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最新公告
小德兰爱心书屋最新公告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至今让我难忘。梦中,我看到一本打开的用石头做的书,我用舌头去舔它,觉得有一种甜味,我就更用力去舔,最后从这本书里流出活水来了。从那以后,一种想要了解、学习的迫切渴求在我心里扩展开来,我燃起的强烈的愿望要在真道上长进。   我爱上了灵修书籍,我感觉好像是主亲自为我挑选那些有益精神修养的读物,主不喜悦我看那些世面流行的书籍,因为只要我一看到那些他不喜欢我看的书,我就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主保守我,那样细心地防护着我,从那以后我从未读过一本不良的书籍。   善良的书使人向善,这些圣人的作品,渐渐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读这些圣书时,我思潮汹涌起伏,欣喜不能自已。书中谈到这些圣人们如何在与主的交往中得到灵命的更新,德行的馨香如何上达天庭。啊,在这世上曾住过那么多热心的圣人,为了传播福音,他们告别亲人,舍下了他们手中的一切,轻快地踏上了异国他乡,到没有人知道真神的世界里去。啊,若不是主的引领,我可能到死还不认识他们呢!   我的心灵从主给我的这些圣人的言行中选取了最美的色彩;当他们的一生在我面前展开时,我是多么的惊奇、兴奋啊!当我读到他们为主而受人逼迫、凌辱,为将福音广传而被人追杀时,我为他们的在天之灵祈祷,我哭着,为自已的同胞带给他们的苦难而哀号。我一遍遍地重读那一行行被我的斑斑泪痕弄得模糊不清的字句,那些被主的爱火所燃烧而离开家乡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我多么爱你们啊!我心中流淌着多少感激的泪水。   他们受苦却觉得喜乐,因为他们爱主,他们感到能为主受一点苦是多么喜乐的事。他们受苦时仍在唱着感谢的歌,因他们无法不称颂主,因主使他们的心灵洋溢了快乐;他们激发了我内心神圣的热情,在我的心灵深处燃烧起一股无法扑灭的火焰,他们那强有力的言行激励我向前。   我一面读,一面想过着他们这样圣善的生活,也立志不在这虚幻的尘世中寻求安慰。我一读就是几个钟头,累了就望着书上的圣像沉思默想。啊,当我想到我有一天还要见到他们,亲耳聆听他们的教诲,伴随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赞颂吾主,想到那使我欣喜欢乐的甜蜜的相会,这世界对于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   从这些书籍里,我认识了许多爱主的人,他们使我更亲近主,帮助我更深的认识主,爱主。这些曾经生活在人间的圣人圣女,内心隐藏着来自天上光照的各种宝藏,听他们对悦主的甜蜜喁语,我也陶醉了。主藉着这些书籍慢慢地培养我的心灵,当我看到这些圣德芬芳的圣人再看看满身污秽的我,我失望过,沮丧过,哭泣过,和主呕气过,甚至埋怨天主不用祂的全能让我立刻成圣。但是主让我明白,灵命的成长需要时间,成长是渐进的,农民等待稻谷的长成需要整个季节,才能品尝丰收的喜悦,我也要有谦卑受教的态度才能接受主的话语,要让这些圣言成为血肉(果实),是需要时间的。   从网上我读到许多有益心灵的书。当我首次读到盖恩夫人的传记时,清泪沾腮,她的经历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接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恩宠,使我认识了十字架是生命的真正之路。读圣女小德兰的传记时,我又有别一种感受,我看到了一个与我眼所见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没有争吵,没有仇恨,没有岐视,那是主自己在人的心里建造的爱的天堂。还有圣女大德兰的自传,在这位圣女的感召下,我初领了圣体,从圣体中获得无量恩宠。这些书引我向往那超性的境界,向往那浑然忘我的境界,从此无益的书一概不看了。我一遍遍地重温这些我喜欢的书籍,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书中那些难忘的情景,我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我愿意效法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能像他们那样爱主。   我因此而认识了许许多多圣人,这些圣人中有许多也曾是罪人,使我也能向他们敞开心门。我一会儿求这个圣人为我转祷,一会儿求那个圣人为我祈求圣宠,这些圣人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想,既然他们真心爱天主,那么他们也会真心爱我。现在他们和天主如此接近,当世人向他们祈求时,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将我的祈祷告诉天主的。就这样,他们和我共享生活的体验,不断地把上天仁爱的芬芳散播给我,他们的友谊使我的欢乐加倍,痛苦减半;他们已走过死阴的幽谷,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明辨、通达、智慧、勇敢、诚实、快乐、圣洁等等美德。他们的言行是滋润我心田的美酒。   这些书使我专注于天上的事理,我的很多不良嗜好因此不知不觉地放弃了。我的信德一天一天长大,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天使记录;我也深信人有灵魂,信主的人有一个美好的家;也相信圣人们都在天上为我祈祷,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是生活在一个由天上地下千千万万奉耶稣的名而组成的家庭里,我庆幸自己因了主的恩宠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慈爱的怀抱里;我也渴望所有的人都能进入光明天家,和圣人们一起赞美天主于无穷世!   小德兰爱心书屋启源于一个美好的梦。小德兰希望所有圣书的作者和译者都能向主敞开心门,为圣书广传而不记个人的私利;愿天主赐福小德兰;赐福所有传扬主名的网站;赐福所有来看圣书的人;也求主扩张人的心界,使小德兰能将更多更好的书藉,献给喜欢读圣书的人!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我们使用新域名(xiaodelan.love),原域名被他人办理开通,请您更改您网站或博客上的链接,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德兰书屋】   
天路灵粮Top 10
·一位韩国女画家被耶稣提去地狱,画
·圣经中的格言及教训(选录)
·特蕾莎修女爱的箴言
·圣经中关于人与人交往的警句
·鲍思高神父的灵修语录
·圣徒金言
·有关良心的箴言
·雪中的对话
·在闹市中度退修生活
·圣徒--特司谛更:人被造的目的
天路灵粮最新更新
·死人复活,惟靠耶稣!请看拉匝禄。
·宗徒与门徒抵达葛法翁(这章太重要
·若今夜即是终点,你的生命能否通过
·当我们的孝敬远离了源头天父,就是
·圣母升天节特别提醒:从拉沙乐特到
·教宗不是发明人:将基督亲设的恩宠
·积财于天:耶稣教导农夫如何面对霸
·我看见天门缓缓开启,有万丈金光倾
·当伯多禄职位的持有者宣称“所有宗
·圣本笃《会规》:“四足动物的肉应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宗徒与门徒抵达葛法翁(这章太重要了)
宗徒与门徒抵达葛法翁(这章太重要了)
来源:真福艾曼丽 浏览次数:63 更新时间:2025-9-7 14:17:04
 
