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耶稣从加巴拉出发,来到葛法翁附近一位官员左洛巴贝尔的庄园。上次耶稣在葛法翁治好过两个癞病人,这回他们特地赶来向祂道谢。庄园的管家、仆人,还有左洛巴贝尔那个被治好的儿子也都在——他们都已经领过洗了。耶稣在这儿教导大家,又治好了不少病人。
到了黄昏,门徒们各自回家去了,耶稣就一个人沿着葛法翁的山谷,往祂母亲玛利亚家走。那时候,所有虔诚的妇女都聚在那儿,大家一见到耶稣,高兴得不得了。
圣母玛利亚和妇女们又求耶稣,希望祂第二天一早就到湖对岸去,因为法利塞人的议会现在对祂恼火得很。耶稣安慰她们,叫她们别怕。
圣母还替百夫长科尔乃略那个生病的奴隶求情,说:“他是个好人,虽然是外邦人,可爱护犹太人,还给他们盖了一座会堂。”她也替会堂长雅依洛那个重病的女儿求耶稣医治,雅依洛就住在离葛法翁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
第二天一早,耶稣带着几个门徒往那个外邦官员科尔乃略的家去。他的家安在葛法翁北边的高地上。快到伯多禄家附近,科尔乃略之前派来的那两个犹太人又迎上来,再次求耶稣怜悯他的仆人。他们说:“科尔乃略实在配得祢的恩惠,他对犹太人好,还给他们建了会堂,而且觉得这是他的荣幸。”
耶稣回答:“我正要去他那儿。”然后吩咐他们赶紧派人先回去报信。
在进葛法翁之前,耶稣从城门右边的小路穿过去,沿着城墙和城郭之间的路往前走。路上经过一个住在城墙破屋里的癞病人家。再走不远,就望见科尔乃略的宅院了。
科尔乃略一接到耶稣要来的消息,马上出门迎接。可他远远看见耶稣,就跪了下来,觉得自己不配亲自上前跟祂说话,赶紧派一个仆人去传话:“百夫长让我对祢说:‘主啊!我不配祢进我的家,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好。我是个听命于上级的人,但我对自己的仆人说“去做这个”或“去做那个”,他们就会照办。祢是天主派遣的,祢只要命令病痛离开,仆人一定会好!’”
耶稣听完这话,转身对周围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在以色列,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信德!你们要知道,将来会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跟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一起在天国里坐席;但天国的子民——许多以色列人——反要被赶到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
然后耶稣对科尔乃略派来的仆人说:“回去吧!就照你所信的,给你成就了!”
仆人赶回去传话的时候,科尔乃略还跪在地上,头俯得很低。他一听完就站起来,急忙跑回家。刚进门,就看见他的仆人裹着外衣、头上缠着布巾,迎面走来——他已经好了!这仆人不是本地人,皮肤黄褐,一看就是个外邦人。
耶稣随即返回葛法翁。再次经过那个癞病人的破屋时,那人突然跑出来,跪在祂面前,哀求说:“主啊!祢若愿意,就能洁净我!”
耶稣对他说:“伸出你的手来。”然后摸了摸他的手,说:“我愿意,你洁净了吧!”那人的癞病立刻不见了。耶稣嘱咐他:“去让司祭们检查,照梅瑟律法的规定献祭,但别跟别人提你被治好这事。”
这人真的去找法利塞人的司祭,让他们查验自己是不是好了。那些司祭气得要命,狠狠盘问他,却不得不承认他的病确实好了。他们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几乎把他赶了出去。
耶稣继续往前走,拐进一条通往城中心的街。在那儿,祂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治好了许多被抬来的病人,还赶走了几个附魔的人。大部分病人都躺在井边的小棚子下。
之后,耶稣带着几个门徒离开葛法翁,往玛格达拉附近、离达玛不远的一处小山谷去。那儿有家客栈,纳因的寡妇玛洛尼、外邦人纳因的拉依斯和她的两个女儿撒比亚和阿塔利亚都在那儿。耶稣之前在默洛兹的时候,曾从远处为这两个女孩驱魔。
巴尔多禄茂也来了,还带着他守寡姐姐的小儿子若瑟,可能是要给他施洗。多默也在,身边跟着基斯卡拉百夫长阿希雅的小儿子耶斐特——这孩子曾被耶稣治好。阿希雅本人没来,但依斯加略人犹达斯从默洛兹赶来了。
拉依斯和她的两个女儿早先在纳因就皈依了犹太教,当着犹太司祭的面放弃了偶像崇拜。当时司祭们给她们行了一种类似洗礼的仪式,不过只是洒水和其他洁礼。犹太人会给妇女行这种礼,但在五旬节之前,像耶稣和若翰那样的真正洗礼是不为女性施行的。
现在,除了玛弟亚,所有未来的宗徒都聚在葛法翁。耶稣的许多门徒和亲戚也来了,其中有不少是祂血缘上的女性亲属,比如圣母玛利亚的姐姐玛利亚·赫里。这位老妇人大概七十岁了,和第二任丈夫敖贝得一起牵着一头驮满礼物的驴子来看玛利亚。
玛利亚·赫里住在雅法,离纳匝肋不到一小时路程。那儿曾是载伯德住过的地方,他的儿子们(雅各伯和若望)也是在那儿出生的。她这次特别高兴,因为见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雅各伯、撒多克和赫里亚金,他们都是若翰的门徒。
这位雅各伯和安德肋年纪差不多,后来曾与刻法(不是伯多禄)和若望一起,就犹太割礼的问题和保禄辩论过。耶稣升天后,他成了司祭,是七十二门徒里年纪较大、也受尊敬的一位。后来他还陪雅各伯·长兄(载伯德的儿子)去过西班牙、塞浦路斯和一些靠近犹太边境的外邦地区。不过,成为耶路撒冷首任主教的不是他,而是次雅各伯——就是阿尔斐的儿子、玛利亚·克罗帕生的那位。
注:
这段记载为《圣保禄致迦拉达人书》第二章提供了线索,也和欧瑟比乌斯提到的传统一致——保禄提到的“刻法”不是圣伯多禄,而是七十二门徒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