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耶稣来到距玛窦家约一刻钟路程的湖边,见伯多禄和安德肋正欲撑船出深水撒网,便呼唤道:"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玛4:19)二人立刻停下工作,将船靠岸跟从了祂。
耶稣沿岸前行至载伯德的渔船,见他和儿子们正在补网,便召叫雅各伯与若望。两兄弟立即上岸相随,唯留载伯德与工人在船上。
主随即派遣伯多禄、安德肋、长雅各伯和若望去外邦人扎营的山里施洗——前两日主已亲自预备好那些人。祂自己则带着撒图尔宁等门徒往另一方向去。临行时以手指明路线,约定傍晚在玛窦家重聚。
伯多禄除捕鱼外还经营农牧业。所以,对他来说,放下手头这些活儿离开家,可比别人更难。再加上,他老觉得自己不配,又自认没能力去传道,这些念头让他更舍不得离开熟悉的地方了。他的家就在葛法翁城外边,那地方不小,长长的一大片,有院子,有厢房,有大厅,还有好些棚子。葛法翁那条小溪正好流到他家门前,附近呢,人们把溪水拦起来,修了个挺漂亮的池塘,里面养着鱼。房子四周都是草地,人们就在那儿晒漂白布,也晾晒渔网。
安德肋跟随主的时间更长一些,所以比起他哥哥伯多禄来,他对尘世的事儿已经没那么挂念了。至于雅各伯和若望兄弟俩呢,直到这时候,他们还时不时会回家看看父母。
众所周知,福音书上并没有把耶稣和门徒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只写了个大概。像这次从船上呼召渔夫、让他们将来做“渔人的渔夫”的事,书上就说是发生在耶稣开始公开传道的时候,还说圣伯多禄、安德肋、若望和雅各伯只受过这一次呼召。其实呢,后来书上记载的耶稣行的许多奇迹、打的比喻、给的教导,都是为了说明祂的大能和智慧,并没有严格照着时间先后来排列。
伯多禄、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他们几个人去了外邦人住的营地。就在那儿,安德肋给人们施洗。人们用大盆从小溪里取来了水。那些新入教的人,跪成一圈,手都交叉放在胸前。他们中间还站着些小男孩,大概三岁到六岁的样子。伯多禄捧着水盆,安德肋用手舀起水,分三次洒在新受洗者的头上,并重复洗礼的经文。其他门徒绕行按手在新受洗者头上。这些人受洗完就退下去了,空出来的地方啊,立刻就有别人补上来。
洗礼进行一会儿,就会停一下。那时,宗徒们便向众人讲述他们从恩师那里听来的比喻,述说耶稣其人、祂的训诲、祂所行的奇事,并向那些外邦人阐明他们尚且懵懂的天主律法与神圣应许。伯多禄讲得格外热切,言语间伴随着许多手势。若望和雅各伯的讲述也极其美好动人。
就在那时,耶稣在另一处山谷中教导众人,祂身边有撒图尔宁(Saturnin)在施洗。
那日傍晚,众人又在玛窦家中聚集,人群拥挤,环绕着耶稣。为此,主带着十二位宗徒和撒图尔宁,登上了伯多禄的船,吩咐他们向提庇黎雅划去——那地方在湖面最宽阔处的对岸。耶稣因极度疲惫,似要避开拥挤的人群。船桅下方有三层平台,如阶梯般叠起。主在中间那层、瞭望者所用的一间小舱里躺下歇息,祂实在倦极了。划船的人就在祂上方。耶稣歇息之处虽有顶篷遮蔽,却能无碍地望见整个湖面。
船离岸时,天色晴好风平浪静。岂料刚至湖心,忽有狂风大作。我见天空虽乌云密布,星辰竟仍清晰可见,实在奇异。飓风卷起巨浪拍击船身——那时船帆早已收起。不时有奇异光芒掠过汹涌的水面,想必是闪电。危险迫在眉睫,门徒们惊惶不已,唤醒耶稣说:"师傅!我们快丧亡了,祢不顾吗?"(谷4:38)耶稣起身,凝视湖水,以庄严而平静的声调向风浪说道:"平息!安静吧!"(谷4:39)霎时间风平浪静。宗徒们满心敬畏,彼此低语:"这人到底是谁?连风浪也听从他!"(玛8:27)耶稣遂责备他们小信且胆怯。
主命众人将船划回苛辣匝因——玛窦税关所在之地因近苛辣匝因城而得名。湖对岸葛法翁与基斯卡拉之间的区域,称作革乃撒勒。载伯德的船亦随同返航,另有载满乘客的船只径往葛法翁去了。
当时船上连耶稣共约十五人。切莫诧异桨手的位置何以高于耶稣安卧之处,亦不必惊奇主竟能于此俯瞰全湖光景——船帮甚高,长桨柄需远伸入水,桨手只得立于高处划动。从苛辣匝因到革尔撒西南稍北处,约需一个时辰;革尔撒地势较低,隐于山间。
耶稣驻足训众之地设有石座,专为导师而备。此番教导两日前已昭告四方,赴会者约有两千之众。主治愈了大批病患:瞽者、跛者、喑者、癞病人。训诲伊始,几个被引至现场的附魔者忽狂呼乱号。耶稣命他们噤声伏地,他们便如受惊之犬俯伏不动,直至训毕,主上前驱魔解救。
众多神迹中,我清楚记得一人:他手臂枯槁如柴,手掌萎缩蜷曲。耶稣轻抚其臂,握住残手,将五指逐一捋直,指节在祂手中被温柔屈伸按揉。这一切瞬息完成,比说出过程所需的时间还要短。那手立时恢复原状,血脉流通,虽仍瘦弱,他已能活动。眼见那手气力渐增,片刻间已得痊愈。
