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带有伯拉纠Pelagian色彩。新观点事实上并没有维护基督教独特的神圣地位,因为在新观点中,带来救赎的不是恩宠,即天主通过历史事件特别传达祂自己的存在,而是天主通过理性的自然之光向人类心灵普遍传达自我。历史的现实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永恒的理想;真实的存在被理念的直觉所取代。人类对自然善的追求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与基督教的基础——对超自然善的追求是截然不同的。不可能通过自然之光发现超自然。超自然是通过特殊的历史行为植入人类内心深处的,而不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43。
译者注; 伯拉纠(Pelagius,约360-430)亦译作:贝拉基、斐拉鸠斯、佩拉纠。英国神学家。精通拉丁文和古希腊文。384年赴罗马,410年移居耶路撒冷。也代表一个学派,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借着受洗,因着信而得以称义,强调保于因信称义的观念。由于他持有异端的观点,于416年被英诺森一世(Innocent I?-417)在非洲公会议上开除教籍,但他仍然赢得许多追随者。他贬低天主恩宠的重要性,宣称没有天主的帮助,人们可以获得救赎和善的生活。
新的普世主义也摒弃了传教。如果各国已经将救赎真理埋藏在自己的宗教意识中,那么基督信仰对这种真理的宣扬就变得没有必要和徒劳无益。如果人们认为这些灵魂事实上已经拥有了真理,那么基督教的传播最终将看起来只不过是试图让灵魂服从传教士,而不是服从真理。然而,事实是,教会在传福音时,教会并不是在宣讲自己的教义,甚至连基督本人也没有宣讲过自己的信息44(耶稣答应他们说,我的道理,不是我的,乃是打发我来者的)。新的普世主义并不是将其他宗教的真理融入自身,正如乔贝蒂Gioberti正确地看到基督教所做的那样,而是将基督教融入了其他宗教。罗萨诺Rossano主教明确谈到了“基督教主题的永恒问题”;这一规定消除了信仰的确定性,并在所有宗教的核心中植入了怀疑主义45。
在天主教看来,福音的宣讲必须优先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就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保禄六世说,颠倒这一顺序,优先考虑“人类的提升和解放”,是错误的46。尽管如此,这种逆转已经出现在许多大公会议后的活动中47。巴塞蒂·萨尼神父Fr. Basetti Sani说,《古兰经》是一本受神启示的书;伊夫·普卢梅(Yves Plumey )主教说,“除了教义和道德上的差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授同样的真理,目的也是相同的48”;《罗马观察报49》说,“印度教已经面向基督,事实上已经包含了基督现实的象征”; 因此,教会的传教活动只能是扫盲计划、灌溉计划、农业改良和医疗服务,即促进文明而非宗教。非传教使命的概念已成为每年一度的世界传教日的核心思想;1974 年,世界传教日成为散发数十万份传单的场合,传单上写道:“它(传教日)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共同努力消除仇恨、战争、饥荒和苦难。
传教意味着在基督教信息的光照下,为人民的精神、人性和社会救赎而合作。它要求我们做什么?妇产医院、庇护所、学校、医院、药房、孤儿院、养老院、麻风病院、结核病医院。传教士们正等待着慷慨的团结行动”。整个呼吁书中没有任何天主教的痕迹,完全是在致力于慈善事业。新普世主义所呼吁的全人类宗教的共同基础并不是基督,即圣若望默示录中的道成肉身的天主,而是被认为代表着理想人性的基督,即自然主义人道主义所期望的完人。因此,如果传教士们对那些主要旨在使人类在尘世中得到复兴的传教活动感到失望,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不足为奇的是,由于默尔-埃切加雷(Mer Etchégaray)的影响,一种自然而然的普世主义在马赛Marseilles找到了自己的万神殿50。最后,毫不奇怪的是,1976 年在的黎波里Tripoli举行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研讨会上,枢机主教皮涅托利(Pignedoli)在一份文件的第 17 点中同意接受对所有旨在皈依伊斯兰教的传教活动的谴责,理由是这两种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天主的使者51”。
现在,天主教普遍将过去所谓的传教活动视为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天主教徒完全接受了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1983年7月,世界基督教联合会秘书长波特牧师在温哥华举行的世界合一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基督教世界合一运动的成熟果实是:“从不信任、从拒绝承认彼此为教会、从劝人改教、从为自己的特定信仰辩护,我们已转向阻止劝诱改宗,以便使我们对基督的共同见证更加忠实和更令人信服”。《罗马观察报》毫无保留地报道了这一切,似乎也承认这是天主教会的立场52。在这种教义混乱的情况下,在会议地点竖起一根巨大的红印第安图腾柱作为象征,这就不足为奇了。《罗马观察报》以“多元文化汇聚于一个信仰”为标题报道了这一事实53。
备注:
43. 因此,如《罗马观察报》在1972年1月11日所说的那样: “大公会议已经彻底排除了只有天主教徒才拥有真理的假设”是轻率和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区分来自基督的具体真理和来自人性的普遍真理。再一次,说教会不是铁板一块,就是否认它有一块磐石,绵延于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之下。
44. 参阅《圣若望福音》7:16。16耶稣答应他们说,我的道理,不是我的,乃是打发我来者的。
45. 异教思想在普通人中广泛传播;1982 年 8 月,由浩大的天主教运动 “共融与解放 ”组织的里米尼各民族友好会议变成了 “一个以多种声音(新教徒、佛教徒、犹太人等参加)讨论不同信仰的人的宗教经验的座谈会,但其共同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共融,以及对神圣的保留”。官方公报,1982 年 8 月 30-31 日。这种共性与若望保禄二世在圣马力诺布道时的教导不一致,他在布道中阐述了 “在这个世界上,善与恶是分离的,并以天主的意志与之对立 ”的观点,这种对立体现在人的良知中;里米尼会议将人的良知作为人类合一的基础。
46. O.R.,1971 年 10 月 25 日。
47. 在《革新》, 1971, 第229页。这一说法遭到广泛反对,但编辑 Don G. Baget Bozzo 为其辩护,他在 1971 年 9 月 9 日给我的信中驳斥了这一批评。
48. 引自 Ami du Clergé,1964 年,第 414 页。
49. Ina 对 R. Panikkar 作品的评论。O.R.,1977 年 7 月 28 日。
50. 试图将加德圣母院的一座小教堂改造成一个纯粹的一神论中心,用《古兰经》和《妥拉》中的经文取代圣人雕像,这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并导致部分计划受挫。Itinéraires、
第 205 期,第 113 页和第 167 页。
51. O.R.,1976 年 2 月 13 日。
52. O.R.,1983 年 7 月 28 日。
53. OR.,1983 年 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