 


耶稣回到葛法翁不久,身边渐渐聚集了将近三十位门徒。有人从犹大带来好消息:约培港来了船,载着二百名塞浦路斯犹太人来了,巴尔纳伯、拿孙和他的兄弟正在接待安置。若望当时还在赫贝龙,与匝加利亚的亲戚同住,负责为这些新来的弟兄安排住处;厄色尼人也热心地一同帮忙。这些塞浦路斯人暂时住在山洞里,等待分配到合适的家园。拉匝禄和那位叙罗腓尼基妇人,则为从奥尔尼托波利斯来的犹太移民在辣摩特基肋阿得附近准备了居所。新到葛法翁的门徒,有些住在城外的伯多禄家,有些寄居在贝特赛达,还有些安顿在城内的学校里。

雅各伯(次席)和达陡从革苏尔带来三位外邦哲学家——都是受了割礼、仪表堂堂的年轻人。安德肋和西满也带着其他几位门徒回来了,重逢的那一刻,大家忍不住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人。耶稣按照惯例,把新归化的人引见给祂的母亲。祂与圣母玛利亚之间有一种温柔的默契:她该把这些门徒视为自己的孩子、耶稣的兄弟,接纳到她的心中、她的祈祷和祝福里,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视如己出——成为他们属灵的母亲,就像她因血肉是耶稣的母亲一样。圣母玛利亚以非凡的恳切接纳了他们,而耶稣在这样的时刻也待她格外庄重。这种属灵中的接纳如此神圣、如此深邃,我实在无法以言语传达。圣母玛利亚仿佛成了耶稣血肉之躯所结出的葡萄枝、麦穗和生命。

