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葛法翁城,竟聚集了六十四位从各地赶来的法利塞人。他们一路行来,对耶稣所行的奇事刨根问底:传召纳因城的寡妇母子及其见证人,又命基斯卡拉的百夫长阿希雅之子前来问话;盘问过责鲁巴贝尔父子、百夫长科尔乃略及其仆人、雅依洛父女;连那些被治愈的瞎子、瘸子也一个不落——但凡在那一带蒙耶稣治愈的,都被他们查了个底朝天。每桩案例都要传唤证人,反复诘问,比对证词。
尽管心怀恶意,他们却找不出任何证据能否认耶稣所行的奇迹。恼羞成怒之下,又搬出那套陈词滥调,诬蔑祂仗赖魔王驱魔。他们指责耶稣与名声不佳的妇女同行,煽动百姓造反,截断会堂的施舍来源,亵渎安息日,还扬言要立即制止祂的作为。
面对日益增多的群众、接连不断的恐吓,尤其是若翰被斩首的噩耗,耶稣的亲属们忧心忡忡。他们恳求祂别去葛法翁,建议祂迁往纳因、赫贝龙或约旦河对岸的城镇居住。但耶稣坚定地说:"我必须去葛法翁,既要施教,也要治病。那些法利塞人见了我,自然不敢再大放厥词。"
门徒们请示下一步行动时,耶稣说祂自有安排,并要让十二宗徒在门徒中担当如同祂在宗徒中的地位。夜幕降临后,众人分头行动:耶稣带着圣母、几位圣妇和亲属向东行,经过责鲁巴贝尔的小村庄,前往葛法翁山谷中圣母的住所;宗徒和其他门徒则各自散去。当夜,雅依洛前来向耶稣诉说自己遭受的迫害。耶稣安慰了这位已被革职、如今全心追随祂的人。
此刻的葛法翁人满为患,健康的、患病的、犹太人、外邦人摩肩接踵。平原山坡上搭满帐篷,田间山坳里骆驼和驴群正在吃草,连湖对岸的山谷丘陵也挤满了等候耶稣的人群,从叙利亚、阿拉伯、腓尼基,甚至远自塞浦路斯的异乡客,皆翘首以待救主的到来。
耶稣首先去探望了责鲁巴贝尔、科尔乃略和雅依洛三家。雅依洛全家都已诚心归主,他那曾被治愈的女儿如今性情温良,格外虔诚。随后耶稣来到城外伯多禄的家中,只见屋内挤满了前来求医的病人,其中不乏素未谋面的外邦人。因求诊者太多,门徒们只好在院子里搭起简易的木架,好安置更多病患。不仅耶稣所到之处都被病人围得水泄不通,就连宗徒和门徒们也常被拉住衣角苦苦哀求:"您一定是那位先知的弟子吧?求您发发慈悲,带我去见祂吧!"整整一上午,耶稣带着二十四位门徒一边施教一边治病。几个附魔者在人群中大喊大叫,被耶稣一一驱逐了邪魔。虽然不见法利塞人的踪影,但人群里确实混着几个探子和心怀叵测之徒。
行完诸多奇迹后,耶稣退到一间大厅讲道,那些被治愈的人和群众立刻蜂拥而入。部分宗徒留在外面继续医治病人,其他人则围坐在耶稣身旁听道。耶稣再次深入讲解真福八端的奥义,并讲了几个生动的比喻。祂特别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祈祷,为此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不义的判官,起初不愿为一位寡妇伸冤,但寡妇天天来敲门哀求,最终判官不得不为她主持公道。连这样不义的人尚且会被恒心打动,更何况我们在天的慈父呢?
接着,耶稣开始教导众人如何祈祷。祂一字一句地诵念天主经的七项祈求,并详细解释第一句"我们在天的父"的深意。其实在平日赶路时,祂就曾向门徒们讲解过部分祷词的含义,但这次祂像讲解真福八端那样向大众公开宣讲。从此,这神圣的祷文被门徒们反复传诵,其精义也日渐彰显。讲到祈祷时,耶稣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孩子求饼,父亲岂会给石头?求鱼,岂会给蛇或蝎子?
已近申时三刻,圣母玛利亚正忙着张罗饭食。她带着妹妹和几位妇人,还有从达贝肋特、纳匝肋和匝布隆山谷赶来的若瑟家子侄们,在堂屋前间备好了餐点。连日奔波劳碌,耶稣和门徒们已经好几日不曾好生用饭了。用饭的厅堂与讲道的大殿只一院之隔,院里挤满了听道的百姓。廊柱间的帷幔都卷了起来,耶稣的训诲一字一句都听得真切。
玛利亚见时候不早,便唤了几位亲戚作伴,想去请耶稣用些饭食。可人群实在太过拥挤,她的话只得一个个往里传。传到耶稣跟前时,恰被一个法利塞人的探子听见。这人方才听耶稣屡次提及"在天之父",便语带讥诮地高声道:"看,你的母亲和兄弟在外头找你呢!"
