天主以虐施尔。经中天主谓人曰。尔持物供我。既臻我前。偶忆人有恨尔者。姑置前。往与彼谐。次来供可也。故不与人合。不能与天主合。

   经曰。尔欲复人仇。天主必复尔仇。又设言曰。一臣负王万亿债。不能偿。王命并其妻子粥之。臣跪请曰。乞宽臣时日。全偿焉。王怜而全赦之。臣出。遇其僚有负己百金者。扼而索之。是人亦跪请曰。岂宽我时日。全偿焉。不听。囚系之。旁观者。愤且忧。以告王。王大怒。命捕之曰。恶吏。尔求我。我全贳尔。尔曷不怜彼。如我怜尔乎。乃付司刑。俾全偿焉。尔不以诚心赦人。天主施尔无异此。故尔欲复人仇。天主所已赦罪。复追还之。

   经曰。尔不赦人。天主不赦尔。尔得罪于天主。人得罪于尔。孰多乎。人得罪于尔无几也。而得罪于天主。无数也。赦人之无几。以得天主赦尔之无数。不便乎。譬尔负人责亿万金。人负尔责数十金。悉载一券。留之。即人偿尔少。尔偿人多。不留之。即人不偿尔少。尔不偿人多。尔愿留之乎。愿焚弃之乎。愿焚弃必矣。奈何记人少罪。令天主记尔多罪耶。

   揣功德之巨微。视事难易。难者功巨。易者功微矣。人有他恶。不直反我爱。我爱之不甚难。独恶我仇我者之恶。直反我爱。爱之绝难。故深增我功。征我德焉。

   热远物之火。热近物之火。火孰盛。热远者盛也。爱仇我之仁。爱爱我之仁。仁孰盛。爱仇者盛也。大火聚。所投物。辄化为火。大仁所值事。辄益其仁。唯独以恩益。以害亦益。群歌合作。则善歌者混。独歌。善乃露焉。而以爱天主之心爱友。友或尔契也。或尔施也。或尔倚也。群爱合出。则爱天主之心亦混。仇者无他可爱。故爱天主之心。特露于此。

   经曰。爱爱尔者最易。恶人亦能之。尔独能如是。蒙何报于天焉。尔能爱仇尔者。能惠恶尔者。乃天主子也。假令尔在天主前曰。彼爱我惠我。我爱之惠之。天主必曰。此爱已得报矣。我不负矣。若曰。彼恶我害我。我为天主爱之惠之。天主必曰。此爱我负矣。我报矣。

   人有仇尔者。宜即思并有两仇。人一。魔一。一可爱。一可避。一明攻于外。一暗攻于内。尔以形之福胜人。故欲夺尔所胜之福。以仇之爱胜魔。故欲夺尔所以胜之爱。尔欲复人仇。则令魔复尔仇。尔欲胜人。遂令魔胜己。尔乐能夺人安。魔乐能夺尔德。惟尔能爱仇。两仇俱胜矣。

   复仇者。于人害觅其安。以人损求其益。能得乎。塞搦加曰。大容之君子。仇既在手。则以能复仇。为复仇。知复仇之大且荣者。莫如能复而不复。莫如能害而赦也。故曰。宽仇之荣甚于胜仇之荣。况尔欲复人仇。人又欲复尔仇。争斗紊乱。何所底止耶。

   复仇者云。不任受辱。不悟不能忍微害。而欲复仇。更为正辱。

   经曰。勿曰以害报害。望主而救尔。救尔何也。救尔于复仇之劳。之辱。之费。救尔于身害。心罪。地狱之永殃也。经中天主谓人曰。仇之复由之握。我复也。尔不言。天主代尔言。尔不罚。天主代尔伐。尔言尔罚。天主则不复顾尔矣。有人告一贤者曰。莫害我。我欲复仇。贤者仰天曰。此人自欲复仇。天主不必顾之。其人悔悟不复也。

   修德者。皆急于识己过。识过斯能改过矣。夫人皆重爱己。故不能尽识己过也。佞人之言。又不可信也。友我者狥情而闭口矣。莫我攻也。欲闻己过。惟仇我者而已。故曰。仇我者。惠我而不望我报。正可爱焉。

   意撒白。西国圣公主。一日跪天主台前。诚心祈曰。每害我者。愿天主。赐一恩以报之。辄闻有声曰。生平所行德。未有感动天主如此愿者。今悉赦尔一生之罪也。

   数年前。敝国以西巴尼亚。有杀寡妇之子者。吏将收之。寡妇知所在。赠以良马资装。令速避去。是人得脱。其子忽见大宝光。谢其母曰。死后过失未净。当受多年炼罪之苦。今母以恩报害。以爱报恶。甚感天主心。故赦我罪。免我刑。已升光明天。享大福乐。此恩岂生养我可比哉。言毕不见。圣奥斯定曰。不赦仇者。天门已关之。其祈不入于天主。天主之慈惠。亦不降于己也。

   保禄圣人曰。窘尔者赞美之。勿谤讪之。勿以恶报恶。又曰。尔仇饥食之。渴饮之。不胜于恶。反以善胜恶矣。若以直报害。免己犯罪。以恩报害。又救人罪。以直报仇。免为人仇。以爱报仇。又化仇为友。孰善乎。

   斐理伯。西国王也。有亚尔寄者。恒谤王。王之诸臣。请捕治之。一日偶遇其人。王优礼焉。色和语温。申以厚馈。越数日。王问其臣曰。亚尔寄谓我何。皆曰。甚赞颂大王之德。王曰然。我为医。良于尔。

   亚立删。西邦最尊最盛德人也。一个大窃其金器物以逃。他日此人为敌国所虏。亚立删厚资赎之。他凡有害之者。必厚恩以报之。故本国俗云。欲得亚立删之恩。莫如害之。

   西国有人欲杀其仇。求之不得。遇大瞻礼日。入天主堂。适见焉。遽欲手刃向之。忽自转念言。今日大瞻礼。人人向此中悔过迁善。求赦罪于天主。独我向此中杀人报仇。重得罪于天主。遽携其仇。同诣天主位前。誓愿今日以后。为天主故。不复仇尔。愿尔亦为天主不复仇我。其人感动。相与捐弃前恶。共诣天主像下。抱足顶礼。于时木塑圣像。遽伸一臂。下抱其人。万众共见。惊异叹仰。知忘怨释怒。天主所最重也。其圣像伸手作抱势。至今不复收矣。

以忍德敌难   二支

   忍者何以乎。心受害不忌授我害者是也。夫忍者。善人之甲胄也。以当世变。胜鬼魔。攻诸私。保诸德。防怒。羁舌。御心。养安镇怖。祛忧。绝争。抑富者之恣。伸贫者之屈。居尊巍者使存谦。受艰难者使存勇。人得罪于我。令我即赦之。我得罪于人呢。又令我永求赦之。忍难于心。无事不成。此何远试。即此鄙篇所述。前圣贤忍之说。非有忍德者。必不能熟察其端。深思其理。坚从其箴。而受其益焉。

   凡世所为凶祸者。忍德能转为吉福。凡世所贱所畏者。忍德能变为可贵。可爱物也。世所贱恶。无过贫窘。疾病。耻辱。损失。患害。忍人能乐受之。则以偿其罪责。以赎其罪刑。以增积其德。以市天上国也。其值岂世间珍宝可论哉。故忍人以侮辱荣光。以贱微尊贵。以降黜上升。以贫富。以饿饱。以负胜。以荒岁丰。以逆风行。如海舟值浪险。浪愈高。乃愈近天也。

   忍保诸德。防诸恶。经曰。子欲就事天主。须恒抱畏心。而预为备。以当诱感窘迫。盖人欲行善修德。必须忤世俗。攻习情。防魔感。则三为我仇矣。三仇者。要结以攻我。世人讥笑扰阻于外。习情冲勃扰乱于内。鬼魔煽诱攻战于内外。譬如畜马鸟。闭之樊中则已。决而飞。必百追以求复获。人为恶。已堕魔计。则已。决而迁改。必百诱以求复获。苟无忍德以当之。昨所去恶。今复行也。圣厄勒卧略曰。欲行善无忍德。如在严阵中无兵甲。能不受伤失命哉。

   遇难而委命者多。遇难而坚忍者寡。以力服国者多。以忍服己者寡。故忍一难之勇。甚于委百身之勇。服一己之荣。甚于服万国之荣。忍小难之功德。甚于行大事之功德。

   人无不可胜。独忍人不可胜。以勇力兵革斗。胜负不可定。以忍斗。胜定矣。忍者能加以世难。不能染以世污。能灭其形躯。不能消其仁义。能使其身痛。不能使其心怒。能夺之世福。不能夺之心乐。故一真忍人。总天下人莫能胜之。无兵革。而恒胜兵革。不敌人。而恒服敌之者。经曰。忍者善于强者。强者以力胁人。不能以德服己。胜一国。或不能忍一言。服天下大众。常自屈于心欲。岂不胜辱乎。忍人先以德胜己。己胜。其外无不胜。故曰。胜己者。无不能当。人服之。鬼魔亦畏之。意撒西国之贤人。魔甚畏之。或问故。答曰。从修德以来。恒自举意。必不使怒念注心。怒言出口。

   未曾德西国大圣人也。心纯一事天主。时国王甚恶。欲强令弃去。事他神像。未曾德曰。天地间至尊真主。惟有天主。此外称主。皆僭矣。正宜绝之。弃天主弗事。事焉。罪恶孰重此乎。王曰。从我予若高位。且厚赐。不。且为大僇。圣人不听。王怒。命悬而榜箠磔裂之。圣人心颜俱乐。了无痛楚声。王益怒曰。不听我。且更加大刑。答曰。此我愿也。王又命束缚。囚之冥狱中。地布芒刺。炮诸烈火。周身炽铁。数日不给食。圣人谓王曰。世所言苦者。为天主受之。即不足为苦。正惟喜乐事也。以苦图变我心。曷可得乎。威王以苦斗。圣人以忍当。王力竭计尽。能陨圣人之生命。卒不能改其忍。不能屈其义。不能夺其乐。孰胜乎。

   惟以忍御难者能避难。若以怨怒。遂得两苦。原苦一。今怒一。余屡闻之人曰。我怒何益。所失不追。而更以怒害我。夫配不能以怒去害。奈何不以忍增德。忍则省今怒之苦。并消原苦之苦矣。何者。人有难。大都由天主将为罪罚。怒增罪。故愈触天主怒而苦愈重。忍增德。故感天主心。而罪赦。罪赦而苦除。夫世间。所谓苦辱。非正苦辱。惟系人意。意以为辱则辱。不以为辱。不辱矣。弟阿热。一人讥之。答曰。尔讥我。我不任尔讥。色搦加曰。君子特以罪恶为正辱。舍此悉非辱也。受人辱曰。彼欲辱我。未尝辱我矣。如此。非特辱消。辱我者亦止。何者。彼欲辱我。知我不以为辱。无道可辱我。止矣。

   修德者有三级。有始者。有进者。有已至者。忍亦有三级。遇难强忍之。忍之始。遇难乐忍者。忍之进。愿得所忍难而求之。既得而乐不愿去之。已忍之至也。已至之人。其身在地。实天人矣。

   或问亚利思多曰。大有容之人。何自识之。答曰。能以乎心愉色。忍受大难者。是也。故易怒者。验其量狭。老人。病人。妇女孩童。皆量狭。皆易怒难解。

   天主心无量宽。故亦有无量忍。人之得罪者。能即罚灭而尚宽容。以俟悛改。盖慈赏出于本性。故无限。怒罚出于我罪。故不得已。人愈忍。量愈宽。愈似天主为天人也。天之所。云不掩其光。风不挠其静。终古如一。惟下处自暗自晴。自寒自暑。大容之人。事变而心常。世乱而心静。身难而心不忧。如立方物。六面如一。无不安稳。又如黄金。炼之不耗。锻之不断。以为小器。为大器。其价同。惟寡容狭心之人。倏怒倏爱。倏忧倏乐。如树叶。随风变动。无刻得同。故大容之人。以一心御多事。小容之人。以多变御一心。

   有丧子者及极忧忿。得磨纳慰之曰。尔偏求诸国中。有生平未尝遭丧而哭者。得三人以来。我能令尔子复生。其人以为甚易得也。偏求之。竟无一人以复。得磨纳曰。既尔。何用过恸为。独尔受此患也哉。

   理爵国之俗。男子遇患。不衣妇人衣。不听哭。以为遭世难而悲愤。非男子事。正惟女情耳。

   以恶言犯尔者。自先为恶。而欲尔效之。故曰。尔受恶人之害。忍而恕之。勿两为恶。勿两受害。

   或詈得磨斯。答曰。凡争者。以胜为荣。惟今日负者。善且荣于胜者。我肯与尔斗乎。故曰。人以詈言加尔勿答。尔胜。勿复。愈重复。又曰。凡恶言以忍当之。则激而归乎其所从出。

   居苦辱非功德。忍苦辱实功德。故曰。勿论何所受。惟论何如受。受难不足验圣贤。乐忍难。乃足验圣贤。真忍必爱所忍者。盖貌忍心忍。非忍德。乃怒翳也。力不能复仇。姑忍之。即不复。有复之心矣。有复之罪矣。凡思我身。多所愿忍于人者。必不难忍人。尔尚未能治己如己愿。安怪人不悉如己愿。尔不怒己不能忍人。不与己斗。不能与人合。

   受害辱者。口不言。色不厉。心不忧。不计。是正忍也。古贤有人以恶言嫚之。答曰。任尔言。我已命舌勿言。心手勿动。今人受辱。能不言。谓忍矣。然而减于口。增于心。口寂而心喧。色愉而胸愠。手垂而中攘。此为不忍尤大。其害尤深。胸怀怒意。口发怒言。两恶俱不可。与其默蓄而蕴。毋宁口发而散。

   感人化人之德。无如乎心愉色。忍受非义之言。非独见者化。并受害者亦速化矣。昔有贤人与弟子偕行迷失道。蹊人之田。守者甚怒。大詈言。尔不为天主。何道之修。畏者当如是行耶。师命弟子勿答。自答之。曰。尔言最当。令我辈。正为修德。人必不尔。第求恕罪耳。野人为若言所动。悟向者乃不当怒詈之也。跪而祈赦。慕此隐德。尽弃其田业而受学焉。故曰。抑辱慢我者。莫如忍其慢。经曰。怒者生争。忍者减已生之争。语曰。凡物刚胜柔。独忍柔能胜怒刚。

   稣琐西国名贤也。有人无故以恶言嫚之。贤者不答。走避之。有天神谓曰。是奚足哉。必跪而求赦。如真得罪者。乃正忍矣。如神言。其人深自惭悔。转求赦。盖以怒对怒。彼以怒为得。语曰。尔以恶言答恶言。彼必以为己胜。同作此事。彼先一筹故也。以忍光照怒。彼自见其怒之丑矣。

   夫苦难不论大小。不论由人由物。皆天主有意分予焉。圣贤明于此理。值苦难。弗视由人由物。不辨有故无故。惟视难所从来之原。即服而忍之。夫尔受人之害。独视为人所加。或能辞曰。我未尝得罪于此人。则不堪忍。若视天主所加。能或言我未尝得罪于天主乎。人人无不自知以恶念恶言。及非义之行。屡犯理道。是以值苦难。默念所犯。自责我曾犯某罪。我曾行某非义之事。正当受此苦。故易忍矣。圣厄勒卧略曰。人私念所为恶。不难忍所值嫚。深思以多罪宜受重刑。必不难忍微害矣。或訾一贤者。人告之。答曰。我尚有他大罪。彼人未及知。使知之。何訾我止此乎。多落陡贤人曰。修忍德。保心安。其道莫便于遇难自责。以为由己罪出。而不辞己以尤人。故人所行善。虽大且多。不由自责。必不安静。而免于忧怒。贤人有言。诸德皆归一家。或问家。自责。又一贤爱人嫚。心忽小动。自责曰。我心动。非彼之嫚大。乃我之忍小。我忍坚一言之微。曷能动之。

   约伯中西国上古圣人也。尊贵富厚。当世无比。忽中落。七子皆夭。身复病疠。前相钦重者。谤为罪人。受主降刑。圣人恬然忍受。忧不见色。口无怨声。心无愠意。恒曰。赤身出母腹。固当赤身归矣。主予主取。悉如主意。惟念圣名赞颂而已。其妻诱之。令怨主而死。圣人责之曰。尔言大愚矣。福乐受之于主。患苦奚不忍哉。如是者十有四载。尤人怨天。未尝萌心出口。原天主之意。加此患苦者。非以罪罚。欲标其忍德为世仪也。十有四载之后。除其患。倍归其富贵安乐。而盛德荣名。施于万方。流传至今。故曰。先忍暂苦者。后必享永乐也。香者火炙之。显其郁烈。善者患苦之。著其盛德。

   奥斯定曰。天主或欲尔安。或欲尔病。尔安时愉乐。病时忧愁。是喜天主有仁。而不喜天主有义。且不愿以尔心从天主。心但愿天主。从尔心。尔心不邪乎。

   或遇难。一贤者劝之。坚忍勿忧。答曰。我有罪甘之。无罪而受此。不堪忧愤耳。贤者曰。盗以罪受戮。圣贤者。以无罪蒙难。尔愿谁之如乎。经曰。尔以罪负刑。以恶受害。有何功耶。若实行善而乐忍害。此正天主之大恩。尔之大功也。又曰。尔受难。勿因盗因劫因谤。若因为善。则勿以为辱。乃真荣也。故见人受难。勿问所受难。惟问所以受难。天主经真福八端。其第八曰。为义而被窘难者乃真福。为其已得天上国也。

   琐加德。古名士也。国王忌之甚。命杀之。将死。或叹曰。无罪而被杀。正可悲。琐加德闻之曰。我被杀不足乎。何愿以罪杀我乎。

   所鸣盛德人也。恶党妬其德。欲杀之。遇诸途。曰。我辈欲杀尔。尔将若之何。答曰。愿勿速杀我。惟渐磔手足肢体。为天主久忍痛苦矣。众异其大忍。弗敢杀。他日又有是辈欲杀者。答曰。我功德微小。恐不克承此大荣也。圣贤诚德人。值为天主为义受苦失命。以为天恩。微独不避。且甚乐之。天主有言曰。人窘迫尔。为我大谤尔。尔宜悦乐。尔报丰大于天也。故圣厄勒卧略曰。天主加苦。而并赐能忍之德。斯恩甚于绝苦矣。

   世人之心。悉在图乐。乎值患。奚能不忧不怒哉。世患不虞而至。则伤深。豫视之。则伤微。夫患之至最定。特至期未定耳。尔欲患时不滥于忧。莫若于患未至时。思其将来备忍以当之。勤练之卒。简器习武。常在平时。安居营垒。如正对敌。设志以待。故敌来而应之整暇。若惰游之卒。时朽器械于室隅。消胆力于不试。遇敌战栗。能不受歼。尔忍不先习。患至不及忍矣。是故修德君子。急习忍德。不因患觅忍。常以忍备患。日夙兴。恒念今日必有嫚我害我人。必值不如意事。定心受之。是患未至。能自先忍。患至如常。

   尔遇难时。惟视有乐胜尔者。故难忍。若视由苦胜尔者易忍矣。昔有贤人寓言曰。兽中兔胆最小。一日众兔议曰。我等作兽特苦。人搏我。犬狼噬我。即鹰鸷亦得攫我。无时可安。与其生而多惧。不如死。死而惧止矣。向前有湖。因相约往自溺水。水旁有蛙。见兔惊乱入水。前兔见之。止众兔曰。且勿死。尚有怖过我者。

   或问曰。世事触人怒。至易至多。欲学忍。将独居岑寂特交圣贤。可乎。若与世人接。难免焉。答曰。忍德求助于外。曷能久。惟内积能永久矣。毒蛇猛兽。寂不害物。不谓毒猛乎。静处不怒。非无怒情也。无怒几也。不拔其根。而摘其实。根在。有时而实。即无怒人。亦必怒物。昔有道侣数百人。其一甚易怒。因屏居。忽怒破一器。自谓曰。我易处未易心。避人未避己。己在怒在。不如人间习忍。以攻怒情。遂归。故曰。怒情斗能胜之。以避不能胜之。若与圣贤同居不怒。兹岂我德。况无忍德。独交圣贤。怒亦不免。不如务拔怒根。习忍于心。静处嚣处俱安。贤人。不肖人。好争人。好静人。俱合也。

