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门徒和几位经师的陪伴下向北而行,约半个时辰后,便抵达了那座独立的犹太城。不少刚才听道的百姓仍跟随着祂,耶稣就一路与三三两两结伴的人边走边谈。途中经过几处高地,下方是一片片草地和园圃,路旁矗立着成排的大树,也有些独自耸立的,树冠高大茂密,旅人甚至可以爬上枝桠,坐在荫凉中歇脚。放眼望去,四周尽是金黄的麦田与零星村落。山路时而沿着宽阔的石壁蜿蜒,岩壁上凿有一排排石洞,供田间劳作的人居住。
犹太城外有家清雅的客店,带有一座花园。耶稣与随行的人进了店里,却让其他跟随的百姓先回家去。门徒为耶稣洗脚,又彼此洗脚,整理好衣袍后,便随耶稣进了城。洗脚时,我看见客店临街处搭着长长的凉棚,许多犹太妇女和女仆正忙着挑选、整理刚采收的果子——这些果实由女奴或仆人从周围园中用篮子运来。果子大小不一,还有各类浆果。她们仔细分拣好坏,有些还用棉絮仔细包裹,一层层摆在架子上。另有些人在采摘和打包棉花。我注意到,每当有男子出现在大路上,所有主妇便立刻拉下面纱。凉棚分成好几个区域,像是公用的果品库,其中还专门划出了十一奉献和施舍给穷人的部分。整个场面忙碌却井然有序。
耶稣一行人来到会堂附近的经师住所。最年长的经师礼貌地接待了祂,虽然略带拘谨。他照惯例奉上茶点,并对耶稣来到岛上以及祂远扬的名声寒暄了几句。耶稣到来的消息传开后,不少病人前来求助。于是耶稣在经师和门徒的陪伴下,前往他们家中探望,治好了许多瘸腿和瘫痪的人。这些患者与家人跟着耶稣出门,连连称颂祂,但耶稣止住了他们,温和地劝他们回去。街上又有母亲带着孩子前来求祝福,还有人抱着生病的孩子来到祂跟前,耶稣都一一治愈。
整个下午就这样过去。到了傍晚,耶稣应邀参加经师们为祂举办的宴席,这也与当地的收割节有关。宴席上招待了穷人和劳动者,这个习俗得到了耶稣的称赞。人们一队队从田间被接来,坐在石凳般的长桌旁,享用各样饭菜。耶稣不时和门徒一起亲自伺候他们,并用简短的句子和比喻加以教导。几位犹太经师也在席上,但总的来说,这些人不像撒拉米那边围绕耶稣的犹太人那样真诚善意,反而带着几分法利塞人的味道。几杯酒下肚后,他们开始话中带刺,问耶稣为什么不留在巴勒斯坦、来这儿究竟有什么目的、打算待多久,最后还暗示祂不要在塞浦路斯惹麻烦。他们又提到巴勒斯坦的法利塞人经常批评祂的某些教导和行为。耶稣一如往常,根据对方的态度或温和或严肃地回应,说自己来是为承行天父的旨意,施行慈悲的工作。谈话逐渐变得激烈,耶稣便严厉指责了他们的虚伪,虽然也称赞了他们善待穷人等可取之处。直到夜深,耶稣才与门徒离去,经师们送祂到城门方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