耶稣定睛看他,反问道:"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说着便将十二宗徒召到身边,又示意其他门徒靠近。祂伸手抚着宗徒们的肩头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又指着众门徒道:"这些就是我的兄弟!凡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言罢继续讲道,只吩咐门徒们轮流去用饭。
离开时,那些尚能行走的病患追着耶稣哀求医治。祂一一为他们解除了病痛。到了会堂前廊,虽已是安息时分,仍有个枯手症患者上前求治,耶稣让他稍待片刻。这时又有人领来个又聋又哑的附魔者,那人正在癫狂发作。谁知耶稣一声令下,他竟立刻盘腿坐在会堂门槛上,低眉顺眼地抱着膝盖,只敢用眼角余光偷觑耶稣。除了偶尔打个寒战,整场讲道他都安静得出奇。
这天安息日的经文诵读格外庄重。先读了梅瑟的故事:当年以色列子民在西奈山下扎营时,梅瑟的岳父耶特洛如何为他出谋划策(出18-21),后来又读到他独自上山,从天主手中接过十诫石板的经过。接着诵读了先知依撒意亚的篇章,讲述他如何在异象中看见天主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又有六翼天使拿着火炭洁净他嘴唇的神圣时刻(依6:1-13)。
会堂里早已人满为患,连门外都挤满了翘首以待的百姓。所有的门窗都大开着,附近人家的屋顶上、窗台边,都趴着想要听道的乡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党人三三两两混在人群中,个个脸色铁青。那些新近被耶稣治愈的病人挤在最前排,门徒们和耶稣的亲属们也都来了。葛法翁本地的乡亲和远道而来的外乡人,无不对耶稣满怀敬爱之情。法利塞人眼见这阵势,哪敢轻举妄动?说实在的,他们今天来会堂,他们来会堂,与其说是要阻挠耶稣,不如说是为互相壮胆——毕竟当众争辩总被耶稣驳得哑口无言,反叫百姓看笑话。所以只等耶稣离去,便散布谣言蛊惑人心。
这些法利塞人早就注意到那个手部萎缩的病人,特意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更是虎视眈眈,就等着看耶稣会不会在安息日治病,好抓住把柄去圣殿告状。他们明知耶稣的立场,却总是装糊涂,翻来覆去地问同一个问题:"安息日治病合不合法?"耶稣洞悉他们的心思,便让那病人站在众人中间,反问道:"安息日行善或作恶,救命或害命,哪样合乎法律?"见无人应答,祂又举了个常说的例子:"你们谁有只羊,若在安息日掉进坑里,不赶紧把它拉上来?人比羊贵重多了!所以在安息日行善是合法的。"说这话时,耶稣眼中闪着怒火,为这些人的顽固痛心不已。
祂左手托起病人萎缩的右臂,右手轻轻抚过,将蜷曲的手指一一捋直,只说了一句:"伸出手来!"霎时间,那只手就活动自如,与常人无异了。病人跪地感恩,百姓欢呼雀跃,法利塞人却退到会堂门口窃窃私语。耶稣随即又治好门口那个又聋又哑的附魔者,众人再次喝彩,法利塞人却嘀咕:"他靠魔王驱魔!"耶稣转身斥责:"你们谁能指证我有罪?好树结好果,坏树结坏果。毒蛇的种类!你们心里装满恶念,嘴里怎能说出好话?"
法利塞人一听这话,立刻炸开了锅:"够了够了!他这是要造反啊!"有个胆大的竟公然叫嚣:"你当我们不敢把你轰出去吗?"耶稣便带着门徒离开会堂,分头行动——有的去圣母家,有的去湖边伯多禄家。耶稣先在母亲家用过饭,当夜便与十二宗徒宿在伯多禄家,因那里位置偏僻,更便于避人耳目。
次日整整一天,耶稣都与十二宗徒及众门徒在伯多禄家中医治病人。百姓们四处寻找耶稣,祂却始终闭门不出。期间,耶稣分批召见外出传教归来的门徒,两人一组详细询问传教经过。祂解答他们遇到的疑难,指导今后的行动方针,并透露很快将有新的派遣。去上加里肋亚的六位宗徒收获颇丰,当地民风淳朴,他们施洗了许多人;而去犹太地区的门徒则处处碰壁,未能施洗一人。
眼见屋外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耶稣一行趁着夜色悄然离开。星光下,他们抄小路赶到伯多禄的渔船,渡湖来到玛窦税关与小苛辣匝因之间的岸边。上岸后,他们登上税关所在的山丘,本想寻个僻静处教导门徒。不料行踪被百姓发现,消息很快传遍各处营地。贝特赛达的群众有的划船、有的走约旦河桥赶来,转眼间山丘上又围满了人。门徒们维持秩序,耶稣则继续讲解真福八端与祈祷之道,重释天主经首句祷文。随着时间推移,从尤里雅斯、苛辣匝因、革尔格萨等地涌来的人群不断带来新的病患,耶稣和门徒们又开始了医治工作。
训诲既毕,翌日众人散去后,耶稣带着宗徒与门徒登上更高处的幽静山林。除十二宗徒外,另有七十二门徒随行,包括两位玛革洛士兵、几位尚未正式入门的新人,以及若瑟的侄辈。
耶稣开始训导他们将来的使命:不可带钱囊、干粮,只需一杖一鞋;若遇拒载,当拂去脚下尘土。祂称门徒为"地上之盐",告诫他们"灯不该放在斗底下",又论及"建在山上的城",却未明言他们将受的迫害。
此番训导的要义,在于确立宗徒与门徒的统属关系。耶稣授权宗徒可如祂差遣宗徒般差遣门徒,并依长幼资历将门徒分级。众人排列有序:伯多禄与若望领首,宗徒两两成对;资深门徒环绕于外,新进者依次在后。耶稣先为宗徒覆手,确立其尊位;再为门徒祝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无人异议。
暮色渐沉,耶稣带着安德肋、若望、斐理伯与小雅各伯深入群山,彻夜祈祷。
注:
1. 路18:1-5
2. 玛6;路11
3. 玛12:46-50;谷3:31;路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