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主恩赐,我看见耶稣带着门徒在沙费特周边巡行。道路两旁铺满了从各家抬来的病患,他们被虔诚地安置在祂要经过的路上。晨星还未隐去,祂就派阿黎玛特雅人若瑟的侄儿和色辣芬的儿子,疾步赶往三小时路程外的卡黎亚泰因准备住处。随后祂亲自踏上征途,门徒们沿途分散传教,而主则边走边施恩治病。
我凝神望去,耶稣先向西穿过贝特安与厄耳克色之间,道路忽然一转向南延伸。当行至厄耳克色那座青翠山峦时,眼前豁然展现一个椭圆形湖泊,湖面倒映着天光云影,恰似我在异象中见过的贝突里雅浴场旁的湖泊。这清泉之源奔涌而下,在卡黎亚泰因东南方冲刷出蜿蜒的山谷,那峡谷时窄时宽,窄处如羊肠小道,宽处似无垠平原,迤逦绵延七小时路程,直抵葛法翁。
正当耶稣行路时,几个附魔者踉跄奔来,扑倒在地哀求:"门徒不能救我们,唯独祢能施救!"耶稣以慈目注视他们说:"非因门徒无能,实因你们信德薄弱。"于是命他们去卡黎亚泰因禁食等待。我觉察到主特意让他们先行补赎之功。距城尚余半小时路程时,眼前展现感人至深的一幕:本地肋未人携着学童,更有许多善良的百姓早已列队恭候。先前奉命准备客舍的两位门徒亦在其中。他们在一处清泉流淌的水园接待主,那活水源自我见过的那条溪流。这园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处,四周土墙爬满密不透风的篱笆。他们为耶稣和门徒洗去旅途尘埃,献上清泉与茶点。
主慈蔼地俯身教导孩童,伸手为他们降福。约莫申初时分,众人整装向山城进发。在通往会堂的街道上,我目睹了一个个恩典的奇迹:瘫子跃起,盲者重见光明。在会堂里,耶稣的训诲宛如天籁,再次阐扬真福八端。当讲到那些冒犯约柜的肋未人时,祂的语调陡然凝重:『然而,那约柜所预表的真体——人子,更将遭受何等的凌辱!』。"
那些时日,主住在门徒用公共积蓄租赁的客舍。每日清晨,城中一户人家必会呈上食物,特别为病患烹制的膳食总是格外用心。肋未人时常来与主同席共食,聆听生命的真谛。
在卡黎亚泰因这座圣洁的肋未城里,我留意到没有法利塞人的踪迹。几户与匝加利亚有亲缘的人家,正为若翰的事忧心如焚。耶稣温言重提若翰降生时出现的异星、匝加利亚突然开口称颂的神迹,祂宣告:"若翰的命运全系于天主手中,待他完成使命之日,便是回归天父之时。"
翌日,先前被遣来的附魔者与更多病患齐聚会堂周围。主施恩治愈了其中几位,对其余的人则要求先行补赎。因着这城百姓特别恪守梅瑟律法,祂在此格外强调禁食、施舍与祈祷的神圣意义。事后,我看见祂带着门徒重返那座美丽的花园,在暮色苍茫中为久候的外邦人施洗。约有百人站在溪水中,伯多禄和雅各伯主持圣洗圣事,其他门徒行覆手礼,圣神如鸽降临。
夜幕笼罩的会堂里,主的训诲如烈火燃烧。祂痛斥假先知的虚妄安慰,警醒那些拒绝天主使者的人:"你们今日所拒绝的,来日必成为你们的审判!"
临别之际,场面令人潸然泪下:肋未人和学童组成庄严的仪仗,直送到城南。我极目远眺,但见本地人正忙碌着运输货物,用远方运来的丝绸缝制祭衣。山谷对岸的哈松属地,蔗田在夕阳下闪着金光。主登临高岗施教,门徒四散到谷东各镇。在哈松附近,祂教导从葛法翁来的群众,其中竟夹杂着几个异教徒。常常可见,群众依依相随数里之遥。有两个瘫子卧在路旁,主轻抚他们的手,他们即刻挺身而立。当二人渴望追随时,主却温言劝阻。
穿越另一处山谷后,我们来到阿巴郎城前的山岗。客舍坐落于美丽的园林中,起初仅有两个门徒随行。从黎巴嫩延伸至则布隆的山脊东侧,牧场上牛羊如云,骆驼在长草间时隐时现,湖西方向的果园绵延无际。
实则,阿巴郎距卡黎亚泰因虽仅三小时路程,但因主未取直道,整整行了五小时。黄昏时分,多默、若望与纳塔乃耳赶至客舍会合。客舍管家急切地请主裁决水井纠纷:"我主啊,若不为我们平息这争端,我们决不让你离去!"主的判决充满上智:让双方各放牲畜,自动趋向某井的畜群所属一方,即获用水权。祂借此启示深奥真理:"我将赐予的活水,唯最渴慕者得享。"
次日进城时,景象令人永志难忘:经师们出城远迎,为主濯足。在通往会堂的街上,主不时驻足:扶起卧地的病患,治愈衰弱的老人。有几个附魔者,虽神智昏乱,却不停地呼喊:"纳匝肋人耶稣!天主子!"主仅以一言,邪魔便仓皇逃遁。在会堂里,祂讲授真福八端的声音既温柔又充满力量,引用的玛拉基亚先知书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