   色搦加。训令忍世患箴曰。受窜流云何。凡安静之所。即为本乡。谓安静者。不在其所。正在其人也。智则旅游。愚则窜流。著痛云何。曰。痛小任之。微忍矣。痛大忍之。大荣也。痛峻。非痛峻尔自柔矣。能薄力微云何。曰。以此不能害人。以此不敢慢人。不亦美乎。失财云何。曰。财亦或有时失尔。今失财。并失吝幸矣。纵不失吝。去其妄行之质。非幸欤。尔失财。尔财曾已失多人。今行弥輶。居弥静。天主减尔。任安尔居。岂非吉哉。尔失财。彼他人所先失。以为尔得乎失目云何。曰。己绝邪情欲之途也。目。诸情欲之媒。诸愆尤之引也。失子云何。曰。不能不死者之死。不愚乎。不能不死者已死。征为他主之物。予尔育养之。今于尔乎取之。非夺之也。沉舟失物云何。曰。失尔物。不免尔身耶。徒手登岸。已登岸矣。财沉。而岂不能并沉。遇盗窃物云何。曰。尔避之。幸矣。失良友云何。曰。更求之。求之当于可得之所。酒殽之间。非其所也。必于实学道德之务。劳苦身心中。乃得之矣。失一良友。更无他友者。耻也。大涛之海独恃一碇乎。失贤妻云何。曰。求贤妻最易得矣。慈父母既失。不可复得贤妻属。可再致之福也。哭失贤妻。而适得更贤者多矣。

   或曰尔死。尔曰。入时约必出矣。必死。还所受众人之定规也。必死。入世犹出旅游。久必须返焉。彼久须暇者。卒亦不能脱之。必死我非首又必非末也。凡先我者皆先我死。后我者。皆后我死。旅死。曰我所必还。随责主所求处。即偿之矣。死无棺茔。棺茔之缺。易忍矣。我身无觉得棺失棺。无我预矣。我身觉棺茔不皆为大苦乎。棺茔之计。岂缘顾死人。正以顾生人也。人死斯畏之。故为是掩离之耳。死态必狠。曰。死态虽狠。所求惟命而已矣。斯即无他患老患所必褫。何足畏欤。所由致死之缘虽大。我死本微小。一石触我。一山镇我。何异哉。若陨。盍陨于天乎。少年死。曰。尚可生之时至死。美死也。未愿死之先至死幸矣。不少年死。安知不遭不虞之患。即无他患。老耄之患。焉能免哉。我曹皆并逝死。故今不论死与否。惟论早晚。数人今属大辟。或有以后见杀。为大福者。谁不笑之。我曹悉望稍迟死以为巨幸。何异此乎。我侪日近于死等。众寿日减亦等。我生愈长。我命愈短。谁欲恒悬而无宁一陨乎。生与死为邻。最切近如居海舟。所争者寸木耳。尔忆海舟之险。谓生死海中独尔隔。谬矣。生死相邻。虽各处显著不一。各处切近无异焉。身命为物微渺。遗身命。为德甚大。遗之者。海沸而安视之。地裂侧立而不颤。尔欲保德安居。身命须澹视之。勿论因疾病与他缘。来索之。欣然遽即偿焉。

   闇弟吾诺。西国名王也。有两人大诽谤之。王伺闻之。曰。稍远之恐王闻之。谤者甚感其不怒。而转誉之。

   一贤人忍德累年。或问自觉何益。答曰。衷有备。以忍世患。又无赖人讥笑侮慢之曰。积久事天主修德。安用之。答曰。今我受尔此等恶言大害。而心不动不怒不足乎。

   亚加爵。甚能忍人也。死之日。或悲其早世。棺中忽有声曰。忍者不死。夫忍者。神灵永生于上天。美名常彰于下世。可谓不死。

   有贤者。大病而愈。后恒哭曰。天主不复念我。如是一年。天主使病如初。以苦为乐。非知忍难之大益。曷如此愿望深切乎。

   有盛德者。或以恶言加之。笑曰。此当以重价市焉。今而徒得之。幸矣哉。

   伯多禄。西国盛德人也。病失一目。曰。故有两仇。今去其一。天主之恩也。

窘难益德  三支

   或有问于余曰。书云。天道福善祸淫。又云。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以善者蒙福。恶者膺谴。理有固然。奈何事有不然。或遭不虞之灾。或冒非分之福。颠倒孔多。参错过半。无乃增君子之疑。起小人之幸。天道不平。厥叹久矣。是诚何谓。曰。善者蒙福。恶者蒙祸。斯义正矣确矣。奈何哉其不平也。夫人之真善真恶。谁能决判。念想言行。咸若义理。此为真善。微有不然。岂真善也。求善非全不成。若求不善。一缺已足。夫全善了无微缺之人。世间有之乎。今人视形。天主视心。无知人所称善。非天主所称恶者耶。且尔谓此人甚能作善。苦之非是。余谓天主至明无暗。至公无私。甚能识善恶。苦之必是也。尔信人之隐善。疑天主之显义。余信天主之显义。疑人之隐善。孰是乎。即是人果善矣。尔谓苦为不幸。天主不宜加之。抑知天主用苦以加善人。乃大可形乎。世人神目常昏。如瞽焉。往触一人。怒而詈曰。尔瞽耶。人非瞽耶。己则瞽也。见苦善人。疑天主不明。主非不明。人则不明也。欲明祸福之理。当先明祸福之真伪。真祸未有及善人。真福未有被凶人者也。何者。世间之事。不过三种。真福一。真祸一。非福非祸者一。生积德。则死永乐真福也。生作恶。则死永苦。真祸也。夫人自不愿为善为恶。而天主强之。于理无有。自有应受天乐之功德。而天主拒之。有应受地狱之罪过。而天主不加之。亦于理无有。则曷可谓天主以真祸加善人。以真福加恶人与。若其余贫富贱贵。病安寿夭等。斯本非祸非福也。圣奥斯定云。富贵安乐。天主予之善人。征非真祸。予之恶人。征非真福。其为祸福。特视所用。用以建德蒙永乐。乃福。用以助恶蒙永罚。乃祸也。因富以敬天主。周贫人。则富为福。若因而纵欲害人。则富为祸也。因贫以怨天主。贪富人。则贫为祸。若用以抑情增忍。则贫为福矣。诸如此类。可概推也。第两者之损益。人每不能自预定之。独天主无量之鉴。乃能定之。行人遇歧路。未历其中。未造其末。特见其始。安危夷险莫能定也。世间苦乐两歧。愚人特视苦乐之始。不审其中与末。妄谓乐者安夷。苦者为险危。从彼避此。急急如鹜。智人不敢信始。亦不妄测其中与末。归明于天主。待天主之自决焉。故世人于天主。宜于病人于良药。病人特愿除病得安而已。若所服药味。为甘为苦。惟医者所为。病人敢自取舍哉。圣贤无不愿得真福。亦无不求得真福也。然所以得之道。或苦难贱辱。或安乐荣贵。非敢自必。听命于主。时或顺意。谓天主慰劝我之恩。时或逆意。谓天主警戒我之恩。故顺逆无常。修励惟一。种种世途。悉以增德。经曰。爱天主者。顺逆万端。皆助其福。不肖者不然。顺来不以劝善。逆来不以惩恶。故顺逆万端。皆归于祸焉夫古今修德者。莫不因轻世福之念。成就其圣贤。世人犯罪者。亦莫不因重世福之念。受欺惑于邪魔。则世福者。陷善之阱。圣贤所惧。引恶之梯。邪魔所据。人以为实德之报。谬莫大矣。使天主必以世福酬德。行德者。遂希世报。与工人冀值何异。挟贪心以行德。即存德虚形。岂存德实性哉。

   善人受苦。验天主之爱。天主经曰。我所爱者。必谴责之。又曰。天主所爱为子。必责之。圣奥斯定曰。尔在天主责外。必在其爱外。终不能为其子也。下民有罪。天主不能不刑。今宥。死后必不宥也。今刑微且暂。则家刑耳。死后刑。重且永。乃国刑焉。圣厄勒卧略曰。天主今恕。必欲永责。今责必欲永恕。故今责征慈。今恕征怒。牲牛被杀。任其游食。惟所欲生者。拘系之。劳任之。

   假令父有两子。一愚。一慧。愚者时时戏游。了无谴怒。慧者时时勤敏。则督责之。童儿之情但见目前。无志日后。以为厚于愚。薄于慧。不知父无望于愚者。慧则重有冀也。世人之情。何异愚童。富贵宁寿。谓天厚之。窘贫贱天。谓天薄之。不知今福后福不并享。天主所欲丰报于天者。先卑之于世。以苦炼化其过滓。增其功德也。恒丰于世福。无患难。恣其非议而不见谴责者。天主所弃之于天。约永罚于地狱也。如医然。病可为。则进苦口之药。多所禁忌。其重不可救。乃悉惟所愿。不禁焉。

   父以难事责于子。君以危事托于臣。孝子忠臣。必不谓君父恶我害我。盖乃贵我重我。以我为孝子忠臣故也。天主。人之共主公父。以艰难遗我。而不遗彼。以验其爱我重我于彼也。塞搦加曰。不遭艰难者。正为最无幸人。明征天主。因我怠惰忽忘我耳。修德者。知不战不能胜。战不危。胜不乐。故愿得所忍难。以建孝子忠臣之功于天主焉。

   商人以此方最多物。最贱物。迁于少处贵处。以取重值。此世之物。未有多且贱于苦难僇辱。尔天上一无所有。善人。神货之商人也。知为天主忍苦难之价最重。故遇苦难。则忍之荣之。易异日之重值也。经曰。此时艰难。不当日后所显于我辈福乐也。

   夫玉琢之磨之。夫金锻炼之。雕刻之。无不攻治如仇焉。以成名器。人不经病苦。不尝慢辱。不试诸艰难。而成天上所用德器者。无有焉。故经曰。修仁者。必受世之窘迫也。不窘于世。其德不诚。且曰。欲升天堂者。必由颇受世苦。奥斯定曰。天主估天国。其价艰难而已。又一贤曰。世福遂意者。可畏也。恐其终不能为天人故也。鸷鸟生时人贵之。置于净室。养以肉食。死则委之于壑。为犬所食。鸡生时。置秽处。养以糠核。死则置于几案。以为美肴。恶人世之鸷鸟也。生则丰荣荣贵。人人羡慕之。死则弃之巨壑。为狱犬食。善人生或为人所轻。恒居难苦。死则置于天几。天主天神所珍重。福孰胜哉。故世之苦乐无常。乐讫苦继之。苦终荣续之。一时之苦。令忘多年之荣。唯独令忘往乐。往乐之念。亦增今苦。一时之乐。亦令忘多年之苦。非徒令忘往苦。往苦之念。亦增今乐。故经曰。吉时勿忘凶。凶时勿忘吉。吉时念凶不陷。凶时念吉不陨。

   人之事世者。先得微乐。后责大苦。先得暂便。后加永难。事天主者。先受微劳。后蒙大安。先承暂苦。后享永乐。尔愿事谁乎。农人先以苦种。后以乐收。工人先造作。而后受直。兵先致死。而后蒙战胜之赏。商贾先以赀市物。而后享什一之利。万事尽然。尔修德。必先负修德之劳。与夫克己之苦。与夫不德者之忌。与夫鬼魔之诱感。与夫天主之德试。德既大成。然后可享心净之乐。望天之报焉。今人仅行微善。心若天主负我安乐。负我富贵。不与则怨尤。望世报。自征心贪。怨尤自呈大傲。天主当将祥耶。降殃耶。

   蹇驴邪行。见鞭知当正路行。正路行。见鞭知当速行。凡天主所谴责者。欲使正路速行而已。今人之苦永久不释。惟得福者。即谓德之报应。得难者。或曰。无幸而偶值祸灾。或曰。前世往因。今生果报。未尝反思目前之罪尤。迄不悛改。艰难往往相继。永久不悉。何足异哉。

   或问圣厄勒卧略曰。天主恒以苦难加善人。何也。答曰。以炼其过滓。增其功德。因得丰报于天也。且使不溺于世乐。物久煮不挠动。则胶于釜。而失色味。善人久安。不以难挠动之。恐渐陷于世乐也。且令恶者自悟曰。今有为天主用慈赦罪之世。又重爱善人也。尚以微过得。重谴乃尔。况死后为用义判罪之世。负恶以往。严罚何如乎。

   一贤出行。遇一盛德仁。被狮子龁死于野。及郊。遇一恶人之丧甚盛。窃疑曰。彼贤而横死。无人收之。此不肖而人崇之。非天主明释我此故。我不前矣。忽有天神曰。此诚恶。曾有微善。天主以微荣酬之。其令神重受大苦于鬼境。彼诚贤。曾有微过。天主以此横死炼之。其令颇沾大乐于天域也。但尔以后。慎勿要天主。凡天主所为。惟信服之。勿强测之。言讫不见。

   尔溺水。有因急援伤尔手者。尔忌其微伤耶。感其拯命耶。尔与人斗。忽有歼尔敌。使尔能胜。不重德其人乎。我灵神与躯壳。体最亲。情最异也。神喜理。身喜欲。故神之所愿。身之所恶。身之所求。神之所避。恒为敌仇也。尔以道德助神。身必负而屈于理。乃所以效天神也。以甘食冶容逸乐助身。神必负而从于欲。乃所以效地兽矣。天主以病窘诸苦难加尔。岂乐尔难。正以此杀身之强。减形之力。使知服于神。从于理。为役勿为主。不至陷神于罪恶。圣保禄曰。我衰时乃疆。是以诚德。君子遭患。即不能乐之强勉安忍。弗敢直求天主去之。去与留。未知孰为己益故也。

   物达西贤人也。身后显圣迹最多。一瞽者跪其墓前。因其功德。求得见。辄见。己默疑曰。见与不见。未知孰有益于我。复祈曰。若见无益于我。愿此初瞽还我。辄瞽如初。

   额我略。生时亦颇见救人圣迹。一瞽者求赐视。答曰。尔即无形目。不能见色如狸犬。尚有礼目。能见道如天神。身目复见。神目必瞽。终害于尔。勿求之。

   或有疾。告若暗圣人祈救焉。答曰。尔正欲除有益于尔事耶。身垢以水浴。神秽以病磨。衣污以烦橍去。心罪以艰难除。又一人病。其师贤者慰之曰。尔为铁。以病剉则除锈。尔为黄金。以病炼。则增光。何忧乎。

   厄勒卧略曰。此世界恒以艰难加人。此非自鸣令人勿爱我而何。

   世愿悉遂。世人以为大幸。不悟此正验将来之大灾。圣盎博罗削行次。宿一豪家。主人自伐云。生平安乐。不值微患。圣人偕共从者辄去之。曰。此人一生安乐。宜速避之。恐与俱受大患也。去不百步。地忽裂。人与室俱陷。无遗迹矣。是以圣贤修德者。甚畏久安无苦。恐目下之宽迟。卒以重补故也。

   奥斯定曰。金入火生光。草入火生烟。苦难一也。善人遇之。而以感颂天主。愈清矣。恶人遇之。怒而怨尤。欲浊矣。世苦自无善恶。惟我忍则为益。而征天主之爱。不忍则为损。而征天主之怒。故圣厄勒卧略曰。目前之苦。苟化尔为善。则为前罪之终。不化为善而尚为恶。则为将来永苦之始。

塞饕小序

   在昔铸鼎象饕。谓其有口而无咽也。或问余曰。饕不受塞。亦可塞乎。余曰。可。漏卮无当。投以江海弗给也。口腹为漏卮也奓矣。困于酒食。迷于醉饱。举世不为饕者。或寡矣。秦人以饕嗜六国。食未下咽。转喉而出此饕报也。晋以人主乞味于臣。齐奴诸子转相效尤。甚至日食万钱犹谓下箸不给。曾之子邵。遂胜其父。而益之以二万。岂非老饕之尤者乎。五胡未尝饕晋也。而晋自饕为焉此又孰非饕鉴哉。故曰。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欲止细人之饕。当从老饕始。老饕者何。用物弘而取数多者也。易曰。樽酒簋二用缶。又曰。二簋可用享。此今日救时。塞饕第一义乎。善乎。吾读庞子言。得养生焉。并得经国而富民焉。故曰。食俭者兴。食奢者亡。礼始于饮食。岂不信哉。或曰。西人巧于酌盈而济虚也。彼国舟航。济则与时宜之。不济则递减而递节焉。余曰。此非西士之言也。损益盈虚。与时消息。此天道易道之大经大法也。天不能达。而人违之乎。西士可谓得损益之精。而用之者也。非但塞饕而已。

江东崔淐撰。

 

七克卷之五
 

七克卷之五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塞饕第五

   饕如壑受以节塞之作塞饕

   饕者何。食饮无节嗜也。多言忿怒。哗嚣。淫欲。沓贪。懈怠于善。诸情其流耳。夫饕者。我身中最密迩之敌。修士所当先攻先胜也。身中形敌不先胜。徒攻身外神敌。必不胜矣。讨四境之寇。遗国中之叛臣。何益耶。矧身中之情。莫劣弱。莫易识。易胜于饕情者。弗能胜劣弱。能胜强梗欤。是以古今圣贤德士者。无不由克己而成就其功德。升受天报也。若稽克己之迹。无不以克饕肇业耳。

   夫天主所自造之物。皆有定趣也。造人之灵。使能明实理。蹈实善。因而事天主。升受天国之永乐焉。造人之形躯。使为神灵役。辅之为善矣。知形躯不食饮不生。故造多味以养其生焉。人食饮以养身。俾有力以辅神于善。意合天主之意。食饮为德。且不必过节。身王而德建矣。若食饮图乐。意悖天主之意。即食饮为非义。且必过节。身强与心德咸消矣。圣奥斯定云。尔食饮以节。特以养身。纵口不言尔食饮。赞美天主也。若图乐者纵口鸣赞尔食饮。亦亵之矣。夫人愿欲所趣向者,美好而已。美好有二。一曰利美好。一曰义美好。一曰乐美好。尔食饮以节。利义乐。二咸享也。否则咸亡焉。故食饮图乐者。唯独伤身损德。所图乐并消亡矣。

   利美好亡。何也。语云。厚味百疾。灯非膏不燃。膏溢亦减。谷非水不成。水淫亦朽。火非薪不炽。薪厌亦熄。食饮以节。身养与身安。兼保也。否则兼损焉。医方亦云。前食未化。又加餐焉。必生疾矣。色搦加曰。人有酷视仇我者。未如饕情知酷视服我者。人有仇。能盲之。怒必熄矣。饕于从之者。盲之。聩之。喑之。弱之。老之。终而杀之。以微体顷刻之乐。遗全体终年之忧。以一肴之妙甘。屡致数年辛药之苦。故曰。饕情如盗。亲我以杀我。又曰。兵刃所杀人寡。饕所杀人甚多矣。能克饕者。必能护斯微形之安。延其寿期耳。夫寿者。众人冀之。饕者独否乎。岂然哉。第善德万状。自相契合而私欲自相刺谬也。故此欲所嗜。彼欲所忌。饕之所期。寿愿所避也。一欲既发。遂蔽心明。讵惟不使正理。亦特令视是欲所愿。而不令视彼欲所憎。使视斯欲之益。不使视彼欲之损。是人欲之微益。恒兼于大损矣。故曰。从欲者。爱其身命。而又憎其身命。勿论修德。即保身全形。岂不悉在克己寡欲哉。

   义美好亡。何也。义思道行。悉由灵神生。邪思回行。由形躯生。两情如敌寇。相攻互斗。其一弱矣。益此必损彼。益彼必损此。丰养形躯者。兼养其情欲。形躯增强。其邪情回行。日繁日盛。灵神替弱。其善念义行。日少日微矣。经云。厚视其仆者。后必觉其忤逆耳。此之谓也。语曰。饕腹不抱清念。欲革邪念。而厚养口腹者。犹恶木繁盛而加溉壅也。驴马厚养之。久习闲放。后载之。必逆而弃任。跨之必弃主。御之必不顺辔衔矣。若薄食肄劳之。即重任不逆。行止迟速。惟言謦欬。不竣鞭箠也。我形躯之情。与驴马何异。丰育之。久居逸乐。必抗畔不复理命。而反自擅纂为主。习以劳事。淡泊滋味。其听从道心之命。必甚易焉。故曰。形躯优乐。灵神遽病。形躯居苦。灵神病愈矣。