人群里有好多妇女和孩子,大的小的都有。耶稣让人把他们分成一小群一小群,轮流领到祂跟前。祂在孩子们中间走来走去,给他们降福,高声祝福训诲,好让大伙儿都能听见。我看见祂讲道时,拉着一个小孩子的手,轻轻把他转来转去,用这个动作告诉大家:人应该像这样,不抱怨、不反抗,让天主带着我们走。耶稣对孩子们特别关心。
这些人里头啊,大部分是不认识天主的异邦人,也有一些是从叙利亚和十城地区来的犹太人。他们老远就听说耶稣做的事,就带着仆人、孩子和病人,赶着大队车马来了,想听耶稣讲道、治病,也想领洗。。耶稣来到这里与他们会面,以免葛法翁那边人太多,挤不下。
我在人群里还认出了一个人——就是福音书上说的那个患血漏病的妇人——她的亲戚。有她亡夫的叔叔,从帕乃阿斯来的(当年她结婚就是在叔叔家办的),还有她长大成人的女儿,还有另一个女人。他们跟门徒说情,求门徒当晚带他们去葛法翁,也打听他们生病的亲人现在怎么样了。这些人也都听了耶稣讲道。
当天一整天都在此地进行洗礼。新来领洗的人,跟昨天一样,跪成一圈一圈的。我又看见好多小男孩也领了洗。他们小手合十跪着,水是用皮袋子从苛辣匝因的山谷里运来的。
听讲道的人群里,还混着几个从附近来的法利塞人,还有几个若翰的假徒弟,他们是来偷偷打探耶稣的。
傍晚,耶稣和门徒们回到玛窦家。祂又讲了一个比喻:说有个人发现邻居地里埋着宝贝,就不声不响地回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去买那块地。耶稣用这个故事说,那些外邦人想得到天主的国,心有多热切!后来人又挤上来了,耶稣就再次上船,在船上教导大家。不过船没往湖心划多远,祂当晚还是回到岸上,整夜都在祈祷。
第二天一早,门徒们来告诉耶稣一个消息:玛利亚·克罗帕(Mary Cleophas)在葛法翁城外伯多禄家里病得很重;祂的母亲(圣母玛利亚)也恳求祂快点过去;还有一大群病人,好些是从纳匝肋来的,都在等着祂回去。
耶稣还是在湖边教导人,也治好了很多人。好些被魔鬼附身的人也被带到祂跟前,祂都把人治好了。人越来越多,挤得不得了,耶稣不辞辛苦地帮助所有需要的人,那份耐心啊,真是没法形容。
那天下午,耶稣带着所有宗徒,划船去了贝特赛达(Bethsaida)。玛窦已经把税关交给一个在渔场干活儿的人管了。自从玛窦领了若翰的洗,他做生意就规规矩矩,一点错儿也挑不出来。其他几个税吏也都很诚实,还特别大方,经常周济穷人。犹达斯此时尚好,虽施舍时精打细算,但异常勤勉。
那天还有一大帮子外邦人渡湖过来。那些不打算再往前走的人(比如去葛法翁的),就把骆驼和驴子留在木筏上,由船拖着走,或者带着它们从湖上游约旦河上的桥走过去。
耶稣到贝特赛达的时候,差不多下午四点钟了。圣母玛利亚、玛洛尼和她儿子(他们在这儿待了两天了),还有其他人,都在等着祂。耶稣吃了点东西垫垫肚子。玛利亚·克罗帕的儿子们呢,立刻赶回去看他们生病的妈妈了。
安德肋家门前聚了一大群人。耶稣就开始教导他们,给人治病,直到夜幕降临。
那时候啊,来葛法翁的外地人,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多得简直没法想!四面八方都扎满了大队车马。我估摸着,光是因为耶稣聚到这一带来的人,少说也有一万两千。山谷里、山坳上,到处都能看见骆驼和驴子在吃草。草料都放在合适的高度,牲口就拴在那儿吃。它们还啃灌木丛和树篱上的嫩芽,把树篱糟蹋得不成样子。帐篷更是搭得到处都是。
自从耶稣常驻此地,葛法翁这地方可大变样了——地方变大了,更富庶繁华,也更热闹了。好些远道而来的人家干脆就在这儿安了家,来来往往的人也给城里带来不少钱财。匝凯和科尔乃略他们家的房子,这会儿都快跟城中心连成一片了。
邻近城乡的许多病人都被抬到葛法翁。纳因少年复活和其他惊人奇迹,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就连纳匝肋那些被视作绝症、奄奄一息的病人,也被亲友满怀信心地送到耶稣跟前。伯多禄家在城外,那大院子、厢房、棚子里头,全都挤满了病人。临时搭起各种各样的帐篷、棚子,吃的喝的也都预备好了。
纳因城那寡妇(她是伯多禄家的亲戚)来了,克罗帕的玛利亚也来了(她第三任丈夫跟伯多禄家是亲戚)。克罗帕的玛利亚平常住在加纳,这次是陪着纳因寡妇一起到葛法翁来的。她带着她第三任丈夫生的儿子西默盎,那孩子才八岁大。她刚到就发高烧,病情越来越重。耶稣还没去看她。我注意到在等耶稣的这群人里,还有几个从希腊来的,有的就是帕特辣(Patras)那地方的——那是撒图尔宁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