门徒们纷纷分享他们走过的路与经历的事。有些地方有人拿石头丢他们,却奇妙地没有打中;有些地方他们不得不匆匆离开,但处处都蒙受着意想不到的保护。他们也遇见了善良的人,为他们治病、施洗、宣讲真理。耶稣曾吩咐他们:只去寻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他们也在外邦人的城中寻找流散的犹太人,除了犹太人家的仆役,并不主动与外邦人往来。在雅贝斯基肋阿得东北的加左辣,安德肋和同行的门徒甚至赎回了被卖为奴的犹太人,为此几乎倾尽所有。他们问耶稣:“我们做得对吗?”耶稣肯定了他们。有些人还想多说自己的功劳,耶稣却没有全部听完。当一些人情绪激动、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传教功绩时,耶稣会温和地打断:“这些我已经知道了。”而对那些说话朴实、态度谦卑的人,祂却耐心倾听,还鼓励沉默的人也开口分享。那些被中断的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愿听我们说?”耶稣就提醒他们注意自己与弟兄们说话方式的差别——一个为显扬自己,一个为显扬天主。祂也常用比喻穿插在他们的汇报中,比如好种子中长出的莠子,将来收割时必要被焚烧;又提醒他们:不是所有撒下的种子都会生长。祂提到已有人离开了团体,并劝在场的人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善工,因为前方还有更大的考验。祂讲了那个贵人远行取得王国1的比喻:仆人受托银钱,主人回来要交账——这正喻示祂的塞浦路斯之行,和如今要门徒汇报祂不在时的工作。

译注:( “取得王国” 不仅仅是指“得到一块土地”,更重要的意思是:
耶稣通过升天,回到天父那里,正式接受并确立祂对全宇宙的至高王权和审判权柄。祂的“离开”是为了更光荣地“归来”,并在此期间考验门徒的忠信。所以,这句话连接了耶稣的塞浦路斯之行(一次短暂的“离开”和“归来”)与祂整个救世使命的最终目标(升天、取得全权、最终再临审判)。

 

讲话时,祂常常转向不同的人,看透他们的心思,说:“你为什么在想这些无益的事?”或“不要这样想”,或“你的念头偏了。应当这样想,而不是那样。”祂洞察每个人心中的动静,也按此给予提醒或责备。

安息时分一到,耶稣就带着门徒们走进会堂。法利塞人早已站在讲厅四周,但耶稣从容径直向前,他们不得不让出路来。那天的读经讲的是辣哈布和若苏厄派往耶里哥的探子。法利塞人因为耶稣的威望怒火中烧,低声议论说:“让他说!等晚上或安息日一过,我们开会自有办法让他闭嘴。”耶稣看透他们的恶意,直指他们像另一种探子——不是为寻求真理,而是为出卖祂和跟从祂的人。祂严厉地指责他们,也预言耶路撒冷将来的毁灭,以及那些不悔改、不承认默西亚为王的人所要面临的审判。祂还讲了园户凶杀葡萄园主人儿子的比喻。法利塞人不敢出声打断。所有圣妇都在场,坐在会堂中为她们专设的地方。

那天下午,应一些病童父母的恳切请求,耶稣带着几位门徒探访了葛法翁大约二十户人家——有富裕的,也有贫寒的。祂治愈了许多三到八岁的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有。这像是一种流行疫病,症状相似:孩子们面色蜡黄,喉咙、双颊和双手浮肿,类似猩红热的表现。耶稣以不同的方式医治:有的,祂伸手轻抚患处;有的,祂用唾沫温柔傅抹;还有的,祂向孩子轻轻吹气。很多孩子当场就痊愈了。耶稣降福他们,把他们交还给父母时,还轻声叮嘱几句。对另一些孩子,祂则嘱咐要持续祈祷、细心护理——这为父母和孩子都是更深的恩典。葛法翁的市场坐落在一片高地上,四条街巷汇集于此。耶稣也走到这一带,进了小依纳爵的家,治愈了这个四岁、眼神明亮的孩子。他的父母家境富裕,经营铜器生意——我看见长廊两边排满了一件件擦亮的铜器。依纳爵的父母已经恳求耶稣两天了,因为祂刚治好了邻居地毯商的孩子。市场周围建有拱廊,商贩们在廊下陈列货物;中央有一座涌流的喷泉,两端各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建筑。法利塞人对这些医治行动愤怒至极。其中三人强行闯进伯多禄家前的院子——门廊下还躺着好些被抬来的病人,耶稣正伸手医治——他们推开人群,站到耶稣面前,要求祂停止治病,不要在安息日制造事端,并提出要与祂辩论。耶稣却转身离开他们,平静地说道:“我与你们无干。你们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那天晚上安息日聚会结束时,耶稣再次站在会堂里教导大家。祂的声音深沉而温暖,既带着天父的威严,又含着人子的怜惜。祂讲到昔日以色列子民因探子回报而恐惧抱怨,以致在旷野漂流、不得进入福地的旧事;也讲到唯有他们的儿女能踏进那流奶流蜜之乡。祂谈到“诅咒”与“祝福”,字字铿锵,仿佛有光从话语中透出——不只是审判,更像是一位父亲痛心疾首的呼唤。