   圣法兰济入道时。求天主论以精进之术。忽闻有声云。法兰济。避世乐如真苦。抱世苦如真乐。圣人多年如命。既试其益。曰。天主赐我明悟此理。邪魔正寓于丰食逸乐之中。恣口腹之乐者。邪魔遂轻忽之。敢攻而几胜焉。南海岛有吞牛之蛇。百兽皆畏避之。无法可制。独食牛既饱。绝不能动乘。此时一人能脔截之。修士自辞世乐。而择居苦处。就食饮如就药。特取所须。以保身安。救饥渴之病。邪感之大宝已杜矣。邪魔之煽。诱必希。惧不我胜。而弥攻固其功德焉。古贤有言。口者心门。邪魔以饕主口。一切邪情。皆令入心。故饕者。邪魔所加于人口之衔也。随欲牵之。

   夫邪魔侵败我心德。悉由我形。我行讵非我敌耶。我厚养之。实养我敌。而自己为养我也。谬孰大乎。夫攻敌者。能困围之。隔绝其食饮。乃能必其胜矣。形躯为敌最强。欲胜其欲。而不减粗其食饮。杀其强梁。从古莫能克之。今人岂无愿胜之者。第欲兼保厚味。大存其逸乐。不舍旧而更求新。岂能就哉。夫减粗肴味。岂独益于神灵。亦大益于肉身也。神灵或因节德。建功蒙吉。或因饕馋。犯罪受殃。肉身悉从之于行。岂不从之于报耶。

   夫乐亦苦种。苦亦乐种。今不以苦栽。后安能以乐收。今乐。后又乐。今世后世皆为第一。今世满腹。后世满心。万万不得也。暂饥以得永饱。畴不谓益哉。况我此肉身者。稍若其情。遂以为例。必且固握。不肯舍置也。先为之暂宽。后自以为永规。先为能免之偶乐。后为不能知切须。先为微娱。后为重任。可不慎启其端乎。古有贤人。甚廉于食饮。遘疾。其徒劝之。稍洗腆。病已复故。答曰。尔今以为暂。恐此身后以为常。要我勿绝之。难复于故矣。是则外壳愈。而内心疾也。何如勿开其端乎。

   甘乐之美好亡。夫饮食之甘。不生于丰腆。生于饥渴也。今人或因病。或因饱。饥渴皆暂止。此时得丰美味。必厌弃之矣。正饥渴者。虽设粗淡味。必甘尝之。恣饕者腹恒饱饫。焉能享饥渴所烹调美味之乐哉。故曰。恣乐者不享乐。乃事乐也。廉士必俟饥渴。然后食饮。苟弗得所喜厚具。必俟我不厌草具焉。中士亦曰。晚食当肉。

   色搦加曰。廉士必不犯食饮之持。必用庸常易化之物。食期既逮。特就于食。不就于乐。故饥引之食。渴引之饮。不令旨酒佳肴。牵我就食饮焉。盖修士于情欲。不务从之。惟务止之。微物可止之。安用丰美物从之耶。达略西国古大王也。城破国烬。幸奔脱渴甚。于枕骸流血中。得潦水饮之。曰。生平饮水。无甘于此者。此岂潦水甘哉。渴甚。甘之矣。

   食饮非乐。乃苦也。人以饥渴为大苦。食饮能除之。谓乐。既除饥渴。若遇饱。即又觉食饮为苦。而望饥渴矣。食与饥两苦相寻。前苦之终。后苦之始。如出火入水。出水入火。俱不可久。俱不可恃。天上全乐之域。饥渴之疾既去。食饮之须亦已。

   夫食饮之乐。微体瞬息之乐也。今人所特重。味之甘旨。喉舌之间。二寸而已。过是则已矣。寸体之乐。而穷土中水中空中之物。不足应之。片时之乐。而经岁累月不足备之。不亦异乎。牛与象虽大身。数亩之地。足生之。而天下之大。万物之众。不足养一人之微躯。何哉。真饥渴不难止。嗜饥渴难止。饥渴不侈奢。饕侈奢。性所须。不劳力而易营。饕所嗜。甚劳力而难营矣。兽虽大身。其食饮特以养体。已饥渴故易足也。饕者食饮以狗嗜。故虽大劳。必不能足焉。语曰。欲食而得饱。勿加飱。惟减嗜。

   夫食饮之嗜。非饥渴也。饥渴者。身之实乏。食饮之嗜。饕之伪乏也。彼微食而足之。此愈食愈不足。譬之实渴。与中消之渴。彼饮微水即息。此弥饮弥炽。故曰。狗饕就食者。以食求满而益虚。求饱而增饥。以无饥生饥。饥安所底止哉。经云。善者食而饱。恶者之腹。不知足矣。故饕者未尝能饱。纵得如意。又患不足如意也。得尽如意。又或患烹调不如意也。纵三者皆得如意。又患无腹能容纳之如意矣。非乏粮。即乏橐。非腹大于食。即馁大于腹。非恨食饮不足腹。即恨腹不足食饮。故曰。世人所称乐者。稍逾节度。辄始为苦。又曰。斯身所陈乐者。浊且暂。且贻悔。且非甚廉以用之。遽转为患焉。

   古有良庖。诸国皆重之。至辣则德国。国主令之速出境。若曰。我国人愿其以勤劳至饥渴。以饥渴甘庸常之味。

   夫藏粟之宫多鼠。恣饕之心多罪。恣饕必恣贪淫。古贤有言。去饕而贪淫自已。饕之为主甚侈。非大费莫能给之。从饕者。数月之大劳所萃。不足备饕主之一飱。能不流于贪窃以给之乎。食饮淡泊。淫欲发微。食饮丰厚。淫欲发猛。人减薄食饮。可以消形之邪气。护形之强。犹当为之。矧可以消心之贪淫。护其精灵哉。或告一贤曰。我淫欲猛发难制。贤曰。我比不尔。问故。曰。此身我养之甚薄。不令至饱。所思食饮。弗暇及娱乐矣。

   夫饕者。亦谓之怠惰之母也。恣饕者。未食之前。食饮之念最繁。道德之虑。无由自入。有益之业。悉不暇为。食饮之后。腹首俱重。目冥神昏。惟思寝寐。道虑德愿。沉沦不振。有益之业。尽无力为之。何者。神瘞于果然之腹。犹身陷泥中。莫之或援矣。

   圣伯尔纳多箴其徒曰。尔就食时。须念食饮之后。尚须务道德诵念之神业也。以此意豫度量食饮之多寡。乃可令得中不过节矣。若食饮至前。后度其多寡。则目视色。鼻闻香。口尝味。皆令人深向之。因而强其胃慭受之。欲持中不过。则甚难也。胃受过多。内火不能化。是以其养身者污身。厌身矣。内火亦并受损焉。譬之于烛。内心与外膏称者。膏不淋溢。烛为明朗。若膏过多。火能溢之。不能消之。则光暗膏溢。烛污而速灭焉。

   饕又能贫人。经云。饕情必致贫匮。圣厄勒卧略曰。随饕者。形躯及灵神之害甚众。且无论他害。特令人空费天主所赐。育身。养家。遗子孙。周贫乏。以赎己罪之财。而致贫乏。亦甚可畏避焉。况斯身形。正为无底之橐。且凡所盛贮。遽变为朽污。以贵美物实之。何益哉。色搦加云。尔得饱腹。养身之物足矣。凡腹所受。无论好丑。皆并朽坏之。何必丰美乎。

   色搦加云。凡从口腹者。宜俦之鸟兽。不宜俦之人类矣。相彼鸟兽。饥渴既止。食饮与食饮之思虑俱止。而安享饱饫之乐亦未有伤食而病者。尚可谓有节也。独人明知伤食致疾。险危其身。曾不知辍。前咽未毕。遽图后餐。腹满欲裂。而虑食若大饥。何也。饕情令人饱中饥渴。固其所犯受罚正义耳。

   廉士不独戒嘉味与多食。尤戒因食饮图乐矣。若食饮不图乐。虽难过节。其为过微且小矣。若因嗜乐故过节。所食虽贱陋。其为过尤大。为真饕焉。故欲识饕与否。勿视所食饮。惟视以何意食饮。与其食蔬饮水以应嗜。毋宁旨酒佳肴以应性也。鸟兽所食。不若于人。可谓廉于人乎。廉士食饮。我为口腹主。故食旨不伤其饰。饕者食饮。我为口腹奴。故食粗亦伤节矣。食旨过节小有辞。食粗过节。尤呈饕乎。

   饕患过节。酒最大。酒譬之雨焉。徐徐零。故入土深。能增土膏。若猛而骤。无益于泽。土脉荡尽矣。节饮之酒。能养和。消忧。增力。外形与内灵咸益焉。过节者反是。行与灵皆溺于酒涛。颠倒迷暓。目无视。耳无听。体无觉。心无明。百骇乱营。行与灵皆束缚于酒。固于桎梏。尽失其所为人矣。故曰。犯淫者生而犹死。酒醉者犹死而已殓也。死者无生。善恶并止。醉者善念悉去。恶念愈生。嘉言懿行尽亡。而妄言回行群出焉。醒时所必不敢为。醉则悉为之。故曰。救醉者。阖门于诸善。而辟门于诸恶。经云。孰争乎。孰伤乎。孰陨于坎乎。孰目凿乎。孰不虞之死乎。不亦肄于爵。务饮酒者乎。又云。离智者于道。莫女与酒若也。圣奥斯定云。酒过节。则夺心。钝五官。昏灵神。煽淫欲。淆舌。朽血。弱体。销精神。减寿命。又云。酒柔魔也。甘毒也。饴罪也。服之者。非特犯罪。全是罪也。自以为饮酒。而实饮于酒也。故经云。子勿自欺。酒醉者。无份于天国也。奈何哉。有人焉。欲醉以解忧。我劝醉以敬客乎。戒之哉。

   今人设席丰盛。以为优宾荣己。实则慢宾辱己也。以丰厚待客者。以淫根投入腹中矣。且意彼喜厚厌薄。故厚奉之。正以讪其侈奢。无节廉耳。岂不甚慢之乎。古有贤者。或设席邀之。贤者曰。待我。如以我为德士。可也。夫我以丰厚待人为敬人。必也。望人以丰厚待我为敬我。岂非明显己之不廉。正自辱乎。琐加得延众宾。为俱甚薄。或诮之。答曰。人以是待我。我谓敬我。我以是待人。亦意人谓我敬己也。且必客廉士。不谓不足矣。彼非廉者。我谓有余矣。

   醉者人所自喜之暂狂也。利爵国之法。因醉犯罪。戮倍于常。今大西诸国之法。因醉犯罪。自承醉者。截轻于常也。行僇虽异。法意则同。彼曰。醉为万罪根底。人故饮致醉。是故欲犯罪。罚宜倍重也。此曰。人灵而自承酒醉。是自承为狂人。辱莫甚焉。遂可当大僇耳。故有志者。或因醉取罪。宁受全刑不自承醉矣。大西国之俗。生平尝一醉者。讼狱之人。终不引为证佐。因为不足信故也。或詈人以醉。则为至辱。若挞诸市焉。

   夫酒者。俗谓之无舵之物也。海舟失舵。随风进退。莫能使之正行避险也。理心者。人之舵也。理心以酒蔽蒙。人遂失其舵矣。故口舌容貌。皆随救紊乱。而动静俱失其威重。浪笑。戏言。詈言群出。诽言尤多。是且不独食禽兽之肉。又食人肉。不徒饮酒。又饮人血。易致大祸焉。凡令人漏泄中心之秘藏。莫酒若也。海风入水。波浪涌起。海底尽露。酒风入人。谈言之波浪亦起。心底尽露矣。辣则德。中西名国也。其速张筵。客既集。则有监史戒之曰。此中之言不出堂。有外传者。目为卑人也。故彼国有谚云。我憎有心计之客。知酒能乱人舌。令人慢人辱己。抒写秘密。故酒间所闻言。不令得传。以为大戒焉。国事以密成。若机务漏泄。亦易致大乱矣。故治国所最忌者。彝酒也。经云。治国者。无畀之酒。酒所主。无秘计故耳。今大西诸国之俗。好酒者。不得与闻国事。防不密也。诺琐王。有他国使臣来。先设席盛馔。酒酣。扣之。遂能尽探其心意。及其国之秘计矣。

   酒淫薪也。恣酒不恣淫。鲜矣。经云。慎勿酒醉。淫在其中故也。西国上古之俗。少年及女人。皆有厉禁。勿饮酒。女人饮酒。犯奸也。今世女人或少饮。甚稀。女而醉。古今未闻焉。男子未三十。亦不得尝一勺酒。盖少年及酒。淫之两翼耳。年少者。内火方炽。淫欲怒发。犹且难防。饮水减之不足。矧加酒以益火乎其淫念淫行可绝。贞德可翼哉。岂必少年。凡有志绝淫守贞者。皆视酒为贞德之毒。非因疾弱。万万不获已。必弗尝之。

   酒入适心。心者诸情欲之地也。心血以酒炽。诸情与俱炽。始灭者复生。已生者增力。皆勃发焉。是以酒盛者。喜怒淫欲酷虐傲妬。诸情皆纵理心为酒烟蒙蔽。不能尽用其力以防之。罪益增。德益消矣。夫酒为诸德之敌。诸恶之媒。而人不知以节用之。哀哉。

   酒能伤心计。故健酒者健忘。又损神智。令人昏愚。经云。乐酒者不能成智。又云。智者不索与务逸乐人之地。谚亦曰。娱乐之城智无寓。何也。果然之腹。念虑不精微。故不能澄撤奥远之理。撒罗满西国宏智之王。曰。我思迁心于智。故誓绝酒。酒人者心恒昏昧。虽积大智。亦不能用其智。心意口言。弗智所令也。酒所令也。

   海舶风波之险。舶师尚能用智。设方略救之。遇劫掠。能力敌之。若多渗水。载物过重。虽风恬海静。师智舶坚。役众艺精。亦自以本任沉沦。终不能救之。恣饕之人。腹果于酒肉。善念。规劝。羞怍。地狱之畏。天堂之望。与凡一切迪善董恶之道。悉不能动其心。而念虑愿欲。灵神与形躯。皆沉于罪海。莫或能拯救焉。

   夫食饮无定度。特取所须以益心力。保康宁。斯美矣。定所须。勿听饥渴。何也。壮强者饥渴之嗜。恒过所须。试听从饥渴之嗜而食。食已。必过饱。胃气亦不能尽化。不听饥渴之嗜。食不至饱。食已必不饥。自知足矣。而胃气愈强。乃知真急了所须有限。过此以往。皆饕嗜也。是以欲止饕者。宜渐次度量。详审纠察。本身所须。应多应寡。觉多则减。觉少则加。持中而止。求定所须。勿竣食时。宜先自定。既定之后。万勿为伪饥渴所欺。美味所牵。致令逾限可也。

   圣依纳爵箴其徒曰。尔能辞甘旨。习食饮蔬恶。可饕愈易也。即食佳味。不能全消其味乐。能减耗之。亦可矣。问减耗之道。曰。就食。必豫备食时所思道德之事。圣贤之德行。或使形与神各得其养。心有所思向道德之事。必不复倾于食饮。而益减其娱乐。绝其流于饕之几焉。且量定所当食饮。必在不饥渴之际。至饥渴时。万万勿违之。

   古贤笃罗陡者。有多少年从游学道。觉其食饮过度。欲节之。初任令食。后稍减之。匝月。问饥否。曰。初减时稍饥。今已习不觉矣。次又减如初。渐令归节。不自觉饥苦焉。

   圣未曾德亦箴其徒曰。多味至前。尔取嗜所不乐。舍其所向乐。以克饕可也。其徒曰。物皆天主所造用以养人。奈何舍好取恶耶。天主所多味。如大王宴设也。多寡丰约。岂以宾客所当食饮为度。特以其至尊富。所应借为度矣。天主博造嘉味以显全能。敷布其无量德也。令人感其宏惠。因而爱事之。且令人取舍其中。以克饕习节也。若无此众多味者。人无从得饕。是天主自节之。曷显人之能节乎。

   夫人因向物乐过当。得罪物主。今舍不犯义之物乐。以督责所取非义之娱。赎其罪负。感天主赦宥之。不亦宜乎。圣奥斯定云。绝酒肉及诸美味之意。非因物有恶不可食者。惟以督谪本身赎其罪尤也。人自知犯罪愈多且大。愈宜断娱乐。既违于大。何不自责于微小。因饕背天主。离于道。固当因饥渴之微。责令复向天主。归于道矣。

   不独责已违之罪。亦防未违之罪。圣厄勒卧略云。不流于非义者。独能节用其义者是也。圣奥斯定云。辞谢嘉味。恐厚育形质。并育其邪情。形腴情壮。故难敌矣。形质犹地。地本沃饶。复加溉壅。其生物愈繁硕畅茂焉。地瘠少壅。生物亦简微羸瘠也。食薄形癯。情欲虽发。替弱易克耳。食丰体充。情发甚猛。难敌矣。

   饕情忽发。宜思世间贫匮者甚多。冀得疏粝充肠则为大幸。尔应饕一飱之费。足救夺人之饥。尔一人饕。不令多贫人饥乎。天主赐尔大财。尔遽以恣饕。用天主之恩。以违天主。背本负恩。罪孰逭乎。天主生尔。欲尔勤于为善以事之。尔念虑。尔功业。悉在供口。年月时刻。尽用乐腹。尔奉腹如奉天主。腹为尔天主乎。盍思凡圣贤德士。今与天神同福者。皆由减耗食饮之乐。忍饥渴之苦。仅乃致之。尔终年务饕娱。与圣贤异行。能与同报欤。奚啻不蒙天报。亦缘微体之暂乐。致全身之永殃。不思甚哉。

论节德

   人于万类中。天主独为之大其身。小其口者何。非以征其宜节廉于食饮乎。。禽鸟逾薄食者。翼逾长大。能迅疾且高飞。多食如鹅鹜者。最肥。恒地居。翼不能举其身也。人心之翼者。念虑愿欲也。食饮多。身厚。念虑愿欲皆重浊。其势下坠。不能自举向上矣。食薄者。身輶疾。气清。五官有力。心灵明朗。念虑精微。能通豁奥理。能思天事。愿欲清洁。不染下土之尘垢。进善无滞阂。而心自向于天主。冀天上之常命。识天主及己益明焉。

   食饮者。我肉身所资以存生也。故为吾人所不得不偿之税焉。偿税者。既满所负。肯多偿乎。夫食饮之须。恒兼于乐。故其食饮者。为应性须邪。为狥饕乐邪。最难明之。饕嗜屡窃假须之貌。令人疑为应性须之节德。而实狥饕情之罪愆也。故饕者。正道中之盗。未易避焉。圣奥斯定云。饥渴性疾也。用食饮之药治之。第身负饥渴之苦。恒求厌饱之安。嗜乐遂中道迎合之。令以身之须。掩饰饕嗜之乐。而令天主所赐以救性疾者。自用以伤性丧德。可不慎哉。

   经云。肴味至前。节用之。慎勿过多。致视尔者之憎与忾也。同人食。后人始。先人终。节士于食饮际。所宜视有四。一曰时。节士之食有定候。非大故弗违之。经云。有国者。其尊人巨室。食饮有定时弗违之。其食饮不图应饕乐。惟应性须。止有之国耳。一曰味。节士得可食饮之物以为足。弗选也。偶遇甘旨。不弃。惟恐即于饕。加意节用之。增于美减。吁数矣。厄被古西国无赖人也。一意求乐而恒蔬食。或问故。答曰。膏梁甘膬。我甚乐之。第求备之劳。胜食饮之娱。故置焉。一曰几向。节士就食。宜思并设两客也。肉身一。灵神一。各食其味。刍豢蔬素。养肉身之味也。节德养灵神之味也。食饮以饰。形饱于形味。神饱于神味。各得其养。皆安静受益焉。食饮无节者。肉身有有余之患。灵神有不足之患。皆受损焉。一曰状貌。节士食饮。如口腹之主。虽饥馁。不使牵诱于食饮。而丧仪失度。无节之人。食饮至前。威容则紊。朵颐延颈。攘袂振臂。肴羞杯案。欲并吞之。身居一席。其手与目。旋行诸方。眈眈旁睨。如将攻城而揣所从入也。此皆著饕之迹。节士所宜避焉。

