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纳因的道路从玛格达拉山谷穿过,经过伯多禄渔场东面的山丘——那里可以俯瞰加巴拉城,然后向东延伸至贝突里雅和基斯卡拉之间的山谷。耶稣与门徒们行走了约九到十个小时,在距离纳因还有三四个小时路程的地方,投宿在一家牧人客栈。途中他们曾渡过克雄溪一次。
一路上耶稣都在教导门徒,特别用比喻向他们说明如何辨别假教师。
纳因是个美丽的小镇,房屋建造精良,有时也被称为恩加宁。它坐落在克雄溪南岸一座迷人的山丘上,距离大博尔山约一小时路程,西南方向与恩多尔相望。更南方的依次勒耳被连绵的山丘遮挡。美丽的厄斯得隆平原在纳因面前展开,这里距离纳匝肋约三四个小时路程。当地盛产谷物、水果和葡萄酒,物产异常丰富。寡妇玛洛尼拥有一整座山,山上遍布美丽的葡萄园。
耶稣与大约三十位同伴同行。山路较为狭窄,因此一些人走在耶稣前面,另一些跟在后面。临近纳因城门时已近上午九时,他们正好遇上了出殡的队伍。
一群身着丧服的犹太人抬着棺材走出城门。四个男人抬着一具形似人体的编织棺木,棺盖用带子固定着。耶稣穿过分列道路两侧的门徒们,命令道:"停下!"又把手按在棺木上说:"放下棺木。"抬棺人遵命停下,人群退后,门徒们排列两旁。
死者的母亲玛洛尼和几位妇女跟在棺木后,她们刚出城门,在距耶稣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这位母亲站在最前面默默流泪,或许正想着:"啊,祂来得太迟了!"耶稣温和而郑重地对她说:"妇人,不要哭了!"在场众人都被这寡妇的悲痛所感动,因她平日乐善好施,常周济孤儿和穷人,深受城民爱戴。
耶稣要了水和一根小树枝。有人递来盛水的器皿和一根牛膝草枝。耶稣举目向天祈祷:"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给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必要找到你们灵魂的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25-30)
当抬棺人揭开棺盖,我看见尸体像婴儿般用布带包裹着。他们解开布带,只留下一层亚麻裹尸布。耶稣用牛膝草蘸水洒向人群,我仿佛看见许多黑色小虫、蟾蜍、蛇和小黑鸟从围观者身上飞出,人群变得纯净明亮了。耶稣向青年洒水,并在他身上划十字,只见一团黑雾般的影子从尸体中出来。耶稣说:"起来!"那青年就坐起来,惊愕地环顾四周。耶稣吩咐:"给他衣服穿!"人们给他披上外衣。青年站起来问:"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在这里?"侍从给他穿上凉鞋,他跨出棺材。耶稣拉着他的手,领他到正飞奔而来的母亲怀中,说:"看,你的儿子回来了!但当他受洗重生时,我还要向你要他。"
喜极而泣的母亲一时说不出感谢的话,只能以泪水和拥抱表达。送葬队伍转而欢唱着赞美诗护送他们回家。耶稣和门徒们跟随来到寡妇宽敞的宅院,那里花园环绕,庭院深深。闻讯而来的亲友们争相看望复活的青年。仆人们为他沐浴更衣,穿上白色长袍和腰带,又为耶稣和门徒们行洗脚礼,并奉上茶点。玛洛尼立即开始向聚集贺喜的穷人们大量施舍衣物、亚麻布、谷物、面包、羊羔、禽鸟和钱财。与此同时,耶稣在庭院里教导聚集的群众。