接着,祂说到那些曲解天主旨意、拒绝默西亚、甚至将要引来灾祸的人。就在这时,两个法利塞人走上讲台,引用了当天所读的经文:从前在旷野中,天主曾命梅瑟叫会众用石头打死一个在安息日拾柴的人。他们以此质疑耶稣在安息日治病的事。

耶稣注视他们,开口说道:“患病之人的生命,难道就像该扔进火里的木柴吗?那些硬心、无情的定罪之心,岂不更像枯干的木头?自己眼中横着梁木,却紧盯别人眼中的木屑——这难道不更像是在安息日‘拾取柴薪’?不过你们拾柴,不是为生火做饭,而是用来堵塞真理之路,酿造嫉妒与逼迫的毒酒。”

祂接着温和而坚定地说:“你们在安息日所祈求的恩典,难道不也在这一日领受吗?若你们已经得着,岂不更该在这圣日分享出去?”

然后,祂向大家解释安息日禁劳作的深意:是为让人专心亲近神。而医治病人,正是圣化安息日,怎算违背律法?这一番话,使法利塞人无言以对,群众中有的低头默想,有的小声议论:“是祂,一定是祂!除了默西亚,谁能这样讲话?” 人群中处处交换着会意的眼神,百姓因法利塞人受挫而欢喜;但也有些人心里刚硬,反倒因此更加抵触。

之后,耶稣带着聚在葛法翁的十多位门徒,往贝特赛达附近的山上去——就是先前祂讲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的地方。这一次,祂叮嘱门徒要忠於使命、多结善果。几位虔诚的妇女也在一旁聆听。祂又讲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并伸手覆庇全体门徒,一一祝福。那一刻,大家仿佛重新得力,心中湧出勇气。

那天傍晚,伯多禄、长雅各伯和玛窦,还有若翰早期的几个门徒,一同来到耶稣母亲的家里看望祂。伯多禄一见主,就忍不住流泪,是欢喜的泪。用餐时,耶稣又提起那个渔人的比喻:怎样把五百七十条鱼安置在活水中——这故事祂曾在米沙耳和葛法翁多次讲述。事实上,祂总用各种方式重复这些比喻,叫听的人能从不同角度领受。

第二天,祂和门徒们一块儿到湖边,上了伯多禄的大船,和耶稣常用的那条小船系在一块儿,稍稍离岸,随意漂荡。那天天气晴好,他们把帆张起来遮阳,一整天就这样安静地漂在水上,直到日头西沉。伯多禄本来满腔热忱,滔滔讲着他们传道所见的神迹,语气中不无自豪。耶稣转过身来,轻轻制止了他。伯多禄虽性情火热,但对主的爱使他立刻静默下来,心里省悟自己又失了分寸。

而犹达斯,他也渴望被称赞,却从不直说。他小心谨慎,与其说是怕犯错,不如说是怕丢脸。

 

当我默想耶稣带着宗徒和门徒们四处传道的日子,心里总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若是祂今天来到我们中间,遇到的难处恐怕比当年还要大。那时候,祂和跟随的人多么自由无拘,一路施教、治病、救人!除了那些心硬如虚荣的法利塞人,几乎没有人拦阻祂的工作。

就连法利塞人自己,对耶稣也捉摸不定。他们明明知道预许的时期已经到了,先知的预言就要应验,也在祂身上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神圣和奇妙。我好多次看见他们围坐在一起,翻读先知书和古人的注解,却始终不肯接受眼前的真相——因为他们心目中的默西亚,跟耶稣完全不一样。他们总盼着默西亚是他们自己人,属于他们的派别,所以对耶稣始终犹豫不决。