   夫节者。减我淫火。拒彼邪魔。胜其煽惑。破其计谋。箴砭私欲。使服于理。祛形之浊娱。致心之清乐。抑傲扬谦。悔罪。启心之暗昧。策怠惰。减寝寐。令人富于时。保身之安静。消身之邪气。延寿期。感天主之慈。蒙罪赦。释罪罚。消诸恶。增诸德也。人情贪得。多以应口腹之嗜。口腹之嗜。以节克之。淡薄自足。贪吝之根则断。虽贫亦安矣。淫欲之火。以饕为薪。饕既克。淫欲熄灭也。故节谓之贞德之旌。绝饕者。贪吝淫情并息。心愈静于妄念。愈触于秽欲。思道益明。精进益速。无沮阂焉。故节德谓之智母。诸德为肴。节德为肴心之盐。能令坚久。不致败餲。生邪念秽欲之蛆也。又谓诸心与身疾之良药也。且无论修道务克己之士。试察万国人。虽甚愚无知。凡遇不虞之变。或畏天殃。或感格天主求罪之赦。旱祷雨。雨祷晴。战祷胜。与夫一切禳祸致福。兴作大事。皆知减粗食饮。持斋最虔。故其间能济大事者。无不减损肴味。以斋食自苦而成就焉。鸟兽昆虫有无目者。无耳鼻者。独口咽体觉二官。虽甚微之虫皆有之。乃知二官最为鄙陋焉。他官与物接。能自达趋向之。二官独否。非物狎近之。不能向觉之也。稍远焉。娱则已矣。故其乐最短最浊矣。人深思节德之善妙大益。比饕乐之污丑短隘。非大愚焉。忍以此易彼哉。

   节德之行不一。或绝诸种美味。或食饮甚薄。不至饱。或独食果核饮水。或独食蔬菜。不下盐豉膏油。或绝酒肉而斋素。皆节根之枝也。此都为形躯之苦。未审是德。审是德与否者。更视趋向之志。若节食以卫身保命者。纵不为恶。特爱己之情耳。若以省财钓名。属傲贪矣。若以赎罪责。克邪情。助德修。此则天主所爱。真节德也。真节德者。既戒食饮过多。又戒过少。既以节克多食之过。又以智克少食之不及。令就中也。食饮过多。则肉身距违。不若于理。过少。则肉身弱。不能辅神于行德。其害一也。是以斋素之食。与凡节德之行。非以伤生灭性。惟以去罪灭欲。能减罪消欲。不及损身沮义行。智士之斋己。故曰。肉身须以味卫之。勿陨。亦须以斋抑之。勿抗也。斋素而兼善德为德饰。素食而兼罪恶为罪翳。不去心之罪污。独以斋食劳身。何益耶。戒斋可也。苟他体各造罪。盍目斋于邪视。耳斋于谤听。舍斋于诋毁。手斋于妄作。心斋于欲罪乎。斋心不斋口。犹耕耨近田苗之地。而弃田苗矣。是故斋素者。以净心奉之天主。天主喜而受之。若心衊者。犹供嘉果而盛之秽盘。为敬耶。亵耶。身瘠于斋食。心满于倨傲。口绝于醇醲。心醉于忿憎。岂天主所喜斋欤。斋食者。须兼之利济。尔节尔食。以食贫乏。节惠俱得。贪饕并除。

   或问于余曰。稽古我先圣贤。其斋也。止以涤除所难免之瑕秽。蠲洁其心。以虔事上帝。祭上帝也。佛教入我国之后不然。皆劝食斋素。不茹荤。其志意则戒杀生也。盖曰。前后万世之人。与诸畜生。转轮变化。前世为鸟兽者。今世或为人也。今世为人者。后世未必不为鸟兽也。因信此说。谓杀鸟兽者。其阴祸无殊杀人。故戒杀鸟兽。无殊戒杀人。其说正耶。其志意善恶。贵国必有定论。幸以教我。

   余曰。变化轮回之说。有所自始。昔我大西之东境。厄勒祭亚国。亚德纳城。有彼达卧辣氏者。始造为之。因而流传于世也。尔时亚德纳城。多有名士。皆能格物穷理。分别正邪者。大诧其说。目为狂诞。问之何故忽创此言。答曰。世人往往恣恶不返。久矣。我痛其恶。创此说以惩之。诸士谪之曰。天主自有能劝善。能惩恶之正道。世人尚背违之而肆为恶。尔以无凭之诞言。图令创惩不悖哉。世恶不可惩。而更遗此邪说流传于世。以欺人乱正道。斯实天主及万民之罪人耳。今我大西诸国。凡指一言一事悬空无凭者。皆目为彼达卧辣梦语也。

   夫不杀生。不为德。亦非罪。杀生不为罪。亦非德。仁德以爱天主为主。次则爱人。广此仁。俾及物。爱物亦真仁之征印也。若特向物之爱。是为仁影。岂真仁哉。

   夫鸟兽疑为人类转生。爱不忍杀。斯因矜爱人。故矜爱鸟兽也。则其矜爱人。必倍至矣。今不忍杀生者皆然乎。甚不然也。怜恤鸟兽。酷虐人民。遇捕获生物。损资赎之。收养之。放释之。至小民之困苦饥寒者行乞者。曾不反顾。迹之甚远。乞之甚悲。恬然漠然。莫捐半菽也。即有施予。岂缘悯其患。止以杜其烦扰耳。一钱半文。投掷于地。令俯拾之。视人如犬耶。或益以询辱。岂施予哉。小西洋者。中华所称佛地也。余暂居数月。熟稽其道言。审其行迹。以爱悯鸟兽为一大事。建巨室崇坛邃宇。广储钱谷以养鸟兽。走人于四外。偏索诸鸟兽之老者病者。舍之养之病死瘞之。病痊释之。至穷苦之民。老者。病叫号者。僵仆地者。何论存恤收视。亦莫之盻睐也。余异而问之。视鸟兽若此岂重者何。答曰。恐其为人类转生。故矜恤舍养之。余曰。然。因疑人类转生。故爱禽鸟。盍尤爱此见生未转之人乎。抑为其鸟兽转生也。故不爱其人乎。曰。吾不识其是否。第从上以来。用是传知。我用是守之耳。默无他答。怀惭而退。呜呼。谲哉邪魔矣。迷惑人心。必假善迹。令人以德貌自安自足。不复求真德也。矜恤鸟兽。自以为仁。而天主所命。古今诸国圣人所训。本性所具。仁爱哀矜同类人之真仁。既不能致行之。亦并不识之。不悟慈爱物不足为德。不慈仁人足为罪。不悟天主不因杀鸟兽罚我。而因不爱人甚罚我。悲哉。非独此也。凡信轮回之处。贫人生子。或虑养育之难。嫁娶之费。辄杀之。曰。吾生尔贫尔。愿尔死。早托生贵富家。正尔福也。痛哉。中土圣贤。言亲亲而仁民。我西国论杀至亲之罪。甚于杀人之罪。奈何哉。以伪慈之貌。饰残贼之心。借虚诬之言。掩故杀之辜缘贪吝之情。忘父母之慈。谬孰大乎。则此诸被杀之小儿。非轮回转生之一言。为之方斧方刀也哉。语悉爱人慈人。行显憎人害人。此谓外袭羊皮。内怀狼心。正邪魔恚人类之酷计也。此则信轮回因果之明效矣。

   夫信轮回转生之说。既不足迪善懂恶。亦反阻行善之途。平开恣恶之路。何者。欲为恶者。持此言惩之。不欲为善者。持此言劝之。彼将曰。为恶无他殃。为善无他酬乎。禽兽者。方其为禽兽也。自适其性已矣。安乐于我矣。夫安知前身之为人。后身之为禽兽而以为苦。亦顺其性已矣。纵转为鸟兽。曷足畏哉。若是行善益怠。行恶益无忌矣。世有惧变鸟兽。而置所愿为之恶行。所不愿行之善者。余未见其人也。信轮回者。恳内求诸心实究图之。自足为证。何至溺所闻以自欺乎。道德之士。遭世不虞之变。必反诸己曰。天主降我此苦。用以罚我罪。策我怠矣。猛省过愆。严督其倦。勤于善。痛悔改图之。或疑所循道非正。所行善非真。则虚心质之天主。望开牖其愚。征之圣贤先觉。求引翼其行。是因世患致真福也。信因果者。不然。遇世之变。不反诸己。不省行事。不疑道术。惟曰。前因不善。受今果报矣。目前显明之罪恶弃置不顾。不复改图。而转目视未经之冥士。未犯之虚罪。岂非邪魔陷人于万罪之阱。而不令自觉之至计哉。因果之说。可谓劝善惩恶者乎。

   夫据因果之说。甚恶人当转为甚恶兽也。则习残杀者。当为狮虎属。其次者。当为牛马属矣。夫论性。彼鸟兽之类。皆安于本性也。论情。即马牛之属。生平受束缚草食之苦。耕驾负任之劳。正于诸兽中为最苦耳。狮与虎。人兽皆畏避之。生平闲放。略无愁苦。其安乐不十倍马牛乎。夫据义。即最恶人。当受最重罚。据轮回法。即最恶人。受最轻罚。岂天主全智。所建生死大道公义。正惟愚人所为悖道非义之蠢计耳。

    夫彼沦畜道者。自知先为人类。今以罪。故罚为畜乎。如曰。不知。必也。以畜性自适。不自知罚矣。且不愿变其本性易人之性也。不自知罚其所以受此罚之心与罪。又安能痛悔悛改哉。罪不痛改。不去。罪不去。变畜之缘。不灭变畜之刑。奚能自释止哉。岂非沦畜道。竟无法可转为人乎。或曰。以受苦难偿罪。罪赎。刑已矣。余曰。我问艰难之忍。足动天主之心。能赎罪消刑。未闻艰难之任。足感天主之心。赎罪消刑也。彼沦畜道者。不谓艰难。不识善恶。无意坚忍其艰难以赎罪。焉能蒙罪之赦。释刑戮而转为人类耶。

   如曰。自知昔尝为人。今以罪罚为鸟兽。必也。以为大苦难。其灵神居鸟兽形中。不胜忧懑哀悲。苟冀一死。则能脱乃禽之形而转生为人。必不以见杀为患。其视见杀。犹破狴犴。见天日。企足引领。惟恐迟迟也。有曷为戒杀之乎。若云。能觉忧乐。必亦能觉善恶。知建功犯罪也。假令最恶人。习于残杀。既转为狮子虎狼。既知为前生作虐。今生受罚矣。又复肆其毒害。搏攫援噬而增其罪。死后又变为何物乎。虎狼为知善恶之物。必亦知畏知望也。盍建之惩恶劝善之法。盍与之明师。引之循善避恶虎。盍立之官司。以定其褒贬赏罚乎。既不能然。任其增恶。必不当复转为人。岂不令世人日少。禽兽日多哉。然而禽兽不灵于人。人不能知前生之事。则禽兽之不知而自适其性必矣。为禽兽乐也。不杀更乐也。是畜道未乐境也。

   人所为善恶。灵神为主。形躯共之。其报应也。则灵神与形躯。兼受义矣。世之富贵安乐。贫贱苦难。悉属形物。故皆为形躯之祸福。非灵神之祸福也。若以为德与罪之报。彼为善为恶之形躯宜当之。今人形躯徂谢即殓瘞。数日则腐朽。永年不复离于棺椁。则尔所言转生他处者。固非彼为善为恶之形质。乃再造之形质矣。夫为善建功之形质。腐朽于此。不为善不建功之形质。蒙福于彼。此形质犯罪。彼形质受殃。人闻之愀然不忍。岂天主至公至平之义哉。

   人行事欲知真善与否。在其志趣也。为善以遵天主之命。行德为德之美。则真善实德也。行德以冀名冀财。讵真德。正属傲贪矣。以世之富贵安乐。定义德之报。则令行善作德者。因而冀望之。是其善德。从善德之貌。实贪傲之性也。善德之性。以忒志先丧。不免永殃。矧蒙吉祥之报哉。况世间诸罪恶之根底有三。一、好财。一、好贵。一、好安乐。人所为大小罪恶。悉此三根萌也。拔此三根。功德乃成。人为善而以转生于富贵安乐处定其报。则用其所必绝以为善者。而报善也。是因为善而投之丧善败德。陷于万罪之阱也。讵天主酬实德之报。正邪魔忌德丧德之上计耳。

   信因果者。既无明理可据。则图以事迹验之。既不能征之以理。则图征之以目。曰。某所某甲。生而能言。曰。我本某家子也。此非我正父母。乃托生父母耳。又有能忆能言前身事者。是类甚多。非轮回显迹乎。

    余曰。明理所不足征之事。徒目不足征之。矧正理所谬事哉。天主赐人目。特以别色。目利甚微。或因疾病。或因物远离。或因隔气。物疏密。屡致大谬。以黑为白。大为小。直为曲也。邪魔欲欺人。亦能变物色与物形。亦能迷人目。令视虚影为实物。恃目别色。犹且谬误多端。岂可恃以征事之实理哉。据目弃明理。据明理疑目。孰非孰是乎。况所言轮回显迹者。此人言。又据彼人言。彼人又闻之他人言。辗转相信。实无有明视一人之轮回者也。此独耳为证。又何尝以目证耶。

   夫正道易明。虽愚夫自能悟之。轮回之说。万国之乐。未有能悟之者。圣贤明道之士。又皆刺讥之。劝人勿妄信焉。正道亦至公天主欲人人知之。是用随时随处。见明验者显迹。今核佛教未入诸国。所纪开辟以来。未见未闻。有一人轮回者。其间天纵神圣。亦未有言轮回者。佛氏独自轮回。语曰。自讼自证。人必不信。轮回之说。佛氏之讼也。轮回之证。佛氏之徒也。流诳甚易。曷足信哉。行非礼。罪也。信非义。岂不罪乎。轮回之说。至暗至私。绝不合理。多瑕衅易攻。此真邪道之迹也。何足信正耶。信正之。能免轻信邪语之愆与戮欤。

   轮回之说。果有之。则自开辟以来。一灵神所经世界甚多。所见事所识人甚众。竟无有一人能记一事。能识一人。而佛氏独记其事。识其人。岂众人独善忘。佛之徒独善记耶。抑佛氏独智。而余人皆愚乎。我明知己及众人皆不记。不能明知。彼一人独记。何必疑己与众皆善忘。而不疑彼一人语。为诳语乎。

   夫天主定善恶之褒贬。固以罚已犯之恶。赏已建之功德。亦以懂未犯之恶。迪未建之功德也。若轮回之变。实天主所设。用以劝善惩恶。必也令人忆乐而望之。忆苦而畏之。其善与恶。乃能劝惩矣。若令全不能记忆。善亦不足劝。恶亦不足惩。终何益于我哉。

   若言前生为某家之子。今生我者非真父母。惟托生之父母。更诞语也。人有神灵。有形躯灵神者。天主自无中造有之。与父母无预也。惟有骨肉之身。由此男此女得之。故为我父母也。夫今生之肉身。异于前生之肉身也。前生之肉身。由彼男女得之。故实为我父母。今生之肉身。由此男女得之。曷独不实为我父母乎。若今身之父母。非真父母。乃托生之父母。前身之前。又有前身。前身之父母。又不能为我父母也。纵有生而为此言者。正为邪魔诱人。弃父子相爱敬之正道。惑人心怪妖之语。岂轮回之实征哉。

   或曰。轮回为虚诞。是已。敢问生死正理何如。余曰。灵神肉身之。两者缔结成人也。一肉身既成就。天主从无中造有。一灵神赋予缔造之。人之性始全焉。此肉身之前。未尝有此灵神也。是以凡人之灵神。初生时。绝无知识。后随目所视。耳所听。日渐滋长其所曾知曾识焉。人既死后。虽甚恶者。其灵神万世不能散灭。又不能转生轮回。乃随死后所就。或善或恶。遂人岂报应之境耳。既入此境。永不能复出。所受苦与乐。甚大无极。非世间苦乐。所能比其万一。且非人心所能思。事理所能论也。此则天主所训古今万世。圣贤所信于己。所传于世。不可易之正道矣。其他邪说。悉邪魔诱不肖之人。传贻于世。以纷乱世人。使沦溺于罪也。其计甚秘。稍似实理。非天主牖明我心。难易尽识罄避之。盖乾坤有主宰人物之主。世间有善恶之人。必有赏善罚恶之定法所。即所谓天堂地狱是也。邪魔惧人笃信此实理。必能去恶归善。则令佛氏杂之。诬语多端。俾人虽信天堂地狱。不以为甚可畏望而轻忽之。又作瑜伽邪法。谓损少财物。即天堂可幸致。地狱可幸免焉。又令兼之轮回畜生之说。俾人悟斯为虚诞。并天堂地狱之说。俱当无凭。特寓言劝诱而已。既不信实有天堂地狱。则无所谓望于死后。去死后之畏与望。即世法之赏罚。必不能称人之善恶。使人肆于恶。怠于善。岂不日深欤。

平妬小序

   夫妬者。满腔皆杀机也。包蕴诸毒丛千。一心伏弩藏机。见影即射。怀刺挟刃。遇胜即斗。妬名有十。倾危也。忮悸也。愤张也。贼害也。矫诬也。馋毁也。两舌也。讼争也。仇狠也。凶贪也。无非妬也。昼夜相代。营拘不息。总归于攘夺一念耳。不攘不夺不妬矣。仁德备众德。妬恶亦备诸恶也。诸恶显。显可坊也。妬恶隐。隐必中矣。诸恶浅。浅易释也。妬恶深深必危矣。诸恶发。发如其恶而止。妬恶发。发无噍类矣。人知远恶。不知远妬。人知恶人为恶。不知妬人备众恶。人知阳善险恶。不知妬恶极阴无阳也。一切恶心。皆从妬起。一切恶事。皆从妬成。或曰。妬者无徒矣。余曰。妬者无亲无尊。何止无徒。无亲是无父兄也。无尊师无君上也。故曰。妬者满腔皆杀机也。庞子评妬。切中人情。深入肺肝。妬者读之。泚然汗出。妬病其瘳矣乎。

江东崔淐撰

七克卷之六
 

七克卷之六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平妬第六

   妬如涛起以恕平之作平妬

   妬者和人福之忧。人祸至乐是也。妬者。傲之密侣。相求不离。计念人恶。訾毁人非。幸人之有灾。凡此诸恶。皆妬之流也。

   他情虽大。可镇于内。使不著于外。虽伤心德。未必伤身安。惟妬情一起。目瞠。面黄。唇颤。齿切。言狾。手鸷。体寒。神忧。通身皆显妬形。皆受妬害矣。经曰。妬者必不享其命。而先以忧终。

   色搦加曰。真福益公益美。且曰。尔有吉祥善事。而无伴侣同享之。尚不足为福。妬者反曰。福益私益美。与其得伴侣。宁无善事。西土有两人。一甚妬。一甚悭。俱闻于国。国王贤者。设计探其情。召谓之曰。任尔所求。我皆听尔。先请者祇一。后请则倍。两人各逊居后。欲倍之也。王命妬者先。妬者缔思曰。愿王凿我一目。此何意。王言倍必倍。王命先不敢不先。己不得倍福。宁令人得倍祸。凿己一目。易人两目。深于妬矣哉。

   人有他恶。其心饴然甘之。而后从之。盗有财贪。淫有色贪。类然。惟妬悉为忧愁。悉为痛苦。了不受乐。而人犹从之何哉。人从他欲者。以目前暂乐。易死后永苦。从妬者。以目前重忧。并死后永苦。故曰。妬者有两地狱。生一。死一。死。魔为掌戮。生。妬自为掌戮。

   妬恶于怒。人先伤我。我则怒之。我怒由彼。惟妬一情。悉出我傲。恐人以德福胜我。而愿败之。

   他人福乐。妬者视之。与己之祸灾等。故昔贤遇一善妬者。面忧色黄。问之曰。尔遇不快事。抑他人遇快事耶。巴辣多曰。我愿妬者。具千耳千目。使听视众人之德福。而忧无已焉。

   妬人者。恒欲胜人。其自视也。胜万万人。不为乐。不能胜一人。为不乐也。多胜人之乐。不减一胜己之忧。夫妬者。人在上。妬在上。人己等。妬其等。人不己若。又妬其或己若也。尽人仇之。独居无朋。上斗不循于理。外斗不容于人。内斗不休于己。虽全得世间所争羡爱者。亦为天下无福人耳。

