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敖曾撒辣大约六小时后,耶稣来到了贝特敖龙。伯多禄和若望先走一步,留下主独自前行。这时,两位埃及门徒和雇撒的约安纳之子前来迎接祂,并告诉祂,圣女们正在北边四小时路程的玛革玛斯过安息日——那地方正是耶稣十二岁时暂时离开圣母、返回圣殿之处。当年圣母以为祂去了哥弗纳,找不着祂时忧心忡忡,只好折回耶路撒冷。
贝特敖龙有一所肋未学校,圣家和这里素有渊源:亚纳和约雅敬曾带着童贞玛利亚在此投宿,准备进圣殿;后来玛利亚作为若瑟的新娘回纳匝肋时,也曾在此停留。耶稣到达时,几位从耶路撒冷来的门徒正和阿黎玛特雅人若瑟的侄子们一起在此等候。
主走进会堂,讲解当日的圣经,尽管法利塞人一再刁难。讲道结束后,祂在客栈治好一位患血漏的妇女,又为生病的孩子覆手祝福。法利塞人早已设宴邀请祂,见祂迟迟不来,就派人来催:“凡事都有定时,安息日是属于天主的,你已经行够奇迹了!”耶稣回答:“我的时刻与尺度,只在天父的旨意中。”
席间,法利塞人指责祂容许罪妇跟随——显然是指已经皈依的玛达肋纳、叔法尼的玛利亚和撒玛黎雅妇人。主反问:“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我,就不会这样论断。我来,正是为了怜悯罪人。”耶稣用体表脓疮(易治的排毒)来对比内里溃烂(隐藏的污秽),痛斥他们的虚伪。当法利塞人挑剔门徒饭前没洗手时,主更直接指出他们的造作与虚浮。
谈到罪妇时,耶稣设了一个比喻质问他们:欠巨债的人请求宽限、分期偿还,与挥霍无度、讥笑守信的人,哪一个更可取?祂又重复了在安提帕特里斯讲过的善牧与葡萄园的比喻,可惜听的人心硬,终究没能明白。
当晚,耶稣和门徒们住在肋未学校。上贝特敖龙地势很高,从耶路撒冷就能望见;下贝特敖龙则坐落在山脚下。
从贝特敖龙到耶路撒冷大约六小时路程,耶稣直接前往伯达尼,途中只在阿塔诺稍作停留。拉匝禄已从玛格达隆回来,把城堡和其他产业都交给管家管理。他曾与玛达肋纳同居的那人,得到靠近基尼姆高地的一处住所和足够的生活费,也欣然接受了安排。
玛达肋纳一到伯达尼,就直奔已故姐姐“静默者玛利亚”的故居——这位深爱她的姐姐去世后,她整夜伏在墓前痛哭。第二天清早,玛尔达发现她披头散发,泪水浸湿了坟头。
从耶路撒冷回来的圣女们都是步行回家。尽管病弱交加、双脚多次流血,刚皈依的玛达肋纳仍坚持和大家同行。众圣女常常搀扶这位哭到虚弱的悔罪者。为感谢主恩,她特地走了一小时路,跪迎耶稣,用泪水洗净祂的双足。耶稣亲手扶起她,温和地提到她圣洁的姐姐:“即便从未犯罪,她仍刻苦补赎。你应当效法她的榜样。”玛达肋纳于是和婢女另选了一条路回去。
耶稣带着伯多禄和若望走进拉匝禄家的花园。拉匝禄亲自出来迎接,把主请到厅堂,按礼数为祂洗脚,并奉上茶点。尼苛德摩不在场,但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在场。耶稣只与这家人和圣女们交谈,特别向圣母提及若翰遇害的事——圣母已通过内心的启示知道了这件事。主嘱咐她一周内返回加里肋亚,以避开黑落德宾客返乡时拥挤的道路。
此时,其他门徒虽未与主同行,却也在前往犹大的路上沿途停留。他们走进路旁的茅舍和田间的牧人中间,问:“有病人需要医治吗?我们愿奉主的名无偿施治,正如主无偿赐给我们一样。”于是他们用油傅抹病人,使他们痊愈。
第二天清晨,耶稣离开伯达尼,翻过橄榄山,来到一处工匠营地施教行医。那里聚集着修建圣殿的日薪工人和石匠,周围有贫妇开设的廉价食铺。工人中有不少加里肋亚人,还有慕主名而来的百姓,包括曾被治愈的人。他们向主哭诉半月前建筑坍塌的惨剧,恳求祂探望重伤的幸存者——那次事故除了十八名奸诈的建筑师外,还压死了九十三人。主用油傅抹伤者的头部,双手轻按,治好了脑震荡;又将碎骨复位握在掌中,使断肢重生;还用圣油涂抹包扎的断臂,顷刻间骨肉愈合,绷带尽除。
耶稣向聚集的群众预言:“当刀剑临到加里肋亚时,你们将面临更大的灾祸。”祂劝众人甘心缴纳皇粮国税,若有困难可向拉匝禄求助。主对这些贫苦百姓说话时充满慈爱,他们则哭诉说,贝特匝达池早已不再医治穷人——许久没见池水显灵迹了。
主在橄榄山上流泪说:“若这城(耶路撒冷)拒绝救恩,圣殿将如这倒塌的建筑一样被毁,许多人将被埋葬。”祂称水道坍塌的惨剧是给世人的警戒。
随后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白冷门外的小客栈——当年圣母和圣若瑟带着出生四十天的婴孩耶稣进圣殿时,曾在此投宿。圣妇亚纳前往马槽朝拜时也曾在此过夜,十二岁的耶稣从玛革玛斯返回圣殿时也曾在这里停留。这间由虔诚朴实的家庭经营的小店,历来是厄色尼人和虔诚信徒的落脚处。现任店主是三十年前那对夫妇的子女,有位老人仍清楚记得当年圣家来访的情景。虽然他们没有认出耶稣(因祂多年没来),却窃窃私语:“莫非是被释放的洗者若翰?”
客栈主人把耶稣带到屋角,那里供奉着一个襁褓中的布娃娃——完全按照圣母当年抱往圣殿的婴孩耶稣装扮。布娃娃躺在仿制的马槽里,周围纸角灯盏中的烛光轻轻摇曳。他们向主解释:“三十三年前,纳匝肋人耶稣——那位大先知——在白冷诞生,祂的母亲曾带祂来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庆祝祂的诞辰?连黑落德那样的假先知都受人尊崇,属天主的先知更当受光荣!”
这些淳朴的人因常与圣妇亚纳及圣家亲友来往,又听过来往牧人讲述圣诞夜的故事,早已虔信耶稣、玛利亚和若瑟。当主表明身份时,他们喜极而泣,领着祂走遍宅院的每个角落——指认圣母、若瑟和亚纳曾停留的地方。主教导并安慰他们,彼此互赠礼物:祂命门徒留下一些银钱,又接受他们赠送的面包、鲜果和蜂蜜作为路上的食粮。
临别时,全家老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耶稣和门徒踏上通往赫贝龙的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