就连许多门徒,也以为祂背后有什么隐藏的权柄,或跟某个国家、某位君王有秘密的联系。他们梦想祂总有一天要坐上耶路撒冷的宝座,成为圣洁民族的君王,而他们自己也要在祂的国里得高位、成圣成贤。耶稣暂时容让他们怀着这些想法;有些人虽然从神圣的一面去理解,却远远没有想到祂将要受辱、被钉。只有少数人,是怀着孩子般纯洁的圣爱,被圣神推动而跟随祂。

等到所有宗徒们都传教回来了——最后回来的是多默、若望和巴尔多禄茂——耶稣就带他们往加纳去。七十二门徒和圣妇们也都从葛法翁赶来。在城中心一处高台上,设有老师的座位,耶稣就坐在那里讲论自己的使命和它的完成。祂说:祂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享受世上的安乐;“要求祂去做天父旨意以外的事,是多么糊涂!”祂比以往更清楚地宣告:自己就是人们长久等待的那一位,但只有少数人愿意接纳祂;等祂的工作完成了,就要回到父家。祂语重心长、殷切劝勉,恳求听的人千万不要拒绝救恩、错过这恩宠的时刻。祂还再次指出先知的话怎样在祂身上应验。这教导那么深刻、那么触动人心,加纳人都彼此说:“祂不只是先知!在以色列从来没有人像祂这样讲话!”

在加纳婚宴那家的新郎家里,又举办了一场宴席,招待当地的穷人,分给他们食物和礼物。耶稣和宗徒们亲自服侍大家。宴席结束时,耶稣讲了明智与愚昧童女的比喻,并给大家解释,多次提到新郎就要来了。这也像是重演当年加纳婚宴的纪念:就像那时一样,所有宗徒、门徒和朋友们再一次聚在一起。屋里装饰着花环,第一次行奇迹时用的水缸也还在原地。孩子们拿着花环和花束,一边演奏乐器一边走进宴客厅。巴尔多禄茂、纳塔乃耳(就是被称为“被追逐者”的那位)和几个门徒,还写了一些美丽的格言,讲的是灵魂与天主结合如神婚的奥秘。

之后,耶稣带着全体宗徒和门徒往加巴拉附近的训诲山去。他们三五成群,慢慢走着,常常停下来围在耶稣身边听祂说话。祂待他们非常亲切,好几次用“我亲爱的孩子们”称呼他们。祂吩咐大家分享传教中的所见所闻,说说一路上发生的事。宗徒们先开始讲——其实前几天他们已经讲了一些,但没有说完。现在每个人都要听听别人做了什么、遇见了什么。耶稣温柔地对他们说:“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就可以看出,谁是因爱我——并在爱我中爱了我在天之父——而宣讲救恩、施行治愈;谁又是为了自己的意思、或是贪图表扬而做。”

于是他们依次分享经历:先是一位宗徒讲,然后是跟他同行的门徒补充。这些分享主要是在一座小山上进行的,那里离训诲山和加纳都大约两小时路程。人们常爬上山去看风景,因为这一带地势较低,视野不太开阔。

伯多禄又激动地讲起他遇见的各种附魔人——他怎样奉耶稣的名驱逐邪魔,撒殚怎样在他面前仓皇逃窜。他说得忘情,早已将在船上受的责备抛在脑后,言语间满是热切与自豪。他提到在革尔格森地方,曾有几个附魔的人,连几位门徒都束手无策——他还特意点出了那几个门徒的名字,其中甚至包括两位从前被附过、后来被治愈的革尔格森人。但他语气肯定地说,自己却没费多少力气就将魔鬼斥退了,它们一听命令就服从了。

耶稣只用一个眼神就让他止住了话。随后祂举目望天,在众人静默注视中,清晰地说道:“我曾看见撒殚如闪电一般自天坠下。”就在那一刻,我仿佛亲眼见到一道诡谲的火光在空中旋转窜动。耶稣不仅责备伯多禄太过冲动,也提醒所有门徒不可在心念或言语中流露骄傲。祂叮嘱他们,应当凭着祂的名、倚靠祂的能力做事,始终存谦卑和信德,万不可自以为比他人更强。祂说:“看,我已赐给你们权柄,使你们能践踏蛇蝎,胜过仇敌的一切势力,绝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们。但你们不要因邪灵服了你们而欢喜,而要因你们的名字已登记在天上而欢喜。”祂一再慈祥地称他们为“亲爱的孩子们”,并耐心倾听许多人分享经历。多默和纳塔乃耳因为一些疏忽受到了指正,但耶稣的话语始终满含爱与诚恳。