   妬恶于吝。吝者忍弗能予。亦不计人予。妬者自不肯传达其福。又不喜人传达之。天主以赐为心。故美好吉福。恒愿传致人。其念至公。故不计人善恶。日月均照。霜雨均润。妬者喜人凶。忧人吉。以夺为心。惟愿天主顾己弃人。慈己怒人。丰茂于己。吝啬于人。与天主正相戾焉。天主至公。故至善。妬人至私。岂不至恶乎。仁者爱慕天主万物之上。爱人如己。故见人凶恶。如己凶恶。同悯欲救之。见人德福。如己德福。则悦乐。而赞美天主为诸德福之原。且愈爱其人。故以人德福为己德福。妬人不然。见人福。为己祸。见人祸。为己福。自有。人亦有。不为福。自大。人亦大。不为大。自有人尽无。自大人尽小。乃为有为大矣。故以人之德福为己祸。厄勒卧略曰。妬人者。以人光自暗。以人乐自忧。以人善自恶。以人安自病。以人生自死。悲哉。夫忧乐好恶。同者为友。惟邪魔甚恶人吉。喜人凶妬者悉与同之。不亦魔之徒乎。经言。天主谓其徒曰。尔能相爱人。乃识为我徒。邪魔谓人曰。尔能相妬。则征为我徒。夫魔虽妬。妬人。不妬魔。妬者。妬其同类之人。不已甚乎。

   傲情虽大。遇让则止。怒心虽甚。值谦忍则息。贪念虽深。得财暂辍。诸如此类。尚为可救。惟妬不然。忌人德福。故随人德福。与为滋长。尔愈忍。妬尔能忍。愈谦。妬尔能谦。不及丧尔德。减尔躬。不获息焉。夫妬人财物势位等。可退舍以止之。若妬人之善。孰肯自丧己德。捐己命。以救其妬哉。

   荣之实。功德而已。智者厚其德。丰其功。荣名自随。故他人所有所得。不羡亦不妬。妬者愿得荣名。而无荣名之本。故其求荣。惟欲辱人以荣己。抑人于下。自抗其上。涂人以浊。自居其清。临深为高。损人自益而已矣。

   他情虽恶。其牵引人作害人辱己之事。未若妬情甚也。昔贤友数百人。遁世修道。中一少年甚盛德。名曰巴孥。有妬其德者。欲伺隙蔑之。不得。则以所业简册私投其室中。于众会时。佯亡其书。主者异焉。令二长年偏觅之。得诸巴孥之室。众益异之。或曰。作此污行。向所为德貌焉耳。巴孥不辨。亦不承惟跪而求赦。主者依法罪。责之。斥不与会。浃旬日。妬者自谓得计。快甚。邪神忽评焉。尽道其前事。众而后服巴孥之诚德也。天主亦赐焉。以诚德之惩应。盖众共祷祈。哀此妬人。免其患害。不得。巴孥控首请之。邪神去之。鄙哉妬人也。不能以真德自伸于人上。图以假恶屈人于己下。竟不能逃天主降监。而善人之德名愈彰。己之妬恶愈显焉。盖盛德令名。皆天主之恩。妬者忌人有之。是忌天主授之。故为天主所恶。目前每亟罚焉。唯独死后永罪矣。

   惟妬至愚。谓其不谙清理。不明损益之类也。若妬人形福。则富贵安乐。人有之。不夺我。人失之。不必归我。矧妬者。欲损人益己。人未必损。已无不损。妬何为哉。若妬人才德。则才德路甚宽。举世之人同入焉。皆容。各取焉皆满。弥散焉弥长。譬之于灯。以一灯。燃千百灯。分光愈多。本光不少。是才德在人。尔能取之。曷禁欲尔。才德在尔。尔能分之。曷妨于尔乎。妬何为哉。

戒计念人恶

   善人者。万人之镜也 。对照己恶而去焉。如贫人遇富。以富对照。遂见其贫。妬者不喜思人善。不于人善求照。而于或细缺。或微污视之。是破镜也。昏镜也。得自见其丑乎。不惟不照己丑。且弥益妬恶。如药火。以水为薪。愈灌愈炽。如鸱鸟。以日为翳。愈明愈昏。

   凡人以心揣事。如玻璃观物。日光从玻璃出。无物不似玻璃色者。心从仁出。无事不受仁性。心从妬出。无事不受妬性。故仁与妬。俱如猛火。草木遇之作火。金石遇之作火。试仁人。见人善。必信之。见人恶。必解之。即有恶形。曰。彼貌然实有恶征。曰。意未必然。意恶矣。曰。是偶然。至不可奈何。曰。彼岂迫于势。我当之。且甚焉。是者见人恶。亦动我仁。何论善。如蜂然。花虽苦辛。取之作甘。妬者不然。见人恶。嗤之。见微过以为重罪。见人善。必疑之。或曰。貌然非真。或曰。偶然非坚。或曰。势然非常。是者见人善。亦增我饿。何论恶。如蛇然。花虽甘。食之作毒。即德真实坚甚。妬心不已。必黾勉寻求。曲处一肖善之恶以浮之。谦谓卑下。忍谓怯懦。勤于修。谓饰德。廉于取。谓钓名。简嘿者。谓愚钝。明辨者。谓浮诞。正直者。谓亢厉。慈凯者。谓柔靡。壮敬者。谓矫饰。和雾者。谓委随。好施救人。既谓妄费。少施节用以自给。又曰。吝啬。盖心犹准也。度人犹度垣也。以正准度垣。弥正弥累弥坚。以邪准度垣。弥邪弥累弥危。故以妬心度善事。人愈增善。我愈增妬。妬逾增。德逾倾。

   他人善恶。最为难断。盖事之善恶。原本心意。心意如目。目明。全身明。目暗。全身暗。不先照心意之邪正。安能正断事之善恶乎。夫人心秘藏。非天主无量之鉴。不能穷探之。故其真伪善恶。独天主能悉审而正判焉。圣经曰。未至其时。勿先断人事。俟主来时。照幽隐中蓄藏。宣露诸心之拟意。乃各得其赞美于天主也。故凡以外貌微迹。辄断定隐恶者。皆僭天主之大权全能。傲罪孰甚乎。经曰。以善为恶者。与以恶为善者。天主俱甚恶之。尔一见恶象遽决真恶。岂能不诬而以真善为恶哉。偶或不诬。而事情未明。轻必人恶。独非罪乎。夫人以平心决断人事。犹患多诬。何况妬心。极能翳心目。不使见真伪乎。

   夫是人善矣。尔以私憎视之遂恶。试以移之乎交。尔复视果恶否。或以私忌视之遂恶。试以移之本身。尔自视果恶否。且尔偶见人一不善。其貌虽肖。其意未核。曷能决真似乎。即真不善矣。反视己之多且大不善。而曰我不忌己之多。辄忌人之一。可乎。或问一贤者曰。尝动我心。思人过恶。何故。答曰。尔惟不熟于观己而已。昔数友同居修德。有犯罪者。捕致大德每塞。求判其罪。每塞持囊沙负之行。人问故。答曰。此我罪也。我罪镇我。未能尽识之。尽除之。何瑕判他人罪乎。加当。西国名君子也。有妬者曰。加当暮夜恣食饮。何为君子。则有解者曰。加当旦昼劳勤心力。综理国事。尔何不闻乎。见夜影。不见日光。尔目不病乎。一加当也。妬者独见其细忽。以为不足为君子。不妬者。并亮起无遑休憩之故。以为不失其为君子。

   西有近达袜尔者。诚德人也。见人贫。则曰愧哉。我安得轻世如是人也。见人富。则曰愧哉。我安得守德。如是人之守财。见妇女盛服修饰。则泣曰愧哉。修心悦天主。安得如是人修容悦世乎。生平如此。洎死。两目炯炯如星。其友怪之。思其故。忽闻有声曰。是人生平见人。未尝不以为善于己。夫惟生之目独受善。故死之目不受暗。

戒谗言

   契理琐曰。思人污行。污其心。言人污事。污其口。如窃人污物。而以示人。为辱人耶。辱己耶。

   造毁者如豕。置足焉。即置口矣。豕入名园。芬香不采。清泉不濯。美景不顾。独污泥是甘是安焉耳矣。妬者见人好德。高才。多能。可赞可效。厌问之。厌闻之。有隐过微疵焉。则津津听之。汲汲叩之。泛泛泄之。积于心神。嘘于口舌。如其恶气而发矣。

   毁人者如蛇。面之畏而避。背之进而噬。蛇曲行。毁人者亦然。始作好言。掩其妬志。以取人信。讫加恶毁。污人善闻。

   毁之害甚于盗。盗损财物。人所甚轻。毁损善名。人所甚重。又重于地狱。地狱噏死人恶人。毁人之口。不简生死。不择善恶。并噏之。

   邪魔诱人于恶。人未必狥。即狥亦不能使之明行。必也阉然藏匿。不使人知。害止其人。可谓未大。造毁者。掩人之愿德。使人疑之。不复慕之。计人之隐慝。令人见之。又惑而从之。则邪魔所自成也小。诧造毁者之舌而大。害尤广。尤宜避之。故百尔纳曰。毁人者。虐于毒蛇。蛇一龁。伤一人。毁者一言伤三人。己一。闻者一。受者毁一。是故覆邦家。疏友朋。离昆弟。间父子。皆由谗言。圣经谓造毁者曰。其齿兵箭。其舌利剑。又曰。两舌之人。必负大祸。每拘乱相合者故也。又曰。屏放作毁者。而争讼自息。

   愚者中怀谗言。如犬伤于矢。矢不出不能休。故圣经劝人曰。尔偶怀伤人之言。必使消融于内。勿畏裂尔腹而吐之于外。

   厄勒卧略曰。吹灰者。自污其面。迷其目。毁人者。自污其心。暗其灵神。又曰。欲升天者。必不诽谤。诽谤者。必不能升天。

   谗人者。设坎以陷人。而屡自陷。一贤寓言曰。狮子为百兽王。一日病。百兽来问安。独狐未至。狼遂献谗曰。大王病。我辈皆至。狐独否。诚可恨。狐狸适至。闻后言。便进问疾。狮子大怒。问后至者何。狐狸曰。大王疾。百兽徒来一问安。于大王疾曷瘳。小狐则遍走求良方。顷得之。即来。何敢后。狮子大喜。问用何药。曰。当用生剥狼皮。乘热盖大王体。立愈耳。狮子。便搏狼。如法用之。诗曰。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毁人有七端。无故而露人阴恶。一。喜闻。二。无故而传。传而增益。三。诳证。四。不许阴善。五。消明善。六。以善为恶。七。其害俱等。

   善人照世之烛也。烛不无煤。剪之则明。人虽大善。不无过失。大主纵谗口噬之。以剪齐煤。以增其光。故手剔煤者烛加明。受加黑。谗善者。人加清。己加秽。

   一贤者。见重于王。备极尊贵。偶出。遇一贫者乞施。贤者命施钱曰。我旅人也。不愿钱。愿收我。我即无以报。冀幸天主佑公。异日或得当尺寸之用。未可知也。贤者窃晒之。命馆彀焉。久之贤者益尊宠。大为同列所忌。谋共间之于王。曰。某之宠于王极矣。无厌。今且谋窃国奈何。王未之信也。则又曰。来日某见王。王试语之。欲弃国家。入山修道。以是尝之。彼利王之去位。而已辅幼主专政也。惟恐王去之不果也。必极口赞决矣。彼不利王之去而沮王。臣言则诬矣。大抵西国贤王。多有谢世入道者。度彼贤人。必为王愿之。故设此谋陷。虑无不入也。翌日。王如言。贤者果大喜。力赞决之。王以为实。勃然色变。口不言。必遂欲图之。贤者觉耳目可疑。未解其故。归而思之。乃悟。必有谮于王者。谓我利王之去国矣。忧懑不堪。又无自白之理。适贫者见之。问故。贤者实告之。贫者谛思曰。白此不难。今公褫冠服。衣道者之敝衣。悉家资散于贫人。以朝将从王而行。王必释然矣。贤者果以是往。王见问故。对曰。昨闻大王欲弃国家。入山修道。臣甚喜。愿从王行。已散弃家业矣。请问行期。王大悟曰。尔真盛德忠良。彼言者。皆娟嫉谗谄人也。悉重谪远窜之。经曰。陷于自作之陷。妬人如是辈者众矣。

戒听谗

   经曰。忧面息谗言。如北风散云雨。蒙听者厌听。而言者喜言。无有也。尔听者喜闻。即被谤者喜诵。故百尔纳曰。作毁之罪。与听毁之罪孰重易辩也。假令见犬食生人。能逐不逐。能救不救。与率犬食人何异。尔闻谗吠。以正色可防。以贞言可止。不防不止。顾且倾耳听之。俯首衔之。更端审问以导至。岂不重于毁之罪哉。

   造谤者。慎勿听之。与尔言人过。与人言尔过也。譬之贩者。以他货售此方。转以此货售他方。

   契理琐责谗者曰。尔道人善。我当开耳承尔美膏。尔毁人。我则蔽耳。不堪受尔秽污。又戒闻毁者曰。尔试思不蠲在道。人或于尔过时。挠动其气。尔不掩鼻过。切责之。且速避之乎。秽气触鼻。犹速散在空。谗言贯耳注心。乃至亏损在德。切责速避。宜更甚焉。

   有数友同修德者。一少年遽欲辞去。老者问故。答曰。某毁我。弗堪也。恶信然。答曰。或告我。其人素长者。故信之。曰。然则不可信矣。果畏者。弗女告矣。少年悟曰。是矣。非彼毁我。是人毁我。

   发兰济途遇乞者。悯欲救下。不得。为泣下。其徒曰。是者徒身贫于财。心或甚富于物欲也。奚恤焉。法兰济辄责之。令解衣衣之。曰。尔以舌伤其心。宜以衣保其身。圣者戒人毁言。深切如是。

   訾人者。急责之。訾尔者。切勿怒之。并宜感之。曰。彼恶我。欲辱我。故毁我。非我犹且难堪。何况感恩哉。曰。彼实仇尔。其所施。则益友事。尔曷独忌其心之恶。而不感其施之善乎。尔面污不自知。遇明镜。则照而去之。计镜主仇尔爱尔乎。尔果有是恶。彼辱尔。令尔能改归善。尔亟宜谢酬之。尔即无此恶。亟自反思。岂无他恶。加以重刑。亦宜忻然而受。况忍逆言之微罚哉。是故尔宜勿论有恶无恶。苟有意作听。欲臻至善。路莫径于坚忍人訾。故贤圣大德。其喜遇谗言也。甚于世人喜遇赞誉。诚知忍谗言之益德。善体天主仁爱故也。法兰济常曰。是人誉我。是推我以坠。是人毁我。是迫我以迁。有毁之者。则致谢曰。誉我者。非识我。惟尔识我。故谗言比飚风焉。飚风。小舟遇之覆。大舟遇之。行弥疾。至弥速也。谗言。小德遇之艴然忿怒。故覆。大德遇之。屹然胜受。忻然喜乐。故进于德弥疾。臻于至善弥速焉。

   西有圣童女理都。或妬其德。訾毁之。圣女时厚馈焉。或问故。答曰。天主经云。为义而被窘难者。乃真福。为其已得天国也。我修德欲行至天国。彼趣我。我当厚酬之。

   仁爱人   七罪宗。各有对冶。如因病用药。忿与妬俱有憎恶一情。病本相似。无爱一德。可兼治之。故系诸乎妬之后。与熄忿通焉。

   天主所恶罪。莫过于妬。所喜德。亦莫过于仁爱也。唯独本德为天主所喜。是德所在。诸德随之。经云。仁必忍。必慈。必不妬。不傲。必不妄行。不复誉。是德不在。诸德俱虚。似而实非。经云。虽尽洞彻天地之奥理。以至悉测未来。仁乏。无所得也。虽称述天神。及诸圣人之言。仁乏。犹钟磬而已矣。虽尽施我财。以养贫者。舍身大苦。仁乏。无益于我也。故天主真道万端。总归爱慕天主万物之上。与夫爱人如己。二者而已。爱人之命。天主自称我命。示其至要无比也。

   圣若盎既耄。不能多言。恒用相爱二字。劝其门人。习闻之。颇厌之。问何故都无他教。答曰。此天主亲命。独行之足矣。夫此道有四善。愚智俱识。至明也。一言可尽。至约也。贫富贱贵。少壮老病。悉能行之。天主云。我命不高不远。在尔心中。至易也。圣叶落泥曰。相友爱。正握侪大益。天主又陈宏报以酬我。其慈无涯。至有益也。

   夫水敌火。与他水合。狮杀众兽。不杀狮。同类之鸟。群居群飞。凡诸不灵之物。无不和其同类者。矧灵人哉。天主初造天地。特生一男一女。为人类公父公母。令人相视如昆弟。不相妬憎傲慢焉。况天主众人之大父。大小人。悉其所生养爱育之子。大父所爱人。自曷敢憎慢之。经云。众人之大父不亦一。尔何故轻慢憎恶尔兄弟乎。故敬爱者。众人相负之责。虽恒还。亦恒负。

   相爱之德。甚益我也。人孤则负。合则胜。西有国王。集众子大渐聚之。命奉一马至前。令长子握尾鬃齐拔之。力甚费。竟弗得。已更令幼子析而渐拔之。辄尽。乃戒之曰。尔等爱合。即有大力。不能胜尔。尔分。虽微力。亦负焉。得爱我者。则可以与彼言。如与尔言。不亦乐乎。人实友爱。其福祉功德。智能财力。皆相通焉。其得焉。故独所不能。恃爱我者。则能之。友爱之德天主所赐。非以助恶。乃以辅善。孤德不能自进其涂。自造其域。恃友爱之德。乃能进造焉。有罪不能自悟改。听爱我者之劝责。能悟改焉。古贤有言。无友爱之德于人。犹无日于世。无日。黑白不别。无相爱之友。善恶不见。世乐悉亡矣。夫福分则增。祸分则减。尔遇乐事。无爱尔者。乐之如尔。则尔乐孤。故微。遇忧事。无爱尔者。忧之过尔。则独当。故重。友爱之德。视人如己。故远者迩。贫者富。病者愈。死者生。

   人相爱有三。其一习爱。同居同业。同情。同议等。相习生爱也。是者。易聚易散。鸟兽亦有之。纵不恶。固非天主所责我爱人之德矣。其一理爱。人皆自知生斯世也。同斯人也。不友爱任恤。不能成世道。不能立世事。不能备世变。是故恒求己所爱人。及爱己之人。此人间之事。为爱也私。为德也微。恶人亦有之。亦非天主所责我也。其一仁爱。仁者视人为天主之子。与己同性。故爱之而愿其得福。孰为福。生时能识天主行实德。死时升享天福。则真福。大福也。仁者先自真爱天主。转以天主之爱爱人。故望人识爱天主。以享生死真福。冀改诸恶。脱永殃。若他福。无妨于此福望之。否则恶之。是谓仁爱。乃天主所责于我焉。若以是相爱者真友也。非除贪妬。傲淫。诸恶情。非心契于天主真道实德。虽合于外事。弗能得焉。故圣奥斯定云。尔不爱造人之天主。不能善爱天主所造人。泉上出易下。爱天主者易爱人。仁者之人爱。原于天主之爱。天主之爱。又受育于人爱。如衣取热于身。又自保身热也。

   世之人。犹一全身焉。经云。众人共成一身。故人皆相与为体也。其相爱。宜如人身之百体焉。身之百体。各有尊卑缓急。百体所营。亦有劳逸贵贱。第各安其位。各从其职。卑者不凌。尊者不嫚。无者不妬。有者不骄。故足部求为首。首未尝轻足。目不听。不妬耳。目能视。不骄耳也。体各营其业。不私受其益。诸体共受之。如目视谓人视。足行。谓人行。口食。谓人食。心明。谓人明。视行食明之职。各体分任之。其益。一人全享之。仁者安于性命。不妬不慢。所得所知。不吝传达。犹众人公得公知焉。己亦非己。乃人焉。

   一体所得。必分于他体。诸体共得焉。口食胃化。自留所须。余则分于他体。他体亦特取所须而已。留者过多。决非其益。乃征疾耳。仁者爱人如己。得财。自留所必须。有余。知是天主所赐以周贫者之乏也。靳固之。犹窃诸贫人焉。故弗敢自封以取罪也。

