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正讲道时,忽见一名外邦兵士快步走来,向城中长老传达军令。原来是撒拉米的罗马统帅听说有位新导师到来,特地请祂到府中相见。那兵士语气生硬,像是在责怪众人没有及时引见。长老们趁耶稣讲道休息时,让门徒上前转达邀请。耶稣点头答应,却仍从容讲完道理,这才在门徒与长老簇拥下随兵士离去。
一行人走了半个时辰,沿着耶稣从港口来的路前行,直到望见撒拉米的主城门——那是一座石柱撑起的巍峨拱门。路过城墙与花园时,外邦百姓和工役纷纷探头张望,有些见耶稣走近,又怯生生躲到墙后树丛里。
进城后,眼前豁然展开一片广场。沿途家家户户的廊台、窗棂、门洞间挤满了观望的人。街角拱门下,外邦妇女与孩童三人一排静静站着。妇女们蒙着面纱,见耶稣经过便躬身行礼。不时有孩童甚至妇人上前,向耶稣和门徒献上各种小礼物:香草束、香水瓶、褐色小饼、星形香物……都散发着温馨香气。这似乎是此地迎宾的古风。耶稣在献礼者身旁停下脚步,用慈祥深情的目光注视众人,虽然没有亲手触碰,却一一赐下祝福。
我看见街边立着些外邦神像,不像希腊罗马的人形雕塑,倒像是漆冬、提洛和约培见过的样式:有的带翅膀,有的覆鳞片,还有的像人形玩偶。
越往城里走,跟随耶稣的人群越聚越多,百姓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涌来。广场中央有一口美丽的井,井内有台阶通下去,清泉从池中汩汩涌出。井口有柱顶遮护,四周环绕着敞廊、小花树与香草。这口井平时紧闭,因为水质冠绝全城,传说有养生奇效,只有显贵的人才能取用。
井对面就是统帅府,府前柱廊庄严。敞台上设着石座,上面覆着华盖,罗马统帅正坐在那里望着耶稣来临。他一身军装,紧身白袍长至臀下,缀有红纹,衣缘垂着流苏,双腿缚着绑带,披一袭短红斗篷,头戴剃须皿状帽。他体魄健壮,短须卷黑。身后与台阶上肃立着罗马兵士。
外邦人见统帅对耶稣这般敬重,都又惊又喜。当耶稣缓步走近时,统帅竟亲自步下高台,用手中洁白的亚麻巾轻轻托起耶稣的手,自己恭敬地握着另一端,向祂深深俯身行礼。他引耶稣登上高台时,眼中满是敬畏,谦卑地问道:“久闻您是位充满智慧的导师,我一向敬重犹太律法。如果所传属实,您行的事真是非凡。这能力从何而来?您可是我们期盼的安慰者、犹太人的默西亚?人们渴望一位君王——您就是那位君王吗?您的国将如何降临?需要在塞浦路斯召集子民吗?还要多久才显露天国的荣耀?”统帅的语气充满渴慕与虔诚。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世上的君王需要战士,我却要聚集人的灵魂,带他们归向创造天地的全能天父。”祂的话深含智慧,统帅对祂的言谈风度惊叹不已。
统帅早已命人在广场井边备好茶点,这时便请耶稣和门徒同去。众人先看了水井,然后在石台上用餐。台上有几个褐色碟子盛着酱汁,用来蘸饼吃。还有手臂长、两指厚的蜜饯或乳酪条、水果,以及星星和花朵形状的点心。台子四周摆着酒壶,还有一些带彩纹的小水罐——形状像加纳婚宴用的器皿,但更小巧,里面盛着井里的清水。统帅谈话间对比拉多很不满,指责他在圣殿的暴行和一贯的品性,又提到息罗附近被毁的水道。
耶稣在井边继续与统帅交谈。祂讲到水的分别:有的浑浊,有的清澈,有的咸苦,有的甘甜,功效各不相同;又说明水如何引入井中,再通过管道分配。由此,祂转而教导外邦人和犹太人关于洗礼之水的意义,说人藉着悔改和信仰能重获新生——到那时,万民都要成为天主的儿女。这番教导美妙绝伦,仿佛当年与撒玛黎雅妇人在井边的谈话重现。统帅本就亲近犹太人,此刻更深被触动,巴不得常听耶稣讲道。
在撒拉米,犹太人和外邦人隔阂不深。就像在巴勒斯坦,开明的犹太人——特别是耶稣的追随者——常与外邦显贵一同吃饭,虽然仍分器皿。回去的路上,因为见到统帅礼待耶稣,外邦人对祂更加恭敬了。
此地鲜花极多,人们还用彩绒、丝绸和羽毛精巧地制作人造花。我见到那些受耶稣祝福的外邦孩童,大多戴着这样的花饰。小女孩和男孩一样穿着薄料短衣,穷人家的小小孩只系一条腰布;富家少女则穿薄薄的黄袍,上面缀满彩绒做的花朵,肩上披着轻纱在胸前交叉,手臂和头发上戴着小花环。城墙边桑树成行,春蚕正吐丝结茧——想必养蚕业已经在此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