站在山丘上时,耶稣全身心沉浸于一种庄严而属天的喜乐中。祂举手向天,周身被明亮的光辉笼罩,仿佛透明的云彩轻轻覆蔽。祂心神陶醉,满溢感恩地说道:“父啊,天地的主宰!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智慧和明达的人隐藏起来,却启示给单纯如小孩的人。是的,父啊,你原来真是这样乐意。我父将一切都交给了我,除了父,没有人认识子是谁;除了子及子所愿意启示的人,也没有人认识父。”随后祂转身对门徒说:“你们能看见这些事的眼睛,是有福的!我告诉你们:许多先知和君王曾渴望看见你们所见的,却没有看见;渴望听你们所听的,也没有听到。”

到了加巴拉以外的山上,耶稣就门徒们所汇报的一切,一一给予详细指点。祂把许多他们从前不明白的事讲解清楚,也指出他们在哪些地方有过失或不够坚定。祂仔细教导他们分辨不同种类的附魔,以及该如何驱逐邪魔。祂也谈到他们将面临的挑战、自己使命快要完成,并告诉他们,不久将让他们暂时回家休息,之后还要继续传教、教导、扩展天主的国。祂嘉许他们的勤勉和顺服,之后便与他们一起动身返回葛法翁,抵达时夜幕已悄然低垂。当时山上除了宗徒和门徒,还有许多其他人跟随。

下一个安息日,耶稣在葛法翁会堂讲解撒慕尔辞去民长职分的事。祂的话庄重有力,法利塞人感到处处被指责,却又抓不到祂道理中有任何错谬,就转过来挑剔祂门徒行为上的小毛病:指责他们守斋不够严格,甚至在安息日掐麦穗、摘路边的果子吃;说他们衣着粗陋不洁,进会堂时满身尘土、衣袍也不整理得体,吃饭前也不好好洗手。

于是耶稣发表了一篇严厉训诫,直指法利塞人的行为。祂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自己不动一指头,却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压给别人。祂指责他们在安息日仍走远路、压迫穷苦人、在捐献上欺瞒、行事虚伪。祂说,他们只看别人眼中的木屑,却对自己眼里的大梁视而不见。最后祂郑重宣告,祂将继续周游、施教、医治,直到离世的时候到了。

正当耶稣严正讲话时,法利塞人中有一位青年突然起身,趋前举手向天,大声呼喊:“这真是天主子,以色列的圣者!祂不止是先知!”他继续以感动的声调不断赞美耶稣。会堂里顿时一阵骚动。两位年长的法利塞人上前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强行拖出会堂,而他一路仍不断高声称颂耶稣。耶稣则镇定地继续讲道。到了会堂外,那青年向周围的人群激昂宣布,自己已与法利塞人决裂。耶稣走出会堂时,他跪伏在祂脚前,恳求作祂的门徒。耶稣答应了他,但要求他离开父母,变卖一切周济穷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之后,门徒中包括纳雄在内的几人,便带这青年一同离开。

那晚,耶稣在会堂主持了安息日结束的礼仪。祂特意提早与门徒们到场,是为让众人都听见祂对跟随者的教导,明白祂从不需要暗中传道。在这次教导中,祂提醒他们要防备法利塞人和假先知,吩咐他们务必警醒,并讲解了忠信仆人与怠惰仆人的比喻。伯多禄中途问祂,这教训是对所有人说的,还是只对门徒。耶稣便转向他,如同对一家之主、仆人的管家那样说话。祂称赞那忠心的管家,也严厉指责那疏忽职守的。

耶稣继续讲道,直到法利塞人前来结束安息日的礼仪。当祂正要起身让位时,他们却恭敬地拦住祂说:“拉比,请您为我们讲解经课吧”,说着便将经卷轻轻铺展在祂面前。于是耶稣用深沉感人的语调,讲起撒慕尔辞去民长职务的往事。祂引用撒慕尔的话说:“我已年老发白”,并从中阐释出深意,让法利塞人清楚地听出祂是在指自己。祂坦然说道:“我在你们中间已久,你们却厌烦了我。你们不断以新的指控相逼,而我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耶稣提起撒慕尔当年向民众发出的质问:“我夺过谁的牛或驴?我压迫过谁?我亏负过谁?”并说这些话也正是天主和祂所派遣者要说的。祂的解释像一面镜子,照出那些经师和法利塞人——他们从不敢这样直面民众。耶稣说,以色列人吵着要立君王,像外邦人一样受人统治,反而拒绝了天主的治理,这显露出他们悖谬的渴望:要一个属世的国度,要一位显赫的君王和默西亚,好让他们在荣华富贵中安逸度日。这样的默西亚不会以劳苦、苦难、补赎和牺牲来洗净他们的罪孽与混乱,不会要求他们改正罪恶、不会为他付出代价,反而会用自己尊贵的身份(华丽王袍)纵容包庇他们的过错,甚至让他们觉得‘作恶也能得好处’。”