我细观此城,发现撒杜塞人、法利塞人和肋未人分域而居,各设会堂。值得注意的是主从未涉足撒杜塞人的会堂。法利塞人表现得格外恭敬。主住的客舍是拉匝禄特设的驿站之一,管家是位虔诚的厄色尼人,出自殉道者匝加利亚的家族。他的妻子是亚纳姊妹的孙女,这对敬主的夫妇儿女成群,在圣母始胎前圣若亚敬停留的圣地附近拥有牧场。
渐渐地,先前留守的门徒都归来。安德肋和玛窦引领着二十多人,其中有不少是痊愈后渴慕真道的。他们喜形于色地禀告:治病、驱魔、宣讲、施洗,无不蒙主祝福。客舍里挤满了求治者,有肢残者拄杖蹒跚,有老人被搀扶而至,附魔者在偏室哀号。最令人动容的是,前日被治愈的瘫子欲要帮忙照料,主却婉言相拒说:"我来是为服侍人,而非受人服侍。"
整整一个上午,主既要施教治病,又要调解水井纠纷。因这三支派交界之地,牧民常为水井争执不休。有人哀诉祖产被占,主不仅秉公裁决,更指引他另掘新井,应许必得更丰沛的活水。随后,二三十名犹太人领受洗礼,因无溪流,新教友环跪受注水之礼。那神圣场景,令我想起若翰在约旦河的施洗。
我注意到,这山城的疾病多与环境和职业相关。主格外怜爱孩童,常在街角停下,俯身垂询、教导并降福。母亲们怀抱病婴而来,祂总是轻抚,病患立愈。四方乡民不断涌来,会堂里人潮涌动。
法利塞人异常谦恭,让出首座,将经卷恭敬地陈列于主面前。主的讲道分为三端:先讲真福一端,次论即将来临的迫害,最后预言圣城将遭的毁灭。法利塞人偶有询问,态度却出乎意料地谦逊。
这城的子民十分勤劳,我看见他们加工远方运来的棉花,织成宽幅细带。尤令人称奇的是,他们把粗茎剖成细条,用骨木工具刮取闪亮的黄纤维,纺成行人穿的内衣。这既非亚麻亦非大麻,乃是此地特有的材质。他们还制作帐幕盖布和轻巧的屏风。
次日清晨至午后,主带着宗徒探访城南民居。我看见祂如何化解恩怨,劝勉和睦。在大家族里,祂单独施训;但常邀邻舍同来聆听圣训。最感人肺腑的是探望卧床老人时,有两位耄耋老者虚弱得需人搀扶才能坐起,主就用盆中圣水为他们施洗。
记得主入城首日,为一对夫妇举行婚配圣事。另有三对等候礼仪。当双方亲友和法利塞人齐聚一堂时,主的训诲如活水涌流:祂论及妻子当依法顺从——此乃原罪之后果,但丈夫当尊妻子为"女人后裔踏碎蛇头"之恩许。祂明确宣告:"时期已满,恩宠已取代律法。"关于离婚,祂的教导石破天惊:夫妻既已成一体,就不可分离,除非同居引致重罪,但即便分居也不得再婚。这场训诲在女方家的华美厅堂里举行,新婚者隔帷聆听,父母分列两旁,门徒与法利塞人环立四周,神圣的气息弥漫整个空间。
这婚姻训诲果然激起法利塞人质疑,但他们待至傍晚主在会堂讲解依撒意亚先知时才发难。辩论虽炽,却始终恪守礼节。
翌日婚庆,会堂穹顶敞开,新婚夫妇面朝约柜而立。我看见他们取无名指血滴入酒中共饮,交换信物。庆典在柱廊环绕的华厅举行,特别的是贫富同庆,有些新婚者曾专程赴葛法翁听道。
宴席初启,新娘身披轻纱,新郎手执巾端与她翩然共舞,步伐庄重而舒缓,如同永恒的誓约在时光中徐徐展开。头戴绒冠的乐童奏响清音,宴席布置精妙,宾客但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宛若天国的奥秘在空气中流转。主亲临新娘席间,娓娓讲述十童女的比喻,言语温和亲切却蕴含着深远的智慧。宴后的猜谜时分,主在旁静观,每每在关键时刻给予点拨。
庆典结束后,众人手持火炬,列队护送主回到城外的客舍。接下来的几天,祂先去探访了男童学堂,又在安息日下午来到女校绣坊。那女校景致优美,仿佛伊甸园一般,六至十四岁的女童身穿鲜艳的衣裳,两位穿着庆典礼服的经师正细心指导。我看见长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品,女孩们正用彩色绒线和丝线在羊毛料上刺绣,她们不用针,而是用一种特制的小钩子。年长的女孩负责绣制大件作品,年幼的则帮忙整理线纱、纺线。主走过她们身边时,她们都高兴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绣品都是要用来与外邦人交换的。
在授课大厅里,年幼的孩子们坐在前排,老师们站在后面。她们一个接一个走到主面前,主为她们一个一个降福。临走的时候,她们把绣好的布幅和腰带送给主,后来这些礼物被分送到各地会堂。最后在会堂告别时,所有人都流下眼泪,苦苦哀求主留下来。
在前往多堂之前,主先派遣门徒分别前往葛法翁和基德沙。最后只有安德肋和玛窦跟随,其他的都四散去传教。
多堂与阿巴郎就在同一道山脊上,向南走五小时就能到。在那里,我看见拉匝禄带着两位门徒从耶路撒冷匆匆赶来,圣妇们也跟着一起来了。主的到来使这间客舍立刻成为了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