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带着三位青年门徒辞别刻达尔。会堂长纳左尔——据族谱所载,其先祖可溯至多俾亚、撒拉提尔与厄里乌——由年轻门徒弟铎陪着,一路相送。他们渡河而行,穿过外邦人聚居之地,恰见异教庙宇前香烟袅袅,祭典方酣。道路先向东去,复折向南,蜿蜒于两山相夹的平原。沿途但见荒野,时而黄沙扑面,时而白石遍野。行至尽头,眼前豁然展开一片绿地,棕榈林中耸立着一顶大帐幕,四下里散布着许多小帐幕,俨然众星拱月。耶稣在此为送行者祝福作别,便带着门徒径往观星者之城而去。
暮色四合时,他们行至一处洼地,见有好井一口。井边砌着矮台,水瓢搁在一旁。主掬水饮罢,在井边坐下。青年们为祂洗脚,祂也为他们洗脚。这举动自然而虔敬,情景真挚动人。平原上棕榈与草地相间,远处疏落着些帐篷。一座形如阶梯金字塔的塔楼矗立田野中央,约莫普通教堂那般高。偶尔有人从远处驻足观望,神色惊畏,却无一人敢近前。
不远处立着一顶极大的帐幕,顶部层层耸起多个尖顶,内部以格栅和帆布隔成不同区域,上层覆以兽皮。这帐幕造得精巧,自显一番庄严气象。这时,五位手持树枝的男子从这座“帐幕城”中走出,迎向耶稣。他们手执不同的果枝:有的带着小叶黄果,有的缀满红莓,有的持棕榈枝,有的拿青翠葡萄藤,还有一人捧着一串熟葡萄。他们身着毛织长衣自腰及膝,两侧开衩,外罩宽松短袍,料子是透薄的羊毛织物,袖长刚过肘。五人皆肤色白皙,黑须微卷,长发蜷曲,头戴螺旋状高帽,帽缘垂穗轻拂鬓边。他们友善地走近耶稣与门徒,问安后便献上手中树枝,邀他们同返帐幕。那串葡萄枝被格外郑重地献与耶稣。
入得帐内,耶稣与门徒被让到带穗的软垫上坐下,有人奉上鲜果。主只简短说了几句。随后,他们被引着穿过一条帐幕走廊,两旁卧房皆设床铺,厚褥铺设,直走到帐内饭厅。厅中立一巨柱支撑帐幕,柱周缠绕着葡萄藤、苹果与葡萄串编成的环饰——无不做得逼真,几可乱真。侍从搬来一张椭圆形矮桌,轻巧若脚凳,似是叶片快速拼成,桌脚作双叉状。他们在桌下先铺了彩色地毯,上织与五人相似的人像,继而在桌上备好杯盘餐具。举目四望,帐幕内壁挂满织毯,竟不见帆布本色。
耶稣与年轻门徒席地环桌而坐,侍者奉上中空的特制面饼、各色鲜果与蜜糖。侍者们自坐在低矮圆凳上,双腿交叠,将长脚托盘夹置两足间以承餐碟。他们亲自轮流服侍宾客,仆役则携物候于帐外。我见他们从另一帐幕取来已在厨房烤熟的禽鸟——那厨房不过是间泥屋,屋顶开孔排烟。禽鸟上桌时模样甚是奇特:周身羽毛丰盈,恍若活物(我至今不知此技如何做得)。
餐毕,五人引客至住处。他们见耶稣为青年洗脚,青年也如此服事耶稣,皆惊叹不已。耶稣便为他们讲解其中蕴含的谦卑深意,众人听罢深受感动,决意日后也要践行此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