玛尔提亚身着洁白的束腰长衣,容光焕发地穿梭在庭院各处。他像孩童般欢快地帮助分发礼物,又好奇地凑近那些被老师带来见他的学童。有些孩子怯生生地后退,仿佛他是幽灵;他便追着他们跑,惹得胆大的学童嘲笑同伴的胆小——就像大孩子会故意触碰小孩子们害怕的马匹那样,他们壮着胆子伸手碰触玛尔提亚。
宅院内外都摆开了筵席。伯多禄因是寡妇的亲戚(她是他岳父兄弟的女儿),俨然以家主自居,格外殷勤张罗。耶稣在众人面前向复活的少年训诲并说道:"罪恶带来的死亡曾捆绑你,要将你推入坟墓施以致命一击;你本将闭目堕入黑暗,在永罚之地睁开双眼。但天主的仁慈念及你父母的虔敬和祖辈的善行,在墓门截断了这锁链。如今你当借圣洗挣脱罪恶的桎梏,以免堕入更可怖的囚牢。"接着耶稣阐述了父母美德对子女的庇佑。
父母的美德将荫庇子孙后代。正是因着圣祖们的义德,全能的天主至今仍在护佑以色列;但如今,他们被罪恶捆绑、被心灵的盲目所蒙蔽,恰如这少年——正站在坟墓边缘,而这是最后一次向他们施恩的时刻。若翰已预备道路,以强有力的呼声唤醒他们从死亡的沉睡中奋起。如今,天父最后一次垂怜他们,要开启那些不愿顽固闭目之人的眼睛。
耶稣将这群盲目者比作棺中的少年:虽临近坟墓、虽已出离城门,却仍得遇救恩。"倘若抬棺者不听我的命令,"祂说,"若他们不放棺木、不开棺盖、不解裹尸布,若他们执意抬棺疾行,这少年早已下葬——那将是何等可怕!"耶稣继而以此比喻那些假教师和法利塞人:他们阻止百姓悔改新生,用繁文缛节束缚他们,用虚妄的规条将人们禁锢,最终引向永死。最后,耶稣恳切劝勉听众把握天父赐予的慈悲,速速悔改,领受救恩,悔改受洗!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此次特意用圣水降福,以驱散盘踞在围观者身上的邪灵。众人反应各异:有人感到愤慨,有人心怀嫉妒,还有人幸灾乐祸地期待着耶稣复活失败。当圣水洒下时,我目睹一团形似毒虫的黑雾从青年体内升起,最终没入地底。
与其他复活奇迹不同(耶稣通常召唤已离体的灵魂归位),这次纳因青年的复活,仿佛只是移除了压在他身上的死亡重负。宴席结束后,耶稣与门徒们前往城南玛洛尼的葡萄园。沿途满是求治的残疾病患,祂一一治愈。入夜时分,他们来到那座点缀着亭台的花园。最精美的凉亭前,棕榈树下的火炬将翠绿的长叶映照得熠熠生辉,连枝头未摘的果实都清晰可辨。
耶稣先在园中漫步教导,后入亭阁畅谈,特别对玛尔提亚谆谆训诲。夜色已深时,耶稣和跟随者们才返回玛洛尼的宅院,众人在侧屋住宿。
耶稣在纳因复活少年的事迹传开后,四方民众蜂拥入城,其中有许多病人挤满了玛洛尼宅前的街道,排成长队等候。次日清晨,耶稣治愈了部分患者,并为几户家庭调解纠纷。
有几位妇女前来求问离婚之事,声称无法与丈夫继续生活。这实则是法利塞人的阴谋——他们因耶稣的奇迹无计可施,便企图诱使祂在离婚议题上违背梅瑟法律。耶稣却对她们说:"给我取一碗奶、一碗水来。"待妇女取来后,祂将两碗混合,问道:"谁能把奶水分开?"见她们束手无策,耶稣便阐明婚姻的不可拆散性:梅瑟允许离婚只是因人心硬,但夫妻既已成一体,纵使分居也不可再婚,丈夫仍需供养妻儿。
随后耶稣亲自走访这些家庭,先分别与夫妻密谈,再共同劝诫(尤其责备妻子们的过错),最终使双方悔泪交流,重修旧好,感情反胜从前。法利塞人见计谋落空,愈发恼恨。
那天清晨,耶稣用唾沫和泥抹在许多盲人的眼睛上,使他们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