   一体苦乐。诸体与俱苦乐。仁者视众如己。故苦乐祸福悉与人同。经云。与哭者哭。与病者病。与乐者乐。合于众以化众。此之谓也。所施于一体。则以为施己。故足痛。则口伸目泣。迨得医而愈。则面悦。身轻。口颂赞之。手恭携持酬谢之。仁者视人得施。犹己得之。经中天主曰。尔施于我小者。则施我也。色搦加亦曰。非尔损益。亦我损益。我与尔爱。固非真爱矣。凡尔所遇所得。友爱之德。令我与尔。共遇共得。是故尔与我无私告。无私患。俱共得焉。

   各体先顾身之公益。而后顾己之益。故体各自当害。以救身害。小体亦自当害。以免大体之害。如手臂宁自受伤。免首伤也。此体为彼体所伤。不忿。不复仇。仁心至公。视众之安。重于己安。故不辞入患。以救人患。知君长代天主治民者也。故违君上之义命。犹违天主之命。若为君而以义委命。犹为天主委命。不谓患乃大幸矣。

   经中天主自云。尔爱人。如吾爱尔。此则我命也。夫天主之爱我如何。天主之爱至正直。不待我先爱之。而后爱我。乃先自爱我矣。非先受于我。而后授我。乃先自授我。仁者爱人。非视人爱己与否。而自先爱人。盖知授胜于受。爱人是我德也。爱于人。非我德也。人德也。经云。独爱爱尔者。恶人亦能之。仅仅若此。蒙何报于天焉。天主之爱。无所冀。非望己益。惟图我益。非望受于我。惟欲自授我矣。仁者爱人亦然。爱人为人。故独图人益。非图己益。色搦加曰。计益我而爱人者。益在爱在。益尽爱亡。若此者。非仁爱人之道。而殖货之道也。夫友爱者何意乎。非谓其共相与委命。共相与赴难。共相与费财殚力也。智者恐友爱之德废坠。因索友以建立之。非欲病而得慰我。贫而得周我。患而得拯我者。乃欲得我所慰其病。所周其贫。所拯其患者矣。不然。友爱非德。乃利我爱人。非爱人。但爱我矣。呜呼。今人爱友。犹爱梯焉。欲攀高物。升高处。方索梯。负之虽重不释也。既用。置于室隅。不复顾之。不顾尚可。或借其力。反复害之。日摄气成云。云成遂掩日。故曰。智者。爱人如友。愚者。爱友尚不如人也。

   天主之爱至清。爱人。则爱自所造善性。恶人所造恶罪也。仁者爱人于世物之上。于天主之下。故不因物犯人。亦不因人犯天主。经云。人之实爱。不令为恶。为友而行恶。岂足辞尔恶。人相友爱之缘。则德行而已。为友行恶。则德亡。德亡友根已亡。有益曷自存哉。故友爱人之德。于人。则禁求非议之事。于我。则禁听非议之求。

   天主之爱。非虚言而已。实行也。仁人亦然。经云。我子勿独以舌爱。以实行爱。今之爱。舌大。手小。不亦怪。实爱在心不以实行显。无以验实焉。故曰。实爱不知息。在心。必大着于实行。不着于实行。必不在心矣。

   天主之爱。恒且毅。仁人亦然。于友不妄取。既取。不妄弃。弃友者。其爱非仁德也。孩童之暂情耳。经云。旧友勿轻弃之。新友必不如也。新友如薪酒。久而享其美味。今人视友如花。喜其鲜。何哉。

   人所当爱有四。其一。天主也。人爱所趣向。美好而已。万物之美好。天主赋予之。故悉聚于天主。其美好逾于万物之上。无量无际矣。夫天主万物之大父母。万物之初造后存。悉赖天主无方之慈。能保护之。其惠又甚大。须臾不能离之。其可爱也。岂涯际所穷。言说所喻哉。

   其二。我也。我者。非我形躯也。我灵神也。灵神也善爱己者。必重灵神之德。轻形躯之乐。若爱形躯。似爱己。实恶己也。恶形躯。似恶己。而实爱己。经云。爱其命者失之。恶其命于今世者。保之于天上无限之命。此之谓也。

   其三。人也。爱人者。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天主所为爱人如己是也。爱人如己者。则先己而后人。尔不能正己。而欲正人。过爱人矣。贪妬傲淫诸情。不能无诸己。而欲无诸人。岂非爱人恶己。援人沈己哉。尔欲爱人如己。须先知爱己。圣奥斯定曰。尔先知爱己。许尔爱人如己。未知爱己。恐坏人如己也。尔自爱己否乎。必曰爱矣。谁自憎者。经中天主云。为恶者。自憎。自为己仇也。则尔既爱己。必不行恶。尔欲为恶。尔爱人如己。则亦爱人为恶如己。 以邪爱坏己。及所爱如己之人矣。故既不知爱己。且无爱人如己。不改爱。必须辞友。欲坏。特坏己也。

   其四。则本身爱。爱本身。则犹爱役奴。欲其供事灵神。而辅之为善。若爱之过当。则自僭为主。而溺尔于万罪矣。慎哉。

   人无不可友爱。第所择味密友者。宜有二。宜无二。宜有者。一谓智友。情极能相染。结友者。非先相似。必后相似。故智者之友。必智。愚者之友。必愚矣。二谓德。友无德。则交友无根。故速毁。不能久存焉。宜无者。一谓忿怒。经云。与忿人勿结。忿人如棘树。近之者。必受刺也。缔交虽固。忿火能遽焚之矣。二谓骄傲。真友必平等。傲者。欲在人上。不堪与人等。岂能为真友哉。经云。有骄。必有侮慢。侮慢至。友情悉丧矣。

   友德中所宜备者九。其一。则心相和。一是一非。一爱一恶也。其二。心相通。真友。其心尽倾于友。无所遗焉。为友者。心既无私。意悉相告。语事悉同拟议焉。其三。行惠。报友之惠。不可操衡。宜如沃田。受一还百。但勿过尔能。及友之力。故与友。宜揣尔所能与。友所能当。勿因益友而损己。勿因过爱而害友。其四。劝责。人孰无过。尔为真友。见友过。劝责之。第劝。勿佞谀。责勿侮辱。如明镜。丑直示其人。人亦弗怨之。劝友。勿视其所喜听。惟视其所宜喜听。经云。以甘言伪语其友者。则布网于其足前也。色搦加曰。友之过。必须破之。我不伤之。不爱之。我劝责效与否。未可知也。与其不言失友谊。宁言之无效矣。亚利山。西国大王也。闻一士有盛德大智。结为密友。同居数月。无所劝责。王谓曰。我人耳。岂无罪过。尔不见。不智。见而不我责。阿矣。非我所望也。遽遣之。亚热西老。西国王也。非恒责其过者。弗听其誉。谓见过责我。其誉必实。见过不责。誉言可疑矣。其五。于友不求非义。为友不行非义。人爱在前。友爱在后。故为友不可害人。为有不可仇人。古有两友。其一。求行非义之事。一弗听。彼怒曰。尔不听我。为尔友何益。答曰。尔求行非义。我听尔。非尔损友乎。但事有为友可为之。为己不可为者。为友为之合义。为己为之非义。是在智者。可与权也。其六。患难不忘弃。经云。真友随恒爱。又云。友贫不忘情。友富乃可与俱享矣。其七。不露友秘。经云。露友之秘意者。即失信。非弗能得心合之真友也。其八。隐友恶。经云。掩恶者。索友。其九。友所求即予。经云。求。尔能予即予。勿言来日子。

策怠小序

   甚矣西士之好学也。惜时有钟。志刻有晷。寐而将兴。有铎以醒之。宵而就寝。有默以告之。乃至朝祀昼考。俨乎其若临若翼也。晦明禅复。确乎其自规自证也。如是进德。如是修业。真有惟恐失之之心乎。彼亦学吾孔子之学者耶。何其似也。曾亦好吾孔子之好者耶。又何其类也。嗟乎。为山掘井。要于有成。鼓之舞之。使民不倦。盖自吾义黄孔孟氏。垂训至今。所以策天下后世之怠者。至矣尽矣。乃庞子复引申而触类言之。绪可思而意可绎。此非言之无补者也。语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有坐而至焉者。果有良马鞭影。一息千里者乎。即不烦策可矣。如其蹇乎。疲乎。负乘而窃御乎。逐水草蹈禾稼而伤人物乎。似此类者。即操箠而时刻痛策之。咄咄何伤哉。

江东崔淐撰

 

七克卷之七
 

七克卷之七

西海耶稣会士庞迪我撰述

策怠第七

   怠如驽疲以勤策之作策怠

   怠者何。德行之厌忧也。恣诸欲。自诿不能。善无恒毅。须暇、闲游、多寐。皆其支也。淫欲。饕餮。盗窃。嫉妒。戏言。浪笑。恶谋。讪诽。诸情。皆其流矣。

   凡物或无生无觉。如日。或有生无觉。如草木。或有生有觉。而无灵。如鸟兽。或有灵。而无德。如凡民。或有德如圣贤。皆是策我怠。激我勤也。日无生无觉。当开辟之初。天主命之。昼自东而西。夜自西而东。日终古不违不息也。今日尽日行。明日复然。圣奥斯定谓修士曰。日已兴。尔尚寝寐。使日能言。必曰。昨者我劳疲于尔也。今我作。尔息耶。不愧欤。

   有生无觉之物。如草木。草木者。初生微渺。竟至鸿钜。或经寒暑摧折。风雨飘摇。或采掇华实。剥斲条干。迨至其时。芽檗华实。宛然如昔。且有加焉。未尝怠于本事矣。睹其渺末。孰信鸿钜。睹其揪藏。孰信鲜茂。然而不觉致然者。积渐故也。夫物固未有忽然底极者。凡大事嘉绩。天主不欲忽成之。必继之艰难。事成弥艰。人视之弥重。守之弥谨矣。亟成者弗良。良者必弗亟成也。兽逾大。孕逾久。成长逾迟。致大者。蔑弗小。致安者。蔑弗危。怠者岂不愿竖丕绩。成大美。第并其欲。且不欲之。将不行而至。不斗而胜。不涤而净。不造而成。不求而得。岂能就哉。欲行德者。必遇敌仇。必遭窘难。若尔勇者。遇艰苦。增胆力以胜之可也。事惟初难。稍习则易。剖核之坚。食仁之甘。是以世间善事。非中心优裕强毅者。悉不能成之。矧克己积德。攻天国最难事哉。几害成事者。莫心亟若也。语曰。岁克一欲。夙致心净。心亟者。不能徐竣渐积。尚未肇始。辄欲见终。亟造弗获自诿不能。因生怠弃。事全废矣。

   意西铎。西国名圣也。少年好学。而资性鲁钝。俄视井干坚石。绠踪甚深。自谓曰。石性甚坚。绠甚细。以积渐能深之。雨滴无力。密落磐石。我性虽钝。恃天主之佑。祛怠执勤。岂不能练精之。以此一念。痛自激发。渐致盛德大学。当世莫能胜之。

   有觉无灵者。如蚁。经云。尔怠者。盍视蚁。盍思其道路。法其智慧。无王。无师。无帅。夏时知敛藏夏后之食。夫人情长老。师稚幼以为辱。矧微虫耶。圣经令师蚁者何。蚁行悉足愧怠者。为勤敏者仪也。夏时收藏。示不失营业之机也。先备异日之用。示远虑无匮之智也。为物微妙。取义于谦。愈谦。愈智也。弃浮岁。受精系。称其净洁粹精。能剔实虚。弃取之也。群蚁相助。示其实行仁爱。非虚言叶。往来不绝。示其恒毅。作业不息也。啮谷之芽。俾不萌生朽坏。视能豫绝险机。训人克己去私。无滋蔓也。阴时匿谷。示无益之时。敛藏德美。以避失堕也。晴时晒曝。示有益时。显明其善德。用以观化众人。令赞事天主也。身负道在。示其慈悯。不辞劳罢也。共收共用。示其公共。不贪不吝也。蚁行若此全美矣。其行之也。无主帅可从。无师傅可习。无刑戮可畏。无赏赉可劝。我侪有本性之灵可用。有天主之默牖可据。有先圣贤训箴实行可听从。有地狱之永殃可畏。有天堂之永报可望。而颓然自废。坐失今世积德立功之机。不思将来之患。不欲当日下暂时之微劳。以免身后永世之苦。不甚愚哉。经云。怠者。尔寐何时止。卧何时兴。暂卧暂寐。而贫匮辄迄。如邮置穷乏。逮汝如严装之士矣。盖言怠者。若内若外。德财俱乏。今世后世穷匮速至。有速如邮置。不能避之。且复强至如严装介士。不能敌世之人。勤敏于俗事。亦甚足愧我知怠于天主事也。世人勤名利。图安乐。靡所弗至。不惜劳苦。不计岁月。至其行德致道。事天主。遇微劳。辍之。遇他务。夺之。非甚暇本欲废。不能营他业之日。不舍之。商贾梯航遍山海。蹈水火。走天际。逃贫趋富。求以护命。因而失命者甚众。度海之舟。九沉一浮。彼九者。不足惧沮之。此一者。顾足诱动之。以大劳致微乐。以微乐又屡致永年之苦。殚竭既久。得聚财。忽死遂不获暂享之。我侪以微劳能致永年之乐。费一而得万。力微功钜。劳暂享永。尚懒营之。彼就死而勤且乐。吾能激发一切修士之心志。令爱重永存之命安。犹世人爱重暂且速过之命支。甚幸矣。人之人情。与其失命。宁失其所由存命者。与其富而速死。谁不择为丐而且生。畴闻此时渡海可不死。而须暇之。畴语之欲不死。须营业造作。任劳历苦。而不甘心为之。天主所命遵行。以得天国。常命永安。其功力微。且易造。而我惰从其命。犹不谓怠乎。

   古今圣贤德士。事天主。建功积德之勤敏劳苦。敌邪感之勇毅。甚足警我怠。励我勤也。凡圣贤修德者。皆日敌邪魔之诱感煽惑。忍小人之忌妬。诽谤。诮讥。当疾病匮乏之患。克性欲。不从己之劳苦。及天主之尝试轻世俗。食饮薄陋。少眠多醒。少笑多哭。痛自刻责。仇视其身。谢世娱乐。轻身命。重道德。恒泣悔所犯过。羞愧所未行善。故实修之士。其劳苦无辍时。经云。凡欲以仁心事天主者。必受苦难窘迫也。

   中西罢尔西国。有大臣甚富。仆役千人。国王宠异之。但王甚信神佛。此臣甚信天主。不相入也。王强之。背天主礼敬神佛。不从。曰。臣今日不忠天主。明日安能忠大王乎。王大怒。籍其财。褫其爵。置于囚室。使守鹿驼。夺其妻。嫁厮养卒。竟不为动。为天主安然忍受之。越数年。国王偶过怜之。还其旧职。荣福倍昔也。王曰。我厚遇之若尔。必若我命矣。又强如初。臣辄解其宝衣。捐之王前。曰。为此衣也。以弃天主。臣必不能。臣还王衣。王还臣鹿驼矣。王益怒。复废之。

   上古有大王拿布高。实有傲德。于京都中范黄金为己像。定期日。令都下士民。萃于像设之地。乐作。皆伏抑投地稽颡。一如彼国大祭之礼。此意直以天主自待。恐国人不尽从也。于旁作大阱。炽火其中。有不如命者。遽投之。国人莫敢不从。独达尼尔、阿纳尼亚、阿匝利亚三少年。盛德之士。弗听也。王召问故。答曰。我辈天地人物之主。众所宜最尊者。惟天主而已。大王为此。正僭其尊位。罪大矣。臣不敢从王之乱命。王何怪焉。王大怒曰。我命投于火阱。谁复尔救耶。答曰。恃天主。欲得拯救。纵不我救。亦不敢从王于僭天主之命矣。王遽命投之并入大火中。行立自如。身体衣服。悉无毁焉。王甚异之。自承其罪。后毁弃像设。依归天地大主。虔诚敬事。且命自今以后。属国臣民。皆皈依奉敬之。圣贤敌难之勇。修善之勤。忠于天主。道力坚固若此矣。与今称修道士者。遇微窘难。小阻险。遂废然而怠于道德。违天主。星渊哉。

   生人之宝。无贵于时。凡物皆不可为我物。独时实为我物也。怠能夺我时。岂细故浅害哉。经云。我子。尔时。勿付之酷仇。谓空费其时者。用之非义无益心德之事。皆以其时赋予人仇之邪魔也。夫时为重宝者何故。物少为贵。时已过不可返。未来不可求。惟得目下此微息耳。不甚少乎。况物无有疾过迅行如时者。既过百年。一刻埒焉。将来之时在前。人视之最长。既过而在后。必视之甚短矣。且虽百岁之寿。以死后无限年视之。尚未足一息。况为长哉。物价贵贱。宜评识此物者。若圣贤德士。皆视时为至宝矣。色搦加曰。知时时近死。而以一日之时为可论价者。岂智哉。昔贤每听定时钟声。即反诸己曰。天主定我生期。今复过一时矣。以此念自策其怠。激于善行也。且勿论圣贤德士。惟论地狱中受难人。使可望得在世时。所妄费片时。以悔改其恶。求赦之。以免彼所受永苦。虽尽易诸世间珍宝。尽受世间诸苦难。必以为甚易。大乐矣。今人所贱莫过于时。不计时以营事。惟求事以消时。惟不悟罪恶须改。善德须行。天堂有大报。地狱有永殃耳。哀哉。色搦加云。纵年岁甚长。非甚啬用之。必不足营所当营之业。矧侈费之。以营悖德之事。无益之学哉。故啬财小人之罪。啬君子之德也。

   古贤自记云。一日默思死后之事。忽闻人声最悲。问之为谁。答曰。地狱中受苦之灵神也。所负苦难甚众。独妄费生身之时。至为痛恨。此念苦我最甚矣。天主赐我时。以行善。改恶建功。可并圣贤天神于天堂。可免此大苦于地狱。我悉空费浪用之。今欲得片时。万万不可得焉。呜呼。彼冀望而不能得之。我辈得之。弗知重之。妄用之。盍畏异日欲用而不能得乎。得重宝。弃置如砾。既尽失乃识之。不亦晚乎。经云。凡尔受所能为。即为之。尔所奔赴茔域无功。无智。无计也。

   夫时悉天主惠尔。终身黾勉事之。尚不足酬。矧即用之以行非义悖主命哉。圣百尔纳曰。时刻慎勿轻费之。虚言虚行。时飞不还。天主所赐以行善建功。虚费之。天主必严鞫致罚焉。职业。尽心力为之犹不足。矧怠于今日之业。须暇之。并他日之职业并图之。反足乎。人之命。时刻而已。失时者。失命也。生也者。逝死之道。年岁愈长道愈短。尽用之事天主。行实德学正道。则以今世之命。续身后之命。命永存不既矣。怠于善者。身后之命不能享。今又妄用其时。故天主夺之。如栽树者久待补实。必曰。此久妨地矣。不摧之。为薪乎。是以怠人者。今世与后世之命并失焉。

   夫成就万事者。横毅心而已。怠能夺之。故事败功灭。前业悉费矣。海舟经历险远。及岸而沉。向者之劳。全归无益也。人之功德。善始。未善也。善终。善也。终身之荣。不胜一卒日之辱。一卒日之辱。足胜终身之荣。终年之恶。足消于一末日之善。终年之善。足丧于一末日之恶。一生之业孰为急。非终日之业乎。事不竟。唯独隳德弃功耳。辱乃滋甚焉。而创室。工半而止。不令人讥曰。此夫能始之。不竟至乎。经云。凡柔折于业者。与目毁弃业者。兄弟也。何也。柔者业未讫而止。以与自毁业。曷异哉。怠者行而不底。种而不获。战而不胜。食而不饱。劳而无成。邪魔诱人于他恶。必或陈列实甘以为饵。乃能钩致之。怠者否。无绳而拘之。无鐍而扃之。途乎无阻。视皆荆棘矣。独以虚怖之影自局焉。无警而徒畏。莫逐而空走。故屡被克于无有之敌也。