耶稣解释,撒慕尔不断为人民祈祷,甚至借祈祷使天上雷鸣电闪,这正是天主怜惜善人的标记;祂保证,就算世人不接受他、甚至排斥他,这位天主派来的,也依然为他们向天父祈求怜悯,永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祂说,应祈祷而降的雷雨,正是天主所派遣者带来的征兆与奇迹,为唤醒和转变善良的人。正如撒慕尔所说:若他们行走在天主面前,祂绝不丢弃他们,他们和他们的君王必蒙看顾。耶稣郑重宣告:义人必得正义和智慧的恩宠,而在恶人面前,撒慕尔将要站起来作见证。

 

之后,耶稣又谈到达味如何受傅取代撒乌耳,谈到善恶终要分开,以及撒乌耳和他家族的覆灭。

 

法利塞人在会堂中小心避开与耶稣正面冲突,免得像从前一样在众人面前丢脸。但他们早已打定主意,要在宴席上向祂发难——他们邀请了祂和宗徒及部分门徒一同用餐。宴席设在会堂长家中的敞开厅堂,在场至少有二十位法利塞人。入席之前,其中一人端来一个大洗盆,放到耶稣面前,问祂要不要先洗手,口中不断强调以色列古老神圣的传统和规诫,要求耶稣和门徒务必遵守。但耶稣直视着他,婉拒说:“我看穿你的用意,我不需要你的水。”

 

用餐时,他们开始就耶稣当天的讲道与祂辩论。但耶稣应答有力、条理清晰,驳得他们哑口无言,有些人恼羞成怒,也有些人心中震动、暗自恐惧。他们激动得来回踱步,其中有十二人终于离开那些固执的同伴,转身走了。就这样,反对耶稣的人又少了一些。

 

一位纳匝肋青年——他多次请求作门徒却未蒙允——又一次来到耶稣面前诚恳问道:“师傅,我该做什么,才能得到永生?”于是就有了福音记载的那一幕:耶稣对他讲起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法利塞人却趁机指责耶稣不肯收这青年,说:“是因为他受过好教育,你知道没法像驳倒别人那样驳倒他!”他们又转而指控门徒行为不端、不守洁规、安息日掐麦穗、摘路边的果子吃、不按时进食、不懂规矩等等,还特别指责伯多禄像他父亲一样爱吵架。

 

耶稣却为门徒辩护,说:“新郎还和他们在一起,他们怎能不欢喜?”说完这些话,祂就起身离开,穿过会堂旁边那片安静的墓地——朝着雅依洛家的方向,再从旱路走向贝特赛达。祂独自祈祷直到半夜过后,才回到圣母玛利亚家里。法利塞人雇了一些街头混混向门徒丢石头,但天主保护了门徒。他们不知道耶稣去了哪里。

 

那些从塞浦路斯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起初住在洞穴中,后来渐渐建起一座城,称为“自由城”。它位于赫贝龙以西,离桑松井不远。犹太人好几次想毁掉这个小小聚居地,但每次袭击后,居民都又返回。洞穴就在城的下方,一遇迫害,人们就躲进去避难。第一次大迫害发生在圣斯德望被砸死的时候,敖斐勒和伯达尼之间的聚居地遭毁,默库利亚也在那时丧生。这些居民常往晚餐厅和贝特赛达池旁的圣堂去奉献捐资;敖斐勒被毁后,他们就逃到自由城。若瑟·巴尔撒布是玛利亚·克莱帕与她的第二任丈夫撒巴所生的儿子,后来成为这座城的第一位主教,在一次迫害中被钉死在树上。

本章引用圣经章节出处:

1.    户籍纪13-14章;若苏厄书2章

2.    户籍纪15:32-36

3.    列王纪上 12:2 及其他相关章节

4.    圣路加福音 10:25-37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