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一些人恭恭敬敬地把基提翁城外的水泉暂时封了起来——门徒们才在那里为人施完洗。听过耶稣讲道的群众及新受洗的人正预备各自回家,有些人围在几个刚到的犹太旅客身边。当被问及耶稣的去向时,他们回答说:“这位先知从一大清早一直讲到中午。但现在祂已经带着门徒,还有大约七位刚从撒拉米来、受过洗的哲人,往大村子玛肋普去了。”
玛肋普是犹太人建的村子,因此只有犹太人住在这儿。它坐落于山脉延伸出来的一片高地上,四周视野开阔,甚至能望见远处的海。村中有五条街道,都通向中心一个从岩石里凿出来的蓄水池——池水是从基提翁附近的水渠引来的。池边绿树环绕,设有舒适的座位,可以俯瞰整个村庄与周围果实累累的肥沃田地。村庄由两道壕沟围着,内沟低于外沟,有一部分是直接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城外壕沟曲折如山谷。青翠的草甸上点缀着野花,长着一排排秀美的果树,树下落满了熟透的黄果子——此时正是收获的旺季。人们正忙着烘干要运到远方的果子,纺织布料、地毯与草席,并用边材做成浅口的果盘,拿来晾晒东西用。
耶稣到了村口,会堂的经师、学童和一群穿着过节衣裳的民众****都出来迎接。孩子们吹奏乐器、唱着歌,手里拿着棕榈枝,小女孩们走在男孩前头。耶稣一路祝福孩子们,与大约三十位跟随的人在经师陪同下来到接待用的厅堂,先行了洗脚的礼节。
这时约有二十个病人——有的瘸腿,有的患水肿——被抬到屋外的街上。耶稣一个一个治好了他们,并叫他们跟着祂去村中心的泉池。好了的人与高兴极了的亲友一同走向那个地方,耶稣在那里以“日用的饮食”和“感谢天主”为主题教导大家。
随后,祂进入会堂,以“愿你的国来临”为主题讲道。祂谈到天主的国就在人心里,而且已经近了,说明这是属神的、不是属世的国,并预告那些拒绝它的人会有什么结局。跟着耶稣来的外邦人站在犹太人后面——这里比外邦城镇更严格地遵守族裔分开的规矩。
讲道结束后,耶稣参加了经师准备的宴席。之后,他们送祂与同伴到预备好的客店休息,并派了一位管家照顾一切需要。
第二天,耶稣再次在装饰得非常华美的会堂中,向聚集起来的民众施教。祂用撒种的人、不同的土地、莠子和芥子来打比方——芥子虽然小,却能长成大树。祂还举当地一种灌木为例:它的果核极其细小,却能长出像人手臂那么粗、一人多高的茎,有很多用处。果实像橡果那么大,呈红黑色,汁液能用来染色。受过洗的外邦人没有进会堂里面,而是在外面的廊台听耶稣讲道。
后来,耶稣正和长老们一起吃饭,有几个孩子领着三位盲童来到祂跟前。这些孩子大约十到十二岁,一边走,一边吹着笛子,还有一种含在嘴里、用手指弹拨的乐器——不是短笛,声音嗡嗡响,好像口弦。他们有时也唱歌,声音很好听。他们的眼睛睁着,却像蒙了一层白膜,什么也看不见。耶稣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看见,好能勤勉虔诚、走在正路上?”他们高兴极了,连声说:“主啊!您真的愿意帮我们吗?主啊,求您帮帮我们!凡是您吩咐的,我们一定都做!”耶稣就说:“把你们的乐器放下吧。”接着让他们站在自己面前,用拇指蘸湿了,挨个从他们的眼角轻轻抹向太阳穴上边。然后,祂从桌上拿了一盘果子,举到孩子们面前,问:“你们看见这个了吗?”就祝福他们,并把果子分给他们。孩子们惊喜地睁大眼睛东看西看,沉浸在说不出的快乐里,最后哭着跪在耶稣脚前。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满心欢喜与惊奇。三个孩子高兴得蹦蹦跳跳,跟着带他们来的同伴跑出大厅,沿街去找父母。全村都轰动了。后来,孩子们带着家人和一大群人回到大厅前院,吹奏歌唱,表达感谢。耶稣就借着这个机会,讲了一段关于感恩的美妙道理。祂说:“感恩本身就是祷告,它一定会引来新的恩宠,因为天父本来就是这么美善。”
吃过饭,耶稣带着门徒和几位外邦哲人,到城外幽静的林间草地散步,一路教导外邦人和新来的门徒。年长些的门徒也分别带着小组讲道。当晚,耶稣又在会堂里教导人。
第二天,祂去看了那三个被治好的盲童的父母。他们原本是从阿拉伯地区来的犹太人,祖籍在梅瑟的岳父耶特洛住过的地方(他们有一个特别的族名)。他们经常到处奔波,早在葛法翁一带就受了洗。这时正路过这里,并听过耶稣的山中圣训。这两家人,加上妇女小孩,共二十人左右,靠手艺和小买卖过活——就像我们这儿的意大利人、蒂罗尔人和黑森林居民一样,辗转各地,有时做钟表,有时做捕鼠器,有时做石膏像,卖给附近的人,把制作和贩卖合成一件事。这个季节,他们通常会在玛肋普住两个月。在城北门外,他们租了一间客店,里面堆满了各种工具、织机什么的。那几个失明的孩子,平时就靠吹笛唱歌勉强挣点钱。耶稣嘱咐家长,不要再带着孩子到处跑,应该让他们留在玛肋普上学读书。祂还介绍了愿意收留并教导孩子的人——这一切耶稣在前一天就安排好了。家长们都答应,一定照祂吩咐的做。