   人怠者之心。甚分。故其愿虑事业。不能恒久如一也。觉御心有微劳。则遗之。随欲肆游。无顾焉。譬如海舟。舟师寐而失舵。随风行动。无刻可同。怠者之心业。欲和于一。犹胶破瓦器。不得坚固。随复散焉尔欲为勤德士。先须远恶就善。次纵事不恶。须离小就大。次纵事善。须离多务一。一者何。天主也。色搦加云。凡如意不如意事。皆以不平心遇之。则轻心之旗耳。终日一额生乎一面者。正智也。特务一而止者。甚美矣。非大智能畴之。我侪无不怠。故多变昨日所识人。今日尚谁何之。两日如一者鲜矣。尔修道。欲试实有所得。视尔合己与否。视今日之念。与昨日之念异同与否。安者不移。倏积倏毁者。倏改方为圆。改圆为方者。明征大道不固于善也。医方云。始服有效。进用之。必瘳。日誓新善。不如守己誓之善。毅然进于所始之善。天主之惠也。日易方。正邪魔之计。夺心之横毅。及德行之益耳。君子慎择。则而得。务握固恒守之。勤修之士。岂惟定心于一业。亦宜定身于一所也。身不定于一所。心难定于一念一愿矣。怠者不能奋然克己。以致心安而易处求心安。正犹身疾者。易处而求愈。只益疾耳。尔求安。在易心。岂在易所。诸所自携。易所终在。何益哉。今此所累尔者何。令尔舍彼所。易此所者是也。非谢心所居而安焉。岂能致尔乐邪。行方以消心任。而心任以摇易更重也。譬舟中物。定在者。为累微。倾倚无常者。辗转积聚。使垂沉焉。尔所由易所者。病故耳。以数易所顾增病。能除心之病。虽所皆安乐矣。木数移不茂。方石自安。诚德自静。定身于一所。正实德谧心之印证矣。是以欲知此人安乐与否。勿问其所何如。惟问其人何如。

   既定身所。又宜谧肄独居。色搦加曰。尔问何当亟避。余曰众也。吾实知我性灵薄弱。出时所获。旋时未或全存也。先所已静。有所复淆。先所已克。有所复旋。啬淫酷傲诸情。皆尤深。惟居于众人中故耳。鲜德未固于道心。须别异之于流众矣。人之情苟众所在。则超越而从之。视人之淫吝。皆大有所害。柔靡好燕乐之友。渐消我勇毅。富邻煽我贪。纵令心净。交一恶友。必染其恶。况众所冲逆之心。又何如乎。尔非效法之。必憎怒之。两者须并避焉。勿因其众而效之。亦勿因其异尔。而憎怒之也。走通衢者。必触多人。或俾陨越。或尼其行。或点污我衣。交于众者。疑碍必多。或招尤。或虚我所望。或阻所之。或迟所得。事悉非如意也。

   经云。治其地者。饱其食。狥其闲者。居其贫。又曰。怠者曲手而龁其肉。曰。与心苦而两握盈。不如一嘬而靖安也。怠者不欲以微劳求得所须自赡。而以饥渴消其肉。犹自食其肉耳。国有敌寇来攻。人宁恒斗。不甘屈服。怠者无勇以敌邪魔之感。遏欲为苦。而以曲从邪魔诱感。屈于诸欲为靖安。岂非诸罪恶之奴哉。

   夫闲暇。怠惰之密侣。诸恶之母也。邪魔邪感秽欲之鹄也。鸟生以飞。人生以劳。造物之主。鸟传之两翼。人传之两手。一也。飞鸟弋人何慕焉。栖。乃援弓射之矣。水沸。蝇去之。温且寒。则就之。流水生嘉鱼。潦水生蛙蛇。室旷易污。罇充于美液。恶者莫能入之。万物尽然。人营业时。邪念无所自入。故邪魔去之。暇时。乃就而煽惑焉。伤其心命。虚其功德。亡其天报矣。圣协落尼曰。使邪魔来时。恒遇尔营业。古贤有言。务业者。特有忌劳一邪感而已。闲居者。邪感百种。并来攻之。索多玛中西国上古名城也。天主尝降火。悉烬其人物。圣经解锁致此大殃之缘。一为饱饫。一为闲暇。被阿小国王也。遇数人闲居。招之曰。尔侪无谷以种乎。无牛以耕乎。我与汝。无肄闲也。或问故。答曰。以遏其邪心。何者。居多暇。恐有恶谋乱略也。语曰。人我所造。则学造恶。故闲人。恶人。一也。辣则德国法。凡恶事。根究无主名。游闲者当之。一以令人勿闲。一以示习闲暇者。诸罪皆可疑焉。

   怠者好闲。又不耐闲。故以闲为乐。复以闲为忧。既乐且忧。遂荡于万欲。经云。怠者手不欲作业。故终日恋欲。目欲视虚事。口饕食饮。舌好多言。耳贪谗诽。体恋淫欲矣。夫闲者必致匮乏。恣欲必须厚费。讵能不流于贪婪窃盗哉。又必恣寝寐。其寐非作业致疲。乃闲厌饱饫自废耳。故非倦者所憩之席。乃死者所藏之棺也。经云。营业无论食多寡。其寐必甘。富者之饱。不使寐也。夫耳目口鼻。皆饰于听视食嗅。即寝寐亦节其中。念象亦清洁矣。怠者之耳目诸官。皆恣于行。其寐中之念虑形象。能无秽污乎。

   或曰。我事甚繁。无晷刻暇。而邪念秽欲。不获衰止何故。曰。世之烦劳。天主以为甚闲。明目人。不见实理。谓之瞽。世之智慧。天主以为愚。烦劳于世事之人。天主以为至闲也。譬诸儿童。以竹为马。泥为室。跨马造室。自视甚劳。不获闲。人视之。不甚闲乎。凡造作事业。非向于天主。及显天主之荣名。及身后之永命。非益己德。乃益他人之德。虽世俗以为大事急事。真智人视之。亦皆儿童跨竹之类耳。矧天主及天神乎。

   人巽术。所须视者三。其一善也。善业虽多。但以克人欲。修正道。事天主。务预备身后永年之事。至为急也。其一。有益也。务闲事以除闲。不甚可笑乎。能消此日之忧。致此日之乐。未遽为益业也。业既毕。此遗益于心德。增我实学。乃足为敌闲之益业耳。其一。不夺心也。内业者。本业德士莹精图之。其于外事。借心不寄心。即务外行。无伤内心。恒怀向天主。向道德之真虑耳。虽息于外务。不已于善虑。谓之宁谧。弗谓闲暇也。此则息于外务之为至务矣。圣奥斯定云。独暇者。能识天主。非懈怠之瑕也。静谧之瑕也。智者知心力愈析愈微。愈无专。故恒图减外业。以增内业。圣百尔纳曰。我独居时。乃最不独何也。独居则寂于外务善虑道愿。益密益纯。我心恒偕天主。讵独乎。

   夫邪感猝至。扣我心门。此时敌之。甚去甚易。更增功德。次则稍向乐之。未从也。此时未成大罪。不免为过失矣。下则喜而从之。乃成大罪焉。勤者甚急于守心。邪感至门。辄闭不待。辄力敌之。邪欲如熛。偶尔一发。辄扑灭之。不及于炽。故我此心。反净于邪虑邪欲也。怠者不守心门。心门恒辟。邪感一至辄入。觉其险。乃始敌之。甚迟矣。劳苦既倍。胜负莫必。如敌至门。辄闭拒之。防守则易。俟既入门。图欲驱之。其不尤难乎。巨不在颠。安置甚易。既始崩陨。后欲止之。不尤难焉。是故怠者之心。大罪难免。纵或不犯邪念秽欲。将必甚稠。过失甚多矣。

   夫怠者之害。迟迟迁善其一也。经云。勿迟迟皈依天主。勿须暇。俟其怒辄至行罚日坏尔矣。人寿之期。悉由天主。非人可为。怠者须暇为善。姑诿于异时。似彼年寿。天主悉托令典司之。圣百尔纳云。愚人未来之时。天主既不令尔自主之。何故豫妄分排。如属尔物乎。所赐时。妄用之。以得罪于时主。而尚望其长。尔望不甚虚耶。盍尤畏其速绝乎。经记有人甚富。一日自谓其灵神云。我灵神。业聚的大财。足多年之用。今静矣。食矣。乐矣。或闻有声曰。愚人哉。今夕取尔命。尔所备谁得之。故经曰。尔不知尔主来时。尔恒便候之。不宜乎。色搦加亦曰。尔不知死刻何处候尔。尔处处候之。不甚宁乎。修士先竟其路。而片时。俟死期至。则善矣。恒备以待死时。死时虽忽至。不为不虞也。我曹生命。大半空消于须暇。是以当事业中。而忽届死矣。

   亚尔色。古名圣也。天主赐之冥观世人之情。初见一人。盛水于璺罂。此入彼出。纤悉不存。天神解之曰。是为行善于此。造恶于彼者。善行所积功德。旋以恶行毁败之。次见两人。横抱一长大木。欲入天主殿也。而争先莫肯后进。并不能入焉。示傲人者。皆不能入天堂也。次复见一人采薪累积之。既积。欲负以行。觉力不及。故置之。复采而益之。天神解曰。此则怠人之邪情。罪恶甚多。觉今难克难改。故待来年改之。而其间又益他罪。增他恶。后欲改。不愈难哉。故明日一言。正鬼魔之言也。尔有恶未改。有善未行。立时肇业。成功甚易。须后更难也。何者。一罪之重。必垂心于他罪。今日不能。明日安能。久成若性。习惯自然。疾劳难瘳。恶旧难窜。溺罪弥深。主佑弥绝。主怒弥重。行善弥迟。疑碍弥多。罪恶注心。恒有所害。心力日衰。心明日昧。心欲日恣。心记日钝。累年重结。非大劳不释。积岁顺欲废大苦不脱。宿负能即偿。而须异日者。明征不肯偿也。事能即行。而须暇者。是明征不欲行耳。

   夫善德之修。特其初难。其难也。亦非德难之。我性邪情难之也。稍务克己。邪情渐融。德路日开。德行日乐矣。早年修诣者。情欲之根。尚为未深。擢之甚易。为善享乐。尤永久焉。寿命甚长。愈宜善也。尔藏酒愈多。愈愿其嘉。不幸而败。愈多愈惜。早年为善。事天主。则以尔最强美奉天主。主益嘉之。厚报之。幼壮回遹。劳髦而后思善。既废于世。始思循德。则以清美奉世事魔。以渣滓奉事天主。语曰。一往千里。一返千里。久离于道。非久难还。幼壮年之行。悉背德违道。劳髦不能行。时欲即还之。曷能迄欤。壮年行恶。而行善推遗于老时。犹得珍器。将贮美液。先且多年。用贮秽污。不甚愚乎。色搦加曰。修德宜如行路者。出门迟。非疾行不诣也。夜臻旅馆。诸便悉之。夫移树。矫干。调马。治疾。初敌。 酒。诸凡及时须作之事。稍待他时。必废之。小树易移。细干易直。待既成长。而后思移之矫之。非妄耶。教老马。药痼疾。待敌入城驱之。酒既酸而  之。不甚迟乎。

   涉大海者。知顺风将至。又不知何时至。即于未至时。预备所用物可也。待既至。扬帆捩航。乃始备之。不晚耶。放敌者待敌既至。属甲砺刃。得不受伤。将朝王。俟登座而制朝服。能及见王哉。备死后永年之事。生人至急矣。预备者为大智。死期已至。灵神欲行。邪魔来肆攻。天主莅听迅鞫。始求正道。行善备善。克恶悔罪。祈天主。岂不甚难哉。善营事者。事急先之。事缓后之。心德及身后之事。最急矣。最后之。可谓智乎。

   近死之时。阻碍尤多。身之疾病楚痛。妻子之依恋。世事之别离。所犯罪恶之畏虑。死后训鞫。及永殃之怖惧。皆扰我心最深。临终之时。邪魔之攻伐更坚。心虑更昧。归善改恶之意。岂易至哉。况人随所种。必以是收。生种罪恶。死时收静慰。至难矣。生恣世乐。死后收安乐。必无之理也。生忘天主。死天主便忘己。生时简忽天主。死时天主必简忽之。经中天主自云。我招尔而尔逆我。轻忽我劝责。尔死我亦笑尔。灾祸倏至。尔求而我不听矣。是以自下。期暂狥欲。享世乐。而后弃世勤于修道。以是天堂者。譬犹猛暑际。行路者。逢树荫。赴就之。解囊暂憩。稍寐。当速行。不觉迄晚不寤。此时奔走入城。门已阖矣。

   敝国一商人。鸠聚数载。积财甚丰。或问何法致之。答曰。非义之财。不使入我门。今日所能造。不待明日。自所能造。不委他人也。能用此三箴自修。必于暂时。可就大德矣。

   今世人甚勤于俗事。甚怠于善德。其故有三。一则心无主可敬从。一无道可履蹈。一无罚可畏。无赏可望也。何谓无主。天地有宗主。人能识之。敬事之。即善友所趋向。有所据依。故行大小善之根。悉在信识天壤中有主。虔诚奉尊之。万世圣贤行道德之箴。以事万物真主为本。欲行善而舍此真主。善无根本。似而实非。或则微眇。无报于天矣。人心无主。如天无枢。舟无舵。进退无度。行动淆乱舞准焉。故不识真主。正为诸恶之根源也。经曰。愚者云于心中。天地无主。遂朽腐。甚为可恨。无有一为善者。

   何谓无道可履蹈。夫正道必出于天主。亦自趋向于天主也。弗知所从出。所趋向。安能知道乎。夫生人之亟务。莫如求正道。尔娶妻。求贤女。买田。求沃土。百凡世物世务。亡不求精良。尽其灵智计划。不辞劳苦。不惜时与费冀得之。独求道即否。无论善恶。不辨正邪。辄取之。物有真赝。尽意求真。道更有邪正。何不尽意求正焉。市赝物。则失微价。循伪道。则失天主失真德。失天报。失功勋。而终必不免天主之怒。受永年之殃。所失孰大乎。

   何谓无罚可畏。无赏可望。邪魔者。我辈之剧寇也。其计虑所向。全在丧人德。沦人于罪恶。其所用筹策至酷者。在令人误信善德。身后无应报。罪恶死后无罚殃也。圣协落尼曰。我辈皆勤慎于小事。怠惰于大事。所以然者。惟不知实命实福所在也。圣经记世人言曰。人与兽。至竟如一。两者之势均矣。凡物绝息之理一也。人无加于兽。皆以土搏  而成。卒归于土。谁知亚当(天下祖宗之名)子之神上陟。而兽魂下降。世人误信此言。故恣于万罪。怠于诸善也。见罪人犯科。不见即受罚。故曰。天地无主。为恶无损。不觉天主之待不亟罚。正为其弘量大慈。不急行罚。待我悔改耳。非全不顾不罚也。夫德非大劳不修。人欲废大苦不克。应报之望。增力以胜苦劳。此为修治进德之途也。除应报之望。更有何法意励众善。警众惰乎。工之负绳墨斧斤。游行于市。问曷不作务。必曰。莫我鸠矣。居货物。问此物曷不售。必曰。我待价也。人游闲步务德。怠于克己。惟误谓作德克己有大劳。身后无报应之价。故沉溺怠荒。视忍受作德克己之苦劳者。顾为狂愚也。

   世有智者。魔或不能令信德行。无身后之应报。则又设一策诳之曰。行善而望酬报。此非德。乃利矣。而行德。不冀酬报。不尤精美乎。此言似高远。引人进于至德。其实使人离于实德。诱人恣行诸恶者也。何者行德为德。此物此志。洵美矣。第非圣人弗及此也。即圣人之行德也。其大意悉为天主为德美。亦何尝不望于死后之报。况众人乎。非望益。安能策怠。当行德之苦。谢随世之乐。非畏害。安能去恶克己哉。今信有主有报者。犹难勖于精修。况去主取报欤。是以德行所忌。惟世报之望而已。以德望报于世。德性遂虚。此真非德。乃利矣。若天堂正为众人之本乡。永命之所。天神及圣贤之境界。人升之。能见天主之本体。定于善。不能守害。凡人心所愿美好。悉得于此所。天主生人。令行善冀望之。愿得之。求就之。正大德耳。而反以为利。真邪魔欲令入溺恶怠善之诬语耳。

   夫邪魔阴网非一。使人或脱于彼。复絓于此。曰。死后天堂应报纵实有。我黾勉于善。必升受之。今何必论有无。何必信望之。余曰。有天堂之报。真为善者。勤心事天主者。必升受之。但不实信果有而望受之。必不能事天主。为真善矣。有何以能升受之耶。邪魔知人之情。不坚信望死后之报。即善德必不能毅然保存。故虽似令人为善。第令弃此信望。善德必并弃焉。夫死后无永报。天壤亦无主。若果有天地人物之主。身后必有善恶之永报矣。此则万世圣贤共心语也。夫天地有主宰。为万物共主。全能至善。谁疑之。则死后有永年之应报。亦岂属可疑之理哉。矧此信望。能策人怠慢。激人精进。有何故不诚心信望之。若曰。必待死后既亲见。吾则信焉。则先失天堂之永福。堕地狱之永苦。而后始信实有天堂地狱。岂不甚晚。信何益耶。

   夫天主所备善人之酬报。非言可罄。天主圣经云。今世瞬息微妙之劳。所致天堂之福乐。无量数。无期限矣。又云。目未见。耳未闻。心未思。天主所备以酬爱之者。或问一贤者。天主何物。贤者约谛思一日。对之。既又约二日。次求四日。如是每倍之。问故。答曰。此事愈思。愈觉甚超人力。故难言也。天堂之事。亦若此矣。但知一节之大。可测一人之大。谛思目下世事。亦略可测天堂乐之万一也。圣奥斯定云。吾主为我此贱躯。与以多且大恩赐。一至于此。如天地气海。晦明寒暑。霜雪雨露。鸟兽鱼鳖草木。至备矣。所备于天境。圣贤面尔之所。又何如。圈牢中若此多且厚。天庭当何如。泣谷若此大乐。诸乐之境何如。今所并赐仇者友者若此丰隆。身后所特赐友者何如。不信尔言。不从尔道。赐享天地间。诸福若此。所预备以报信尔言者。尊尔命者。从尔道者。岂不尤盛大无比乎。智者遇世之乐。不为牵动。但用以推思天上福也。复贾赍钱入市。或粥微贱物。目下辄偿其值矣。若最贵物所赍钱不足。约到家偿之。世人之善德渺小。其值轻微。天主随用世福酬之耳。诚心爱事天主之德。其值重大。总世福不足酬之。德士亦视为简贱。不愿得之。其值则天主约死后。全偿于天堂焉。

   或曰。向闻天堂地狱之说。窃谓此实至理。万不可疑。又闻天主至言。极能策人于怠。迪人于善。弗敢不实信之。今世所由致疑者。为其特闻天堂为诸福乐所。地狱为诸苦难所。未知其福乐苦难之态云何。与世间福乐苦难。是同是异。世又特知能觉苦乐者。为有五官故。未知身内神灵既离本形。不能视听嗅咽觉知。云何复能受苦受乐。又未知是身死后。尚能与神灵同归福乐苦难之境。抑既降于地。永久不能复作。若开释此理。使人明悟其实。信天堂地狱之赏罚。因而行善改过。弃异端事天主。不甚易欤。

   余曰。凡天主造物。各有所为。为者诸物所趣向。所急愿望得也。得之即其本性之全福已获矣。试如农夫耕田何为乎。必曰。为欲令人饱也。则其终岁勤动。必趋于餍足而后已。餍足。斯耕之事毕矣。天主所以造人何为乎。则使之今生据所赐理心。善事天主。而后归于天境。得见天主本体。享其福乐。以是得其性之全福焉。

   凡灵物所不慰乐者。有愿不遂。有所欲得。弗能得也。既得则慰乐。得弥大。乐弥广。迨既全得其性所欲得。含容之量。丝毫悉满。冀望心。丝毫悉遂。斯为全慰安。全福乐矣。若所得福乐虽大。此外尚有美好福乐。可得可享。即觉所得尚有亏欠。欲兼得之。未获满足。所得安乐。不谓纯全矣。

   夫人有神灵。有形躯。两相缔结。成为全体。惟神与形。体性既异。作用亦殊。所享福乐。各从其类。身以形用。不能觉知神物。其所福乐。皆形福乐。不必尽畅于神灵也。神者神用。其所福乐。亦神福乐。亦不必尽适于形矣。夫灵神者。一身之宗主。其作用则有明悟。爱欲。此二能者。实为神灵之手足也。明悟者。审物理。辩事宜。别善恶之端。使人知所趋避。欣乐效动。以求实理。如水流行。常运不已。故称神灵之足。运动之谓也。此为生人最要之能。最先之用。故人性所愿欲。无急于明悟实理矣。既已明悟。愿欲乃惬。所明弥广。所乐弥大也。爱欲者。爱恶冀望喜怒也。冀获所欲获。则安静慰乐享受之。如山屹峙。不复移易。故称神灵之手。握固之谓也。爱欲者。本向于美好顺便。以为美好顺便。爱欲者。遂眷恋慕悦几欲获知。如以为秽恶鄙陋。即增疾厌恶。趋欲避之。二能既满。二愿既足。加之绵亘不已。则灵神所欲得者。既全得矣。吉福岂不完满乎。

   夫万物之实理。与其美好。咸有限际。而二能之期愿宽广。明悟所能洞知实理。爱欲所能享抱美好。悉无穷竟。何由全得完满。不及该洞享受万物以上。无穷之实理美好。即万物之实理既该洞美好尽享受。曷能餍足慰满。其冀望容量之大哉。夫万物不能慰满者。独万物之主。惟能慰满焉。是以凡灵物之全福。非见享天主。不全完矣。圣奥斯定谓天主曰。我主尔造我心于尔。非及归尔。不能安静矣。圣经谓天主亦曰。识尔。及尔所使耶稣基督(天主降生之名号)此则常生矣。盖天主之圣性虽纯一。而万理精妙。万物美好。既已改备无余。其伸于万物之上者。犹无穷焉。灵神既离下土。趋登天域。以神目照洞吾天主无穷之性体智能。以爱欲之。是为享受吾天主无穷之美好。则其明实理。享美好之量悉尽。而凡其性所愿明悟。所期美好者。既悉得该洞享受焉。人至于此。智福俱全。愁痛穷悲。种种祸灾。种种邪情。悉得离逖。念虑愿欲。悉若主旨。故其见享天主。无量时限。人定不易矣。其为福乐安靖。不至极全备乎。

   灵神既饱饫于真福。其光辉吉乐之末。因达于肉身。肉身之福。据其本性亦备足矣。此非口舌可详。今姑以世谓福者略喻之。夫外身精神强固。百疾步侵。气度舒和。体貌丽美。内之神心。灵明睿智事物万里。澄彻会通视听言动。不为物引。克积于德。大定于善。加以富厚尊贵。显荣安乐。此则世所谓身中身外。吉祥善事者。夫此种种诸福。在此尘世。则暂福也。居世之人。又仅获其纤毫耳。在天。则永居天堂者。正得其真与全矣。盖肉身一入此境。无受损害。常生不死。百体强固全备。四肢相称。无余无亏。发大光明。七倍于日。周旋六合。不待俄顷。透山入石。了无留碍。非若今之肉身。饥思食。渴思饮。寒思衣。劳思逸。必有待而然也。若其灵心。亲见天主无穷能性。悉得洞晓得疑碍。大定于善。无复更易。寓于静天。静天之境。高峻盛丽。固非世主珍宝玩好。琼宫瑶台。所可仿佛其万一。与天神及万世之圣灵。相为伴侣。相为昆弟。相视相爱。如一身心。共是共非。共爱共恶。大所愿。惟天主所愿。分外之愿。自不复容。自不复起。凡巨细愿。无或不遂有所欲为。赖天主之全能。无不能为。此其富足安逸。尚矣。居天堂者。皆是天主钟爱之子。天神契慕之交。尊与荣。又孰大焉。

   曰。凡人形躯。既死入棺入墓。腐朽无知。安能又受若此之福耶。曰。血肉之躯。今虽速朽。归复于土。亦有日复生。而与本神灵。俱升于天堂。受庆福也。此则天主亲言。不必他论。遽当实信。即以理论之。亦有确然义据。盖灵神肉身。两相缔结。始成一人。凡二物相合。莫如灵神肉身。最为亲切也。当其结合。惟恐相离。迨既相离。甚欲复结。以成全人矣。故灵神方孑然独立。未合肉身之时。虽享天堂之荣福。然其性之自然。犹未悉得慰满焉。天主许令一日诸圣人之灵神。与原身复结。满其性愿。受全性之荣福。不亦易乎。凡谓善恶者。必曰。人为善恶。不仅灵神为善恶也。故虽择善蹈恶。原属灵神自为主持。方结合时。独一灵神不能自作。必借肉身为助。故凡种种善行。种种恶行。莫非灵神肉身。所共造作。褒贬赏罚。宜与受之。故知肉身必有时复生。而与灵神合为全人。然后或升明天。蒙为善之福荣。或坠冥狱。受行恶之殃咎也。况灵神本自向善。惟缔结于血肉之身。乃始诱役。而甘其秽欲沉沦罪恶。故肉身者。唯独与灵神均恶。而更为煽惑之媒。若使灵神受罚。肉身蒙宥。天主至公之义。必不出此矣。

   所谓复生之肉身。非天主更为造一肉身。乃与神灵原结合之肉身也。盖人生时。灵与身共为善恶。故天主约令复生之日。共受其报。是受善恶之报者。则其为善恶者也。本来肉身。与灵神同为善恶。今受报者必当以其原身。苟离于原身。更造一身。而加之以原身所为善恶之报。此犹罚无罪。宥有罪。赏无功。弃有功。岂天主至公至平之义哉。是以目下形躯。虽或焚成灰烬。或朽成浮尘。化归于土。天主自有全智全能。初能于无中。造成天地万物。今亦能于无中。造成众人之灵神。后于复生之际。取灰烬浮尘。变成人之原身。何谓不能乎。夫火能焚人使为灰。土能蚀人使成尘。岂造物者。不能以灰尘。复变为原身耶。

   夫肉身复生。向后之事。悉天主自造之事。事由天主自造者。莫不致精致备矣。于是今生所阙损。一切皆蒙补益。增减适中。气力状貌。全获壮盛。端严美好。天主又以大能大德润饰之。其最大者。有四。一曰无损。谓一切病患。水火刀具。损人之物。不能伤之。六欲七情。绝无所撄。是故不能复死。一曰明光。所发光明照耀。日不能俪。一曰神速。肉身复生。非若今时重浊之体。无翼而飞。不行而至。灵神所欲。无论上下遐迩。肉身随至。不待瞬息。一曰神透。一切坚实之物。悉能透达。无有滞碍。穿山入石。无之不可。圣经所记。大概如此。其他天主所惠圣灵之能德恩施。莫可数计。

   曰。世人功德。必有小大。主报福乐。宜有轻重。受福者若各饫满斟酌。毫无缺久。曷分等级耶。若曰。有分。则下者不足。不如上者之足。愿望之情。奚能悉谢。曰。圣灵功德。巨细不同。主报因之。但其功德愈宏。容含愈大。圣灵受报。各称其容。故品级虽殊无伤。为悉皆充满也。譬之巨室。家有多子。皆以实锦为其鲜衣。短长宽窄。合称其体。而裁制之。长子之衣。既长且宽。其价必重。然其衣止合长子之身。若移于他子。岂堪著哉。亦必非他子所愿望也。

   若地狱与天堂正相反也。天堂安于静天九重天之上。最为清朗。地狱置于地中最下之处。最污暗也。其苦难之态。固非口舌可罄其万一也。凡天主所自造之物。如天如地如海。皆甚大甚备。皆足显无涯之智能也。地狱之苦。及甚盛义怒刑罚。亦用呈其无量之能。即甚大甚备。可想知已。地狱之苦多种。总归于二。一谓觉苦。一谓失苦。觉苦者。寒。火。饥。渴。臭秽。暗冥。忧懑。与凡一切能致痛楚之刑。此类之苦。地狱甚备甚大。凡世间所谓苦者。以是苦视之。悉不为苦。正如画物与真物也。是以天主屡使人暂视地狱之苦。其人后遇世之大苦。甚乐忍之。不谓苦矣。

   失苦者。则失天主。及天堂诸庆福。永不得之悲忧也。两苦并大。失苦更深。譬之一人。今日尽胜服其敌。将立为王大国之王。不虞偶以微故。事势忽易。敌立为王。己又被敌束缚。加之大苦重刑。斯人之觉苦虽重。但其忽失大福之忧懑更深矣。夫世苦虽大。或有他慰。即无他慰。尚有有限之慰。地狱之苦。既猛且大。而又无限。入者知不能出。故悉无复脱之慰。而有永永不能脱之苦忧。地狱中人与鬼。使天主许之。一蚁。每年食海水一口。待海水食尽。地狱之苦亦殚。此望虽甚遐。然亦有时而至。亦足轻减其苦。但此微望悉绝。其苦忧岂不甚大无比哉。同苦者多。尚足微慰。狱苦独否。同苦者。相恨恶。视如寇仇。故彼之苦悲皆增我爱。而我愈多苦也。此处之掌戮则鬼魔也。其恶剧大。甚强有力。苦虐无比。其恨我人类最深。无丝发慈悯。凡所能加。惟力是视。其所加苦难。又孰尚乎。受世苦者。知或怜我。亦当微慰。地狱中受苦者。无论天主无涯之慈。及天神与诸天堂之圣人。悉不复哀悯之。即诸圣灵视天主至义至当之永罚。甚为乐矣。受苦者。复计前在世时。肯虚心求正道。事天主。守其微灭。忍其暂劳。则能免此大难。复仰天堂。视在世所识人。以微苦致天堂。无量之庆福安慰。更增其悸忮。是其苦难。忧懑至纯。无纤毫慰乐焉。是其哀悲吁嗟。恚怼天主心言。永永不间焉。

   曰。地狱中受苦者。其肉身亦复生否。曰。众圣灵之肉身复生时。地狱之人。亦同复其原身。但圣灵之肉身复生。遂升天庭。偕与本神灵同享福乐。而圣灵之福乐。从是满足。恶人不然。其身再作。更与原神灵。同受永罚。其为痛苦。较前更甚。神灵受苦。既不能堪。惟求亟灭而不可得。加以肉得之苦。实又更益之。安可谓生耶。生者。动而自适之谓也。原泉混混。不舍昼夜。谓之活水。掘地而注。更无改移。谓死水矣。圣灵既在天域。凡所欲为。无弗能为。大小之欲。无不必遂。如是无量。不计岁月。谓之常生。若夫不仁之人。既入地狱。束缚于万苦之中。曾无转动。自负痛楚。恳求灭息。又不可得。愿欲虽微。无一能遂。永永如是。虽有形质。不能灭亡。实为常死。曷为常生耶。

论勤德

   夫人心如地。久不耕耘。必生荆棘。经云。我经怠人之地。荆棘充满之。是以克己之业。须叟不可置之。则邪念及秽欲。群芽丛生焉。夫心之邪情。方在世之时。谁能言己尽克之。悉拔之耶。尔勿自欺。绝者复芽。退者复返。灭者复炽。曲者复伸。净者复污。寐者复醒。一拔而已。岂足乎。必须恒拔矣。恶树虽以美枝接之。第其根干尚存原性。岂能不如其原性发芽乎。故修士之业。惟逆其性。拔绝其芽。正其念虑。清其愿欲。守其五官。此非甚勖于善者。岂能就哉。

   夫世所谓庆福。无论富贵安乐。才智道德。必须人自求索。乃始得之。无有自能求索人者也。故必由勤劳致之。怠者赠劳避勤。已失所得庆福之因。何由得诸庆福耶。譬之一城特有二门。彼为诸福所入。此为诸祸所入。汝恒闭彼开此。不令满城皆祸灾。状若地狱为可畏可避之处乎。怠者好暇。是辟诸邪念回行所由入之门也。憎勤恶劳。是阖诸庆福所由入之门。故诸灾祸悉随之。诸庆福悉避之。

   经云。尔见人勖于事业者。必当王而立。不小人伍也。千岁之前。大西诸国。未尽入天主圣教。有国主奉事神佛。而臣民多敬信天主者。有一王新即位。令曰。诸臣偕我事神佛者。官位如故。否悉逐去。我特贳尔命。足矣。诸臣中。有不背天主者。皆弃位去。有恋官位者。内信天主。外若王命。向神佛拜礼之。王遽命去着悉还官之。其外顺王命者。尽逐之。曰。尔曹不忠于天地大主。而忠我乎。今向微利弃大主。遇利岂不弃小主乎。

   天主视一黾勉于善之人。亦千倍重于善人而不黾勉者。经云。一罪人实悔痛其罪。转化为善。天上之乐。大于九十九善人而无须痛悔者。何故乎。彼罪人自承为罪人。故切于痛悔。急于悛改。勤敏善行。用赎前愆。故天主最重之。善者或自谓善。未或大犯。不急于精进。虽善。主视之犹轻焉。譬有一卒。先怯敌。弃甲曳兵而走。忽返而力战胜敌。又一卒焉。不怖走。亦未尝力战。尔孰赏乎。有地于此。荆棘丛茂。荆棘既拔。复种五谷。生产亦丰。又有地焉。不生荆棘。而甚硗瘠。生谷亦薄。尔孰贵乎。是以一时勤敏、胜多年之善。千百善人。不务精进。并力起到。未感主心。勤敏于善人。但一祈祷。即能感动。听受开可焉。譬尔有百仆。其九十九者。虑主怒。畏主刑。弗敢犯大罪。但小过微疵。不务避之。大命不敢不行。但小命轻忽之。一者媚兹其主。虽小过弗敢故犯之。虽微命。弗敢不遵之。自此之外。又伺主心所喜。虽大劳。悉务行之。使主智者。视此一仆。不重于九十九仆乎。此一仆者。有所祈请。其感动智主之心。不亦深且速于他仆乎。

   善人而不勤敏于善。奚翅不能得所求。天主最厌之。经中天主云。愿尔或热或寒。但温不寒热。始唾尔。热谓勤敏于德。寒谓流溺于罪也。温者不为恶。又不勤于善行。取譬于水。或寒或热。皆可食。温水不寒不热。难食。令唾耳。但温者有二。从热向寒。从寒向热。皆经于温。一过之后。非向热。必向寒。不久温也。人不日进于所当为之善。即所已为之善。必且日消矣。若曰。吾莫止于此。善不进亦不退。无是理也。一失于进。遂始退矣。夫天主岂愿人恶。不愿人善乎。善人而怠于精进。必近于恶。从善堕恶。其复起于善。难于未尝为善者也。故天主甚厌之。若罪人自识其恶。知其险危。畏恐大罚。今日虽恶。尚冀悛改。黾勉善行。急于精进。故天主不之弃焉。经曰。怠使于使之者。如酸于齿。烟于目也。亡不怫然厌怒之。矧尔纵不为他恶。特怠于善。自足为恶也。尔有一仆。不窃不詈。不浮不诳。诸罪不犯。第终日游闲。诸务悉废。尔谓善仆乎。尔不责怒之乎。责以何罪。岂止营业已乎。故他罪不犯。独怠于善。必能令天主懠怒。大降不祥也。故仅不为恶。不足称善。先绝诸恶。复勉为善。乃足称善焉。

   夫天主者。造我正主也。其职能仁慈。美好尊大。皆无限际。是以我侪所宜敬爱奉事之者。亦无限际也。我力既不克为所宜为。第竭力守其诫命。不怠于所能为之微善。不亦可乎。矧我侪所得性。及乐性之美好。与身内身外之福。悉皆天主惠赐。殚心力奉事。犹不能谢其万一。况怠于所能为之微善哉。我侪罪过。日多且重。我功勋未足尽赎之。大主所设报罪恶之殃。亦极重大。策怠勖善。以感动天主。赦罪宥殃。设可泄泄哉。天主所备为善之天报。亦宏大无境。我功德不足当之。今怠于积功修德。又安能承受之。天路遐逖。其中寇敌甚多。须克之。邪感甚繁。须遏之。诫命须守之。窘难须忍之。人命遒短。今日尽为我有耶否耶。不可知半途息肩而卧。罪恶之赦。与天堂之安。何由施及欤。升高山者。不得不疲。何况升天堂。天堂者。天主所备以报功德。以报苦难之忍受。怠于功德。不忍受苦难。则不得其报。经云。天国受攻。惟强者能劫之。怠者柔如脂膏。以微苦之火。辄倾融。化消之。又安望悉力战胜哉。

   人勖于善。勤事天主。应报之望。辄生于心。无论身苦乐。其心恒保乐焉。是则身后永报之味。今世已始尝之。勤人之望。岂不贵于世人之得哉。是用不怖死。且愿望之。死期迄无憾。且乐受之。知为归乡。入所恒望永庆之门耳。怠者异是。无功德。无天报可望之乐也。有口以造訧。故恒怖永殃。无刻可安。今世已始尝死后永殃之苦矣。或曰。凡兽如马牛二。牵之则从。豕独否。且大作悲声。何故。曰。马谓将我乘。牛谓将我耕。羊谓将剪我毳。皆有所用之故。不疑受害耳。独豕终日餍而游闲。不可乘不可耕。无毳可衣。而牵之不谓将我杀欤。故甚悲拗。怒欲脱矣。勤敏于善者。世福不望得之。故亦不畏失之。心抱功德。怀身后永报之望。故险中甚安也。怠者终日狥欲。无功德可恃。有罪恶可怖。故乐中不乐。安中疑害。微疾畏死。正不祥人耳。

   尔勤于德。遇劳勿止。天主令尔斗。祚尔胜。辅尔勣。邪情攻尔。勿以目下德行之忧劳。比狥邪情之乐。惟以今行善之忧。比狥情罪后之忧。以今狥情之乐。比身后天堂之乐。乃知德乐大且永。狥情欲之乐。小且短矣。尔斗胜。勿自安而释兵。纽胜。屡生怠致负。既得一胜。必  于砺刃以复斗。大海必多浪。此世必多邪感矣。斗而被伤。勿失心。无曳兵而走。须加如勇士。被比之辱。与伤之痛。益力而复斗。若以伤增勇。必逐逐尔者。必胜胜尔者。复斗复伤。亦勿失心。善战者。不在不受伤。正在不屈于敌。多受伤。不为负。受伤失心。而屈服于敌。斯为负焉。诱感至。勿徒不狥而止。因而益德可也。邪欲饕诱尔。尔因稍减食饮正欲。吝贪攻尔。尔增舍施。若此者。以邪感益德。邪感自止。

   凡德行自有我情欲所致之难。勤心修之。诸难自消。经云。尔营业。务勤速。诸病不逢尔。是以修善如推车。不脂其牵纵地夷。车轻。穷力不进。脂之。虽重载易前矣。难行之德。勤心易之。易行之事。怠心难之。

   夫修士必遇艰阻寇敌。故勤者欲护诸德。须内备勇德以胜之。勇德何也。不妄就险。不畏逃险。以平心愉色。忍大辱嫚。轻忽身命。及诸世之吉福。而重事天主之德。及身后永年之事。不畏世祸。而特以愆尤过失为可畏者。斯正勇德也。外勇力。人尚不及兽。岂足为德。惟敌情欲。忍艰难。是则内勇足为德也。君子知无勇。功德难以保护。故恒备防怖之虑。消世患畏之义也。

    色搦加劝一徒进德。当置世变之虚怖。曰。我曹不知自备于迩者。惟妄虑于远者。未然之虑。天主赐人类之大恩也。人自转用为大害焉。险逮前。禽兽知避。逃而有益时。乃避之。我曹已过者。未来者。并累焉。过虑之极。屡以福致害焉。已过之苦。心忆不忘。未来之苦。预虑先致。缘目前而为无福者鲜矣。怖我者多。损我者寡。疑心苦大。实事苦小。实者有度。惟虚者无度。其扰滋多。凡我仇中最恨者谁。缘我小心惧心。致渠益力增胆矣。事有忧之过当者。有不当忧而忧者。有非其时而先忧者。须明揣所畏将至之兆。实否。无凭致畏。不明辨。不勇排。空颤何为乎。尔所畏终不见至者。不甚多欤。纵必至矣。待既至而后迓之。亦不迟矣。且未必果为灾也。安知不致我福。使我此暂苦。贻多年之乐乎。我曹须臾之后。不得不死。须臾之前为道德死。则因所不能免之患。致丕功宏报。不大幸乎。

 (完)

   本书由李神父在百忙中录入,愿天主加倍地赐福我们的好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